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真相集

第七十二集 諸葛八陣

華夏真相集 背砍刀詩人 8932 2023-08-12 06:46:30

  茫茫大海,揚(yáng)帆遠(yuǎn)航。

  果然不出陸遜及全琮所料,大軍泛海遠(yuǎn)征,只因亶洲所在絕遠(yuǎn),又未知其具體位置,終不得至。衛(wèi)溫、諸葛直遂至臨海東二千里之夷洲,乃極為荒蠻之島,僅得數(shù)千人眾以歸。

  衛(wèi)溫等軍行終歲,所帶一萬士卒不服水土,兼患瘟疫死者有十之八九,只有千余人馬得回,余者皆身死異國他鄉(xiāng)。

  孫權(quán)由此惱羞成怒,以違詔無功論罪,命將衛(wèi)溫、諸葛直二人下獄誅殺。

  畫外音:所謂夷洲,便是今日臺灣;亶洲卻終不知何處,疑為孫權(quán)道聽途說;后人又謂乃是廣東徐聞,或今之海南島。此乃歷代史籍中,大陸軍民至臺灣首次明確記載。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東吳,復(fù)說蜀魏。

  蜀建興八年,漢丞相諸葛亮令魏延西征羌中。魏延戰(zhàn)于陽溪,大勝魏國后將軍費(fèi)曜、雍州刺史郭淮二將,回師漢中,一生武功至此達(dá)到鼎盛。

  魏太和四年五月,武宣帝曹操正妻卞皇后卒,終年七十一歲。

  太皇太后既死,明帝欲榮其生母甄妃,便以甄氏陵墓低矮簡陋為名,令母族甄像兼領(lǐng)太尉,持皇帝節(jié)杖至鄴城祭告土神,改葬甄氏于朝陽陵。

  郭太后聞此,不悅之情形于顏色,并屢發(fā)不平之語。

  明帝此時羽翼已豐,當(dāng)面怒問郭太后道:我母甄后之死,究系何故?

  郭太后亦怒:先帝令其自殺,何以責(zé)我?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后母邪?

  明帝因被徹底激怒,九年隱忍之怨一并爆發(fā)。即令近侍,依當(dāng)年生母甄宓死法,將郭太后殺死。事后為掩弒母罪名,對外宣稱郭太后病死,對其娘家族人生者封官,死者追贈。

  魏國宮變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漢中屯糧練兵,以恩師水鏡先生所留兵書,再與岳父黃承彥共同精鉆細(xì)研,終成《八陣圖》。

  遂以其圖傳授姜維、陳到二將,令二人分別在漢中沔陽及永安魚腹浦各選空闊之地,精心演練,以備伐魏征吳所用。二將便將其圖依法演練,列為戰(zhàn)陣,命曰“諸葛八陣”。

  畫外音:諸葛八陣歷代正史野聞均有記載,陳壽著《三國志》載:“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贝撕髸x朝鎮(zhèn)南將軍劉弘曾在觀游諸葛亮故宅時,令部下李興立碑撰文,贊揚(yáng)八陣圖之精妙,謂自古以來天下陣法,無出其右者。

  晉朝酈道元《水經(jīng)注》云,諸葛武侯八陣圖壘,皆壘細(xì)石為之。共有三處:一在陜西沔縣;一在巴郡永安;一在成都北五十里新繁牟彌鎮(zhèn),乃孔明死后,大將軍姜維在此練兵時所遺。三外遺跡,尤以永安縣魚腹浦最為著名。

  這日姜維來報,八陣已成,請丞相前去觀陣??酌骷绰手T將,騎馬往沔陽而來。只見江灘之上,鼓聲如同雷震,旌旗弊日遮空,人喊馬嘶,三軍均已持戈待命。

  孔明便率全班文武官員登上高臺,觀看姜維演陣。姜維便登陣前中央將臺,將五色旗號分展,催動大陣。擂鼓三通,令旗揮動,隊列即刻展開,各就其位。但見軍分八隊,每隊軍馬迎風(fēng)而立,整齊如同刀切一般,名為八陣之法。

  眾員只看得眼花繚亂,紛紛問道:丞相真乃神人,空前絕后!未知八陣何名?

