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第四十四章 少年人可以有傲氣,但不能狂傲過度

  “問本王對這首詩的評價?”

  李治笑了,他正愁從什么角度切入進去,去撩撥自己的目標呢。

  結果這下倒好,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年輕人就喜歡看熱鬧不嫌事大。

  你們喜歡拱火?

  那我就成全你們!

  正好我也想找個機會,看看能不能俘獲到盧照齡這只獵物。

  “那本王倒是要好好欣賞欣賞了?!?p>  李治說著,起身朝著圍在一起的眾人走了過去。

  大家看他過來,很自覺的讓出了位置。

  好讓這位晉王能夠品鑒到盧照齡的這首新作。

  在李治觀看的過程中,眾人帶著好奇的目光看向李治,他們非常期待這位晉王的反應。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人之間很容易產生分歧。

  要是李治能貶低兩句,那就更好了。

  他們敢肯定的說,那絕對會有一場好戲可看。

  人群之中,賀蘭楚石心懷惡意地想著,非常期待接下來的發(fā)展。

  只是……李治的反應卻是有些奇怪。

  事情根本就沒有朝著他們所期待的方向發(fā)展。

  就看到李治站在桌前,只看兩眼臉上就流露出驚艷之色,他點頭稱贊道:“好詩!這詩寫得不錯。”

  李治一邊欣賞,嘴里還念念有詞。

  “不說前半部分那精細的美景刻畫,光說最后一句‘今朝好風色、延瞰極天莊’,就已經非常有味道了。”

  “從細膩的美景到眼前一片開朗,視野的轉變僅在于轉瞬之間,視線從局部變成了宏觀視野,大氣磅礴之感油然而生?!?p>  “這一句下來,讓本就十分驚艷的佳句增色不少?!?p>  “此外,詩中隱約夾帶的狂氣與少年人的張揚相得益彰。”

  “總體看下來,這首詩真的很驚艷!”

  夸贊到這里,李治抬起頭看向滿臉得意的盧照齡。

  “你這首詩是在哪里寫的?終南山還是驪山?”

  既然詩句里面有“延瞰極天莊”這五個字,那說明盧照齡寫這首詩的時候,站在一個比較高的地方。

  而詩里的“極天莊”代指的是長安城,這又說明盧照齡作詩的地點,又在京城周圍。

  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地點,除了終南山,就只有驪山了。

  因此,李治才有此一問。

  得到李治的認可,盧照齡得意的不行。

  他也不隱瞞,直接回答:“這首詩是在陳倉所作,在下到陳倉游玩,看到遠方的景色,突然有了靈感,喜得此篇佳作。”

  聞言,李治愣住了。

  陳倉?

  你確定是在陳倉寫的?

  李治眨了眨眼,心下吐槽不斷。

  他還以為這小子是跑到山上腦子突然一熱,這才寫出這么牛的詩句。

  結果卻是跑到陳倉去寫的?

  陳倉距離長安那么遠,站在陳倉,你確定你能看得到長安城?

  李治無語地搖搖頭,這家伙的想象力也未免太豐富了。

  盧照齡此時正沉浸在李治的夸贊當中,沒有看到他的表情變化,還在那得以洋洋地問:“怎么樣,這首詩不錯吧?”

  李治緩緩搖頭:“寫得是很好,但太張揚了,也太狂妄了,多少給人一種狂傲之感,不妥?!?p>  嗯?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前腳不還說詩中的狂氣和少年人的年輕氣盛相得益彰,后腳卻又說太張狂了。

  你這不是前后矛盾嗎?

  眾人眼前一亮,帶著看好戲的眼神望向李治。

  盧照齡的臉色當即就冷了下來,沉聲問:“晉王這話是什么意思?”

  李治看了一眼那些好奇的目光,看出他們躁動的心情,笑著回答:“如果這首詩是在終南山所作,別說是用‘延瞰’一詞了,就算用的是‘俯瞰’,也沒有人能說你狂傲。但你卻說,你是在陳倉寫的這首詩,那這事兒就有的說道了?!?p>  聽到這個回答,眾人不禁感到疑惑。

  難道說,作詩的地點不同,還能出現完全不同的評價?

  雖然李治已經給出了解釋,但還是有許多人理解不了這話的意思。

  李治環(huán)視一周,看出他們臉上的疑惑之色,只好解釋得更加淺顯易懂。

  “這么說吧,如果升之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是終南山,那么他寫出的詩句就是在描寫當下的景色。”

  “你們也很清楚終南山的高度?!?p>  “站在終南山上,確實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長安城?!?p>  “他在詩句中使用‘延瞰’一詞,非但不會給人疏狂的感覺,反而會隱約給人一種謙虛中帶著張揚的少年傲氣?!?p>  “但問題是,他作出這篇詩句的地方是在陳倉,并非是在終南山?!?p>  “瞰這個字是什么意思?有俯視的意味!”

  “那么你在陳倉也能俯視到長安嗎?”

  “既然俯視不到,那這不是狂妄,還能是什么?”

  聽到李治這么一說,在場的人都明白過來了,他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確實,陳倉距離長安城可不近,別說是俯瞰了,就連想要看到長安城的影子都很難做到。這時還使用‘延瞰’一詞,的確是太過狂傲了。”

  “年少疏狂可以理解,但如此張揚地表現出來,那就是升之兄的不是了?!?p>  “文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恃才傲物,升之兄確實該還好斟酌一下的,‘延瞰’二字不甚妥當。”

  ……

  周圍人的評價不停地傳入到盧照齡的耳中,把這個前腳還在享受眾星捧月的少年打入人間。

  盧照齡的臉色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發(fā)的難看。

  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受到了《將進酒》的影響,覺得寫得張狂一點更加符合文人的氣質。

  但沒想到,這兩字卻變成一個不算敗筆的敗筆。

  詩的格調雖然沒受影響,但卻給人留下年少輕狂的印象。

  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得不償失?

  盧照齡抬起頭來,還想找李治說道說道。

  卻不知道李治在什么時候,已經返回到自己的桌位上,跟另一個年輕人談笑風生。

  盧照齡咬緊牙關,越想越覺得不甘心。

  明明前幾分鐘,大家都在吹捧自己。

  結果李治一來,這一切全都變成了泡影。

  如果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他還要保持自己的形象。

  盧照齡真恨不得下場怒噴幾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