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少年學說
顧衡的字看著端正,其實狷狂,典型的鋒芒內(nèi)斂。
看著頗有些前朝李唐那書法大家的風范。
“沒有子良兄寫得好?!鳖櫤馕⑽⒁恍?,“子良兄,適之兄,今日前來不知所為何事?”
“子機,你是當真兩耳不聞窗外事啊?!?p>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將顧子機摘了榜首的事兒給說了出來。
那興奮的樣子,好像比他二人自己上了名次還激動一樣。
顧玨和蒙恬聞言,也是面上一喜。
侯爺少年成名啊這!
光宗耀祖?。?p> 顧衡面色不改,教顧玨寫完一行字后淡淡開口:“三日后殿試,子良兄,適之兄,你我青云相見。”
兩人俱是一愣,隨即重重點頭。
你我各自努力,然后青云相見!
二月初四,南周科舉,春闈的最后一場,也便是殿試盛大召開。
乾徵帝出題,唐錚旁聽。
十二位書生得了準允進入大殿,齊齊拜見難得上朝的乾徵帝。
“鎮(zhèn)北候,抬起頭來?!?p> 乾徵帝上次沒見著顧衡的容貌,聽手下大臣說他風華絕代,不免起了好奇之心。
這次又見他得了榜首,便曉得這廝大抵也只有云鶴能夠比得上了。
殿試時,乾徵帝特意穿上龍袍,盛裝出席,為的就是看顧衡一眼。
顧衡依言抬頭,卻始終低垂著眼睛。
嘶!
他可以清楚地聽到某位皇帝爺?shù)钩槔錃獾穆曇簟?p> 果然,和上輩子一樣,乾徵帝還是有著斷袖之癖。
“官家?!碧棋P咳嗽一聲。
“唐愛卿,開始吧。”乾徵帝收回火熱的視線,也跟著咳嗽一聲。
“此次科舉,試題為國之未來。爾等有何想法,皆可寫于紙上。計時兩個時辰,現(xiàn)在開始。”唐錚起身,推動沙漏,淡淡開口。
話音一落,書生們俱是提起筆開始構(gòu)思。
曾廣和王易安寫的是那個速度之快,讓旁邊苦苦構(gòu)思的書生看得瞠目結(jié)舌。
很快,所有人都動起了筆。
除了顧衡。
顧衡看著空白的紙面,凝神思忖須臾,適才開始奮筆疾書。
唐錚看著那邊的顧衡,見他認真科考的模樣,不免開始好奇,他會寫些什么。
乾徵帝也在緊緊地看著顧衡。
這樣好看的美少年,收進后宮一定很不錯吧。
兩個時辰很快過去。
唐錚看向身旁的謝玄。
“時間到,停筆?!敝x玄會意,朗聲開口。
眾人俱是滿頭大汗地停筆,有的一臉苦澀,有的春風得意。
曾廣和王易安面面相覷,最后齊齊看向坐在最前排的顧衡。
他們知道顧衡是在時間過了一半才開始答題的。
也不知道子機的時間夠不夠。
乾徵帝和唐錚很快開始當面批改試題,有的乾徵帝看都不看便扔給了唐錚,有的寫的有趣便拿起來細細品閱。
曾廣和王易安很快被點了名字,被乾徵帝夸贊。
兩人俱是心頭一喜。
應(yīng)該不會名落孫山了。
很快,乾徵帝看到了最后一張,也就是顧衡的那張。
看著上面飄逸灑脫的字跡,乾徵帝先是眼睛一亮。
這字和文縐縐的小侯爺看上去一點都不搭啊。
他又細細看起了顧衡所書寫的內(nèi)容。
前面就把乾徵帝看得一愣一愣的,后面看得忍不住拍案叫絕,甚至朗聲大笑起來。
“唐愛卿,你看看,此乃鎮(zhèn)北候之作,可謂是千古一絕?。 ?p> 乾徵帝笑瞇瞇地將紙遞給唐錚。
唐錚接過掃了一眼,頓時將探究的目光投到顧衡身上。
?。ㄏ到y(tǒng),顧衡是不是任務(wù)執(zhí)行者?)
【未檢測到同屬性系統(tǒng)?!?p> 看來,應(yīng)該是他多想了。
畢竟在這個游戲中,會有很多張冠李戴這樣的事發(fā)生。
乾徵帝抬手寫下一道圣旨,向唐錚招手:“唐愛卿,你來念,朕還有事先去一步?!?p> “喏?!?p> 唐錚接過圣旨,面無表情地朗聲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乾徵三十一年,金陵才子顧子機恩科殿試,賜榜首狀元,進士及第,賜汴京崔廣榜眼,賜金陵王易安探花,同晉進士及第。朕心甚喜,特下此詔,準舉國同慶?!?p> 三人立刻上前跪地行禮叩謝。
于是,十六歲的鎮(zhèn)北候一舉拿下狀元郎的事兒就這么傳遍了南周。
人人都說他成了第二個唐錚。
有人不信,覺得顧衡一定是舞弊了。
直到乾徵帝放出了殿試的那批試題和卷子,準全國共閱,顧衡的一紙少年學說,才這么得以流傳于世。
看完之后,書生無一不是驚嘆于顧衡的才華,名儒也紛紛稱贊,說他文采遠超唐錚。
顧衡又被傳出公子世無雙的絕代容貌,于是,他就這么摘到了南周第一公子的美譽。
后來,華國人在考古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本史書。
經(jīng)過還原,他們發(fā)現(xiàn)這是那從歷史上消失了的南周古國。
史書上記載了這么一段話——
“乾徵三十一年,鎮(zhèn)北候顧子機以一紙少年學說摘下恩科狀元郎,得進士出身,此后頗得乾徵帝寵愛,受盡重用?!?p> 少年學說?
考古家們又在那塊地兒左找右找,終于找出了一部分臨摹的殘卷。
臨摹的字跡飄逸灑脫,頗有大家風范,但是字跡末尾清楚地標明了是臨摹的鎮(zhèn)北候顧子機。
看來,這位名垂青史的權(quán)臣還是一位書法大家呢。
后來,考古學家們經(jīng)過還原,讓這篇殘破的少年學說登上了教科書——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家進步。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南周,與天不老。壯哉我泱泱少年,與國無疆!”
誰能想到,這么一篇少年學說,為后面的南周改革打開了一條寬敞的道路。
那些后來之輩,在顧衡,王易安,崔廣以及一眾先者的推動下,帶領(lǐng)了整個南周的復(fù)興,讓原本衰頹的漢夏南周,再度輝煌起來。
雖然,這些都是傳說,但并不能減少后生對那時候勇于開辟先河,改革開放的顧衡的贊美與崇拜。
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