  孔明:八陣者,分別名為天覆、地載、風(fēng)揚(yáng)、云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

  正說話間,姜維再命催鼓,將五色令旗輪番展動。八陣如聲應(yīng)響,進(jìn)攻退守,盡展其能。陣法變動之際,但見江中波濤洶涌,空中風(fēng)云變色。

  演練已畢,孔明即命姜維散陣,引眾官下了高臺,回至漢中大營。因大會眾將說道:此陣并非某之專利,乃依前人之規(guī),師門之法而創(chuàng)改之。當(dāng)軒轅黃帝與神農(nóng)氏戰(zhàn)于阪泉之時,風(fēng)后研創(chuàng)八陣,即今日諸公所見八陣初形也。此陣用于戰(zhàn)場,則可以少勝多,以一敵十。即雖敗退,亦可保軍陣不潰,全軍而還。專用于平地規(guī)模作戰(zhàn),以克魏軍,復(fù)奪兩京為計。若夫山林險道之戰(zhàn),則無施其威,并非萬能之陣耳。

  眾將拜服,請道八陣其詳??酌饔谑窃敒榻忉?,并命姜維分別傳以各陣圖示,令諸將各負(fù)其責(zé),回營后各自精練本陣,并須熟諳變化之道。

  眾將聽罷再拜,歡喜領(lǐng)諾,群情激奮,只待臨敵一戰(zhàn)。

  八陣之法即明,孔明分兵派將,再伐中原:令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箕谷;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斜谷;會于祁山。自提中軍,令關(guān)興、廖化為先鋒,隨后進(jìn)發(fā)。

  魏國細(xì)作聞蜀軍又來,報入洛陽。魏文帝接到蜀漢入寇邊報,便與群臣計議。

  大將軍曹真病起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上表奏道:蜀漢多次犯境,若不除卻此害,沒完沒了。臣請調(diào)集全國大軍,再從斜谷以入漢中,攻伐蜀漢。

  司空陳群:攻蜀是也,但切切不可再從斜谷進(jìn)軍。大司馬豈忘去歲征蜀之事乎?二十萬大軍屯于斜谷,大雨經(jīng)月不止,將士皆病,徒費(fèi)軍餉。

  曹真同意陳群之說,復(fù)請從子午道進(jìn)攻漢中。于是辭帝出發(fā),直到河西大營,分兵派將,下達(dá)進(jìn)軍之令:本都自帶軍馬,從子午道大舉攻入;傳檄大將軍司馬懿經(jīng)漢水而進(jìn),郭淮率河西諸部從斜谷以入,費(fèi)曜自武威進(jìn)軍。四路大軍,齊頭并進(jìn)。

  鏡頭轉(zhuǎn)換,再說蜀軍。

  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引二萬精兵,取箕谷沿子午道而進(jìn),迎敵曹真。

  一路之上,道不盡行軍艱難,跋涉辛苦。魏延笑謂三將:丞相若聽我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并皆得矣!執(zhí)定要出祁山,還是要走子午谷險道,有何益耶?

