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深深的看了一眼陳啟,卻只發(fā)現(xiàn)這小子神色依舊淡笑自若,好似全然不曾有任何波動,心下不由得微微嘆息一聲。
“老夫昔年流落吳地行知吳郡鄉(xiāng)野間,時值傍晚農人各家紛紛開火準備燒飯,老夫見之好奇便走上前一觀,鄉(xiāng)人淳樸見老夫獨行,便欲邀請入屋內一坐飲碗水喝……”
蔡邕微微抬起頭看向夜空,神色間滿是回憶,陳啟見此立時眼睛一亮,立馬知道蔡議郎要開始講故事了,當即快走兩步上前,面露真摯一副十分認真傾聽的樣子。
“時值落魄,為政皆敵,無所依靠孑然一身,能有鄉(xiāng)人不棄反敬一碗清水,此情此意著實讓老夫銘記于心。便也正是因為那一碗水,讓老夫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和一陣脆響,心中好奇之余便尋聲而去,方從爐火之中取出了一塊半身焦黑的桐木……”
話說至此,蔡邕隨即看了一眼正安靜拜訪著的瑤琴,便又將目光轉向了陳啟這邊。
陳啟見狀立時做出一副恍然大悟之態(tài),眼神在瑤琴與蔡邕之間來回不定,隨后又好似不太確定的拱手道:“此琴莫不是蔡公所制?”
看著整瞪大眼睛帶著一絲震驚看向自己的陳啟,哪怕是以蔡邕的涵養(yǎng)都不自覺的嘴角微微抽動。
他到現(xiàn)在都沒搞清楚陳啟從何處得來的消息,須知這琴自從他制造完成到如今,還是第一次在正式場合中露面。
知道自己新制了一把瑤琴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天知道陳啟是從哪里得來的消息!
面對陳啟的疑惑,蔡邕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不錯,這焦尾正是老夫所制,其原身便是那塊被燒了一半的焦木!”
蔡邕當著眾人的面承認了此事,立時解開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有人知道其中內情這沒錯,但在場的絕大多數(shù)人卻仍舊是一頭霧水,也同樣好奇陳啟所說的制琴大師究竟是何人。
畢竟在座之人論說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都有幾分,任誰都聽得出這焦尾琴的優(yōu)秀所在,自然也不曾懷疑陳啟是在胡編亂造純純的溜須拍馬。
可當聽到蔡邕蔡議郎親口承認這事后,眾人還是免不得一陣嘩然,紛紛議論出聲。
然驚訝之余,緊接著的便是一陣理所當然,畢竟蔡公沉迷音律陶醉其中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尤其是于琴一道蔡邕更是個中佼佼,此等音律大家有制琴的本事不也在情理之中嗎。
想到這里,眾人立時帶著敬佩的目光看向蔡邕,畢竟對于癡迷音律之人,在有生之年能夠制造出這樣一把優(yōu)質絕品的琴來,當稱之為大喜。
可總有些人在這個時候表現(xiàn)的與眾不同,大家伙都帶著道喜的意思,偏偏中散大夫衛(wèi)望卻是一臉陰沉十分難看。
若不是衛(wèi)家禮教限制,這會兒衛(wèi)望怕早就按捺不住起身駁斥陳啟了。
什么心向往之都是狗屁,衛(wèi)望覺得那陳啟小兒必是早就知道其中內情,方才那番不過是惺惺作態(tài)過意為之,其意陰損其人狡詐,只恨自己不能戳穿這等小人的真面目!
別說,衛(wèi)望自顧自的猜測還真就猜到了正確答案,然而就算他猜到了又能如何,陳啟的這番表現(xiàn),就連推他出來的盧植都未曾預料,所知所聞甚至還不如他的學生來的多,那就更不用說旁人了。
甚至連最直接的人證都在主位上坐著呢,衛(wèi)望就算站起來叱責陳啟直言不諱,可真正有幾分能夠讓在場眾人相信卻又不好說了。
若是能成,那喝退陳啟除開變數(shù),對于衛(wèi)望也只不過是心中能好受些,但卻可能會因此落人口實,什么以大欺小以勢壓人之類的名頭盡皆冠上。
可若是不成,那衛(wèi)望的名聲在洛陽城怕是就臭了,甚至連帶著河東衛(wèi)氏都要跟著丟臉。
雖然這幾年河東衛(wèi)氏的臉皮早就不太那么重要,可有沒有遮羞布這卻是很重要的區(qū)別。
哪怕自己的面子已經(jīng)不再值錢,哪怕河東衛(wèi)氏的名聲已經(jīng)不再響亮不復從前,可最后的那一絲底線,衛(wèi)望卻是并不想失去。
所以他不敢賭,也不能去賭,因為無論輸贏與否,對于他而言都是弊大于利。
因而衛(wèi)望這會兒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陳啟繼續(xù)下去,卻也不能隨意的放任自己……
從厭惡到極惡,甚至于恨不能食肉寢皮,衛(wèi)望這一系列的心里活動陳啟可不知道,不然他怎么著也不會下次狠手。
雖然替老師辦事那是應當?shù)模梢f這會兒將衛(wèi)氏給得罪死了也非他所愿。
然而這世間哪有什么真正兩全其美之事,陳啟今日站了出來促使事情走到了如今的地步,便已是再無法挽回……
蔡邕見陳啟好似真得償所愿的樣子,心下不免又對自己方才的想法有了一絲懷疑。
“難道自己猜錯了?這個小子是真的不知道內情?”
可這等懷疑也僅僅只是一點點而已,此時的他依舊相信陳啟對焦尾琴之事怕是早已暗中知曉,只是從何得知途徑來源卻是不明。
不過這些于眼下而言并不重要,蔡邕看了看陳啟,又看了眼低著頭羞怯到臉色微微泛紅的小女,心中稍作猶豫之后,便對陳啟道:
“焦尾乃老夫機緣巧合之下所得,所以子庚言之制琴大師的名頭卻是萬萬擔之不起的?!?p> “蔡公謙虛了,世人皆知蔡公精研音律會制瑤琴,今有焦尾所成,當可比號鐘繞梁,比司馬長卿之綠綺亦是不遑多讓!”
陳啟擲地有聲的這般說道,當是讓在場眾人紛紛吃驚。
大家雖然恭喜蔡邕制得好琴,可要說這一上來便跟早有傳名的幾大名琴相比,這是不是也有點太夸張了些?
就連蔡邕聽到陳啟這話,都倒吸一口涼氣直撮牙花子,暗道此子口無遮攔當真敢說。
可不知怎么,蔡邕卻只是覺得陳啟敢說,并無感受到他有半點說錯的意思。
許是對自己所制的焦尾真有信心,也可能是對制琴大師的名頭比較受用,總之蔡邕對陳啟這番話并不見明顯的不悅,只是不咸不淡的道了一聲
“古琴傳名世人認可,老夫此琴尚不及也……”
話未說盡言未道死,蔡邕這話里意思再是明顯不過。
眼下也許不足與之并列,但日后將來定可并肩在其列中,甚至于駕臨其上獨占鰲頭,也不是沒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