首頁 歷史

劉宋漢闕

第四章 長安不易

劉宋漢闕 三林校尉 2147 2021-11-29 12:10:00

  劉義真思來想去,還是沒有急著召見王鎮(zhèn)惡。

  他對于這人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

  無他,王鎮(zhèn)惡聲望太高了!

  他本來就是劉裕麾下第一戰(zhàn)將,再加上他爺爺是前秦宰相王猛,所以他在關中的聲望僅略微次于劉裕(甚至可能要高出)而已,和劉義真相比更是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主弱臣強,怎么都會有“如芒在背”的壓迫感。

  在沒有搜集到足夠情報下,劉義真不太想和王鎮(zhèn)惡過早兜底。

  至于傅弘之駐留的事情,反正平叛也是需要時間的,暫時不急。

  “先這樣吧。”

  劉義真揉了揉額頭。

  “我先讓人把東西搬回之前的府邸,吩咐王長史的事不要忘記了。”

  “豈敢?!?p>  王修這才告退,不過他離開時心里卻有了些別樣的情緒。

  桂陽公,貌似變了。

  就在第二天,劉義真就匆匆忙忙的從皇宮搬了出去,回到了之前的“安西將軍府”。

  而王修那邊動作也很快。

  他不但將欺詐勒索的錢財都還了回去,還將劉乞、因鬧出人命被砍的龍?zhí)啄X袋拿石灰腌制掛在了城墻上。

  同時王修也讓人散播消息:

  之前搜刮民脂民膏都是劉乞背著桂陽公干的,桂陽公在知道后立刻誅殺了劉乞以儆效尤。

  在王修的運作下,劉義真的名聲總算略微被洗白,不過想要得到百姓的尊重那還是屁話。

  名聲這玩意有了一絲折損,就要拿千百倍的代價去彌補,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劉義真在搬回安西將軍府后,又重新捋了捋自己的思路。

  眼下,最重要的事有兩件。

  一件是盡可能平復長安乃至關中民心。

  另一件是盡快解決王鎮(zhèn)惡、沈田子的矛盾。

  尤其是第二點,這幾乎決定了劉義真的生死。

  “去給沈參軍發(fā)一封請柬,就說晚上我在府中設宴等他?!?p>  既然王鎮(zhèn)惡那邊自己心有顧忌,那只能從沈田子這邊下手了。

  吩咐府中下人準備飯菜后,劉義真帶著二十幾名護衛(wèi)卻是悄悄來到了長安城中。

  長安這座城市對于華夏有著非同一般的含義,可拋去那些感情因素外劉義真是真的不太看得上現(xiàn)在的長安。

  現(xiàn)在的長安可不是后世見的“唐長安”格局。

  這座長安還是以蕭何督造的漢長安為底子,距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再加上漢末時長安被李傕、郭汜兩個惡賊瘋狂破壞,早就失去了以往的繁榮。

  哪怕劉裕這等南方權貴都沒被長安震撼到,更何況后世見過無數(shù)現(xiàn)代建筑的劉義真?

  劉義真此時就捏著鼻子從一處有著尿騷味的水坑走過,心中充滿了嫌棄。

  漢長安不止因歲月和戰(zhàn)火破敗,其先天就是發(fā)育不良的主。

  蕭何在造長安時就想著把未央、長樂宮造的又高又大,再創(chuàng)輝煌,卻全然沒有處理好長安城的布局。

  所以這里污水橫流、市集交織已是常態(tài)。

  “杜主簿,到了嗎?”

  “桂陽公,前面就是?!?p>  給劉義真引路的是雍州主簿,車騎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杜驥。

  劉裕攻下關中后,自然也是需要本地地頭蛇的支持,而這杜驥便出自京兆門閥杜氏。

  在劉裕走后他也被留下輔佐劉義真鎮(zhèn)壓關中。

  杜驥帶著劉義真一路來到長安一處杜家的糧鋪,向其詢問長安糧價。

  這一問才知道,今年關中局勢何其可危。

  因為劉裕在進攻后秦前,后秦宗室就已經(jīng)打出了狗腦子,把關中的存糧基本都打沒了。

  之后劉裕伐后秦,后秦便根本沒來得及組織春耕,所以今年哪怕沒什么大旱大澇,關中依舊是糧食緊缺的很。

  現(xiàn)在長安城中大多糧鋪早就關門大吉,也就杜氏糧鋪這種背靠豪門的糧鋪還開著。

  不過開著歸開著,糧食的價格卻高的離譜。

  一石糧食居然要一千多文!

