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圍了半年多,再圍下去,平江城中糧食就要吃光了,張士誠雖也是亂世梟雄,但要他像當年揚州的長槍軍一般,干出吃人肉的勾當,是絕不可能的。
每個人有其本性,張士誠本性不壞,做出吃人肉這種泯滅人性的人,根本就不是人,張士誠是絕對做不來的。
既然做不出泯滅人性的事,那只好突圍,突圍出去至少還有機會,況且莫天佑駐守的無錫城不遠,包圍不像平江城這么嚴密。
說起「嚴密」,也有「漏洞」,先前便有個楊茂,是莫天佑部將,水性很好、很會潛水。
莫天佑令他潛入平江城內(nèi),與張士誠相通訊息,結(jié)果有一次,在閶門水柵浮出水面吸口氣時,不小心被巡邏兵給發(fā)現(xiàn),便給抓著送到徐達那邊。
不過徐達讓他當個雙面諜,繼續(xù)讓張、莫兩方「互通」訊息,故意留個「漏洞」。
這天,張士誠計劃著率軍突圍,而根據(jù)楊茂的訊息,城東方是大將軍徐達統(tǒng)軍,陣勢嚴整,不容易突圍。城西方是副將軍常遇春統(tǒng)軍,常遇春善攻不善守,或許有機會。
既然如此,就來個調(diào)虎離山之計,計劃是這樣的:先攻西南邊的盤門,再伺機從西北邊突圍,只要進入運河后,便可直奔無錫城,先突圍出去,重整兵馬后,再反攻回來。
張士誠心想,作戰(zhàn)計劃既定,便是執(zhí)行計劃的時候,況且自己的禁衛(wèi)親軍:十條龍「勇勝軍」在此,還怕突圍不成。
吳元年,夏六月初四、己酉日(1367/7/1)
已知道「計劃」的征吳大將軍徐達,早就吩咐各個城門加強防備,嚴陣以待。
果然,張士誠派軍從盤門突圍而出,雙方鏖戰(zhàn)良久,勝負未決,一切按計劃進行…
張士誠另率領(lǐng)主力軍:勇勝軍十條龍,又從閶門突圍而出,往虎丘沖去。就賭那常遇春「善打不善守」,至少由虎丘這路,距離大運河稍近些。
其實這就小看常遇春了,常大將軍不只是先鋒將、攻城將,要當守將也無妨。
況且是你張士誠突圍到我手上來,也不算是守,是雙方的對戰(zhàn);而我常某人就正等你突圍出來,落入排好的圈套。
既是甕中抓鱉,也不需大將軍親自出馬,常遇春先派兵堵住十條龍后退之路,另對著驍騎右衛(wèi)親軍指揮使王弼
說:「軍中都說你是員猛將,此處正是取得戰(zhàn)功的好地方,就讓你去吧!」
王弼聽到取「戰(zhàn)功」的好機會,可高興地很,應聲了遵命,帶著所屬、揮著雙刀,沖??!殺?。?p> 這股氣勢,一下子就把十條龍的「勇勝」軍氣勢壓了一陣。
而常遇春也就等這一刻,隨后也率大軍,再沖啊!再殺啊!
張士誠大概到了平江后,便未再好好出來看看城門周遭、防御工事。
上塘河寬、舟楫便利,但山塘河不寬,路也不寬;勇勝軍擠在「小路」上,馬上被包圍,作戰(zhàn)范圍狹小,加以王弼帶隊勇猛非常、沖鋒陷陣,十條龍雖然武功高強,也只能邊戰(zhàn)邊退。
前方作戰(zhàn)的沒看見后方已經(jīng)臨河了,被壓著打后還繼續(xù)地「退」,都在河邊了還退!
