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欠收拾
宋宥珍砍柴都已經(jīng)砍出經(jīng)驗了,她這一次特意挑選大根的,撿的曬干的挑,母女倆也算是一前一后的到家了。
宋母看著女兒回來,急忙上去替她卸下來。
都是剛從山上回來的,頭上都帶著那么一兩根的雜草。
彼此給對方挑了下來,最后相視的笑開了。
“你哥都兩個月沒回來了,也不知道這個月能不能回來?!彼文父懈?,兒女都是父母的債,出門在外的哪有不擔心的。
宋宥珍輕輕的靠在她的胳膊上,細心地安撫著她。
“我們那么多人陪在你身邊了,怎么還想著大哥呀?大哥是一個有成算的人,做事情踏實,不用操心的。
對了,今早上宋小娟過來了,說是叫咱們過去吃飯,讓不用帶兩個小的。
我直接就給她懟回去了,說不帶就不去了。
她們母女倆是想把別人都當成傻子了,就這么給她們算計就足夠了。
還說讓我們別忘了帶紅封過去,直接懶得搭理她。
自己都不舍得弄一點好吃的招待人,憑什么還想著要我以酒席的規(guī)格給她包紅封啊,簡直是癡心妄想。
咱們過去的時候就帶五斤米就行了,他們要是不讓上桌,咱們就拎著米回來。
誰稀罕看他們的臉色啊,真的當自己人人奉承了,也不瞅瞅自己臉太大撐不住?!?p> 宋宥珍一早就打算好的,賣了幾次的錢攢起來有六七十了,這些錢擱在現(xiàn)在也不算太寒顫了。
可她就是不想拿來便宜了對方,兩元錢還能割了四斤肉呢?
以他們摳搜的模樣,整個桌上不定也就兩片肉,她才不要做這種沖頭的傻子。
“這樣子啊,會不會挺擠兌呀?”宋母都能想象,大嫂那個尖酸刻薄搪塞人的模樣了。
如果可以,她根本就不想去摻和,那些年被欺負的,她都有一些心理恐懼的心理了。
“放心吧,他要是敢擠兌我就嗆回去,想要份子錢可以啊,那就得正兒八經(jīng)的辦了酒席。
誰也不是傻子呀,清湯寡水的就想要別人掏錢,不慣著她們。
反正我已經(jīng)買肉了,要是他們明目張膽地擠兌我們,那咱們就回來,絕不看臉色的?!彼五墩浜苡矚獾臎Q定,就是宋母的定海神針了。
心里發(fā)慌的感覺也漸漸的消失殆盡,似乎大嫂他們也不是那么的讓人恐懼。
到底這一切的底氣都是女兒給的。
“媽,你先去拾掇一下,咱們干干凈凈的過去,在氣勢上面把他們給碾壓了,讓他們知道咱們今時不同往日。
餓不死了,不是他們在能夠隨意地拿捏了。”母女倆都收拾好了,還沒看到兩個小的影子。
“這兩個啊,欠收拾了,去外面溜達一天了,都舍不得著家?!彼文笓娜ネ饷鎸ふ抑?p> 兄妹倆很聽話,平時都跟幫她們干活,很少有出去玩樂的現(xiàn)象,所以都不知道該去哪找了。
又等了小半會兒,就聽到了熱熱鬧鬧說話的聲音。
原來兄妹兩人,居然拾掇福嬸家的兩個小子,跑去摸石螺去了。
看他們渾身都臟兮兮的,宋宥珍松口氣的同時,嚴厲的警告他們,不允許單獨去河邊。
畢竟河水湍急,又是半大的孩子,要是被水給沖走了,那可是后悔莫及的。
“阿姐,我們知道錯了,是跟著兩個哥哥所以才去的。
宥寧說想要吃石螺了,看著你們沒空,才想要自作主張的,以后不敢了?!?p> 宋宥寧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哥哥,里面格外的亮堂。
就算是被拉出來頂包了,還是朝著他樂呵呵地揚起的笑容。
宋宥珍還有什么不懂的,一看就知道是這小子自己嘴饞了。
不過他倒是謹慎,沒有自己一個人過去,還知道叫兩個大孩子跟隨著。
“全部都撿到那么多嗎?”宋宥珍看著,得五六斤呢!
怕是他們也折騰累了,渾身臟兮兮,拉里邋遢的,看著都顯得埋汰了。
“不止呢,這是我撿到的,兩個哥哥撿的比我多,他們的已經(jīng)拎回家了?!?p> 宋宥安看到他只挨批評了幾句,放松下來之后就是喋喋不休地說著過程。
“趕緊去洗干凈,就像是一個泥人一樣,石螺放在這里,我一會給你們洗干凈了,拿著清水養(yǎng)著?!?p> 宋宥珍換了幾次水,洗干凈了,兩個孩子也收拾整齊地出來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火食的改善,整個人的身材都拔高了,臉上都變得圓潤了,白里透紅的。
宋宥珍身上除了布票,其他的肉票全部拿來買肉了,確保一個星期能夠吃上兩餐肉。
家里也養(yǎng)的雞,現(xiàn)在一天能生下兩個雞蛋,隔三差五的又給他們蒸上一頓,可不就是養(yǎng)的白里透紅的。
宋宥珍幾人過去的時候,就手上拎了幾斤米,陳香看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了。
不過到底是不敢懟出來,老爺子的威嚴,她不敢去挑戰(zhàn)。
只不過沒有一個好臉色罷了。
她一回來廚房就徹底的輪為她的天下,陳小秀完全就不能沾邊了。
宋宥珍自然是把對方的臉色忽視到底的,進來以后打了一聲招呼,就被宋小小拉去看她妹妹了。
見到房間就看到躺著的,睜著一雙圓溜溜眼睛的小娃娃。
她很乖巧聽話,根本就不鬧騰。
看得出來養(yǎng)得很好,就連宋小小臉上都多了肉了。
宋宥珍呆了小半刻就出來了,家里,宋小娟舒服的坐著,就連她母親都沒想著去幫忙。
宋興華不見蹤影,不過她沒有去好奇,畢竟這人當初去搶奪米的時候,她依舊印象深刻的。
對于一個被人當槍使的人,她完全是不想打交道的。
二伯娘在剁著豬食,滿滿的兩簸箕的菜,她已經(jīng)習以為常一般,動作格外的迅速。
二老居住的地方建的很寬敞,大廳左右上下各一房間。
還有并排的兩間耳房,二伯娘一家住著,廚房剛好在耳房的對面。
在豬場上班,最多也就能夠安排一些人手,有一個好聽的名聲,倒是拿不了外水。
怕是父親用他做工匠的錢,交給宋老太的,才積攢下來搭建的這寬敞的地方。
不然的話以他們斤斤計較,吃人不吐骨頭的性子,怎么可能把舊的老宅丟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