  陳式勸道:我自隨先帝以來,所服天下會用兵者,莫過于軍師孔明,副軍師法正。其出祁山之意,早有詳解。將軍休要牢騷,恐慢軍心。

  魏延聞言猛醒,遂住口不言。四將出了箕谷,當(dāng)?shù)涝聽I寨,令人回報丞相。

  孔明聞報,即喚馬岱、王平:命你二人兵出斜谷。若探得谷口有魏兵守把,即引本部軍翻越山嶺,夜行晝伏,速出祁山之左。

  又喚馬忠、張翼:你二人亦從山僻小路晝伏夜行,徑出祁山之右,與馬岱、王平會合,共劫曹真營寨。吾親自從谷中出兵,三面攻之,魏兵可破。

  又喚關(guān)興、廖化、吳班、吳懿四將,分付如此如此,用計埋伏。

  八員上將受計,分別引兵而去??酌髋砂l(fā)諸將皆出,自領(lǐng)精兵倍道而行。

  卻說曹真引兵屯于子午谷道口,阻住蜀兵來路,令副將秦良引五千兵入谷巡哨,不許令蜀兵近界。秦良領(lǐng)命,引兵深入谷中五六十里,不見蜀兵,心下疑惑。

  忽見山中塵土大起,四壁廂喊聲大震:前面吳班、吳懿引兵殺出,背后關(guān)興、廖化引兵殺來。前后夾擊,左右是山,皆無逃走之路。

  秦良見此,只得咬牙上前死戰(zhàn),被廖化一刀斬于馬下。魏兵越嶺而逃,半數(shù)投降。

  孔明引大軍出谷,見前軍得勝,令把降兵拘于后軍,卻將魏兵衣甲盡與蜀兵穿了,令關(guān)興、廖化、吳班、吳懿四將引領(lǐng),徑奔曹真寨來。

  哨兵見是自家軍回,遂不提防,報與大都督,說秦良軍回營。

  曹真未作防備,關(guān)興、廖化、吳班、吳懿四將已到,就營前殺將進(jìn)來;馬岱、王平從后面殺來;馬忠、張翼亦引兵殺到。魏軍措手不及,各自逃生,由是大潰。

  眾將保護(hù)主帥曹真上馬,望東而走。正奔逃間,忽然前面喊聲大震,又一軍到。曹真大驚,便要掄刀親自迎敵,卻聞對面喊道:對面可是大司馬否?某接應(yīng)來遲,望乞恕罪!

  三騎從陣中突出,卻是司馬懿父子三人。司馬懿不及與曹真見禮,直奔后面追兵,奮勇大戰(zhàn)。蜀國八員大將見是司馬懿,因早奉丞相密令,于是佯作不敵,紛紛戰(zhàn)敗而退。

  曹真全軍大潰,死戰(zhàn)得脫,幸得司馬懿父子殺退蜀兵,方得住腳。乃命退后十里扎下營盤,派將收集散眾,預(yù)備再戰(zhàn)。

  司馬懿父子前來拜見,曹真無面以對,羞慚無地。司馬懿笑道:諸葛亮行兵打仗,專以詭計取勝,算不得真正英雄。勝敗乃兵家常事,都督勿需懊惱。那孔明既出漢中,又奪祁山地勢,我在隴右難與其相爭,宜東返渭濱安營,誘其深入。則其千里運(yùn)糧,必不能持久。

  曹真稱是,即引兵還屯渭濱,干脆將全軍付與司馬懿統(tǒng)管,自回長安養(yǎng)病。

  孔明既破曹真,乃大驅(qū)諸路士馬,復(fù)出祁山聚齊。魏延、陳式、杜瓊、張嶷、關(guān)興、廖化、吳班、吳懿、馬岱、王平、馬忠、張翼十二員大將引軍來到,入帳拜伏請罪。

  孔明奇道:公等皆是我國上將,曹真能同時殺敗你等?又失陷我多少軍馬?

  魏延:若只是曹真,便有三個也一齊都拿了來。無奈半路殺出司馬懿父子,我等故此不敵。不過只是敗了我等十二員正將,軍馬倒未曾閃失。

  孔明:既是敗給司馬懿,那就怪不得了。你諸將不但無過,反而俱各有功。

  于是下令,重賞十二員戰(zhàn)將。諸將哭笑不得,將賞賜都分散眾軍,償其往返之勞。

  司馬懿即得兵權(quán),遂提大軍來與孔明交鋒,先下戰(zhàn)書。

  孔明覽書,便知大司馬曹真非死即病,遂批“來日交鋒”,付予魏使。次日盡起祁山之兵前到謂濱:一邊是河,一邊是山,中央平川曠野,好片戰(zhàn)場!

  兩軍相迎,三通鼓罷,魏軍陣中門旗開處,司馬懿親自出馬,眾將隨后而出。蜀陣亦開,孔明端坐于四輪車上,道家裝扮,一派仙風(fēng)道骨。

  司馬懿三十余年來首次與孔明朝面,縱馬上前,仔細(xì)相了半晌,認(rèn)出正是當(dāng)年史侯,遂于馬上施禮道:對面可是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否?司馬仲達(dá)問候!

