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證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價值
“是嗎?”
李治皺著眉想了一下,覺得李世民說得好像有那么點道理。
整天憋在家里,確實缺失了不少活力。
也許他的確該出門走走,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經(jīng)了。
有些時候,對世界感到失望,有可能不是別人的原因,而是自己不想動彈了。
李治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決定日后多出門走走,而不是在家里憋著。
不過在此之前,他得把今天要做的事情給做了。
稍微打起點精神,李治抬頭朝李世民說道:“父皇,兒臣留在殿內(nèi)其實是為了……”
“朕知道?!崩钍烂裥χ釉挘骸澳闶莵碚译抟X的。”
“???您知道啊?”
李治愕然,沒想到李世民這都猜到了。
不過說來也是。
他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專利局的事情上,確實很容易通過行為,找到蛛絲馬跡,看出自己的意圖。
李治點點頭,說道:“那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直接回答:“沒錢。”
“?。坎粦摪桑俊?p> 大唐可是從前朝那邊繼承了不少錢糧,根本就不可能缺錢好吧?
這么說來的話,這是不同意開設專利局?
李治低下頭,開始思考李世民拒絕的原因。
而在這時,卻聽李世民說道:“不用猜了,朕是看群臣的反應太大,怕你真惹惱了文武百官,引起朝臣們的忌憚。”
光是一個造紙機,就引起士族集團如此大的反應,要是再多幾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那還得了?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是李世民治理朝政的基本盤,他總得顧忌這些人的心情。
哪怕僅僅是為了穩(wěn)定朝局,也不能進一步地刺激群臣們。
李治和房玄齡的辯論,他是旁聽了的。
李世民清楚,這場辯論是以房玄齡默認認輸而告終。
但這毫無意義!
辯論歸辯論,局勢歸局勢。
并不是說李治贏了辯論,那些朝臣們就會心甘情愿地認輸,沒有這么便宜的事情。
要是繼續(xù)觸碰他們的利益,李世民也不知道這些人能干出什么事情出來。
作為一個帝王,他是不可能容忍朝堂震動的,所以想都別想!
“可是……”李治皺著眉頭道:“風潮已經(jīng)起來了,朝廷要是不跟進的話,日后恐怕會吃大虧啊。這是時代的潮流,是大勢,已經(jīng)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了?!?p> 如果朝廷不帶頭引導民眾的話,那么缺失的權力必然會流向其他地方。
這個其他地方,也許有可能會落到士族手中,也許會落到地主手里。
然而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情況。
最糟糕的情況是,萬一流向境外,那會導致工業(yè)革命在境外掀起。
到了那個時候,后世的祖國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苦難,就會再次落到大唐身上。
這就相當于是把天大的機緣拱手讓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治未曾想過,自己會在李世民這邊碰壁,心下不由開始焦慮起來。
他剛想抬頭勸說自己的父皇,卻看到李世民臉上掛著促狹的笑,就好似在看他的笑話一樣。
李治不由一愣,愣愣地道:“父皇你這是什么意思?”
“看來你真是把自己關在家里,給關傻了?!崩钍烂駟∪皇?,調(diào)侃道:“朕又沒說不論如何都不給你錢,只是有個前提條件罷了。”
“?。俊崩钪螕蠐项^,不好意思地道:“最近考慮的事情有點多,兒子的反應確實有點慢……”
“行了行了,朕也不跟你打啞謎了?!笨闯隼钪蔚拇_不在狀態(tài),李世民開誠布公地道:“想要堵住群臣的嘴,最好的方式是用行動證明給他們看,讓他們明白誰也無法阻止這場潮流,你能聽懂朕的意思嗎?”
李治若有所思,失神道:“要證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價值?!?p> “對!”李世民給出肯定的回答:“想讓朝廷拿錢,那沒有問題,但你得先證明你收的東西有價值,否則想都別想?!?p> “可士族集團那邊的反應……”
李治還是沒想明白,該如何阻止士族集團的反撲,因此感到十分的不安。
但聽李世民笑罵道:“朕還沒死吶!有朕在,需要你來考慮這些問題嗎?你只管放心大膽地去做好了!”
“?。俊?p> “啊什么???”李世民反問:“你覺得朕沒有那個能力,給你頂出一片天?”
“不是?!崩钪毋渡竦溃骸拔揖褪菦]想到……您居然能下定這個決心?!?p> 聞言,李世民收斂臉上的笑容,輕嘆一聲:“朕也是前不久才意識到,你在這短短的幾個月里,給大唐帶來了究竟多大的改變……”
先是玻璃的問世,給他帶來小小的驚喜。
之后開發(fā)出煤炭的潛能,帶動鋼鐵制造業(yè)的發(fā)展。
讓原本讓人感到頭疼的鐵器制造難題,變成了一件極其輕松的事情。
將作監(jiān)已經(jīng)向朝廷提議,把兵器作坊建設在渭水河畔,借助水利來制造流水線。
而當李世民親自參觀過將作監(jiān)造出來的簡易生產(chǎn)線,切身地體會到李治提出來的東西,究竟有多么可怕。
當他意識到這一點之后,重新再看李治這段時間的一系列行動。
深刻的意識到李治現(xiàn)在究竟在做些什么。
他不知道李治的這些行為,最后會帶來哪些后果。
但他明白,事情已經(jīng)超脫了所有人的掌控,已然是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情況了。
不管是作為一個父親也好,還是作為大唐的掌舵人也罷,李世民別無選擇。
科技的發(fā)展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除了李治這個帶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之外,李世民找不到其他能像李治這樣,能夠掌控前進方向的替代者。
所以,他不得不下定決心,給李治沖鋒陷陣。
這是無奈的抉擇,但同時也是李世民所希望看到的。
別的李世民不敢保證,但有一個讓他絕對無法拒絕的誘惑。
只要他能幫助自己的兒子,向前邁進這一大截。
他這個皇帝在歷史上的名望,那將會是史無前例的。
作為一介帝王,李世民又如何能夠抵御住這個誘惑。
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也就出現(xiàn)了如今看起來十分突兀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