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原來,這就是常朝啊
“李祐打算出城,結果被堵在城門口,被趕回來了?”
晚間,李治聽到崔知溫帶回來的消息,不由感到詫異。
“這家伙不是喜歡賴在京城不走嗎?這是感覺到危險,打算提前跑路了?”
崔知溫不置可否道:“多半是的吧?若非如此,我也想不出他要提前離京的理由?!?p> “終究還是打草驚蛇了,這家伙也沒想象中那么遲鈍嘛?!?p> “那又如何?還不是逃不出陛下的手心?”
李治僅僅是給皇帝交了個底,李世民就已經(jīng)把事情安排的妥妥帖帖。
這份信任和偏愛,就連崔知溫都開始有些嫉妒了。
憑什么大家都是深受家族信任的年青一代,李治就能得到如此的信任,能讓陛下毫無理由地付諸行動。
而他呢,僅僅只是接受了晉王的橄欖枝,就被崔家趕出家門。
說起來,這差距也未免太大了吧?
崔知溫憤憤不平,對李治嫉妒的不行。
對此,李治只是一笑置之。
我要是真能得到足夠多的信任,現(xiàn)在多半是在朝堂上呼風喚雨、掌控雷電了。
世間之事,哪有崔知溫說得那么容易。
現(xiàn)在整天無所事事,是我自己想這么咸魚嗎?
還不是為了照顧老父親,那可憐的戒備心?
李治搖搖頭,沒往這方面多想,半趴在桌子上百無聊賴地道:“父皇把李祐留下來,恐怕更多是因為他也看不下去齊王的所作所為,想找個借口把齊王給流放出去罷了,哪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那倒是也是?!?p> 崔知溫沒有否認。
誰不知道李祐有多荒唐?
齊王干盡壞事,本就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皇帝確實也有理由這么做。
沉默半晌,崔知溫問:“那現(xiàn)在該怎么辦,既然已經(jīng)打草驚蛇了,不怕齊王魚死網(wǎng)破嗎?”
“怕什么?”李治打了個大大的哈欠,無所謂地道:“你要明白,坐在皇位上的那是一位有手段、有能力的帝王,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出手,父皇自己就會把將一切都威脅消弭于無形之中,可不要小瞧了本王的父皇?!?p> 李祐要是肯老老實實的認命,那還好說。
他要是敢在期間作出大逆不道的行徑,估計還沒有等他動手,就會被李世民鎮(zhèn)壓下來。
可千萬不能小瞧這位千古一帝的手段啊。
若非如此,李治也沒必要謹小慎微了。
畢竟嘛,越是糊涂的帝王就越好糊弄不是。
很顯然,李世民就不是那種可以輕易糊弄的人。
“行了,這事兒你就沒必要關心了,吃完了飯就早點去睡吧,累了一天了,你也該乏了。”
李治睡眼惺忪地說道,與其說是崔知溫困了,他自己犯困才是真的吧?
崔知溫默然,他搞不明白這位無所事事的晉王哪來那么多的困意。
不過,他確實是有些累了。
吃過晚飯過后,崔知溫離開正房,返回自己的房間。
等他離開之后,李治也返回臥室,早早地就休息了。
數(shù)日時間轉瞬即逝,很快就到了開啟常朝的日子。
李治早早的起來,打著哈欠洗漱、清理自己,穿上了官袍就往皇宮那邊趕。
這次他是一個人過去的。
崔知溫那邊還要過個一兩小時,才會到御史臺上班。
李治就算再怎么折騰崔知溫,也不能只因為想要一起入宮,就要把崔知溫從睡眠中拉起來吧?
沒有那個道理。
一路匆匆趕到宮城,在擂鼓聲中進入大興殿,按照既定的位置站好。
本以為已經(jīng)升官到五品大員,就可以位列前排了。
但實際上,李治站的位置還是在大殿的后排。
沒辦法,倒不是五品官的品級不夠。
而是參加常朝的官員,平均品級太高了。
相比之下,他這個五品大員不就成了那個吊車尾了嗎?
常朝的人數(shù)要比朔望的時候少上許多,這也導致李治在大興殿內打哈欠的行為格外顯眼。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一眼就看到在人群中摸魚的李治,忍不住吹胡子瞪眼,朝他怒視過去。
李治一看到李世民的眼神,瞬間就慫了。
老老實實地把打哈欠的手放了下來,挺直了脊背專心聽講。
不過片刻,朝堂上的第一個議題就被提了出來。
“均田制遇到的困難,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現(xiàn)今杜家不愿與朝廷配合,不知諸位有何感想?”
李世民沉聲開口,環(huán)視一周,目光從座下臣子們的臉上一一掠過。
當他的眼神望向房玄齡的時候,這名老臣往朝堂的中央邁出一步。
“臣,有話要說?!?p> 李世民輕輕點頭,朗聲道:“房愛卿但請直言。”
聞言,房玄齡略微收拾了一下行裝,確保服飾周正,之后才開始緩緩說起自己的想法。
“杜家不肯服軟,無非是因為杜荷被罷官一事,心中不平罷了。”
“若想要得到杜家的支持,在老臣看來,只需要給杜荷安排一個職位即可。”
“職位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要表達出一個態(tài)度。”
“當今朝廷仍舊愿意重用世家,而非是打壓他們。”
一番話說來,朝堂上站著的眾多臣子連連點頭。
偶爾還會傳來類似于“有道理”、“正是此理”的認可言論。
看來房玄齡提的提案,還是很得朝廷重臣的心意。
李世民沒有表態(tài),他只是淡淡點了一下頭之后,目光繼續(xù)朝下一個人望去。
而站在房玄齡身后的,就是當朝中書令楊師道了。
看到圣上的目光望過來,楊師道立刻往中間一站,帶著戰(zhàn)士上戰(zhàn)場精神勁,說出鏗鏘有力地一番話。
“臣覺得房尚書此言不妥!若是給杜荷安排一官職,那與向士族低頭無異!”
“如今朝堂人才濟濟,大唐更是強盛之際,又何須給士族這個臉面?”
“臣認為朝廷當一以貫之晉王的謀略,以開設學院逼迫杜家讓步?!?p> 話音剛落,還沒等李世民指明,又有一個人站了出來。
“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只是退讓一步而已,又何必糾結這些細節(jié)?”
褚遂良站在后方,擲地有聲道:“臣覺得應當聽從房尚書之言,朝廷當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