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蓬萊觀海
只是現在閹黨倒臺,東林得勢,孫國禎也不敢直接斥責,當面起沖突。
但在一個小輩面前就這么吃悶虧,也心有不甘,說不得也要找點臉面回來。
只得干笑了一下,站起來,對姜曰廣說道:
“真是后生可畏啊,久聞桐城仁植先生不是俗流,果然這家教不同一般。姜大人不如把這方公子讓給老夫,老夫一定好好提拔他?!?p> 他說這話夾槍帶棒,顯然是諷刺眼前這方公子家教堪憂,連尊重長輩的基本禮數都不懂。
后面這句話雖然是開玩笑,但也暗含威脅。
你現在連舉人都不是,將來就算做了官,未必就沒有在自己手下的時候,當時候可就別怪自己整治他了。所謂好好提拔,就是好好管教。
朱由檢自然聽出他話中的意思了。
一想剛才態(tài)度確實有些輕慢。不過自己倒并非故意蔑視孫國禎,只是習慣了皇帝的身份,一下子沒適應新扮演的角色罷了,不經意之間,倒是把這孫國禎惹毛了。
姜曰廣自然聽出了孫國禎話中酸意。
不過也不能說破,只得含糊打圓場,打了個哈哈道:
“密之不諳人情,老先生不必介意。這籌集軍餉,征調船只之事,你看……”
孫國禎見姜曰廣給了他一個臺階下,也知道不能過分,不過心中有氣,也沒有心思繼續(xù)多說話,便抱拳道:
“籌集軍餉物資,關涉重大,那學生就先去張羅了!”
說著,便行禮告辭而去。
接下來數天,姜曰廣、朱由檢、孫國禎等人,和登州文武官吏都為軍餉忙碌起來。
四百萬軍餉的事情。張岱提議拿著四百萬兩面額的會票去皮島就行了。
這樣可以省掉許多運輸船只。
朱由檢否定了這個提議。
和東江做生意的除了大明人,還有鮮國和倭國。
直接用白銀才有效,若是會票,對方不承認。
再者會票必須去陸地上的定點才能兌換,還存在擔心假會票的風險。
對奔波海上的商人也不方便。
等于大大增加了去東江皮島做生意的商人的成本。
即便是國內客商,也并非都能接受。
而且更重要的是給東江的軍餉,有部分要作為賞銀發(fā)放下去。
那必然是銀子才能做到。
大面額的會票卻無法切割開來分散發(fā)放。
縱使可以印制出小面額會票,在海上風雨中,也容易淋濕成廢紙。
從東江軍民的利益來說,還是直接發(fā)放白銀更為合算。
接著是本色糧餉的問題。
本來四百萬兩白銀,作為軍餉發(fā)放給東江官兵。
即便把本色折色都合計進去,也已經是超過東江歷年領到的軍餉總和數倍。
但銀子畢竟不能直接當飯吃。
冬季將至,去皮島的海上運輸不久后就會中斷。
所以這次,還是應該直接運送部分糧食過去。
在登州附近,短期內可以湊滿三十萬石。
后續(xù)糧餉可以來春繼續(xù)轉運。
以后只要皮島有足夠餉銀,不必朝廷運糧,自然會有商人蜂擁運糧去皮島販賣。
弓箭刀槍等兵器材料,都可就近在山東各州縣征調。
按朝廷最新實施的軍事化法案,征調夠數量不成問題。
還有此次去皮島,押運物資繁多,又打算先送一萬多遼民回東江,所需船只數量之多,是以往所未有。
也須從民間大量征用。
如此忙碌四天之后。
后續(xù)從京城出發(fā)的人員,也陸續(xù)趕到了登州。
工部和軍器局也分別調派了一些工匠官吏趕來。
這也是朱由檢的意思。
東江長期處于和后金作戰(zhàn)的第一線。
和后金作戰(zhàn)需要什么樣的兵器,什么器械,才能克敵制勝,東江軍士應該最有發(fā)言權。
