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何所有

不孝皇帝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4027 2023-06-16 16:50:01

  淳熙三年三月,光宗病愈后開始上朝,大臣們見光宗終于從后宮里出來了都很高興,一方面皇帝出來親自主持朝政,另一方面也可以恢復定期到重華宮探望了。

  可沒想到病愈后的光宗依然不去重華宮探望,從淳熙三年三月開始一直到當年十一月七個月之間,一次都沒去過。

  皇帝公然悖逆孝道,這讓滿朝文武價值觀出現(xiàn)嚴重錯亂,要知道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都是讀書人辛辛苦苦科舉考試考上來的,讀書人從小讀的是什么?是孟母三遷,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孝順父母的基因已經(jīng)刻進了讀書人的骨子里,現(xiàn)在突然自己的皇帝竟然帶著頭不孝順父母,這像話嗎?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不孝順父母的皇帝根本不配做皇帝。

  光宗的行為嚴重挑戰(zhàn)了群臣的底線,紹熙三年十一月,趁著朝廷統(tǒng)一的朝拜太上皇活動,禮部尚書趙汝愚與兵部尚書羅點、中書舍人黃裳等人單獨上疏給光宗希望能帶大家一起到重華宮朝拜。此次上疏毫無懸念的被光宗拒絕,遭到拒絕后眾人沒有放棄,趙汝愚一人進宮面圣,見到光宗之后,經(jīng)過其一番苦口婆心的開導,光宗居然開竅了,同意前往重華宮探望孝宗。

  滿朝文武誰都勸不動,趙汝愚卻能勸得動,高,實在是高。

  開了竅的光宗不僅自己去了重華宮,還帶上了皇后李鳳娘一起去探望了孝宗謝太后。當日光宗兩口子也沒有再因為任何以往種種與孝宗鬧不愉快,父子倆聊天敘舊,宛若一對尋常百姓家父子。

  由于禮部尚書趙汝愚在此次勸導光宗的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第二年的紹熙四年三月便晉升為副樞相,進入宰執(zhí)班子。六部尚書本來就是朝廷高級官員,晉升時更進一步進入宰執(zhí)都是常規(guī)操作,趙汝愚立了大功晉升宰執(zhí)原本也無可厚非??删驮谒胃睒邢嗪蟛痪?,諫官們彈劾的奏疏就不斷的報了上來,指責趙汝愚以宗室身份擔任宰執(zhí)不合規(guī)矩。

  副樞相趙汝愚是個非常特殊的宰執(zhí),兩宋三百多年僅此一例,宗室身份成為宰執(zhí)。

  趙汝愚是太宗系宗室,楚王趙元佐的七世孫。雖然是宗室成員,但趙汝愚因為辛勤血親太遠沒撈著恩蔭,只得自己發(fā)奮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乾道二年科考高中狀元,受到孝宗格外關照,加上趙汝愚自己也機靈,步步升遷官做得越來越高。

  當年趙光義翦除宗室,元佐憂郁成疾被廢為庶人,將皇位拱手讓出.如今他的七世孫出人頭地位極人臣,馬上還要進入宰執(zhí)參與朝政決策,確實會讓人不禁回憶起當年元佐的故事。

  趙光義當年做的那些陰謀不敢細想,細想起來太宗系的皇位全都該還出去。

  封建社會宗室繼承講究推恩,父親是親王兒子只能是郡王,孫子就成了公爵,這樣一代一代推下去不少旁支三四代之后就成了平民百姓了。為了避免與民爭利,宋朝開國時曾規(guī)定宗室不得參與科舉考試,可到了三四代之后不少宗室已經(jīng)成了普通百姓,也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結果被這樣一條制度束縛不能考取功名,很是不滿。

  原本姓趙的是特權階級,沒想到特權反而約束了趙家人參與科舉,為了改變這一不合理現(xiàn)象,熙寧年間朝廷下令,凡沒有官職的宗室成員皆準予參與科舉考試。

  只要你讀書讀得好,不怕做不了官。但為了防止宗室管做得太大危害皇權,朝廷還做了個保險措施:宗室做官不能位列宰執(zhí)。

  畢竟你不能指望隨隨便便一個宗室都能有周公那種覺悟,放著眼前的王位無動于衷,一心惦記著還政給成王,那是圣人,一般人做不到。

  盡管宋朝有規(guī)矩宗室不得進入宰執(zhí),盡管諫官接二連三的上疏反對,但在趙汝愚進入宰執(zhí)的這件事兒上孝宗光宗父子態(tài)度出奇的一致-支持趙汝愚擔任副樞相,于是新舊兩位力排眾議,趙汝愚順利就職。

