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和哥哥差兩歲,三姐八歲超齡入學,哥哥六歲適齡入學,同一年紀兩個班。而延遲入學的原因,就是我的到來。
90年年初我出生,彼時的三姐五歲半,哥哥三歲,四姐快兩歲。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可是她卻要幫媽媽帶我。
媽媽做飯的時候,下地去的時候,燒炕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因為我小的時候稍微好帶些,但四姐因提早斷奶,營養(yǎng)不良身體差,經(jīng)??摁[和尿床,還有個寶貝兒子,媽媽實在無暇分身。
就這樣年復一年,三姐都八歲了,眼看著周圍的同齡人都要升二年級了。哥哥都應該報名了,但如果再讓大兩歲的姐姐還不去上學實在也說不過去了。媽媽也心里愧疚,于是心一橫就給三姐和哥哥一起報了名,即使三姐高出同班同學一頭也抵擋不住她對上學的熱愛,學習一直不是最好也不差。
唯一沒改變的是,她仍舊需要承擔很多的家務農(nóng)活。記憶里,每周末早上,三姐就開始坐在門口的壓井旁洗衣服,全家人的衣物堆成一座山,大鐵盆里的水從清澈到渾濁,一盆接一盆,如此多年,直到她初中畢業(yè)輟學去南方打工后才結束。當然,偶爾是洗衣服的人會換成媽媽,可能那天我們吃完的早,媽媽空閑的早。
三姐是個心思極細膩的姑娘,家里的日記本一疊一疊,抽屜里柜子里隨處都能翻到。全是每日學校里的見聞,家里的瑣事和個人感悟,這個習慣一直持續(xù)到她結婚前。這些年因為換房子了,都不知道遺落到何處了。
以前我深信三姐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因為她真的太能寫了,文字細膩,感悟特別多。也特別能看書,看完了還會給我們一板一眼的講出來,完后還要發(fā)表自己的感悟。
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三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一天,三姐放學后來給我們姐弟幾個講她們班一個女生的作文,因為寫的好,被老師點名上講臺朗讀了。作文名字是《爸爸,你為什么重男輕女?》,里面控訴他爸爸區(qū)別對待自己和弟弟,弟弟被爸爸接去城里生活,自己被留下和鄉(xiāng)下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文章末尾問他爸爸她難道不是爸爸的孩子嗎?三姐像是背誦下來了一樣,一字一句,充滿感情,我仿佛連女生的哭泣,標點符號都能看得見。講完還說,班里好些同學都聽哭了,她怎么能寫的這么好,這么打動人心,我們的爸爸不是也這樣嗎,我們都陷入了沉思。
三姐極愛看書,只要她在家,家里總有最新版的《意林》《讀者》《故事會》,各種雜志周刊小說等等書籍,她買的、借的,總是讀不完。每次一來新書,她會廢寢忘食的品讀,讀完還是會分享一番感悟,覺得精彩有趣的還會在書上做點小標記。
再后來,三姐嫁了人,生活壓力大,加上生孩子帶孩子,把自己從一個充滿朝氣、愛臭美打扮的小姑娘熬成粗糙隨意的中年婦女。她極少抱怨生活,總是埋頭苦干,如她的屬相牛一般沉默,但凡去看上她一天的日常,就不得不讓人心疼:從早到晚,馬不停蹄,身體忙在弦上,思想哪里還能顧得上放松。
她自學會了彈電子琴,吹薩克斯,經(jīng)常去各處的基督教聚會演出。她依舊有文字寫,但是很少很少,而且寫的字也變成了她信仰的基督教贊美詩,而已。很多次,我都非常想勸她重拾文字,繼續(xù)她美好的記錄,但是想想她忙忙碌碌的現(xiàn)實生活,終是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