讓工匠去實地了解一下情況,大有好處。
陳子壯、文震孟、劉宗周、黃道周等被發(fā)配去皮島戍邊的幾十名官員也都陸續(xù)押解到達登州,
他們被集中在碼頭一處。
朱由檢也不去見他們。
又過了六天,從各個部門向姜曰廣的匯報來看,船只、水兵、器械、糧餉等等都差不多準備齊全了。
朱由檢對這效率頗為滿意。
這日午后未時。
他邀集汪汝淳、陸云龍、張岱、柳敬亭等人一起匯聚于蓬萊閣上飲宴。
為了避免過于引人矚目,姜曰廣卻不在其中。
這蓬萊閣在丹崖山頂,丹崖山就在大海之邊。
由蓬萊閣上,居高臨下,俯視無邊大海,當真是波濤壯闊,氣象萬千。
只見海濤沖撞,直搗登州水城下,白浪沖天,驚駭奪目。
遠望而去,大海如上下晃動的無垠鏡面,映照藍天白云,在視線盡頭,海天相接。
而在晃蕩的鏡面上,又錯落點綴大小不一的黑點,浮動于波濤之中。
汪汝淳介紹由近至遠是沙門島、牽牛島、大小竹島,更遠處的黑點是砣磯島、皇城島。
而放眼極望,隱約有一抹青黛山色浮動于天海相接處。似真似幻,依稀難辨。
問汪汝淳那是什么。
汪汝淳說道:
“那是旅順鐵山,若是刮西南風,從登州出發(fā),半天就到旅順。
“這旅順口原來叫做獅子口,國初太祖高皇帝派馬云、葉旺兩將軍征遼東,就是從此處出發(fā),順風楊帆,直達獅子口。因為旅途極順,便就此把獅子口改名喚作旅順了?!?p> 朱由檢點點頭。
此時正好有一股風迎面吹來,朱由檢不由打了個寒噤。
忽然想到一事,不由哎呀叫了一聲。
只覺頭皮發(fā)麻。
汪汝淳見朱由檢神情不對,疑惑地問道:
“陛……,方公子,怎么了?”
朱由檢苦笑指著空中道:
“這風……”
汪汝淳立刻明白朱由檢的意思。
眼下這風是迎面吹來,自然就是西北風。
如果一直是西北風,那這帆船怎么可能去皮島?
汪汝淳笑了笑,說道:
“公子不必多慮,這九月刮西北風,但也會刮西南風,往年這去皮島的糧餉船,也多有九月出發(fā)的。這風向過幾天就會轉的?!?p> “現在還未入冬,若等入冬了,那就是西北風為主,不過那時海上結冰,便是順風也去不得了。”
汪汝淳這么一說,朱由檢才放下心來。
心情一放松,看著海景,心胸大開。
只覺萬里長風拂面,巨波蕩豁,幾乎讓人想發(fā)狂絕叫。
旁邊的陸云龍等人也意興勃發(fā)。
張岱更是詩興高漲,連做幾首詩。還聲稱以后要寫篇短文以志今日蓬萊觀海之盛事。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12-24/b918215eb66bd4ec299f3ae3760e88222T45C6MbN8eVpp9.jpg)
迷糊綠林
今天(一月七號)中午十二點,應該就能上架了。有興趣的書友,可以訂閱一下。本書希望能讓讀者擺脫明末就是爛透了的刻板印象,明末是大危機的時代,但也是活力四射的時代。在真實的歷史中,思想、科技、文化的大變革在明末也已經是呼之欲出。這大變革是被滿清入寇打斷了。 作者后面會努力寫得好一點,希望達到的效果是在關鍵的歷史事件改變之后,無須開特別的外掛,華夏文明按照自己內在的邏輯,保留自己文化特質的情況下,也可以大放光芒,呈現精彩,執(zhí)世界文明發(fā)展之牛耳。 另外謝謝打賞、投月票,投推薦票的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