  人家趙家父子的江山,人家想用誰就用誰,幾個小小的諫官再怎么蹦跶也沒用。

  光宗父子的感情聯(lián)絡官趙汝愚進入宰執(zhí),按說應該有助于光宗消除對孝宗的隔閡,父子間感情得以恢復??晒庾趨s似乎得了健忘癥,忘記了剛剛才過去的與父親的親密相處,紹熙四年以來,又開始了長期的“車駕久不過重華宮”。

  光宗不孝順,最傷心的莫過于父親孝宗。史書記載,孝宗為了怕史書里留下兒子不孝的惡名,隔三差五的給皇宮傳令,“免到宮”。

  兒子縱有千般不好那也是自己的心頭肉,當?shù)氖茳c兒冷落沒關系,不能讓兒子遭后世唾罵。

  然而父親的容忍卻換來了兒子更惡劣的忤逆,紹熙四年九月初九,按照朝廷制度皇帝要率百官朝拜太上皇共度重陽節(jié),可光宗再一次拒絕了。

  事實證明,上一次趙汝愚能把光宗勸去探望孝宗純屬運氣。這一次于情于理于法的探視被光宗拒絕,趙汝愚再怎么勸也沒用了,趙汝愚勸了沒用,滿朝文武勸也沒用,諫官們的上疏就沒停過,每天百官上朝幾乎就沒有別的什么國家大事可討論的,只問一件事兒:陛下打算什么時候去探望太上皇?

  當不孝子的壓力是很大的,光宗終于頂不住壓力了,決定去一趟重華宮,可一切準備就緒都要出發(fā)了,李鳳娘出現(xiàn)了,攔住光宗不準去。

  光宗一個人抗不過孝道的壓力,現(xiàn)在媳婦來了,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群臣說什么也不管用了,皇帝皇后這次要把對抗進行到底。

  九月份整整一個月,南宋朝廷基本上啥事兒沒干,一開始是百官對光宗,到后來是百官對光宗兩口子,雙方就去與不去重華宮朝拜一事互不相讓,誰也說服不了誰。

  進入十月份,臨安城連發(fā)兩場地震,百官苦勸光宗無果,轉而改向孝宗上疏,請求太上皇不要再給皇宮下詔免朝拜了,他是皇帝,是萬民表率,怎么能如此不孝?

  兒子再這樣縱容下去終將釀成大禍,但孝宗卻還是不忍責備,向百官解釋,已經(jīng)督促皇宮奏明皇帝,近期就會來重華宮相見。

  神宗皇帝天變不足畏,可連日干旱依然心有畏懼,天災也分三六九等,地震就是最嚴重的天災。臨安城都連著兩場地震那不僅是震給光宗的,也是震給全天下人看的,這個不孝的皇帝已經(jīng)引發(fā)天變,言外之意上天在警示皇帝德不配位。

  皇帝德不配位,宰相們應該第一個勸諫,可這次宰相們也集體失靈了,趙汝愚勸諫失敗后留正也不停地勸,結果光宗不僅不聽勸,還把當初留正攆走的姜特立召了回來,氣的留正“出城待罪”去了。

  出城回家待罪是宋朝宰相一種比較常用的表示抗議的方法,尤其是當宰相勸不動皇帝或者受了委屈的時候,就以“待罪”的形式罷工,請皇帝治罪。

  宰相百官之首容不得一天缺位,除非是皇帝真的想換掉宰相,大部分時候都是趕緊好言相勸對宰相服軟??闪粽@次待罪沒用,光宗鳥都不鳥,自己親爹我還不在乎呢,你一個宰相再大能打得過太上皇?

  首相留正不好使,樞相趙汝愚(趙汝愚紹熙四年七月升任樞相)也不管用,朝廷眼看著要被天下讀書人唾罵,紹熙四年十月,剛剛擔任次相不久的葛邲只好率百官先去到重華宮做了一次朝拜。

  到了十一月,南宋司天監(jiān)開始集中報告各種異常天象,太白晝見、地生毛、也有赤云白氣、日中黑子滅等等等等,基本上亡國之君的天象都讓光宗給集齊了。光宗兩口子雖然嘴硬,但畢竟也是人,也會有恐懼心理,為了給自己給兒子嘉王積點兒陰德,終于勉強去了趟重華宮看望孝宗。

  退位幾年間不僅沒享到清福,還叫兒子氣的不輕,孝宗悲憤成疾,紹熙五年正月一病不起。要說平時人健健康康當兒子的疏于探望也就算了,現(xiàn)在親爹都病倒了,兒子總該多些探望了吧?

