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寧王等人正在緊急謀劃時,朱玉剛的大軍也正在日夜兼程的向南京進發(fā),這一日,終于到達了揚州,朱玉剛看看三軍已經(jīng)顯得非常疲憊了,于是下令三軍原地休息,自己在幾個當?shù)毓賳T的陪同下,前去視察揚州的城防工事.戰(zhàn)火彌漫,說不定就會打到揚州的,還是未雨綢繆的好。
因為古孝天曾經(jīng)做過揚州通判,所以朱玉剛離京時,從他的神機營中抽調了一部分兵力,由古孝天統(tǒng)領,充當他的警衛(wèi)部隊,自己的安全還是最重要的。
朱玉剛登上揚州的城墻,遙望遠處,不由得感慨萬千,說道:“這如畫的江山竟然要遭受寧王那反賊的荼毒,朕真是于心不忍。也不知道前線的戰(zhàn)事如何了?”
“皇上不必太擔心了,寧王已經(jīng)中了王大人的計策了?!?p> 朱玉剛驚喜的轉身一看,卻原來是楊一清在說話,連忙問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快說給朕聽!”
楊一清說道:“寧王那老賊中了王大人的穩(wěn)兵之計,以為朝廷大軍會去進攻他的老巢南昌,因而在攻下南康后止步不前,準備隨時回去增援南康,卻沒有立刻揮師去進攻兵力空虛的南京城,錯過了大好機會?!?p> “現(xiàn)在王大人已經(jīng)在南京城布置好了重兵,寧王就算再去進攻的話也必定會碰得焦頭爛額的,但他仍舊硬著頭皮在進攻安慶,妄想一洗前恥!”
“哦,哦,那真是太好了,朕要親率大軍將寧王消滅在安慶城下!快快傳旨下去,三軍立刻停止休息,馬上向安慶出發(fā)!”朱玉剛激動的差點跳起來,夢中時常出現(xiàn)的場面終于就要在眼前展現(xiàn)了!
楊一清張了張嘴,想說什么,但是最后還是忍住了,恭身道:“是,臣遵命,馬上下去傳旨。”
朱玉剛迫不及待的命令三軍向安慶城進發(fā),而在路上卻接到了探子的密報,說王陽明組織的勤王軍并沒有開往安慶,而是在往南退卻。一時間,眾說紛紜,人人都在猜測王陽明的用意,因為知道皇上器重王陽明,所以那些惡意的話才沒有傳到朱玉剛的耳朵里。朱玉剛生怕影響軍心,連忙招開軍事會議,他自己本人也有點摸不著頭腦,這個王陽明究竟在打什么主意???不過,他還是非常信任王陽明的。
“諸位愛卿,最近軍心似有不穩(wěn),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朱玉剛明知故問。
“皇上,您有所不知,現(xiàn)在安慶吃緊,但是王陽明的勤王軍卻見死不救,反而向南去了,他分明是居心不良,投奔寧王那反賊了,請皇上降旨,命令沿途各軍對他進行堵截,以面讓他的陰謀得逞?!惫判⑻鞖夂艉舻恼f道,他還想請命去追擊王陽明,卻被朱玉剛揮手阻止了。
楊一清了解王陽明的軍事才能,他為人比較謹慎,沒有輕易下定論,小心翼翼的說道:“皇上,微臣覺得王大人不會是那種賣主求榮的人,也許他這么做另有深意呢?請皇上明察。”
“楊大人,我知道你非??吹闷鹜醮笕耍悄阋膊粦撘蚬咚桨?,王陽明在這種關鍵時刻不去安慶,他往南邊去干什么?難道是去寧王的老巢南昌嗎?”另一個官員非常不服氣楊一清的說法,站起來反駁道。
眾人聽到南昌兩個字都愣了一下,朱玉剛心里一動,腦中一個念頭電光石火般閃過,他頓時明白了王陽明這樣做的深意,嘴角間不由露出了一絲笑意。
楊一清注意到了朱玉剛的面部表情,于是問道:“皇上是不是知道了王陽明這樣做的道理?”
朱玉剛卻沒有直接回答楊一清的問題,而是轉過頭含笑望著戎帥道:“你和伯安相識甚久,一定知道他這樣做的用意吧?說給大家聽聽。”
戎帥微微一笑,對眾人略一欠身道:“諸位,我家和王大人是世交,對他的為人是非常清楚的,他對皇上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這次安慶被圍,寧王拿出了他全部的實力,在安慶城下囤積了重兵,如果王大人硬是帶兵去救,九江、南康、南昌的叛兵一定會斷絕我軍的退路,我軍就會腹背受敵,這樣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王大人的軍隊往南直搗南昌,南昌只有區(qū)區(qū)一萬老弱殘兵,肯定不堪一擊,而且我軍的士氣正旺,一定能夠攻克南昌的。安慶城下的叛兵聽到南昌被占領,一定會退兵來救,因為這是寧王的根基所在,如果丟了的話,他連退路都沒有了。這時候,臣想王大人必定會在鄱陽湖附近埋下伏兵,以逸待勞,給叛軍以迎頭痛擊,大獲全勝!”