勇勝軍軍士們大多被擠入沙盆潭中,又被從岸上、后方城門團團包圍,泡在水里。
結(jié)果很不幸地,「武功高強」的十條龍勇勝軍,竟是溺斃幾殆。
張士誠本在馬上「督軍」,就在勇勝軍之后,當然也被擠到「墜水」,差點淹死,還好十條龍中的親衛(wèi)精兵,奮勇殺敵,殺出條血路,扛著「吳王」趕緊退回城中。
這一戰(zhàn),不僅張士誠折了勇勝軍,還嚇破了膽,不敢再突圍,繼續(xù)當起烏龜來。
………
這一戰(zhàn)之后,朱元璋可不只一次的招降,說盡了好話,舉了不少例子,從東漢的竇融、北宋的錢俶,到最近偽漢朝的陳理…
意思便是,降了好處多多??!不降是要等死嗎?
也派了降將李伯升,遣人詣張士誠,講了一番大道理勸降。
「過去殿下雖然東據(jù)三吳,有地千里,甲士數(shù)十萬,南面稱孤,不過現(xiàn)在,天命不在您「吳王」身上,人力已無法挽回了??!」
「現(xiàn)今投降,還有機會封個萬戶侯,若之后有部下暗中串通了去投降,到時候城破,則是欲死不得,生無所歸?。 ?p> 張士誠低頭想了很久,道:「你先下去休息,讓寡人再想想看?!?p> 心里回想著,我吳王張士誠,曾經(jīng)屬地千里,帶甲兵士數(shù)十萬,怎么會落到如此田地!
當初朱元璋不過是比我后起的濠州郭子興,手下的一個親兵,那時我就已是「大周國的誠王」,叫我投降朱元璋,這…這…,自己心里也說不過去??!
先前只有十八勇士起義,率眾打下高郵城時,就敢跟大元朝的百萬大軍對著干,難道先前的豪氣都沒了?
嗯!再拚他一次。
七月初七、壬子日
集結(jié)所剩的勇勝軍,以及各城門后援軍,又從胥門突圍而出,十條龍戰(zhàn)鋒甚銳,果然不是蓋的;不過碰上常遇春軍,也不是吃素的,雙方又鏖戰(zhàn)多時。
不過,這次還是不幸「戰(zhàn)敗」!
這次不是事先走漏風聲,而是四弟張士信,此次也在城樓上「督戰(zhàn)」。
其實,張士誠也知道四弟張士信,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但總是自己的親弟弟,過去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上次張士誠親率勇勝軍突圍,未帶張士信,想說自己突圍脫出活路了,再回頭來救張士信,救城中人馬,所以上次張士信不在軍中。
此次雙方已鏖戰(zhàn)多時,張士信在城上「督軍」,卻忽然大呼道:「軍士們打累了,今天先休戰(zhàn)吧!」
于是下令鳴金「收兵」。什么?什么!
張士誠心中一百個問號也不夠,老大哥吳王我張士誠還正率軍在「鏖戰(zhàn)」?。?p> 后方怎地突然鳴金收兵,這是在演哪一出戲?
常遇春在戰(zhàn)場上,向來最會瞧看「時機」,見機不可失,率軍沖??!殺?。?p> 結(jié)果,張士誠突圍又大敗,這下子真的不敢再突圍,也沒兵力再突圍了。
回去望著張士信,欲言還休!
欲說也無言!僅能嘆氣地,唉!
而這張士信后來是怎么死的?據(jù)說有次在城上開起了大帳幕,坐在銀椅上,與參政謝節(jié)等人,邊吃邊喝,說是看著城下的西吳軍「演戲」…
左右婢女溫柔地喂著鮮桃,結(jié)果還沒吃到,忽然天外飛來一炮,正中頭部、腦碎而死。
如此,又圍了兩個月,城中真的已彈盡糧絕,眾將士們也無力守城了。
九月初八、辛巳日(1367/10/1)
徐達率領(lǐng)將士攻破葑門,常遇春則攻破閶門新寨,率眾渡橋,進薄城下。
東吳樞密使唐杰登城拒戰(zhàn),不支投降。
參政謝節(jié)、周仁被派去立柵以補外城,不支投降。
周仁、徐義、潘元紹等左、右丞、參政們,也皆投降。
申時,東吳軍大潰,朱元璋諸軍蟻附登城,平江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