  孔明以羽扇遮頂,相了半晌,也認(rèn)出當(dāng)年兒時玩伴,不由心潮澎湃。見他裝得像模似樣,便亦佯佯答道:然也。對面說話者,魏驃騎將軍,副大都督司馬仲達(dá)乎?

  故意將那“副”字加重語氣。蜀國三軍凡聽到者,無不大笑。

  司馬懿故作勃然大怒:我主上法堯禪舜,相傳二帝,坐鎮(zhèn)中原,容汝蜀、吳二國暫存,乃寬慈仁厚,恐傷百姓也。汝乃南陽耕夫,不識天數(shù),屢次相侵,理宜殄滅!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孔明笑道:你身為三軍都督,怎能出口傷人?我受先昭烈皇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傾心竭力,以討篡逆之賊!我雖南陽耕夫,但素知你家底細(xì)。你祖與父,皆為漢臣,世食漢祿。今不思報效故漢,反助篡逆之魏,豈不自恥?

  司馬懿羞慚滿面,暗道:雖然你是我兄,怎可在兩軍陣前揭某底牌?真是可惡。

  于是高聲叫道:我不與你斗口。今既相遇沙場,便兩軍相爭,決一雌雄!你若能勝我,我便回溫縣躬耕隴畝,永不與你為敵!但你若敗,也請早歸故里耕地讀書,某并不加害。

  孔明:既是兩軍相爭,你是要斗將?還是斗兵?或斗陣法?

  司馬懿:兩軍捉槍弄棒對面廝殺,兵多者勝,算不得本事。莫若先斗陣法?

  孔明:既如此,便讓你占先,布陣我看。

  司馬懿便不再言,直入中軍,攀上將臺,手執(zhí)黃旗招飐。左右軍動,瞬間排成一陣,聲勢不凡。復(fù)下臺上馬出陣,問道:你能識吾陣否?

  孔明暗贊仲達(dá)學(xué)識才能,但故作嘲笑:此乃混元一氣陣也。雖能困敵,但少變化。我?guī)は萝娭心ⅲ嗄懿贾?,有何難哉?

  司馬懿臉色一紅:休要只顧說嘴,你也布陣我看。

  孔明卻不入陣,只令姜維登上高臺,按計行事。姜維在將臺上將號旗連展數(shù)展,數(shù)萬蜀軍忽然就平原上散開,各軍隨旗而動,隱隱有風(fēng)雷之聲,瞬時布成陣勢,隊形絲毫不亂。

  對面魏軍看了,無不驚駭色變,凜然生懼。

  孔明即問司馬懿:你能識我陣圖否?

  司馬懿:此八卦陣乃呂公望所創(chuàng),你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只具模樣而已,某如何不識!

  孔明:算你厲害。識便識了,可敢打我陣否?

  司馬懿知道孔明欲憑此陣消滅魏軍主力,心中一寒。但想到興復(fù)大業(yè),只得咬牙說道:某既識之,如何不敢打!

  孔明:你去遣兵派將,只管打來。最好三軍齊上,人少了不濟(jì)事。你請放心,在打陣之時,某絕不趁隙攻擊你大營,也便是了。

  司馬懿:某若令三軍齊入陣時,你如何抵擋?某只使一半軍打陣,你全力抵擋可也。請諸葛丞相放心,在斗陣之時,某亦不派兵來捉你。

  孔明大笑,不再與他斗口,下令回轉(zhuǎn)車輪,進(jìn)入陣中。

  司馬懿回到本陣,喚戴陵、張虎、樂綝三將,仔細(xì)分付:孔明所布之陣,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其布陣之兵雖有五萬之眾,但分散八方,兵力不集。你三人可各引軍一萬,從正東生門打入,往西南休門殺出,復(fù)從正北開門殺入,直搗其陣中將臺,此陣可破。你等小心在意,莫走錯方向;若是錯了,便是十萬軍也回不得也!