戎帥將王陽明的計謀分析得一清二楚,仿佛他是王陽明肚子里的一條蛔蟲,眾人聽了都覺得非常在理,紛紛點頭稱是。朱玉剛也感到很滿意,他畢竟沒有看錯王陽明,含笑說道:“你們不會再懷疑王陽明了吧?朕其實早就猜到了他的用意,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朕也會命令他去攻打南昌的,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解安慶之圍。你們要安撫一下手下的將士,不要胡亂猜疑,這些都是朝廷的計劃,如果誰再散布謠言,定以擾亂軍心之罪論處!”
“是,謹遵皇上旨意。”眾人誠惶誠恐的答道。
軍心一穩(wěn)定下來,士氣又高漲起來,三軍又快速向安慶開進。一路上遇見了許多退下來的殘兵敗將,他們都說安慶城下的戰(zhàn)斗非常慘烈,雙方死傷慘重,不過寧王卻絲毫沒有退兵的跡象,而且還在從后方派援兵過來,似乎不把安慶攻下來就不退兵似的。
朱玉剛感到非常焦急,忙問楊一清鎮(zhèn)守安慶的是什么人。楊一清回答道:“皇上請放心,鎮(zhèn)守安慶的將領臣知曉,是安慶知府張文錦和都指揮楊銳,二人皆是忠義之人,對皇上的忠心日月可見,而且二人皆是能征善戰(zhàn)之人,特別是那個張文錦,守城是非常有名的,所以臣認為皇上無須多慮,他們一定能夠堅持到援軍的到來的。而且從時間上來計算,王大人進攻南昌的消息應該很快就會傳到寧王的耳朵里了,他的退兵不會太遲了?!?p> “你說得不錯,只要王陽明的軍隊給寧王造成壓力,再加上朕的援軍趕到安慶,寧王哪有不退兵之理?到時候,如何在他的退路上殲滅寧王就要看王陽明的了,哈哈!”朱玉剛得意的大笑道。
大軍又行了一日,到達了離安慶最近的一個城鎮(zhèn)樅陽,朱玉剛將大軍分為三路,一路由楊一清率領,從右面發(fā)起進攻,一路由古孝天統(tǒng)帥,從左面發(fā)起進攻,而他自己統(tǒng)帥中路大軍,和兩路人馬遙相呼應,穩(wěn)穩(wěn)前進。
一路上并沒有遇到寧王叛軍的阻擊,看樣子寧王將他所有的部隊都擺到了安慶城下,大有破釜沉舟的氣勢。朱玉剛騎在馬背上,抬眼望出去,隱隱約約見到前面似乎有一座城池,不由心中大喜,急忙把戎帥叫過來,指著前方問道:“那座城池是不是就是安慶城?”
戎帥把身子挺直了往前看了一下,欣喜的說道:“回皇上的話,那的確就是安慶城,估計還有幾個時辰的路就能到了!”
“好,全軍加快行軍速度,務必要在天黑前趕到安慶城下!”朱玉剛面向士兵們大聲喊道。
三個時辰后,戎帥突然驚喜的大聲喊道:“皇上快看,那是那是寧王的叛軍!”
朱玉剛一驚,連忙抬眼向戎帥所指的方向望過去,果然旌旗相望,兵營連座,隱約可見旗幟上的大字“朱”字,朱玉剛剛想問戎帥左右兩路大軍趕到了沒有,還未張口,忽聽前面?zhèn)鱽須⒙曊鹛?,?zhàn)鼓鋪天蓋地的響了起來,睜大眼睛一看,原來寧王的叛軍又開始攻城了!朱玉剛大聲喊道:“全軍加速前進!”
三軍頓時快步向前沖去,剛翻過一座山坡,就見前面有無數(shù)的兵馬正整整齊齊的列隊在等候著他們,看士兵的服飾卻是寧王的叛軍,寧王為了讓自己的士兵和明軍區(qū)別開來,特地在他們的衣服的手臂上繡了三道白色的條紋。朱玉剛急忙叫全軍停了下來,正待細細觀察,只聽一聲鼓響,從對方陣營里沖出幾十員戰(zhàn)將,簇擁著一個年約半百的老者穩(wěn)穩(wěn)向朱玉剛的軍隊駛來。
這位老者身穿紫色戰(zhàn)袍,頭戴紫金冠,腰配一把寶劍,留著一縷胡須,似乎精心梳理過,他看上去氣度雍容,且露出一副春風得意的表情,望著朱玉剛,微微的笑著。
朱玉剛暗想,難道這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寧王嗎?他并沒有長得像傳言的那樣,是一副兇狠殘暴的模樣,反而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看來人不可貌相??!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老奸巨滑,朱玉剛不由得提高了警惕心,悄悄的吩咐戎帥命令全軍加強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