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六十四集 孔明南征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8566 2023-07-21 08:36:45

  魏吳大戰(zhàn),對陣廣陵。

  孫韶侍勇過江迎敵,主帥徐盛知道主公甚愛此侄,雖惱其違背自己將令,但亦恐一旦有失,不好向吳主交待。乃喚大將丁奉入帳,授以密計,令引三千兵渡江,隨后接應。

  魏主曹丕東至廣陵,聞報曹真兵列大江北岸,下令大開江道,放龍舟直至江中。

  龍船巨大無朋,上建龍鳳日月五色旌旗,儀鑾簇擁,光耀射目。

  曹丕遙望江南,不見一人,回顧劉曄、蔣濟:東吳無軍把守,可渡江否?

  劉曄:彼見我大軍來至,如何不作整備?陛下且看其動靜,可發(fā)先鋒渡江以探之。

  曹丕然其高論,宿于江中。及至天曉,霧散云收,望見江南一帶皆是連城。城樓上槍刀耀日,遍城盡插旌旗號帶。魏兵見城上許多人馬,盡皆膽寒。

  原來徐盛束縛蘆葦為人,執(zhí)旌旗立于假城疑樓之上,以惑魏軍。

  曹丕正自驚疑不定,忽流星探馬來報:蜀將趙云引兵出陽平關,徑取長安。

  魏文帝大驚失色,便教回軍。

  龍舟將次入淮,忽然鼓角齊鳴,刺斜里一彪軍殺到,正是孫韶之兵。魏兵不能抵當,淹死者無數(shù),諸將奮力救出魏主渡淮。

  徐盛早令人在蘆葦上預灌魚油,盡皆燒著,順風而下,火焰漫空。

  曹丕大驚,急下小船傍岸上馬,龍舟上早已著火。岸上丁奉殺來,眾將力保魏主而走。孫韶、丁奉奪得馬匹車仗、船只器械無數(shù),徐盛全獲大功。

  魏主敗歸,忽探馬來報張遼大破吳將呂范,并繳獲大量舟船。

  曹丕大慰,回兵洛陽,坐猶未定,揚州使節(jié)來報,因張遼病情嚴重,病亡于江都,終年五十四歲。曹丕為之流涕,詔贈謚張遼為剛侯,令其子張虎嗣爵。

  曹魏黃初四年六月,洛陽大雨,伊、洛二水泛濫,毀壞屋舍無數(shù),人多死傷。

  侍中蘇則左遷東平相,未至任所,便于途中病卒。后未幾,涼州刺史溫恢、太常卿領司隸校尉刑颙、散騎常侍兼越騎校尉荀緯、雍涼刺史張既相繼病故;加之前番太尉賈詡、大將軍曹仁、大將張遼等陸續(xù)病故,曹魏國此年可謂多事之秋,將星寥落。

  至此曹魏營中,臧霸可謂第一猛將。此次若隨魏主南征,吳將徐盛等則必難施其技。但曹操死時,臧霸所部青州之兵鳴鼓擅離;三路伐吳時臧霸雖因功受賞,但已遭文帝所忌。

  曹丕即被徐盛所敗,轉而遷怒臧霸,謂其不來救駕,詔使曹休都督青、徐之軍。

  臧霸驚怒,向曹休大發(fā)牢騷:魏國屢敗于東吳水軍者,是朝廷不肯聽從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騎萬人,必將其訓練成無敵水軍,橫行江表,使東吳舉國以降。

  曹休聽罷,即將臧霸此語告訴魏主。

  曹丕卻因此大疑,說道:高祖武皇帝崩于洛陽之時,天下震動。臧霸之軍擅自離去,朕未治其罪。不料今卻竟氣壯如此,是何意耶!

