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朝:為天地立心

第三九章 龍灣大戰(zhàn):戰(zhàn)獲

明朝:為天地立心 半百老公子 2778 2022-07-27 21:00:00

  整個大江上,遍布大船小船,有漢軍的,有朱元璋舟師,有逃命的,有圍捕的,如同岸上一般,差別在朱元璋軍個個士氣昂揚,漢軍則全軍軍心渙散。

  盧龍山上

  劉基道:「伯溫觀看漢軍的大艦如此龐大,資金、人才應(yīng)該不凡,才能夠設(shè)計與建造出如此巨艦來。原本擔(dān)心陳友諒麾下五行軍的「火軍」,也可能配備有火器,果然打漁郎就是打漁郎,了解水性,卻不了解火性,若備有火槍、火炮之類,就比較麻煩了?!?p>  朱元璋聽了一驚,道:「火器?火炮?」

  劉基道:「大元朝大軍所向披靡,除了強悍的騎兵外,還有火炮,攻城或野戰(zhàn)時,功效十分強大,伯溫年輕上京趕考時,有所聽聞,不過多屬于朝廷建置的精銳軍才會配屬,地方駐扎軍隊還未能分配到,所以伯溫認(rèn)為五行軍的『火軍』,應(yīng)該沒有火器?!?p>  朱元璋急問道:「若火軍真配有火器,那當(dāng)如何應(yīng)付?」

  劉基笑指著天,說:「老天爺是站在主公這邊的?!?p>  朱元璋一時疑問道:「這怎么說?」

  劉基回說:「現(xiàn)在是入梅時節(jié),午時前后會有雷雨,就算有火器,只要眾將們冒著雨沖鋒攻擊就可,火器在雨中無法施作,所以才要主公等下雨,再舉黃幟傳令全面進(jìn)攻?!?p>  「況且,若拖過入梅季節(jié),整個計策也就有所不同了?!?p>  朱元璋一聽松了口氣,道:「還好有先生在此運籌帷幄,否則這甕中抓鱉難以成功?!?p>  不過卻心有疑慮,沒問還真沒說清楚,還好你是站在我這邊,若是陳友諒的內(nèi)應(yīng),此次大敗的就是我了。

  劉基說:「據(jù)伯溫觀看,能到岸邊的白旗與紅旗甚少,白旗軍與紅旗軍經(jīng)此戰(zhàn)役幾乎接近全軍覆沒,青旗約有半數(shù),皁旗軍大多在江岸邊及江上,大致仍保留戰(zhàn)力,猜想有可能保護(hù)陳友諒由水路逃脫,不過我方以寡敵眾,漢軍大敗,恭喜主公此戰(zhàn)大獲全勝?!?p>  朱元璋道:「還多仰賴先生的計策,才有今天的勝利。」

  劉基道:「其實,此次大勝還有一個原因?!?p>  朱元璋問道:「喔!請教先生?」

  劉基道:「就是陳友諒弒主,殺徐壽輝?!?p>  「徐壽輝雖受陳友諒挾持,但仍是名義上的皇帝,當(dāng)初跟隨他的將領(lǐng)、軍士,大多仍效忠他,仍愿意為『天完朝』而戰(zhàn)?!?p>  「但據(jù)聞徐壽輝爆疾而薨,這種說詞,大概沒人會相信,軍心不穩(wěn),最忌諱進(jìn)行大規(guī)模作戰(zhàn)。原本的二十萬舟師,在弒皇稱帝后,多數(shù)將士已有所疑慮;伯溫認(rèn)為,此時陳友諒真正可用者,僅剩親衛(wèi)子弟兵,就是戰(zhàn)場上看到的五行軍,號稱二十萬的大軍,只是充數(shù)而已?!?p>  朱元璋聽了后,也道:「竄了位還不知先安內(nèi),豈能不敗?!?p>  劉基接著說:「所以幾日前,主公問伯溫原來的計策仍否可行,當(dāng)然可行,此時陳友諒不來則已,來則必敗,來越快,敗的越慘,此機會難得,更是要速戰(zhàn)速決?!?p>  朱元璋也深以為然地點頭。

  過不了多時,遠(yuǎn)處的戰(zhàn)斗已漸減緩,此時傳令兵來報:「稟報主公,大將軍常遇春命小人傳達(dá),漢軍的巨艦擱淺,陳友諒已搭小船敗逃往江上,若要追擊,請主公傳令舟師?!?p>  朱元璋道:「很好,你回去告訴大將軍,盡速清理戰(zhàn)場,待會我就過去,我會傳令舟師去追擊陳友諒。」

  傳令兵答道:「遵命?!雇讼纶s去回報常遇春。

  劉基道:「主公,五行軍的皁旗軍還算完整,保護(hù)陳友諒得以脫逃,皁旗軍是精銳水軍,水戰(zhàn)為其強項,舟師追擊時要小心。」

  「另外,陳友諒必會逃往太平城,建議主公也傳令,陸路亦盡速出兵,兩路追擊,趁勢奪回太平城?!?p>  朱元璋道:「嗯!很好。」

  即下令身邊的傳令,迅速給舟師,以及正面與北面戰(zhàn)斗較少的徐達(dá)、馮國勝兩軍,率原所領(lǐng)軍以及盧龍山下去總攻擊的余軍,整軍二萬人,傳達(dá)盡速水陸追擊命令。

