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第一百六十五章 這波啊,這波血賺!

  “就算是遠(yuǎn)房親戚,打著本官的旗號招搖撞市,竟是到了為禍天下的地步!”

  “本官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乃至于事件擴(kuò)大,這就是本官的罪責(zé)!”

  杜楚客對房玄齡的話置之不理,擺明了態(tài)度要把責(zé)任歸結(jié)到自身。

  他跟他的兄長杜如晦不一樣,沒有開國的功勞在身。

  因此有沒有官職,對他非常重要。

  另外,杜楚客雖然是杜家的人,但他跟杜家的關(guān)系并不好。

  因此,對于杜家會不會恨他這件事,看得并不是很重。

  所以賣起家族來,杜楚客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

  甚至反而有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意。

  昔日杜淹可是害死了他的大哥,差點連他也一起害死。

  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杜楚客當(dāng)年不得不為自己的叔父求情。

  現(xiàn)在,還不容易可以坑一把杜家了,還能順便再博一個名聲出來,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會不會被京兆杜家除名,這事還重要嗎?

  沒了官職,他什么都不是。

  有正三品的官位在,他至少還能蔭澤后人。

  該如何選擇,相比不用多說了。

  杜楚客作為站在風(fēng)口浪尖的中心人物,很清楚自己的立場。

  到了這個時候,繼續(xù)站在士族的立場上,只會給自己的家族帶來毀滅。

  為了子孫后代,就連一絲一毫的猶豫都沒有,他果斷選擇了背叛。

  看出杜楚客堅決的態(tài)度,房玄齡的臉色徹底黑了下來。

  只要杜楚客打定主意認(rèn)罪,這事兒就沒有翻盤的余地了。

  一旦李世民敲定了他的罪責(zé),所有被牽連的官員都要為此負(fù)責(zé)。

  到時候,必然會引起士族的內(nèi)部矛盾,這可不是房玄齡想看到的結(jié)果。

  作為士族的一員,房玄齡就算是為了給天下士人表態(tài),也必須要站在對立的立場,把杜楚客撈出來。

  “陛下!”

  看到杜楚客油鹽不進(jìn)的態(tài)度,房玄齡把目標(biāo)對準(zhǔn)了李世民,試圖曲線救國。

  “這場案件的前因后果調(diào)查得清清楚楚,就是一群貪婪無度的遠(yuǎn)方血親,仗著杜尚書的名義強(qiáng)取豪奪!”

  “在這起案件當(dāng)中,杜尚書根本無法預(yù)防,也沒有那個能力去阻止他們犯案!”

  “由此來定工部尚書的罪責(zé),未免太過牽強(qiáng),還請陛下秉公處置!”

  李世民看熱鬧看得好好的,突然聽房玄齡這么一說,頓時不高興了。

  “房愛卿此言差矣,若不是血親關(guān)系確有其事,他們又如何能借此謀利?”

  “若是這次輕拿輕放,豈不是在縱容那些惡徒繼續(xù)作案?”

  “哪怕是為了天下的安穩(wěn)、穩(wěn)定,也必須要重罰杜愛卿!”

  “杜愛卿深明大義,自知天下為公的道理,房愛卿又怎么能剿滅杜愛卿的一片熱誠,獨斷專行?”

  “此事不必多言,就依杜愛卿所說,按照御史臺呈上來的折子,從重處罰!”

  說罷,李世民看向杜楚客,蕭咪咪地問。

  “不知杜愛卿是否愿意受罰?”

  杜楚客義正言辭地道:“臣心甘情愿,接受陛下的懲處!”

  “如此!朕便罰你監(jiān)督你那些糟心的親戚,讓他們?nèi)鐢?shù)歸還強(qiáng)取豪奪出來的錢糧,若是不肯歸還,朕拿你是問!”

  “臣,遵旨!”

  就好似一場排練好的戲劇,兩人一唱一和就把最終的處罰決定給定了下來。

  縱使房玄齡想要插話,也找不到插嘴的機(jī)會。

  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把這場戲演完,根本就無從阻止。

  這個結(jié)果一出來,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

  不少官員滿臉憂愁的表情,互相跟身邊的同僚訴苦。

  一個個直言這是無妄之災(zāi),大呼倒霉。

  同時,他們也恨上了杜楚客和那些個倒霉親戚。

  要不是杜楚客認(rèn)罪,他們這些受到牽連的人,根本就沒必要為此事負(fù)責(zé)。

  至于那些糟心的親戚?

  他們同樣是恨得牙癢癢。

  自己好不容易抓住機(jī)會,成功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朝堂上眾多大臣們的一員。

  結(jié)果因為這群索取無度的沙雕親戚,不得不面臨這糟心事。

  要論責(zé)任,杜楚客只是背叛了自己的階級,成為皇帝的爪牙罷了。

  而那些個親戚,則是害他們不得不認(rèn)罪的罪魁禍?zhǔn)住?p>  要說他們更恨誰,那肯定是自己那些不安分的遠(yuǎn)親了。

  哪怕明知這是朝廷下的一個局,他們也沒法不恨。

  畢竟,沒有那些個倒霉親戚,他們也碰不到這糟心事不是?

  絕大多數(shù)官員,把兩邊都給恨上了。

  反倒是崔知溫這個被頂缸出來的倒霉蛋,借此機(jī)會躲過了一劫。

  不過崔知溫估計也好不到哪里去。

  等官員們想起出了這個餿主意的家伙,肯定要給他穿小鞋的。

  把外部斗爭變成了家族內(nèi)斗,這主意也未免太損了。

  要不是定罪權(quán)掌控在朝廷手中,他們說不得就要頭鐵一把。

  只可惜他們沒那個膽子去當(dāng)出頭鳥,成為被犧牲掉的那只雞。

  所以咯,一損俱損,大家都一起接受這倒霉的命運吧。

  只要大家的下場都一樣慘,誰也不比誰好到哪里去,那就沒什么不能接受的。

  至于后續(xù)的報復(fù),到底是要報復(fù)哪個仇人,那就要看他們各自的選擇了。

  不管怎樣,這波朝廷血賺。

  不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朝廷都是這起案件中最大的贏家。

  一方面給士族內(nèi)部制造了矛盾,讓他們相互攻擊。

  另外一方面,也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底層百姓們所承受的損失。

  到時候,等事情傳揚開來。

  李世民又能大賺一波來自底層的贊揚。

  總而言之,這波李世民都賺大了。

  看著那些怨聲載道的文武百官,李世民的嘴都快要笑裂了。

  原本看著讓人頭疼的案子,就這么化腐朽為神奇,成為壓制士族的工具?

  事前,誰能想到事情會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啊?

  只能說,生了個好兒子,實在是太讓人省心了。

  這手巧妙的轉(zhuǎn)移矛盾,簡直跟李治上次提出的方案如出一轍。

  要說這個方案不是出自李治之手,李世民說什么都不信。

  更不要說,提交方案的人就是李治的嫡系。

  他這兒子又在無形中,幫了他一個大忙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