  乃效漢高祖?zhèn)斡卧茐糁?,借口東巡,趁臧霸前來朝見,奪其兵權。

  畫外音:自關公失了荊州,今臧霸又失青、徐二州,蜀國借以北伐兩支水軍盡滅,就此再無水戰(zhàn)之能,此為三國紛爭勝負之大關鍵處,不可不知。

  鏡頭轉換,按下北魏,再說西蜀。

  趙云引兵北出漢中,殺出斜谷道口,將至陽平關之次,忽報丞相諸葛亮文書到。

  拆書視之,見說是益州耆帥雍闿歸降東吳孫權,今又結連蠻王孟獲造反,率蠻兵侵掠益南四郡,因此宣子龍回軍,轉為南征。

  趙云聞命,甚為嘆息,急收兵轉回成都。

  此時孔明在成都整飭軍馬,準備親自南征。忽接葭萌關信使來報: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xiāng)侯馬超因病身死,今有哀書到京,報與先主。

  孔明大驚失色,展書看時,見是馬超親筆遺書:臣宗族門下二百余口,皆被曹操誅殺殆盡,只余臣從弟馬岱。今臣即死,當以微族使弟繼承,深托陛下,其無他言矣。

  原來寫書之時,尚不知劉備已駕崩于永安宮。馬超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孔明覽奏大哭道:今五虎大將已去其四,僅余趙子龍健在,至此將星寥落。某欲繼先帝之志,復我大漢河山,正需大將斬敵建功之際,奈天不佑我,依靠何人領兵!

  即將馬超遺書上呈后主劉禪,請求厚贈,以勸勉諸將。

  后主亦為之流淚不止,即下詔厚葬,并依馬超遺言,令馬岱繼其宗族部曲,統(tǒng)領其兄之兵,鎮(zhèn)守葭萌關隘口,以當西涼諸羌之兵。

  諸葛丞相因馬超新喪,便暫且息兵,以治理國事為要。遂建衙開府,在成都事無大小,皆親自從公決斷。期年之間,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孔明見國力殷實,兵員漸充,便思北伐中原,只待可乘之機。

  此時魏國,又是一番氣象。曹丕南征敗歸,引咎反躬自責,因向辛毗謝罪認錯,使相國華歆勤政治國,招引賢士。華歆推舉管寧,曹丕亦早聞其名,即派安車征召來京。

  字幕:管寧,字幼安,北??ぶ焯摽h人。身高八尺,須眉俊朗,與華歆、邴原為友,好游學天下,敬重名士陳寔,以其為師。

  鏡頭閃回,敘述管寧其人。

  漢末天下大亂,管寧與同郡邴原及平原人王烈逃難到遼東。

  遼東太守公孫度早聞管寧大名,空館以候,極盡禮敬。管寧拜見公孫度,只談儒家經典而不語世事,后即隱居于山谷之中。

  當時渡海避難來者多住遼東郡南,而管寧獨居其北,表再不再遷徙之意。遼東士人聞管寧居此,漸來跟隨同居,一月之間即成村落。

  管寧就開始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威儀、明禮讓,人皆樂受其教。

  曹操發(fā)布唯才是舉令,屢次征召管寧,公孫度之子公孫康截留詔命,不對管寧宣布。曹操奪得河北之后,中原稍安,逃人皆回,只有管寧安閑自在,似有在遼東終老之意。

  公孫康有稱王之心,要授予管寧官職,最終不敢啟齒。公孫康即死,弟公孫恭嗣位,因病不能理國,而公孫康之子公孫淵才智出眾。

  管寧擔心禍亂將起,攜家眷部屬渡海,返歸故籍北??ぁ?p>  公孫恭聞管寧南歸,親自送至南郊,厚贈服飾器物。管寧在遼東三十多年,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三代太守所贈,皆收藏不用,西渡之時全都封好退還。

  其后不久,公孫淵果然襲奪公孫恭之位,反叛曹魏,僭號稱王。

  閃回結束。魏文帝使節(jié)至于北海,見到管寧,頒賜征召赦文,任為太中大夫。

  管寧堅辭不受,致書文帝謝絕。文帝惱怒,欲問罪管寧,華歆極力諫阻,這才作罷。

  管寧不肯出仕,國內儒士皆為仿效,獨善己身,不肯應朝廷招引賢士之征。由是三府官員共同聯(lián)名上奏:取仕應以品德為準,推舉孝廉,不需以儒家經典為考。

  華歆諫道:自董卓喪亂以來,六經無人再讀,道德隨之淪喪。當務之急宜提倡儒學,推崇王道。若只舉孝廉不考六經,臣恐讀書之風從此衰亡。如有特別優(yōu)長而六經短缺者,可殊加任用。所慮者無此特殊人才,何慮有而不選?

