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最后一個唐朝皇帝

第31章 李義山影射

最后一個唐朝皇帝 高野舞 3952 2021-12-11 23:59:14

  周云汀兀自怒罵不止,奈何官帽已被扯掉,人也被吊在了用以處絞刑的木架上,來往官吏將校見狀都驚愕不已,看到周判官將要被吊死,一個個嚇得面無血色。

  “升起來!”

  監(jiān)斬旗牌官大喝一聲,兩名武士便抽動繩索將周云汀升起,一切就緒,只須把繩子把周云汀脖子上一套,半炷香之內(nèi)就能要了周云汀的命。

  周云汀心里暗暗叫苦,只道自己中了楊守亮排除異己的圈套,沒想到楊守亮是這么個人,不過他并沒有求饒,回過神來只是憂心在京城的妻兒老小該怎么辦。

  罷了,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自己為朝廷而死,想來杜相公他們定然不會袖手旁觀。

  如是一想,周云汀便交代遺言般高聲嚷道:“楊郡公,您老大人在天有靈,就睜開眼看看吧,周云汀死不足惜,只是可憐山南軍民將士都要隨楊守亮這匹夫遭殃了,唉!”

  奉楊守亮命令監(jiān)斬的旗牌官見周云汀如此強(qiáng)項,不由得惱怒,當(dāng)即下令武士動手套繩子。

  “我命休矣!”

  周云汀哀嘆一聲,閉上眼睛默默等死,接著就感覺繩子套到了脖子上,周云汀打了個冷戰(zhàn),竟然不由自主的害怕起來,不過眼下也沒有后悔的余地了,一絞兩斷算了!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繩子在脖子上半天,也不見武士砍斷懸空繩,周云汀抱著必死之心上的法場,哪里忍得住如此折辱,不禁厲聲怒罵道:“混賬東西,要?dú)⒕蜌ⅲq豫作甚!”

  周云汀聲音不小,圍觀的將校官吏正為他傷心,聽到這話也忍不住笑了出來,可馬上又意識到這是殺周判官的頭,于是收起了笑容。

  監(jiān)斬官聽到這話,不但不下令動手,反而折身返回了節(jié)帥府,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自周云汀被架走,節(jié)帥府變得鴉雀無聲,無論是幕府佐官還是朝廷任命的文武官吏,都不敢說一句話,武人少有懂得君臣大義的,對朝廷也無所謂。

  文人不是和周云汀穿一條褲子,就是讓周云汀被處死一事嚇得噤若寒蟬,連對楊守亮的稱呼都從大帥變?yōu)榱斯?jié)度大人。

  楊守亮對此很滿意,和陳徹交換了一個眼神后,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在問過眾人有沒有異議之后,很快就對接下的事情做出了部署。

  思來想去,楊守亮決定不反。

  事已至此,再無對抗朝廷的必要,如周云汀所言,山南一道絕非朝廷敵手,但必須先得到朝廷的保證,然后才能入朝,對他落井下石的李茂貞、韓建人等,朝廷也必須懲罰。

  否則到時候沒了兵權(quán),某豈不是任人拿捏?至于朝廷的保證,一道輕飄飄的免罪詔書當(dāng)然沒用,要拿出實際的東西才行。

  想了一會兒,楊守亮命劉志安起草認(rèn)罪入朝的進(jìn)奏章,決定明天就派人發(fā)往進(jìn)奏院,讓楊樞轉(zhuǎn)達(dá)朝廷,只要朝廷加官進(jìn)爵免罪,再遣使山南,他楊守亮立刻走人。

  楊守亮讓劉志安來寫進(jìn)奏章,文才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劉志安與劉崇望有舊,可以充當(dāng)中間人與朝廷談條件,比他自己出面要好得多。

  心里正亂成一團(tuán)的時候,旗牌官走了進(jìn)來,楊守亮沉聲道:“讓你監(jiān)刑,何故折反,莫非周云汀那老匹夫求饒了?”

  “回大人,周云汀并沒有求饒,反而……”

  “反而什么?”

  旗牌官一身冷汗,咬牙道:“反而嫌繩子在頸窩上磨來磨去,催促劊子手快些動手,因此屬下特來大人,是快些動手還是慢些動手!”

  咦,大帥不是要?dú)⒅茉仆幔?p>  怎么受死的人嫌慢,動手的人卻磨蹭,繩子一砍直接吊死得了,還來請示作甚?不少人都奇怪起來,劉志安則露出了明悟的神情,這是殺雞儆猴!