  三將領(lǐng)命,于是戴陵在中,張虎在前,樂綝在后,各引一萬騎兵步卒,先后從生門打入。姜維立于高臺之上,見三萬魏軍全部入陣,便將旗號變了三種顏色,各晃三晃。

  只見陣法突變,軍如連城,盾似壁壘,魏軍便如進(jìn)入銅墻鐵壁之圍,沖突不出。

  戴陵尚還記得大都督吩咐,慌引騎兵轉(zhuǎn)過陣腳,令步兵緊隨其后,往西南沖去。

  蜀陣一觸既開,卻閃出三千弓手,一棒鑼響,連弩紛出如雨。魏軍從未見過此種先進(jìn)武器,無可抵擋,登時成片倒于陣中,三萬軍頃刻傷亡過半。

  戴陵等三將著慌,見陣中山巒重疊,都有門戶,那里分得清東西南北?由是四處亂撞,各自不能相顧,但見愁云慘霧,不見敵兵。

  魏軍在陣中東奔西突,個個疲累欲死。忽聽一聲炮響,群山皆應(yīng),喊聲起處,魏軍皆被撓鉤扯倒在地,繳了兵器,成了俘虜。魏軍三員首領(lǐng)全被縛送中軍,聽候發(fā)落。

  孔明坐于帳中,對三將笑道:我八陣奪天地造化,有鬼神莫測之機(jī),縱然捉得汝等,何足為奇!今放你三人回見司馬懿,教他再讀兵書,重觀戰(zhàn)策,來決雌雄,未為遲也。

  命將其人盔甲卸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陣。至于所俘萬余軍士,卻不送還。

  司馬懿見三將如此形狀奔回,不由大怒:你三萬人進(jìn)去,只出來三個,真可恨也。我在陣外觀戰(zhàn),只見你等在陣內(nèi)亂跑,不依我吩咐按門戶方向破陣,卻是為何?

  三將委屈欲死,羞怒難當(dāng)。戴陵憤然答道:陣內(nèi)天氣忽變,濃云密布,大霧彌漫,對面不見五指,哪里看得清方向。待眾兵被擒,方得天睛也。

  司馬懿回顧諸將:公等在此觀戰(zhàn)良久,只見響晴白日,何曾見一絲云霧?不消說得,孔明今日忽穿道裝,必使妖術(shù)以惑我。如此挫敗銳氣,有何面目回見中原大臣!

  即自挺長矛在手,引百余驍將,五萬兵眾,催督?jīng)_殺。

  便在此時,忽聽四野鼓角齊鳴,喊聲大震。關(guān)興從西南上殺來,姜維引一彪軍從西北角殺至。戰(zhàn)場上蜀兵復(fù)又催動大陣,將魏軍漸漸圍裹在中,三路夾攻。

  司馬懿大驚,暗道:若真經(jīng)此一戰(zhàn)便將十萬大軍都葬送了,下步之事需不好辦。

  趁其合圍未成,急從正東缺口殺出,退軍渭濱南岸下寨,堅守不出。檢點人馬,此戰(zhàn)損兵過半。魏軍無不驚怖,均言蜀相諸葛亮非人,必為妖類。

  孔明得勝收兵,押萬余戰(zhàn)俘回到祁山寨中。見糧草不敷支用,便不敢乘勝進(jìn)兵,一邊整編戰(zhàn)俘,訓(xùn)練陣法,一邊等李恢、李嚴(yán)兩路軍糧運(yùn)來。

  三日之后,成都忽有人來報,李恢操勞過度,患病不治而死,糧草不繼。

  孔明聞報,大驚失色。又過兩日,李嚴(yán)遣都尉茍安解送糧米至軍中交割。但因耽擱了路程,運(yùn)來糧米半數(shù)為運(yùn)糧軍馬所耗,運(yùn)至軍中者仍不敷支用。

  細(xì)問送糧軍士,方知茍安好酒,于路怠慢,因此違限十日??酌鞔笈?,欲斬茍安,但看在與李嚴(yán)同為托孤大臣面上,命杖八十軍棍放之,令其回去速催軍糧,將功折罪。

  茍安被責(zé),心中懷恨,徑回成都,于路布散流言,說孔明欲篡國自立為帝。

  便有與孔明不合之東州士宦,將其謠言寫成匿名表章,并以前番因用心腹馬謖,致使敗回漢中之事為例。因怕其后漏風(fēng),便通過內(nèi)侍宦官黃皓,奏與后主皇帝。

  后主聞奏大驚道:似此是又一個曹丞相矣。如之奈何?

