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何所有

伯顏南下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2190 2023-09-13 23:43:42

  襄陽失陷消息傳到臨安,南宋朝廷徹底陷入恐慌,大家都知道襄陽遲早要丟,但都沒想到這么快就丟了。襄陽城防堅固城中軍需儲備充足,按理說應(yīng)該能堅持更長一段時間,但面對數(shù)倍于己方的敵軍和??藞怨坛欠赖幕鼗嘏谝讶粺o力回天。

  事實上,從咸淳四年襄陽之戰(zhàn)正式開打一直到咸淳九年襄陽失陷,南宋朝廷并非坐以待斃,在此期間也不斷派并前去救援,夏貴張世杰輪番前去均告失敗,后來更是把兩淮大員李庭芝調(diào)到京湖。但南宋做了這么多努力依然無法挽救危局,其實原因很簡單:國力相差太大。

  元朝是一個大帝國,只有帝國才能與帝國抗衡,南宋這種偏安政權(quán)根本無力對抗。當年端平入洛若是站住了腳跟,能穩(wěn)住當年北宋的基本盤,興許還有一絲生機,中原漢地丟掉之后想憑借江南一隅對抗元朝,無異于癡人說夢。

  對于南宋朝廷和賈似道而言,一方面國力窘促,另一方面也是真的無人可用。元軍在兩淮戰(zhàn)場也屯駐了重兵虎視眈眈,之前把李庭芝調(diào)走已經(jīng)造成了兩淮空虛,一旦兩淮被打穿,蒙軍渡江之后奪取臨安將如同探囊取物,現(xiàn)在既然襄陽已經(jīng)丟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接下來的防務(wù),守住殘破的江南。

  在這樣的指導(dǎo)思想下,朝廷對幾名將領(lǐng)再次做出調(diào)度,李庭芝火速回到揚州復(fù)任淮東制置使,夏貴赴廬州任淮西制置使,張世杰就地留守郢州防止蒙軍順漢水南下,范文虎作戰(zhàn)不力貽誤戰(zhàn)機本應(yīng)重處,但國難當頭正是用人之際僅官降一級,率軍駐守安慶府。

  襄陽失守后,宋元兩方都很清楚接下來元軍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從襄陽沿漢水南下進入長江繼續(xù)順流南下,在江南渡口登岸進攻臨安滅亡南宋。元朝打的是明牌,想要進入長江,下一個必須拿下的軍事重鎮(zhèn)就是鄂州,而想要保住鄂州,首相賈似道同志親自出馬可能最為合適。

  賈似道這個人你要說他打仗多么厲害那肯定是吹牛逼,但你要說他不懂軍事那肯定就小瞧人家了。跟著孟珙混了那么多年,又親率大軍在鄂州跟忽必烈周旋那么久,最熟悉鄂州除了賈似道沒有別人,既然能逼退蒙古人一次,如今國難當頭為什么不能逼退蒙古人第二次?

  第三方的視角能夠看得到,賈似道自己也早已打算好了,襄陽二月失陷,三月賈似道就提出前往鄂州督師,抵抗元軍繼續(xù)南侵。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像賈似道挑不出幾個能打的將領(lǐng)一樣,度宗也挑不出能委以重任的輔政大臣,咸淳年間所有大小事務(wù)都是賈似道給他大包大攬,一旦賈似道去鄂州了,臨安的朝政誰來處理?

  從來都沒有主心骨的度宗這次態(tài)度非常強硬,鄂州誰去守聽憑師相(賈似道既是老師又是宰相,度宗稱其為師相)安排,但師相本人無論如何也要留在臨安朝中坐鎮(zhèn)。

  皇帝頭一回如此堅決,賈似道也不敢再提外出督師的事兒了,只好把時任四川宣撫使兼重慶知府的朱禩孫調(diào)回江陵府任京湖制置使,夏貴調(diào)往鄂州加強守備。

  僅剩夔州路一路的四川要與不要已經(jīng)沒關(guān)系了,先把能用的朱禩孫調(diào)回京湖防守;兩淮有個李庭芝先頂著,淮西的夏貴也調(diào)到鄂州去抵抗元軍入侵,賈似道就像同時面對十個燒開的水壺,手里卻只有四五個蓋子,無論如何也蓋不住這十個水壺,只能拼命的輾轉(zhuǎn)騰挪相形見絀。

  只是啊,燒開的水壺僅僅用蓋子去蓋又如何解決問題呢?不熄滅燒水的大火,縱然有十個蓋子到最后也是水燒干壺燒壞,到頭來一場悲劇。

  元朝的大火沒有給賈似道留太多時間,拿下襄陽沒過多久,阿里海牙、阿術(shù)和劉整等人便上疏忽必烈請求乘勝順流南下滅亡南宋。統(tǒng)一天下本就是忽必烈畢生追求,最難啃的襄陽都拿下了當然應(yīng)該再接再厲,不過滅宋戰(zhàn)不同于攻堅戰(zhàn),不僅要打的贏,還得打的漂亮,打出大元王者之師仁義之師的氣勢,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和史天澤的極力推薦下,忽必烈選擇了伯顏作為滅宋的元軍統(tǒng)率。

  不選阿術(shù)不選劉整,甚至也沒選心腹愛將史天澤,而是選了此前從未帶過兵的伯顏,主要因為伯顏是當朝宰相。元承金制,伯顏時任中書左丞相,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但凡朝中宰相就一定要有外出領(lǐng)兵打仗的責任,伯顏也不例外。

  伯顏是蒙古八鄰部人,原本是旭烈兀部下,伊爾汗國建國之后旭烈兀派伯顏回到開平向哥哥進貢朝見,沒想到忽必烈一見伯顏之下發(fā)現(xiàn)這位年輕人舉止有度談吐不凡,便將其留下收為己用。從至元元年開始伯顏便陪伴忽必烈身邊出謀劃策深受忽必烈信任,到了至元十一年元朝發(fā)起滅宋總攻前夕,伯顏已經(jīng)做到了首相的高位。

  宰相外出帶兵,代表的是皇帝和朝廷,格局肯定要比普通將領(lǐng)大得多,饒是如此,臨行前忽必烈還是再三交代,此番出征一定要多行仁義,昔日曹彬以仁義平定江南,伯顏務(wù)必要體會他的心意,做他的曹彬。

  元朝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六月,忽必烈正式下詔伐宋,伯顏率大軍二十萬兵分兩路南下,一路由自己與阿術(shù)二人親率從襄陽沿漢水進入長江南下,另一路由中書右丞相博羅歡率軍取道揚州進攻淮東。

  元軍大舉來犯,眼看著南宋就要亡國,南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宋度宗先生卻突然不行了。

  南宋咸淳十年七月,年僅三十五歲的度宗駕崩于臨安皇宮福寧殿,由于即位后長期居于后宮縱情聲色,度宗在位期間并沒有什么作為,地方上多各自為戰(zhàn),朝政也全權(quán)委托給賈似道總攬,翻開《宋史》中的度宗本紀部分,咸淳十年間我甚至找不到度宗施政的痕跡,南宋王朝這十年里的經(jīng)濟、軍事依然保持著濃厚的賈似道個人色彩,黔驢技窮般的想要榨干這個末日王朝最后一絲生命去抵擋敵人的入侵。

  天下太平時,皇帝隱身并非是壞事,可國家危難時刻,一味躲在后宮就等于掩耳盜鈴,不敢面對,不意味著國家不會滅亡。

  但幸運的度宗還是躲過了,在自己人生正值盛年,在局勢看起來尚有一線生機的時刻駕崩了,把亡國的沉重負擔留給了自己的孩子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