  文帝即從其諫,于是復立太學,置《春秋》、《谷梁》博士,制五經課試之法。

  字幕:魏文帝征吳敗歸之后,魏、蜀、吳三國之間兵戈不興,各自休養(yǎng)生息。

  蜀建興二年,后主劉禪賜軍師中郎將、丞相諸葛亮領益州牧。

  吳黃武二年,吳王孫權以金印紫綬賜安國將軍朱治,徙封故鄣,鎮(zhèn)撫山越之民。經歲余,朱治因病還歸吳郡而卒,壽終七十八歲。

  魏黃初年間,河西鮮卑族逐漸強盛,軻比能、彌加、素利等割地統(tǒng)御,各有分界。

  因恨當年夏侯淵平滅河西諸羌,此時不愿歸服魏帝統(tǒng)轄,各部酋長乃相與集會,共同約誓,皆不得賣馬與魏國,以免使其增益騎兵。

  軻比能誘殺鮮卑大人步度根中兄扶羅韓,吞并扶羅韓部眾,由此與步度根結怨。

  步度根率眾萬余退保太原、雁門,遣使獻馬于曹魏求和,其后與軻比能互相攻擊。鮮卑東部大人素利亦違前盟,賣馬千匹與魏國,被軻比能攻擊。

  素利求救于魏主,曹丕便令護烏桓校尉田豫,率輕騎乘虛襲擊軻比能軍之后。

  軻比能被田豫打敗,由是對魏國不滿,屢發(fā)兵襲擾幽、并二州。

  黃初五年,魏尚書仆射杜畿受天子詔制作御樓船,試船時遇風沉沒,被溺水而死,年六十二歲。曹丕為之流淚,追贈太仆,謚曰戴侯。

  因為杜畿治喪之事,魏帝忽由河東想起漢中,于是下旨,令新城太守孟達進京來見。

  孟達奉詔入都,多帶重金,暗地給散朝中重臣,使在天子面前為己美言。

  由此君臣相會,曹丕厚待孟達,十分親熱,賜與同車而出,以致文武朝臣側目。天下士宦皆知,孟達兩度叛國背主,其父又有交結宦官家風,故此側目鄙視。

  劉曄鄙視孟達,直說與賓客:此人日后必復為叛!

  魏帝聞之,心中不樂。君臣同車而行之際,就問孟達平定益州兩川之策。

  孟達奏道:蜀漢兩個托孤大臣,李嚴、孔明皆為臣摯友。他日孔明侵魏,必誘臣降。臣可將計就計,佯為內應,令孔明兵出上庸,暗伏甲兵擒之??酌髟馇埽瑒t蜀國滅矣。

  曹丕聞言大笑,連稱妙計。不料卻被隨行司馬懿悉數(shù)聽去,半字不落。孟達在洛陽停留十余日,辭別魏帝回至新城。

  其后未久,曹丕又思伐吳,詔令司馬懿鎮(zhèn)守許昌,改封向鄉(xiāng)侯,轉撫軍、假節(jié),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司馬懿拜謝,領五千兵到許昌上任去了。

  吳黃武二年四月,大都督陸遜和丞相孫邵率群臣上表,勸吳王即皇帝大位。

  孫權怕引起蜀相孔明反感,致使孫劉聯(lián)盟再度破裂,再三謙讓,未曾答應。

  畫外音:吳蜀聯(lián)盟即復,凡兩國關系處理,孫權都令陸遜與諸葛亮通信自為,絕不干涉。為互通國書方便,孫權甚至復刻吳王璽一方,置于陸遜住所,以備隨時取用,不必另行上奏。孫權每次與劉禪、諸葛亮來往書信,或兩國互通文書,也先付陸遜查看,凡有不妥之處,即行修改后直接發(fā)出。君臣間相互信任如此,可謂自古罕見。

  陸遜因駐守之地缺糧,上表吳王孫權,欲效當年魏公曹操屯田之策,令諸將各家屬子女于屯營之地燒荒,廣開農田,以備軍用。

  孫權當即詔復:江南乃魚米之邦,土肥水豐,賢卿此計甚好!自即日起,凡孤父子及宗侄等輩,亦各領受一份農田,以孤駕車八牛分拉四犁耕作。雖不比上古圣賢所作,亦可享與眾卿同等勞作之樂。

  十月,陸遜又上表,勸吳王孫權廣施恩德、減輕刑罰,寬田賦征收,停止戶稅收稽。孫權覽奏即準,嘆道:方信世間之事,果有英雄所見略同者。孤亦正思此事,未及于行,伯言奏章已至,且無一字不與孤意相符,喜憂與共,思慮實同。真奇緣哉!