  不好意思,不去。

  宰相們束手無策,司天監(jiān)的天象又有滯后,一時間大家拿光宗似乎都沒辦法,這時一名普通的史官站了出來,用死諫的方式敲響了不孝皇帝光宗的喪鐘。

  紹熙五年五月某日,由于群臣勸諫光宗去重華宮盡孝無果,紛紛稱罪罷工,光宗當日的上朝冷冷清清。就在光宗宣布結束當日早朝的時候,一名終日默默無聞的史官上奏:

  臣為右史而不得直前,有忠言而不得達上,唯有扣額龍墀,以明臣心。

  說罷以額擊地,久久不停,鮮血流了一地。

  這名史官叫做彭龜年,時任起居舍人。

  臣子死諫,皇帝是要被寫成昏君的,況且死諫的臣子本身就是史官,光宗嚇了一跳,趕緊勸道,知道愛卿是忠臣,想說什么可以直說。

  彭龜年的要求很簡單,希望光宗去重華宮探望太上皇。

  光宗很爽快的答應,同意就這幾天就去。

  彭龜年雖然撞得滿頭鮮血,卻清醒的很,說陛下給大臣們許諾多少次了,每次都是一回宮就忘。

  想忽悠臣子卻被臣子反將了一軍,光宗挺尷尬,只好訕訕的首肯,知道了。

  面對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光宗,宰相和百官算是徹底沒轍了。彭龜年死諫無果后沒多久,孝宗病情進一步加重,首相留正也不敢再待在家里待罪了,火速回朝帶著一幫大臣到重華宮探望。孝宗病情已經(jīng)嚴重到隨時可能駕崩的地步,留正從重華宮回來立即上奏,苦勸光宗快去探望,父子親情緣分一場,再遲就來不及了。

  光宗再次推諉,不等留正把話說完就要回后宮。

  留正是真急了,追上去拉住光宗衣襟繼續(xù)苦勸,久久不愿松手。光宗到了這時候也無所謂了,你隨便說,磨破嘴皮子都行,我就是不松口,不去就是不去。

  失望的留正意識到自己的努力終究換不回皇帝的孝心,大哭一場,轉身離去。

  不孝子勸不回來,彭龜年和幾位同事想了個門兒,當時彭龜年以起居舍人身份兼嘉王講讀官,聯(lián)合其他幾位講讀官一起給嘉王進諫,皇爺爺病重,請殿下立即赴重華宮探望。

  嘉王年輕,聽得進一群老師們的教誨,立即起身趕赴重華宮,見到了重病纏身的孝宗。

  史書沒有記載孝宗與嘉王談了些什么,僅僅記錄了四個字,說孝宗“為之感動”。兒子不孝但孫子來看望了自己,讓孝宗那顆久違親情的心終于得到了一絲慰藉。

  紹熙五年六月,孝宗駕崩。

  古代皇帝的廟號其實是分三六九等的,太祖、太宗這些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都很牛。其他的廟號中,仁宗、孝宗、圣宗也都是非常好的廟號,而神宗、光宗都是不太好的廟號,至于欽宗、徽宗是什么貨色我就不贅述了,大家懂我意思吧?

  孝宗以普通宗室身份入繼大統(tǒng),一生勤儉恭孝個人品行堪稱楷模。雖然隆興北伐失敗,但終孝宗一朝始終沒有放棄備戰(zhàn),將收復中原故土作為朝中的政治原則。

  孝宗在位期間國家太平,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通過與金國修訂盟約拿掉了遣返難民的條款,拯救了無數(shù)逃難而來的百姓。無論拿軍事還是內政來衡量,孝宗都是南宋當仁不讓最優(yōu)秀的皇帝。

  晚年退位之后遭遇自己親生兒子如此不孝,不得不說是孝宗人生一大悲劇?,F(xiàn)實世界總是這么殘酷,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好皇帝也不一定有好報。

  光宗縱使對孝宗有百般怨恨,卻無法否認自己在父親的羽翼下生活了大半輩子,即使孝宗退位之后也一直在為光宗的不孝行為開脫。如今孝宗不再了,失去父親的庇護,光宗的政治生涯和人生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