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第一閑人

第二十五章 西游記

大唐第一閑人 船頭打鼓 2268 2022-01-11 17:29:09

  云逸很是聽話,對于李世民要求他閉門讀書的口諭,他真的買了大量的經(jīng)義文章。

  更是閉門不出,連酒館都很少去了。

  當玄奘再一次來拜訪云逸的時候,便看到了滿屋子的書籍。

  云逸正在其中整理呢。

  陳玄奘大致看了看,便沒了興趣,因為里面沒有一本佛經(jīng)。

  “云侯爺怎么突然買了這么多書?”

  按照陳玄奘對云逸這些天的了解,云逸雖然說話做事很像博覽群書的樣子,但是還真沒看見他看過什么書。

  而且他剛才也看了,好多書都沒翻過,明顯是剛買來的。

  “我打算用功讀書,將來好報效朝廷!”

  云逸很認真的回答,“來都來了,總得留下點什么,不然不是白來了嘛”

  陳玄奘不置可否,不過他也放棄了“渡”云逸的想法,到不是因為云逸現(xiàn)在想要“當官”,而是自己根本說服不了他,甚至還有可能被他說服。

  “貧僧此番前來,是和施主道別的?!?p>  玄奘雙手合十道,“貧僧愿往西方求取真經(jīng)?!?p>  聽到陳玄奘這句話,云逸明顯的一愣。

  這么快?

  他是知道玄奘注定要去西天取經(jīng),不過具體時間他就記不得了。

  自從玄奘找到云逸的時候,云逸就在考慮玄奘西行的問題。

  如今的他已有了眉目。

  云逸問道,“法師打算一人前行?”

  玄奘反問,“施主可愿隨我同往?”

  “慢走!不送!”

  云逸直接朝玄奘翻了個白眼,和尚“渡”我之心不死!

  “法師可認識王玄策?”

  聽到王玄策這個名字,陳玄奘再一次愣住了。因為他認識王玄策。

  “玄策乃是貧僧兒時好友,施主也認識?”

  王玄策是他的同鄉(xiāng)好友,現(xiàn)在融州黃水任縣令。讓他奇怪的是,云逸怎么會認識他。

  云逸搖頭,他認識王玄策,但是王玄策不認識他啊。

  云逸之所提到王玄策,自然是因為他知道王玄策和陳玄奘是同鄉(xiāng),但兩人認識不認識,他就不知道了。

  現(xiàn)在看來,兩人竟然認識,那就好辦了。

  “法師此番西行,路途遙遠,我打算送給法師一個齊天大圣!”

  留下這么一句讓玄奘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話,云逸開始給李世民寫奏章。

  云逸在奏章里提到朝廷可以派精銳騎兵和法師玄奘一起前往天竺。

  一來可以護送法師,二來可以重新重走河西走廊。

  云逸在奏章里提到了王玄策,認為此人將是我大唐的“張騫”。

  正好玄奘也要向李世民辭行,云逸便將這封奏章交給了玄奘,讓他在辭行的時候,把奏章交給皇上。

  ……

  皇宮里,李世民對于玄奘的西行,自然不會阻撓。

  事實上他是無所謂,李家為了彰顯門面,李淵在登基的時候認了道尊李耳當祖宗。

  但實際上,李世民是不敢道教還是佛教,都不感冒。對他治理國家有用就用,沒用就扔到一邊。

  但是當他看到借由法師玄奘交上了的云逸的奏章后,他就不淡定了。

  怎么哪都有他?

  而且出的主意還總是那么的……深入人心。

  “讓那小子給我進宮!”

  李世民就要召見云逸,卻聽得邊上太監(jiān)回話,“回陛下,陛下昨日才讓云侯爺閉門讀書?!?p>  李世民一想也是,昨日剛關(guān)了禁閉,今日就叫他過來,著實有損“金口玉言”的尊嚴。

  不過他奏章里說的關(guān)于朝廷派兵護送法師西行的好處,確實可以找長孫無忌他們商量商量。

  次日早朝過后,李世民便再一次將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他們留了下來。

  然而,最終議論的結(jié)果就是,幾乎所有的宰相們,都不同意朝廷派人護送。

  對于尊崇道家的李氏朝廷來說,朝廷一旦派人護送玄奘,那必然會引起佛道兩家之爭。

  另一方面,大唐初立,就派使臣前往天竺,這難免會引發(fā)路上各個國家的種種猜忌,對于大唐邊境極為不利。

  而法師玄奘,只以一個普通和尚的身份前往天竺取經(jīng),那不管結(jié)果如何,都不會對朝廷產(chǎn)生任何的影響。

  不得不說,朝廷的宰相們的確有過人之處。云逸考慮的全是好處,沒有想過壞的方面。

  “今日還有一事請諸位議一議。”

  聊完了這件“不大”的小事之后,李世民提到了另外一件“不小”的大事。

  “前些日子,禮部上疏,請求重開前朝的科舉,諸位怎么看?”

  ……

  朝廷最終對陳玄策的西行沒有提供任何幫助,不過長孫無忌在看了云逸的奏章之后,以私人的身份給王玄策寫了一封密信。

  王玄策在看到長孫無忌的密信之后的當天,便掛印離去。

  長安城外,云逸前來送別陳玄奘。

  云逸鄭重的提醒,“法師,如果路上能看到一只被壓在山下的猴,記得一定要救!”

  陳玄奘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只能點頭,“上天有好生之德,如遇落難潑猴,貧僧自然不會不顧?!?p>  陳玄奘告別了云逸,一路走到長安城外的十里長亭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一個白衣青年正在那里等著。

  “總算趕上了!”

  青年一手持劍,一手牽馬,“玄奘法師,別來無恙?!?p>  青年正是辭官趕來的王玄策。

  陳玄奘以為王玄策是來為他送行的,正要感謝,卻聽得王玄策道,“法師一路西行,必將艱險萬分,可否容我一路護送?”

  陳玄奘張了張嘴,想要拒絕,但是最終還是沉默了。

  兩人沉默了好久,只聽得陳玄奘低聲道,“那就有勞了。”

  當陳玄奘和王玄策兩人結(jié)伴離開長安,開啟屬于他們的西游記時,朝廷關(guān)于重開科舉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大唐。

  在家“苦讀詩書”的云逸自然也得到了這個消息。

  對于唐朝的科舉,云逸很不當回事。

  貞觀年間的科舉,沒有明清時期的八股緊固,更多的注重實際操作和文化內(nèi)涵。所以考試內(nèi)容基本就是經(jīng)義以及詩賦。

  最讓云逸看不上的一點就是,唐朝的閱卷根本就不糊名字!

  考官直接就能在考卷上看到這張卷子是誰的。

  這也就導(dǎo)致了貞觀年間的科舉制度,雖是好的政策,但最終考中的人,仍舊是五門七望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不正經(jīng),云逸也想著參與一下。

  經(jīng)史子集,背就完事了,至于理解,后現(xiàn)代的他還真有不少“獨特”的理解,就怕寫出來嚇到了這些古人。

  而詩賦……那還不是信手拈來。

  云逸想做官嗎?

  當然想。

  那他當初為什么拒絕了那么多大佬伸出來的橄欖枝。

  理由很簡單,云逸的野心很大。

  大到他想和貞觀的宰相們平起平坐,而不是成為他們的依附,身上被打上其中任何一個大佬的標簽,一旦大佬出事,到時候縱然自己是天縱之才,最終的結(jié)果也只能是覆巢之下無完卵。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