  字幕:蜀建興三年,益州諸郡大收,由此國強兵壯,糧足庫豐,百姓樂業(yè)。

  這日丞相孔明正坐府中理事,忽接云貴永昌郡飛馬來報:建寧太守雍闿又擒繼任益州太守張裔,送于東吳主孫權。吳主又受其俘,鼓勵其叛反蜀漢。雍闿由是自封為王,率軍攻我新道縣城。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受雍闿蠱惑,與之俱反。又勾結南王孟獲,使其來援,同反朝廷。若不征伐,恐其坐大也。

  孔明聞報,因發(fā)丞相符節(jié)至白帝城,令李嚴細查雍闿反狀;遣越嶲刺史龔祿,引本部兵到安上縣積極防備;又令蜀郡太常頎行,兼道南行至牂柯郡署,查清反叛事件本末。

  李嚴領了丞相孔明令狀,即令人往建寧暗自探查。不則一日,使者回報,雍闿擁兵閉關自重,連接蠻族諸部,果有反狀。李嚴驚怒不置,因與雍闿交厚,連寫六封書信給雍闿,解釋其中利害,令其休反,應入朝請罪為上。

  雍闿回書李嚴:弟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漢室陵替,魏、吳、蜀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致某雖為遠人,亦惶惑不止,不知所歸也。兄謂令小弟休反,某反誰來?又命弟入朝請罪,卻又入哪家之朝?弟因不明其主,故敢自立為王,以待真命天子出也。

  信中所云,極為傲慢。李嚴大怒,急派使報入成都。

  再說太常卿頎行奉丞相詔命,率部到達牂柯,立刻收押郡中主簿,準備查明事實。

  不料主薄妻弟見姐夫被拿,即將消息透給郡守朱褒,說丞相孔明使人來查反狀。

  朱褒早與雍闿勾結,怕被查出底細,引兵圍署,殺害頎行,乘機發(fā)難,加入叛軍。

  又說越嶲刺史龔祿,尚未到達安上縣,便被高定派兵中途截住,只得回軍。

  于是牂柯、越嶲二郡,俱從雍闿興兵造反。雍闿貼出布告,夷人不服,眾議紛紛。

  雍闿見狀,便造謠言,請蠻王孟獲散布于各夷部酋長叟老:蜀帝劉備已崩,后主無道,頒下詔旨,令我南中各郡獻上烏狗三百頭,要胸前皆為黑毛;螨腦三千斤,斲木達三丈長者三千株。不能如期獻上,即命屠城。此三樣貢獻,我等若不能得,則被屠滅矣!

  于是夷人相信孟獲謠傳,對蜀漢皇帝大感氣憤,紛紛加入叛軍。

  牂牁太守朱褒、越巂太守高定勾結蠻王孟獲,大起蠻兵三萬,攻打永昌。

  永昌太守王伉與功曹呂凱死守孤城,告急入都,請求朝廷急速發(fā)兵平叛。

  孔明方知蠻方為禍已成燎原之勢,乃入朝堂,面奏后主:南蠻不服王化,占據(jù)州郡對抗朝廷,實為國家大患。臣當自領大軍,前去征討。

  后主驚道:相父棄朕遠征蠻荒,倘孫權、曹丕來攻,如之奈何?

  孔明答道:李嚴在白帝城可當陸遜,魏延守把漢中諸處關口,亦不必憂曹丕來攻。今臣先掃平蠻方,然后北伐,以圖中原,報先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

  后主允道:惟相父斟酌行之。

  班部內一人越眾而出:丞相不可!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xiāng);丞相秉鈞衡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雍闿等乃疥癬之疾,只須遣一大將討之,必然成功,丞相何必親歷親為?

