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從石器時代開始的宇宙戰(zhàn)爭

第28章 青銅時代的曙光來了!

  顧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見過爐子的實物長什么樣,不過從記憶中那張黑白的剖面圖可以推測出,大致像一個用作盆栽的花盆,上寬下窄。

  在選定的地點向下挖一個長方形的坑,他預估了一下爐子的大小,幾百上千人暫時用不了那么大的產能,于是決定挖一個長兩米寬一米五深一米的坑。

  用柴火燒干坑洞中潮濕的土壤,并將草木灰鋪在坑洞底部,草木灰可以有效吸收泥土中的濕氣。再用石塊將底鋪平,并在上面正式砌磚。

  整個過程花費了顧國等人兩天的時間,在沒有金屬工具的幫助下,挖坑非常要命,特別是挖一米深的坑。薺感覺又回到了筑屋挖土的時候,他不禁問道:“咕咕,我們要造新的屋子嗎?”

  “我們要造新的爐子!”

  顧國回答道,他在坑洞底部接過樺遞過來,用陶土燒制的泥磚,并用石灰和砂漿當做粘合劑一塊一塊整齊地平放在坑洞底部。

  “新的爐子?是要燒更大的陶罐嗎?”

  “這次我們不燒陶器了,我們燒石頭!”

  “燒石頭,那能干嘛?”薺撓撓頭,不明所以。

  樺則是一臉恍然大悟的樣子,他想起族人回山洞之前,到過一座紅色山峰的山腳,挖了許多紅色的石頭回來。

  “是要燒那些紅色的石頭嗎?”樺問道,不過他也想不通石頭有什么可燒的,既不能吃,又不能像陶器那樣拿來裝東西。

  顧國點點頭,他沒有過多解釋,因為他還講不出金屬銅在當前環(huán)境下的優(yōu)點。

  純銅很軟,不能用來當做斧和刀等利器的材料,甚至還比不上石頭的硬度,但是在銅中加入了錫之后,就會形成銅錫合金,也就是大眾熟知的青銅。

  幾種青銅的經典配方顧國牢記于心,比如用來做齒輪和軸承的,錫鋅鉛各一,而銅為十七的耐磨青銅,又比如用來造炮管的的炮銅......

  當然這些成品他只能在腦子里腦補一下,不可能把一堆銅錫鉛鋅放一起點一鍵合成,然后成品就出來了。

  拋去無趣的念想,現(xiàn)在顧國所建的只是一個煉銅的爐子,練錫和熔煉合金的爐子的建造計劃得往后延,現(xiàn)在他還沒有發(fā)現(xiàn)附近有錫礦的存在。

  雖說銅礦一般會伴生錫礦,但幸運女神不可能一直眷顧著他,能在穿越后一個月內找到一處礦脈就是莫大的幸運了。

  腦子在動,手上的活也一刻不停。

  爐基是用泥磚鋪就的,一直快到與地面平齊的位置,顧國才用上陶土磚,而在爐基的外圍,則壓緊一層草木灰,防止?jié)駳鈴臓t基進入熔爐底部。

  最重要的是爐缸,顧國壘了四層陶土磚,雖然性能比不上用高嶺土燒制的耐火磚,但完全能夠應付煉銅那只有一千度出頭的溫度。

  爐缸主要用于儲存熔煉時產生的溶液,也是銅液和礦渣分離的地方。

  內壁主要有四層,顧國前世也只是大致看過幾眼其中的內容。

  由于年代久遠,圖書的配圖比較粗糙,他只記得外層是黃泥和食鹽混合的填充物,最內層則是炭灰和泥漿的混合物,用來防止銅水凍結的。

  中間的兩層,顧國只能靠猜了,他索性就用陶土混合泥炭填充,可以加強爐壁的耐高溫性能。

  在爐缸底部,則需要開一個出銅口,在上方的位置,再開一個出爐渣的口子,由于銅水的比重要比爐渣大,燒制的時候兩者的關系就像水和油,一個在下一個在上。

  至于爐渣的處理,先前在造肥皂的時候就搞來了許多石灰石,石灰石可以降低爐渣的熔點,融化的爐渣才能順利從爐缸內排出,不至于變成一次性的銅窯。

  在壘砌的過程中,顧國讓燒陶經驗豐富的紅梅等人,燒制了一個橫截面像中空漏斗的陶器,上部插著一個長得像皮橛子的拉手。

  皮橛子的大頭位置使用獸皮蒙著的,氣密性肯定不如橡膠,不過現(xiàn)在顧國也不奢求太多。這個鼓風機他拉了幾下,出風量還挺大,只不過獸皮容易磨損,可能燒個幾爐子的銅就需要更換。

  顧國和樺等十多個人忙前忙后,花費了五天時間才將一人多高的爐子給壘砌出來,此時已過冬至,日晷上的影子開始往下移了。

  雪仍沒有停下來的趨勢,鵝毛大的雪花從天空飄蕩下來,在剛建好的銅窯上扎穩(wěn)腳跟。

  現(xiàn)在這氣溫,顧國不確定對煉銅有無影響,索性先試制一爐,讓族人們見識一下什么叫做煉銅術。

  他用木棍在泥地上盤算起煉銅所需的人員,除去礦石的開采和休息問題,讓熔爐運轉起來至少需要四個人。

  一個送料的,一個鼓風的,一個撈爐渣的,一個接銅水的。

  如果算上礦石處理,那就需要選料的、碎石的、燒炭的、運輸?shù)?.....

  這一來一去沒有二三十個人,完全吃不下銅爐的冶煉。

  回想起前世那些小說里動輒單人求生,手搓鐵器青銅器的猛人,顧國頓覺玩笑開的有點大。

  現(xiàn)如今,整個部落兩百多號人,在開春之前勉強能湊齊一支脫離食物生產,專門煉銅的隊伍。但到了春天,族人們就需要繼續(xù)為食物奔波了。

  顧國挑選了幾個和紅梅一起燒陶的族人,他們燒了兩個月的陶器,在經驗上肯定要比其他人強一些,對溫度的掌控也會敏感些。

  一切都在摸索的階段,被選中的幾名族人一臉茫然地聽著顧國的安排。

  選料、碎礦、燒炭、加料、燒礦......

  族人們只是麻木的按照顧國的吩咐做事,細心的梨花卻記下了所有的步驟。

  她覺得咕咕不會白白忙活五天的時間造出一個沒用的爐子,那些砸碎的石頭她見過,是從南方的一座山上帶回來的,細碎的粉末放在鼻尖輕嗅,有股淡淡的臭味。

  想起那日晚上的故事,梨花覺得祭司的兒子是在驗證祖先的指引,不然為何會提早那么長的時間將這些石頭帶回呢?

  她一刻不停地拉動鼓風爐的拉桿,呼呼的風聲在爐內回響,熾熱的溫度仿佛要透過厚厚的爐壁,將她吞噬。

  不知過了多久,站在腳手架上的顧國從觀察孔向銅窯內瞥了一眼。

  上千度的高溫蒸騰著他的眼睛,但他心中,卻是興奮異常!

  礦石已經在高溫下熔融成火紅的銅水,還沒達到熔點的礦渣則漂浮在銅水上方。

  “開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