  ………

  龍灣戰(zhàn)場上

  北邊處,尸橫遍野,只有常遇春大軍排列著,邵榮軍位于南邊,中間包圍著投降的漢軍。

  朱元璋坐在原漢軍的帥營大帳里,由于張德勝以及徐達(dá)與馮國勝,已各率領(lǐng)舟師及五翼軍,水、陸兩軍追擊陳友諒,在場只有二位大將報告戰(zhàn)情,由軍職最高的邵榮先報。

  大致為漢軍有降將張志雄、梁鉉、俞國興、劉世衍等,并獲巨艦『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鰲』四艘,大船百余艘,戰(zhàn)舸數(shù)百,降兵則有二萬余人,死亡尚未計數(shù),箭簇刀槍不計其數(shù)等,詳細(xì)數(shù)字會請中書省都事稽查后列帳。

  另外,邵榮、徐達(dá)與馮國勝三軍,共死五百余人,傷二千余人,因建康城與盧龍山皆位于漢軍大營南邊,五行軍的左右兩翼火軍,主要也往南攻擊,所以邵榮軍傷亡頗大。

  輪到常遇春時,道:「稟報主公,所領(lǐng)五翼軍死一千一百人,傷二千五百人,傷亡過三成,弟兄們都奮力進(jìn)擊,全力以赴,請主公確實論功行賞,撫恤家屬。」

  除主力的子弟兵外,其他兵卒的傷亡,常遇春較不在意,而能活下來,就有機會晉級為自己的親兵、子弟兵。

  朱元璋聽完,我方傷亡約六千人,雖也超過一成,但比起漢軍死亡、投降的少了許多,且又擄獲巨艦、大小船無數(shù),有利強化原本的舟師,心里頗為滿意。

  便道:「兩位將軍辛苦了,將士們用心竭力,必定論功行賞,請各將軍提報名單,元璋必當(dāng)從寬晉升賞賜,優(yōu)厚遺屬?!?p>  說完后,看著常遇春道:「多虧遇春的先鋒軍,快速地攻破營柵,取得此番的勝利?!?p>  常遇春道:「嘿!主公派我當(dāng)先鋒,我可沒損了這個先鋒印咧!」

  朱元璋笑說:「哈哈!給你先鋒印,當(dāng)然是相信你的能力?!?p>  劉基在旁也道:「常將軍率領(lǐng)約三千精銳兵,皆身著藤甲,在漫天箭雨當(dāng)中奮力爭前,將軍的先鋒部隊,真可是銳勇難當(dāng),確實取得首功?!?p>  常遇春一看,是朱元璋看重的劉基,便回說:「是先生您??!」

  接著說:「嘿!說這藤甲,是以前我常去客棧吃飯時,聽說書人講的,說到諸葛孔明七擒孟獲的故事,里頭提到南蠻有三萬的藤甲軍,說那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遇水不濕,刀箭不入?!?p>  「嘿嘿!那時聽到可『刀箭不入』,我就用上心,若要沖鋒陷陣,這藤甲可好用??!有機會一定要準(zhǔn)備著,所以就幫先鋒弟兄們裝備了藤甲裝,不過僅有兩、三千件,還不到三萬件,沒像說書人說的有三萬藤甲軍?!?p>  朱元璋道:「這主意不錯,應(yīng)該要為軍士裝備好?!?p>  劉基聽了心想,原來這藤甲還不是正規(guī)裝備,是常遇春的先鋒軍獨有,便道:

  「藤甲最怕火攻,但沖鋒時間一般不長,敵軍大多還來不及準(zhǔn)備火簇箭,用來沖鋒最好;不過這藤甲制作不易,有兩、三千件也不是容易的事?!?p>  常遇春道:「制作是不容易?。∵@當(dāng)然是主公給的賞賜,都拿去治購藤甲裝啦!」

  邵榮疑問道:「賞賜的錢鈔,應(yīng)該不夠吧?」

  常遇春說:「嘿!當(dāng)然不夠啊,能活著才重要,不夠就從死人身上拿啰!」

  劉基原本認(rèn)為常遇春軍嗜殺降兵,是怕降兵不容易帶,怕被叛變,此時聽了才知道,他是要從死人堆里去籌錢,心里有些難受。

  這「為戰(zhàn)而殺」的真義是什么?雙方對戰(zhàn)時殺人?為了作戰(zhàn)而殺人?

  又想這藤甲裝已有三千件,也不是突然就冒出來的,主公會不知道,應(yīng)該是裝模作樣比較多些,也就不再提及。

  便說:「常將軍的藤甲裝在沖鋒陷陣時,非常有用,建請主公由庫房增治,協(xié)助先鋒部隊,建置更好的裝備?!?p>  朱元璋道:「當(dāng)然,遇春,以后不用煩惱,我會幫先鋒軍裝備好藤甲裝?!?p>  嘆口氣又說:「唉!賞賜是給將士的,以后這藤甲裝由庫房支應(yīng),少殺人,不要去搶死人錢了?!?p>  常遇春道:「那就謝謝主公,謝謝先生啰!」

  邵榮在旁聽了,默然無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