  孔明視之,見乃南陽人王連,字文儀,現(xiàn)為諫議大夫。

  便溫言解釋道:南蠻之地不習王化,收伏甚難,且易降而復叛。我當親征,是使當?shù)刂裰莱⒅匾暎粡头匆?。此去征伐非為殺戮,但為使后方安定無憂,實為百年大計。用兵時需慎重靈活,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也。

  孔明決意已定,當即辭了后主,共起川軍三萬離了成都,望益州進發(fā)。

  文武百官送出城外,參軍馬謖亦在百官隊中??酌髡埌俟俳曰?,唯留馬謖問道:我在荊州之時,早聞幼常素讀兵書,手不釋卷。此次南征,不知賢弟何以教我?

  馬謖:丞相實為天人,何事不明?但既蒙丞相見重,不恥下問,某只有一言相對,請丞相自為參酌。則便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p>  孔明大笑:幼常可謂知兵,亦知我心。賢弟此計,與我所謀略同。

  馬謖遜謝不止??酌饕娮笥覠o人,叮囑道:某此去南征,短則一年,長則兩三載方回。自你兄季常為東吳步騭所害,至今不知尸落何處。弟若有心,當啟陛下請假月余,潛往武陵,尋到季常尸骸回來,則大慰我念。

  馬謖聞聽,淚如雨下:此乃為弟者本份之事,何勞丞相慰撫?某隨后便去武陵。

  二人并騎而言,又行出數(shù)十里路,馬謖方泣別丞相,回轉成都。

  當日行軍七十余里,扎下營寨??酌魃龓し峙绍婑R,犒賞三軍,激勵將士,重申軍規(guī),眾將凜遵。當夜給散軍餉,在中軍帳會聚牙將以上首領,下達密令,兵分三路而進。

  其一西路軍:諸葛亮親自為帥,率參軍楊儀、越嶲太守龔祿為將,軍力兩萬。西出越嶲郡(今四川西昌),消滅高定主力,隨后進擊益州郡(今云南東部),剿除雍闿、孟獲;

  其二中路軍:以庲降都督李恢為主將,率兵三千,自平夷縣(今貴州畢節(jié))沿小路翻山越嶺,迂回至益州郡,突襲蠻王孟獲巢穴,切斷孟獲來援高定軍之退路;

  其三東路軍:以門下督馬忠為將,領兵三千,直取牂柯郡(今貴州黃平),消滅朱褒叛軍。平定牂柯后馬忠即為郡守,撫恤戰(zhàn)后之民。

  另派副將王平率四千軍合后,并催促糧草,救護傷員,補充軍械。

  由此共是四路大軍,計三萬兵馬。因國主劉備新喪未久,憂曹魏和東吳來攻,故如魏延、趙云、吳懿等有名上將,各自留守訊地,未隨大軍出征。

  來日大軍拔營起行。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率數(shù)名部騎前來投營,見丞相孔明自述:自荊州失陷,父親被殺。長兄關平娶趙云之女為妻,生有一子關樾。吳兵襲取荊州時,嫂嫂抱著年方八歲侄兒逃出,避居鄉(xiāng)下,今不知其蹤。某與家人逃難在外公莊上,與舅父學藝五年,亦讀先父所遺鬼谷門兵法。今舅父即亡,遂攜全家來蜀,到成都面見陛下,蒙陛下?lián)苷仓?,并資付先父之俸。某聞丞相南征,便向陛下請令,前來投軍,到前敵殺敵立功。

  孔明聞之,見關索依晰父關公模樣,只是少了一部五綹長須;帳外所帶幾個部從,卻是個個眉目如畫,妖媚之態(tài)猶如婦人。不由觸動心事,淚水長流,深加撫慰。

  遂令其當場演了一回大刀,果然家傳武藝,十分精熟。于是即令關索為前部先鋒,一同征南,大隊人馬各依密計而行。說不得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所經之處,秋毫無犯。