  內(nèi)侍黃皓奏道:因無實據(jù),不可坐實其罪。陛下可詔丞相還歸成都,明升其職,削其兵權(quán),免生叛逆。

  后主深以為然,即遣人至祁山大營,只言朝中因有大事,急宣相父孔明班師。

  長史蔣琬不知其意,出班奏道:丞相自出師以來,好不容易突破魏軍阻截以出險谷,至祁山后更累建大功。今又新破魏國兩位都督,殺敵數(shù)萬,魏軍皆喪其膽,致白日不敢出營,夜間不談丞相名字。大勝之際,何故宣回?

  后主:朕有機(jī)密大事,關(guān)乎吳蜀生死,須與丞相面議,卿其勿阻。

  即遣使赍詔,星夜宣回相父。使者徑到祁山大寨宣詔,孔明受詔大驚,以為東吳陸遜為貪大功,又行前番呂蒙偷襲荊州故事,不敢耽擱,只得傳令回軍。

  姜維問道:若司馬懿乘勢掩殺,當(dāng)復(fù)如何?

  孔明道:可分五路而行,添灶退軍。命長史楊儀傳令各軍,依計而退,絕不致有損。

  鏡頭轉(zhuǎn)換,魏軍渭南大營。

  司馬懿止兵渭南,只待蜀兵殺至,便好再賣一陣,引孔明大軍直入長安,先據(jù)關(guān)中,再圖東進(jìn)。見孔明十余日不來,正躊躇間,忽報蜀寨空虛,人馬皆去。

  司馬懿暗道:不知孔明兄又是在搞甚么!莫非又沒糧了?

  于是自引百余騎前來蜀營內(nèi)踏看,教軍士數(shù)灶?;貓笠蝗f灶,每灶七人,其兵則七萬。次日復(fù)令趕到下個營址查點灶數(shù),回報說兩萬余灶,軍至十五萬矣。

  司馬懿頓時明白,暗道:孔明如此玩弄,必是朝中有事,真欲退軍也??上В蓢@!天不佑漢祚,此番出川,又成畫餅!

  于是顧謂諸將:吾料孔明添兵增灶,是以詐計佯作退兵,其實是引我追之,一舉全殲。某偏不如其所愿,不如且退,再作良圖。

  于是回軍不追,放孔明自回漢中。其后細(xì)作來報:蜀軍退時,未見添兵,只見增灶。

  司馬懿故作驚嘆:孔明效虞詡之法瞞過我也!其謀略某不如之。

  遂引大軍還歸長安,向大司馬曹真報說已退蜀兵。曹真此時病重,聞報甚喜,便與司馬懿引軍還歸洛陽。

  畫外音:司馬懿出賣魏軍,雖能瞞過曹真,但須騙不過張郃。適逢張郃現(xiàn)在西涼收拾前番被魏延所敗兵馬,不在祁山,致使司馬懿陰謀未漏,亦豈非天意哉?

  魏主聞知兩位都督再退蜀相諸葛亮,大加慰賞。因聞曹真病篤,親往其府邸探望。

  太和五年春,曹真去世。明帝大哭,謚為元侯,由其長子曹爽繼承爵位。另分封曹真五子羲、訓(xùn)、則、彥、皚,皆為列侯。

  按下曹魏,復(fù)說蜀漢。

  孔明退到漢中,因不折一人一騎,遂大賞三軍。事畢回到成都,入見后主,便問:陛下未知有何大事,急召臣回?

  后主見相父奉旨即回,自是毫無反意,于是無言可對,忽靈機(jī)一動答道:朕久不見丞相之面,心甚思慕;又恐相父軍旅勞頓,傷損身體,故特詔回。

  孔明:陛下言不由衷,且理由不通。此必有奸臣讒譖,欲離間你我也。

  后主聞言,欲為黃皓脫罪,即道:朕因錯聽茍安之言,一時受其蒙蔽。令人往捕茍安,已投魏國去了。今悔之不及,此后但凡軍國大事,惟相父是聽!