  要知道,在漢文帝時期,關中糧價才“谷至石數(shù)十錢”。這么一比這物價卻是飆升了近百倍。

  這和貨幣貶值沒關系,就是糧食短缺造成的,畢竟建康一石米也才百文上下,比關中要便宜十倍。

  劉義真又詢問了一些東西,這才不甘的離開糧鋪。

  不光糧食,一切和民生相關的東西在長安都貴的離譜。

  就算有和杜氏糧鋪一樣的店鋪,那價格肯定也是天價。

  而且這時候這種糧鋪、布莊也不是為了百姓才開的,而是這些關中豪門授意兼并土地的。

  只要百姓沒了活路,自然會把自家田地買賣給豪門世家。

  當然,劉義真和杜驥都很有默契的沒提這件事。

  后世很多人都對豪門世家兼并土地各種罵聲,指責他們削弱國力。但殊不知...百姓除了這條路還能怎么辦呢?

  飲鴆止渴,從來不是嘲諷,而是妥協(xié)的無奈。

  被兼并土地,好歹有條活路。

  若活不下去,那一切都是扯淡了。

  就好比明知“996”福報是惡心人的話術,但如果沒有那份薪水,又怎么養(yǎng)活自己甚至家人呢?

  這一刻,劉義真才對魏晉亂世百姓的苦楚有了更深的理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人誠不欺我。

  劉義真一言不發(fā)的在長安城中漫無目的的行走著,就在這時,幾處蓬屋吸引了他的注意。

  只見幾個簡陋的草棚搭在街邊,一群官吏穿著的人正在給一些百姓熬粥。

  那粥還算厚道,雖然不至于達到“立筷不倒”的地步,但也算是實誠,沒有拿清水泡著米粒糊弄人。

  粥熬好后,百姓就開始拿著碗瘋搶。

  即便有官吏維持秩序,但面對餓紅了眼的百姓,這些阻攔基本沒什么用。

  施粥的人似乎對這亂糟糟的場面習以為常,嘴上雖還是罵罵咧咧,手上分粥的速度卻快了幾分。

  不過這種情況下,身強力壯的男子才能擠到前面,不少婦孺老人卻只能被人流擠著不斷退后。

  此外劉義真還注意到搶粥的有不少都是胡人,他們搶了粥立馬躲到一邊大口吃了起來,邊吃還用凹陷的小眼睛警惕的觀察四周,生怕別人和他搶食。

  漢家男子倒好些,拿了粥以后就端著碗快步離開,不難猜測是給家里人享用。

  一鍋粥很快就分完,沒搶到的婦人只得唉聲嘆氣,而還有一些孩子則是號啕大哭起來,這儼然已是常態(tài)。

  “走吧。”

  “嗯?”

  劉義真嘆了口氣。

  不是劉義真心狠,只要他愿意,他現(xiàn)在就能把眼前這些百姓喂的飽飽的。

  可更多人呢?

  明天呢?

  后天呢?

  “先回去吧,此事還要與王長史從長計議?!?p>  

三林校尉

原諒我查不到后秦的貨幣,因為南北朝的時局太過動蕩,所以經(jīng)濟自然也是十分薄弱。(劉宋朝還有人打算開歷史倒車,廢除貨幣)不過根據(jù)史料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東漢五銖還是流通的比較廣的,加上晉朝并沒有大規(guī)模鑄造新貨幣的記錄(主要是三國時期留下的貨幣太多了),所以本書的貨幣價值還是按照東漢五銖來。(六朝五銖什么的就算了,那玩意太沒節(jié)操了,根本沒人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