  蜀漢建興三年三月,諸葛亮率兵到達僰道,命令分兵而進。

  細作回報:高定主力集結于旄牛、定筰、卑水一線,以逸待勞,欲與我大軍決戰(zhàn)。

  孔明聞報冷笑,為吸引叛軍主力決戰(zhàn),遂令大軍前至卑水,安營扎寨。

  關索請戰(zhàn),孔明不許:先歇兵止戰(zhàn),待其叛軍皆集于卑水,以便一舉消滅。

  高定聞報孔明只帶兩萬兵來,不由大喜,果率主力向卑水聚集,同時通報雍闿、孟獲部自益州郡北上增援,亦向此地合圍,共擒漢相諸葛亮,以成不世大功。

  前至卑水,探知孔明在對岸扎營,高定亦令依山傍林下寨。

  高定有部將鄂煥,身長九尺,面貌丑惡,使一枝方天戟。因自負其勇,又思蜀兵遠來疲憊,遂至中軍請戰(zhàn)。高定欲試蜀軍戰(zhàn)力,遂許之。

  鄂煥領兵離寨,來至蜀兵營前搦戰(zhàn)。孔明命先鋒關索迎之,吩咐勿要生擒。

  關索領命,出營列陣。兩陣對圓,鄂煥拍馬與關索交鋒。戰(zhàn)不數(shù)合,關索詐敗繞陣而走,鄂煥隨后趕來。轉過陣角,只聽撲嗒一聲,猶如天崩地陷,鄂煥戰(zhàn)馬已被絆倒。

  蜀軍捆手上前將鄂煥綁了,送回中軍大帳。

  孔明令去其縛,賜以酒食待之。

  那鄂煥倒也知道好歹,感激涕零,拜謝饒命之恩,表示情愿納降。

  孔明大喜,問道:你是何人部將?

  鄂煥:某是高定部將,現(xiàn)為帳前先鋒。

  孔明:我素知高定乃忠義之士,是為雍闿所惑,隨其造反。我今放你回去,勸高太守引全軍降我,可免遭大禍。你休看某兵少,乃前部之軍也;大兵二十萬已到益州,斷了你等歸路,另有十萬大軍屯于平夷,隨后即來。

  那鄂煥本來是個混人,認作實話,吃這一嚇不輕,屁滾尿流拜謝而去,回見高定,言說孔明之德,并轉告勸降之語。

  高定雖感激孔明放了先鋒鄂煥,但對其三十萬大軍來伐之說,畢竟疑惑未信。

  次日辰時,高定見雍闿及孟獲還沒動靜,即遣鄂煥引五百軍潛離大營,南下去迎,催其速速進兵,在蜀兵大集之前合擊孔明,以保必勝。

  鄂煥領命,即引軍往益州前來,日行一百余里,至夜露宿于江畔。因攀山越嶺行軍一整日,軍士疲累致極,又是在自家境內,并不設崗哨,吃罷即睡,便如死豬。

  定更時分,忽有一黑影自山林中出,摸進營帳,伸手捉住一個熟睡蠻兵,只一用力,便將其脖頸扭斷,又順手將尸首丟進江中,無聲無息。

  來者非別,正是蜀漢中護軍統(tǒng)領陳到,奉丞相孔明密令,單騎跟隨,來此暗地行事。即殺蠻兵,便換其衣甲,以炭墨涂面,悄悄躺倒假睡。

  次日平明,鄂煥檢點五百部卒,一個不少,遂命沿江向南。陳到怕被人認出,假作吃壞冷肉,跟在隊伍之后捂著肚子而行,也自沒人管他。

  不則一日,前面迎著雍闿人馬,蠻王孟獲亦率眾而至,總有萬余人馬。

  鄂煥拜見雍、孟兩位頭領,轉達主將高定之語,請兼程而進,到卑水大營合兵。

  兩位頭領大喜允諾,殺牛宰羊,請鄂煥歡飲,并令三軍飽食后出兵。

  酒過其半,雍闿推要更衣,繞到帳后小解。陳到見時機難尋,忽起身拔刀,宛似一頭大雕,早至雍闿背后,一刀將其首級切下,提在手中。

  陳到一手提頭,吸氣長呼:高太守已降諸葛丞相,命我來取雍闿首級!

  話即出口,帳中孟獲、鄂煥及三軍皆驚。見陳到縱身入林,轉眼已無蹤影。

  孟獲大怒,喝道:將高定部下殺了,一個不留!

