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真的太窮了,一個月的生活費(fèi)是一袋麥子打面之后賣麩子的錢,20塊錢左右吧,偶爾還要被爸爸回來拿走一大半,菜全靠種,面條饅頭為主,醬油醋還能散稱,用那種玻璃啤酒瓶。印象里媽媽不買青菜,肉更是不會買。
我們家大概有三種改善伙食的情況,第一是我們家來親戚,媽媽不得不招待客人,那樣也是不能去桌子上吃飯的,會偷偷留給我跟弟弟一點(diǎn)點(diǎn),買的就少所以不會太多,要不然盤子不滿不好看,媽媽很有自己的規(guī)矩和要求。
第二是爸爸回來,他從不委屈自己,不管有錢沒錢,那個年代5塊錢一雙的襪子,和每過一段時間換一條毛巾的習(xí)慣就算村里條件好的人家也不會這么干,他的毛巾只能他自己用,他不在家也不行,有一次我弟弟用錯了,小孩子嘛他又總買白色的,就留下印子了,他回來大發(fā)雷霆把弟弟打了一頓,重新買了一個。他回家最好的一點(diǎn)是伙食好了,他沒錢但是他賒賬呀,他又不負(fù)責(zé)還,反正他經(jīng)常不在家,找不到他。只要他在家火腿雞蛋方便面是常吃的,現(xiàn)在覺得這飯最簡單不過,那個年代在我們家是最奢侈的飯菜,主要是哪個都要錢!哪個不是走親戚最吃香的禮物,精貴著呢!那個時侯在學(xué)校你看哪個孩子身邊圍一群人,他手里一定有一包方便面調(diào)料。這是唯一一個不花錢能得到的零食,也是唯一一個分享的毫不心疼的零食,它不像辣條,這個吃多了齁咸,分給別人又霸氣又能得到羨慕!方便面就顯得更精貴了,一般都是走親戚用的,按包算。
第三也是幾乎每個月都有的去姥姥家走親戚,姥爺是個行伍,應(yīng)該是這么形容的,就是在集市上給人過稱,那個時候賣東西的不帶稱,特別是肉,太精貴了買家也不信你,就有這么個行業(yè)出現(xiàn)了,一個集市也能掙點(diǎn)錢,賣家高興了還能給點(diǎn)碎肉加燒餅什么的。姥爺都會留一部分,到了我媽走親戚那天給她,姥姥還會特地去趕集買兩份菜,一份給我媽帶走,一份留家里,那個時候舅舅成家了,必須得這樣,要不然舅媽會不高興的。說實話,要是我也不太高興,因為我媽每次去不管我媽愿不愿意,姥姥都會給我媽連吃帶拿還給錢,十塊二十,不少了。
那時候剛分家又有我,特別不容易,我媽很不想這樣但是現(xiàn)實不允許,所以我媽就盡量少去姥姥家,要不就趕在姥姥家有農(nóng)活的時候去,拼命干活。但是家里的日子因為一個只會花錢不掙錢的人還是過的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我都四五歲了除了蘋果沒見過別的水果。趕集的時候遇到幾個姨都知道我家困難抱著我給我買吃的,但是她們發(fā)現(xiàn)我什么都不要,她們特別奇怪哪有小孩子不愛要吃的,后來我媽跟我說,不是不要是沒吃過,一般都不會去趕集更不會帶我去,害怕我要東西她沒錢…
媽媽說有一次一個嫁到外地的姑姥姥來家里做客,聽說嫁的不錯,因為太爺爺在我家所以帶了點(diǎn)香蕉來了我們院子,看到我和弟弟給我們一人掰了一個。媽媽忙著待客給客人做飯也就沒顧我們,飯是在奶奶家做的,她做完趕緊回來給我們做飯吃,也沒問,等姑姥姥走了問我香蕉好吃不?我說不好吃又硬又澀,她說那你沒吃完放哪了?我給她指了指院子里說挖坑埋了,我媽氣的要打我,這么精貴的東西怎么能不好吃就扔了呢!她挖開看了看,香蕉皮還帶著呢……她最后也沒打我,去把香蕉洗了洗,把我拉了過去把皮剝了給我吃,我當(dāng)時一下就喜歡上了,竟然有這么好吃的水果!媽媽說剩下的放著慢慢吃好東西不能一下吃完,拿了兩次我就知道放香蕉的地方了,偷偷自己拿了吃被我媽發(fā)現(xiàn)還被教育了,因為她覺得這個習(xí)慣不好,后來就因為別的事情,媽媽把香蕉忘記了,等再想起來的時候都壞的發(fā)酸了,雖然心疼但是怕我們吃壞肚子扔了。
直到我上高中,在我媽和第二個爸爸的印象里我還是最愛吃香蕉,每次爸爸打工回來哪怕行李再多,哪怕還有厚厚的鋪蓋舍不得扔要拿回家,也會在上車前買兩大兜香蕉給我。
現(xiàn)在我不能說討厭,偶爾也會買,但是再也愛吃不起來香蕉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