  楊守亮顯然沒料到這個情況,整個人一下子呆住了。

  如劉志安所料,楊守亮此舉固然有憤恨周云汀口出狂言的緣故,但更多是想籍此震懾山南企圖唱反調(diào)的高官,倒沒有真想殺了周云汀的意思。

  在這個禮崩樂壞流行以下克上、殺帥逐官的時代,屬下驅(qū)逐殺死節(jié)度使暴力奪權(quán)的例子并不少,但楊守亮并不屬于這一類,乃是朝廷拜授,名正言順。

  隨意處死朝廷命官,無論是道義上還是法理上都說不過去,而且他楊守亮也不是好殺濫殺的人,如無必要,勿要奪人性命,這是楊守亮的一貫原則。

  可不殺人,就鎮(zhèn)不住場子。

  他楊守亮尚未跟李茂貞開打,手下的判官就開始勸降了,這還了得?

  要是跟朝廷談崩了,真跟李茂貞干起來,他周云汀肯定第一個投降,要是開了這個先河,一旦形勢不對,山南上下就是人人言降的情況。

  考慮到這一點,楊守亮才設(shè)計了假殺周云汀這出戲,讓劊子手行刑的時候在周云汀脖子上反復(fù)磨,只要周云汀開口求饒,就立馬放了他。

  這樣一來,既鎮(zhèn)住了場子,也能保住不妄殺的名聲,可哪里知道周云汀如此強(qiáng)項,不但不求饒,反而催促劊子手快些動手,不但楊守亮呆住,堂下群官也愣住了。

  到底殺不殺周云???

  堂下二十幾雙眼睛看著,不管殺不殺,名聲都沒了,想到這里,楊守亮牙一咬,決定先殺了再說,周云汀啊周云汀,本帥只能對不住你了!

  “大帥且慢!”

  楊守亮剛要張口讓監(jiān)斬官出去行刑,面前突然站出一人,定睛一視,正是劉志安。

  劉志安拱手道:“大帥,請聽劉志安一言!”

  楊守亮怒道:“若是為周云汀這目無尊上的匹夫求情,那就不要說了,本帥心意已決!”

  劉志安對道:“志安非為周云汀求情,乃為大帥求德!”

  “何謂求德?”

  “周判官性急如火,一向心直口快,在座各位都知道,周判官本意,乃為大帥著想,為山南百姓著想,非是存心頂撞大人。”

  “我等私下常聽周判官說起,他平素極是敬佩大人,說大人為山南大帥是山南之幸,今日必然是關(guān)心大人則切,這才口無遮攔冒犯了大人,并非存心頂撞?!?p>  “若不是關(guān)心大人,周判官大可以一走了之,不必冒性命之危說這些話,然而話又說回來,周判官目無大帥,口出狂言行以下犯上之舉,理應(yīng)處死,但還請大人念在周判官為國效力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法外開恩饒了他這一回?!?p>  “如此,山南上下必然感激大人仁義,傳唱大人禮賢下士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大人素來強(qiáng)調(diào)以仁治鎮(zhèn),美名就是京城顯貴也知道,大人若能寬免周判官死罪,山南文武必然上行下效!”

  劉志安左一個仁德禮義,右一個高風(fēng)亮節(jié),夸得楊守亮心中十分舒坦。

  當(dāng)初劉志安得罪了宰相韋昭度,被發(fā)配到山南一個窮縣里做參軍,楊守亮到任山南節(jié)度使后為了爭取人心,把劉志安這些貶官都找了回來,對山南文武也故示寬厚。

  況且劉治安和劉崇望有舊,將來自己要入朝,還得讓他從中談判。

  退一步來說,即使入朝不行,實在要跟李茂貞等人交手,如果打敗了鳳翔等軍,也好讓劉志安傳書劉崇望從中斡旋,讓朝廷像當(dāng)初赦免李克用一樣降旨承認(rèn)自己為鳳翔節(jié)度使,如果沒打過,也能讓他從中幫忙,讓朝廷保下自己的性命。

  多方緣故之下,楊守亮對山南的文武官員都格外客氣。

  見楊守亮沉默不語,劉志安又發(fā)動其他官員為周云汀說情,楊守亮等到臺階下,立即順?biāo)浦鄣溃骸斑@個周云汀,真是個義士啊,叫本帥如何舍得殺他!”