  話猶未了,起身拔刀,繞過桌案來擒鄂煥。

  鄂煥不知事從何來,焉能束手就擒?起身踢飛桌案,一個箭步跳到帳外,搶上戰(zhàn)馬,提了鐵戟,高呼所部五百蠻兵,隨己往外沖殺。

  眾蠻兵席地而食,起身尋找兵器時,鄂煥引兵已突出軍營,向北急逃,追之不及。

  孟獲見鄂煥逃走,愈發(fā)堅信高定已降孔明,令部將前來殺死雍闿。于是止住前進,回軍益州。雍闿所部群龍失首,只得扎營原處,先為主將發(fā)喪,焚了無首尸身。

  鏡頭轉換,蜀漢大營。

  陳到回歸卑水大營,向丞相獻上雍闿首級:因丞相有命,不讓傷了孟獲性命,因此放他去了。但想必他也嚇得不輕,不敢再來卑水交戰(zhàn)也。

  諸葛亮大喜,厚慰陳到,讓其以親兵身份隱于中軍大帳,勿顯本來面目。

  于是即刻升帳,令關索為前鋒,全軍飽食戰(zhàn)飯,向對面高定軍果斷發(fā)起攻擊。

  三軍振奮,裝束已定,飽食出營。

  再說鄂煥逃回大營,面見高定:有一人作本軍打扮,高呼高太守之命,殺了雍闿遁去,其武藝高不可攀,平生所未見過。請問太守,因何刺殺雍闿,又不使末將知道?

  高定大驚,疑惑不已。因見雍闿即死,孟獲又不來援,一時進退兩難。

  正在這時,只聽對面吶喊聲大起,金鼓大作,蜀兵滿山遍野殺來,便似排山倒海一般。高定慌急上馬,由鄂煥保著出了大帳,見自家軍兵四處逃散,亂作一團。

  高定約束部下,還要再戰(zhàn),早被鄂煥伸手拉住絲韁,回身往西南便退。眾兵見到主將大旗,即尾隨而至,散而復聚。

  關索隨后掩殺,俘其大半,收兵奏凱回營??酌魃龓?,諸將齊至,各敘其功。

  孔明即謂關索:高定此敗,定回邛都。小將軍休辭辛勞,隨后追擊,趁其立足未穩(wěn)不及防備,攻陷其城。邛都若失,高定則無城池可守,必為我所擒矣。

  關索欣然領命,人不卸甲馬不除鞍,即以兩千精騎銜尾而至。

  孔明果是神算,高定率領殘部萬人,果然撤到邛都。尚未來得及布置兵馬,關索鐵騎已至,只一個沖鋒,城門已陷,蜀軍如潮水般涌入城來,得了邛都。

  鄂煥躍馬挺戟,護著高定且戰(zhàn)且走。關索追至,鄂煥恃勇上前,兩人交鋒。只三十余合,關索大喝一聲,將鄂煥斬于馬下。

  可憐高定連一口熱茶都沒喝上,喘息未定,又被趕出城來,狂奔三十里才住?;仡欀皇6в鄽埍鴶?,個個盔歪甲斜,斗志全無。

  關索令部下清掃戰(zhàn)場,出榜安民。

  丞相孔明率軍到來,升衙坐定,又問關索:手不釋戈,馬不停蹄,尚有余勇戰(zhàn)否?

  關索斗志凌云,叫道:再戰(zhàn)三日不妨!

  孔明大笑:即如此,且讓你本部兩千兵在城中休整,某再換三千精銳與你率領,前去追襲高定。西面離此五十里有一邛山,層巒疊障,高定必定在此歇馬,駐于臨水之谷。你可令眾軍皆帶桐油及引火之物,伏于溪澗下流,又令人于上流頭放火,齊聲吶喊,聲震山谷。高定乃驚弓之鳥,必帶殘部順流而下逃走,則可全殲矣。

  關索領命,重整精神,提矛上馬,引軍而去。

  好個少年將軍!連戰(zhàn)三場,尚余勇可賈,不見疲憊之色??酌魇龟P索不遺余力,也是欲使其一戰(zhàn)成名,不負其父一世忠勇;亦因手下無將,無奈之舉也。

  孔明料事如神,高定敗出邛都,似驚弓之鳥、漏網(wǎng)之魚,果然不敢在平陸扎營,遂引敗兵退于邛山之中,尋到一處有水源山溪之谷,屯扎下來。

  高定暗思:孔明遠離成都,必不能久駐。且待其北歸,某再重整兵馬,再振雄風。

  想得是好,未料關索馬不停蹄,已率三千虎衛(wèi)精壯,銜尾追來。(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