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愿者上鉤
陳德政也回頭大喊:
“要想欽差的性命,快把楊總兵送過來!若敢遲延,就砍了姜欽差的腦袋,大家魚死網(wǎng)破!”
張可大聽了,正要策馬上前。
楊三捷大叫:
“張可大你這賊廝鳥不準過來,快下馬,就讓馬馱著楊總兵過來!”
張可大猶豫了片刻。
黃躍雷見狀便拿刀往姜曰廣脖子上按了一下。
張可大不敢再猶豫,連忙跳下馬,往馬屁股上拍了一掌。
那馬果真奮蹄奔騰,馱著楊國棟,便往陳德政五人而去。
陳德政五人大喜,沒想到這劫持欽差,要回楊國棟的計劃這么順利。
有了楊國棟和姜曰廣在手,到了登州,調起登州駐軍主力。
再和姜曰廣談判,要么讓他屈服,給皇帝上疏,給楊國棟和他們脫罪。
要么索性帶著登州駐軍,搶了登州的錢糧,去投奔后金。
至少可以有條活路。
眼看那馬已經奔了過來。
楊御蕃、黃雄兩人耐不住,策馬上前就要接應。
忽然聽砰的一聲巨響
陳德政等人大驚,回頭一看,黃躍雷兩眼圓睜,額頭上出現(xiàn)一個大血洞,紅色的血液和白色的腦漿噴涌而出。
他在馬背上晃了一晃,就摔倒在地。
未等陳德政四人做出反應。
又是砰砰四聲巨響。
陳德政、楊三捷、楊御蕃、黃雄四人拿兵器的手臂也各中一銃。
隨即從路邊高樹上,跳下六人。
四人正好落在陳德政等人的馬匹上,迅速制住了他們。
一人控制住馱著楊國棟的馬,另一人護住姜曰廣。
此時張可大也帶人沖了上來。
原來這六人,就是剛才把馬讓給六個登州士兵的錦衣衛(wèi)侍衛(wèi)。
他們把馬讓出來之后,悄悄從旁邊捷徑走,提前繞至這里的大樹上。
鳥銃裝好彈藥,一直等著陳德政五人上鉤。
現(xiàn)在的情形就是陳德政等五人殘殺登州士兵,劫持欽差姜曰廣。
再把他們拿下,登州官兵都心服口服,沒有二話可說了。
這個計策里,姜曰廣冒的風險實在不小。他能臨危不亂,這膽氣也著實過人。
當然這個計策能如此實現(xiàn),也離不開那五人自己的配合。
如果那五人始終老老實實,就這么回登州,那也沒辦法。
真是這樣,朱由檢和張可大、姜曰廣也商議過,對這五人可以從輕發(fā)落。
誰讓他們自己沉不住氣呢。
張可大令士兵上前,把陳德政、楊三捷、楊御蕃、黃雄四人捆綁得結結實實。
許多和剛才那六個被殺士兵關系好的,忍不住上前踢打他們。
嘴里不住罵道:“惡賊,平時盤剝得我們還不夠,現(xiàn)在還行兇作惡,真該碎尸萬段!”
張可大見踢打得差不多了,上前制止。
然后姜曰廣整了整衣衫,上前宣布按圣上離京時給的旨意。
拿下楊國棟后,可從登州官兵中挑選忠勇之士,接任總兵之職。
現(xiàn)在就命張可大為登州總兵。
張可大又發(fā)表一番謝圣上恩典的感言,對士兵訓話。
眾士兵和將官此時都服服帖帖,再沒有任何不滿。
張可大訓話完畢之后,命令士兵原地休息,讓自己手下幾個親信壓陣。
然后他和姜曰廣、朱由檢、陸云龍、汪汝淳、張岱等人到前邊密林中商議進登州城后的事宜。
汪汝淳先開口道:
“陛下,進城后,以什么身份示人卻要商議好。還有楊國棟和他親信被重傷拿下,這也要先定好說辭?!?p> 朱由檢沉吟片刻,道:
“這個簡單,我既不露身份。凡事自然是姜先生在前面頂著。至于楊國棟,則可以說他勾結魏忠賢,多人彈劾其作惡。姜曰廣微服查辦。
“楊國棟抗旨不遵,和其黨羽試圖謀害欽差,張總兵激于義憤,率登州官兵將楊國棟拿下”
張可大點頭:
“楊國棟確實和魏忠賢勾結甚密,他在皇城島上都給魏忠賢立了生祠,登州軍民有目共睹。”
朱由檢笑道:“楊國棟的事情就這么辦。至于朕的身份,從現(xiàn)在開始我便算作姜先生的幕僚,姜先生你看如何?”
姜曰廣拈須道:“那就委屈陛下了!”
朱由檢點頭:“甚好,甚好!”
他知道明代督師、巡撫身邊的幕僚,其實就是充當參謀贊助的角色,例如當年徐渭徐文長就曾當過胡忠憲的幕僚,具體發(fā)揮什么作用,完全視督撫自己需要而定,地位可高可低。并無固定的品級規(guī)定。
因為屬于督撫的親信,其他人對之一般是相當尊重,甚至奉承的。
“不過陛下最好還是有一個具體的姓名,字號,以便在人前稱呼”姜曰廣提醒道
朱由檢又沉吟片刻,笑道:
“這也容易,從現(xiàn)在起我便是方以智,字密之,是尚寶司卿方孔炤的公子了?!?p> 登萊到東江這一帶,沒有人認識方以智。
而方以智已經跟著鄧玉函一起去歐洲,方以智跟著鄧玉函這事并沒有大加張揚,大部分人也并不知道。
他冒充方以智,在這里,應該沒有什么人能揭穿
姜曰廣認識方孔炤,也見過方以智。
他上下打量朱由檢,點頭道:
“陛下這么一說,倒是真和密之有幾分像,年齡也一樣。”
眾人把一切都商量停當,一起往回走。
登州兵分成前后兩隊,把一千多人的遼民苦工夾在當中。
斷了雙臂的楊國棟嘴里塞上布團,綁伏在一匹馬上。
陳德政等四個將官也都綁在他們原本自己的馬上。
張可大一馬當先在最前面。
姜曰廣騎在張可大之后。
朱由檢等人又跟在他身后。
二十四個錦衣衛(wèi)侍衛(wèi)扮成欽差親兵緊隨其后。
小半個時辰的功夫,在登州軍隊護送下,眾人再進登州城。
城中居民看見軍隊出去又回來,本來都紛紛躲避。
忽然有人叫道:“咦,怎么楊總兵不在?”
眾人一聽之下,駐足觀察,果然發(fā)現(xiàn)不太對勁。
趾高氣揚的楊總兵不見了,換成副將張可大領隊。
前邊多了一個三品文官老爺,身后好多陌生人。
中間還夾著一千多的遼民苦工。
士兵們的神情也都有些異樣。
路人和市民不由得駐足觀看,臉上露出驚奇之色。
街道邊有些攤販和一些士兵相識的,便乘著隊伍經過時候,低聲詢問:
“楊爺呢?”
士兵搖搖頭,不敢多說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