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千年前的你,是否也在煙雨蒙蒙的日子哀嘆別離?
————————題記
“戰(zhàn)國時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文字,發(fā)揮你的想象,解讀甲骨文的‘雨’?!?p> “為什么戰(zhàn)國這個時期的‘雨’字如此奇怪?中間這個線是不小心畫長了嗎?”
“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事不斷,這條長線可能是代表河流的意思。一江之隔,是國家之間對立的意思。后來對立國家變成了一個國家,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說文》里面的小篆‘雨’字是粘合起來的。小篆是秦朝時期的文字。秦始皇最后統(tǒng)一了六國。”
“如果應用廣泛,那應當也和民眾有關(guān)。對于民眾來說,最關(guān)心的還是莊稼的收成。你看著頭上一橫,代表的不就是天空嗎?兩邊的一撇代表的是從天而降,而中間的四點代表的是莊稼,中間的長線代表的是河流。正是因為天降大雨,河流的水位才能上漲,農(nóng)民才能引水灌溉。你看另一個戰(zhàn)國時期的‘雨’字,它一橫在頂,下面兩個黏在一起的日字和農(nóng)田相似。如此,雨的意思也包含了上天對民眾的恩澤。”
“可我卻覺得那是不舍之意。那一橫也許代表的是人戴的斗笠,兩邊的一撇,代表的是帽簾的模樣,中間的長線代表的是女人的長發(fā),四個點代表的是眼淚。許是閨中之人在得知情人要上戰(zhàn)場的時候,隱忍地落淚。雖然不舍情人離去,但也支持他的行為。因此不敢當面落淚,只能躲在帽簾后面潸然淚下。同樣的,另一個戰(zhàn)國時期的‘雨’也是這個含義,那一橫不就是皺著的眉頭嗎?那兩個不是‘日’字,分明是一雙眼睛,眼眶含著淚,所以它旁邊才會多了一顆點,那是淚珠的意思。那時候還沒有文字呢,肯定不是墨水不小心滴落的?!?p> “甲骨文字有深意,解讀形態(tài)知底蘊。甲骨文是我們古老的文化,是我們歷史的見證,是我們思想演變的見證,它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就是想要和如今的你我有思想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