  孔明無奈,于是深責(zé)蔣琬、費(fèi)祎,不能規(guī)諫天子發(fā)詔,二人唯唯服罪。

  劉禪數(shù)年不見相父之面,頗有舔犢跪恩之情。又見其剛過半百便已雙鬢斑白,頓生眷戀悲憫之心,自此稍離宦官內(nèi)侍,始用心于政務(wù)。

  孔明大慰,在成都停留數(shù)月,即辭帝還歸漢中,整頓軍馬,屯田養(yǎng)戰(zhàn)。

  諸葛均聞?wù)f兄長自成都回,攜周歲之子諸葛望前來問安??酌鞔笙玻瑢χ蹲雍蒙P(guān)愛。

  畫外音:自諸葛均隨黃承彥還歸漢中,孔明便為其聘一妻一妾,妻為南陽林氏,妾為益州習(xí)氏,以接續(xù)諸葛家香火。其后未待馬均妻妾生產(chǎn),唐妃又生次子諸葛企;因孔明自己本為劉氏,為使諸葛氏興旺,便將次子過繼給諸葛均。其后蜀漢滅亡,諸葛企便以葛為姓;再后不久,諸葛瑾又將次子諸葛謙、三子諸葛喬使永安將軍陳到送至成都,委托孔明照料??酌鞅銓⒅T葛謙過繼給諸葛均,蜀漢亡后以諸為姓;又將諸葛喬視為己子,蜀漢亡后恢復(fù)劉姓。于是其諸葛家族七子:瑾生恪、謙、喬、融四子;亮生瞻、企二子;均生獨子望。除諸葛恪被吳主誅夷三族,諸葛融隨之死難,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其余謙、喬、企、望皆存,均被伏龍徐庶安置于荊南武陵郡城外桃花源中,各依其所改之姓,子孫綿延不絕。

  孔明念及前四次北伐,皆因糧草不繼而退,甚為惋惜,遂在漢中大興水利。兩三年之間,則不但糧草充足,且使數(shù)萬外民來附,亦可足兵。

  字幕:吳嘉禾二年二月春,遼東公孫淵向吳奉表稱臣,孫權(quán)大悅。

  三月,孫權(quán)派使者攜金寶珍貨赴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

  魏明帝曹睿聞報大怒,即遣蕩夷將軍田豫循、幽州刺史王雄,水路并起,進(jìn)攻遼東。

  公孫淵反復(fù)無常,見魏主大軍來伐,以為吳國遙遠(yuǎn),不足長期依靠,便將吳使殺死,又降魏國。魏明帝下詔,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孫權(quán)聞后大怒,欲親帶兵去征討遼東。陸遜力阻,孫權(quán)乃致書蜀主劉禪,約會伐魏。

  后主看罷孫權(quán)國書,厚遣其使而回,即令長史楊儀持書前至漢中,轉(zhuǎn)呈相父。

  孔明觀孫權(quán)來書,又因漢中兵強(qiáng)馬壯,糧草不乏,便召集眾將,再議出師。

  楊儀進(jìn)言:我國兵少將乏,前番數(shù)次興兵,致使軍力罷敝,糧又不繼;今不如分兵兩班,以百日為期。比如二十萬之兵,只領(lǐng)十萬出祁山,百日期至,卻教這十萬替回,循環(huán)相轉(zhuǎn)。若此則兵力不乏,然后徐徐而進(jìn),中原可圖。

  孔明依其所諫,遂分兵兩班,百日為期更換。

  蜀建興十二年春,孔明起大軍十萬,復(fù)出師伐魏。

  魏主曹睿聞知孔明又伐中原,對其以小欺大之舉實為不解,詔命司馬懿出師御敵。

  司馬懿奉詔,急率二子離了宛城,往洛陽而來,這一日探馬來報,前面已至山陽。司馬懿聞是到了山陽縣,即令扎營,只率二子及三五個心腹家將,騎馬進(jìn)城。

  司馬師知道此乃廢獻(xiàn)帝劉協(xié)封地,父親到此必有重大干系,也不說破,只跟著罷了。

  司馬懿不住館驛,見山陽公府門不遠(yuǎn)處有個藥王廟,便讓家將上前打門。廟門開處,一個道裝青年迎出,約有二十歲上下,星眉朗目,一表非俗。

  那青年道士將門外幾人相了一相,眼光停留在司馬懿身上,打揖手問訊:來者可是征西大都督,領(lǐng)南陽太守,河內(nèi)溫縣司馬公否?