  在法場被吊得半昏不死的周云汀看到監(jiān)斬官又走了出來,又是不耐煩催促動手,不料監(jiān)斬官驅(qū)散圍觀人士,拱手彎腰朝周云汀道:“幸得劉大人和諸位大人為判官說情,大帥寬宏大量,已經(jīng)免了判官的死罪,大人請隨在下進(jìn)去罷?!?p>  說完又直起身來朝行刑武士喝道:“還杵著作甚?快給大人松綁!”

  一出絞死鬧劇最終以周云汀被貶壁州參軍而收場,壁州就是后世的四川省通江縣,在唐代可謂是徹徹底底的窮山惡水,周云汀被貶到這來,懲罰不可謂不重。

  回到家的劉志安越想越樂,隨即撰寫進(jìn)奏章,連夜寫完又給楊守亮過目,楊守亮覺得沒問題,于次日即七月十一這天早上派人發(fā)往山南進(jìn)奏院。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章劵⒙脗飨?,無復(fù)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jì)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p>  含元殿內(nèi),三老一少四道身影對坐,案幾上堆著幾沓書本和奏折,筆架上擺著幾只毫筆,墨香夾著一股莫名清香,使大殿多了些許幽靜和禪意。

  “杜相公才高八斗,可知李義山此詩暗喻何意?”

  被問話的是一個穿朱戴紫的老人,面上遍布褐斑,雙眼暗含鋒芒,頜下胡須長而白,雙手覆于膝上,人雖端坐,氣勢如淵似海,透著難以言明的味道。

  在他左右兩邊還坐有兩人,一人相貌英武,略顯局促,一人神情和藹,古井無波。

  與三人對坐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少年,著深紅圓領(lǐng)袍,衣裳上繡著張牙舞爪的五爪龍,雖然年歲尚小,但已然具備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

  比如,穩(wěn),狠,絕。

  比如,不動如山,動如雷霆。比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或者,禮賢下士,寬宏仁德,操縱人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寡人之疾。

  少年自三月份登基為帝,氣勢愈發(fā)深沉,性情舉止愈發(fā)穩(wěn)重,歷朝故事、各道州文武士宦、民間奇人異士、州縣地理,無不信手拈來,即使鮮有人知的異氏人言,亦是隨口道來。

  對于軍國大事,常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高深見解。

  數(shù)月時光以來的點點滴滴,三人看在眼里,對于這位年輕的君主,三人很欣慰,充滿了期待。

  當(dāng)此之時,中外混亂,朝野大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不穩(wěn)則是抱薪救火,不但成不了事,反而會把風(fēng)雨飄搖的國家推向更深的深淵。

  如今的大唐,需要一個沉穩(wěn)的帝王來總攬全局,完成中興大唐社稷的偉業(yè)。

  聽到對面人影詢問,中間老人拱手道:“陛下天人之姿,睿識絕人,老臣不敢賣弄?!?p>  “還請杜相公解惑?!?p>  老人頷首,隨即娓娓道來。

  “李義山此詩乃是說的開元故事,時幽州亂起,賊軍直逼長安,上幸蜀中避難,南北禁軍多三輔子弟,駕臨馬嵬,逼迫陳玄禮舉事,以謀反罪斬楊國忠,軍中怨氣仍然不解,原懼貴妃報復(fù),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遂圍驛迫上?!?p>  “陳玄禮入見,請殺貴妃平兵亂,上不獲已,含淚與貴妃別,賜貴妃死,絞于佛堂,將士遂發(fā)蜀中,皇太子亨懼上問罪,趨奔靈武避難,朔方軍眾推之,乃登基為帝,主持平叛事宜,遙尊先帝為太上皇。”

  “李義山涉牛李黨爭,為朝廷排斥,仕途不順,故事多行批判,對軍國大政常懷挽救誠心,恨幽靈無道君王,遂作此詩影射先帝,攻訐朝廷,追其本意,蓋為諷喻警鐘?!?p>  少年皇帝點頭,這些事他是知道的。

  自天寶八年安史亂平,河朔余孽方鎮(zhèn)自此桀驁,二帝四王,淮西大亂,樁樁件件,不可勝數(shù),朝廷難以制服,朝堂內(nèi)亂也漸起成禍,弒君殺相,朋黨相爭,南北二司對立。

  這一切,年輕的皇帝十分明白。

  內(nèi)信宦官,外賴外戚,大封諸使,偏用一面,都不足以平天下,更不能治天下。

  “杜相公以為,朕如何執(zhí)政,方免李義山影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