  司馬懿問道:小哥怎知某官職名諱?此藥王廟是何人所建,所供何神?

  道士笑道:某復(fù)姓皇甫,單字名謐,字士安,安定人也。此廟乃藥王派掌門駐所,所供創(chuàng)派始祖扁鵲先師,故曰藥王廟。因系山陽公出資所建,故此又為劉公家廟。

  司馬懿:即是山陽公家廟,乃為漢室列祖享祭之所,又如何成你藥王掌門駐所?

  皇甫謐:雖是劉公家廟,卻非宗祠。山陽公早為我藥王門弟子,自然可以其家廟為掌門駐地。劉公雖曾貴為天子,今乃某之師兄。因我?guī)熥媾c恩師方才說林中鴉噪,必是征西大都督司馬公登門,某故知之,特奉師祖之命,前來恭迎。

  司馬師:尊師何人,師祖又是哪個?將我父子蹤跡打探如此備細(xì),意欲何為?

  皇甫謐:敝師即是替蜀國昭烈皇帝劉備所醫(yī)病傷者,人稱天下神針第一樊阿;其授業(yè)恩師亦即某之師祖,乃曾與魏高祖武皇帝治過頭風(fēng)者,神醫(yī)華佗是也。

  司馬懿聞此,驚疑不定。只聽門內(nèi)有人朗聲大笑:好個征西大都督,魏文帝托孤重臣,還怕了某這座小廟不成?只顧問東問西,不敢進(jìn)來!某治酒以待,菜已等涼了也。

  話音剛落,三個道士迎出門來:左為山陽公劉協(xié),右為神針樊阿,居中老者須發(fā)皆白,面如童子,健步如飛——卻正是神醫(yī)華佗。

  司馬懿驚喜不止,將二子各踢一腳:見了大漢皇帝陛下,師祖師叔,愣著作甚?

  言罷領(lǐng)先跪倒。二子自然拜倒,嗑下頭去。山陽公劉協(xié)連稱不敢當(dāng),急忙扶起。

  華佗請司馬懿進(jìn)到廟內(nèi),茶酒相待,便問:大都督日理萬機(jī),何以光顧山陽小縣?

  司馬懿笑道:在下曾聞,前番華神醫(yī)到洛陽為魏武帝治病,甚憾未曾當(dāng)面拜見,聆聽雅教。不想能在此處邂逅拜會,實是三生有幸也。

  華佗嘆道:若非當(dāng)時只因殺了赤蛇,未能救下曹操,何令曹丕終于篡漢稱帝!

  司馬懿陪著嘆息一番,因?qū)ι疥柟溃撼挤钗旱壑铰尻柮婢苊シノ魇?。因知陛下封國在此,故前來相見,欲陳秘事。未知這位小師弟皇甫謐,是何來歷?

  華佗笑道:也罷,便訴其來歷,免你疑心。我這位徒孫,你自不識;但若說其曾祖,倒與你是通家之好,你父尚需以叔父呼之。乃是破滅黃巾軍功臣,也曾任征西大將軍職位。

  不待華佗說完,司馬懿啊也一聲,離座而起,脫口而出:皇甫嵩!

  華佗大笑點頭?;矢χk急上前跪倒:晚侄皇甫謐,拜見叔父。

  又與司馬師、司馬昭見禮,拜見兩位兄長。司馬懿尋思未帶多金,急解隨身溫玉贈之,作為見面之禮。想起當(dāng)年皇甫嵩力挽漢室江山,今已作古多年,嗟呀不止。(本集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