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閩虎」,在劉基眼中也稍微難纏的陳友定。
為什么說陳友定是只老虎呢?
在元末動亂年代,陳友定小時候便是個孤兒,還生了頭瘡,真的如陳漢帝陳友諒笑朱元璋的「癩痢頭」一般,只能在有錢人家?guī)蛡虼螂s。
有一天鄰居夢見家門前盤踞著一只兇猛的老虎,醒來嚇一跳,便到門口觀看。恰好陳友定看顧的鵝,飛跑到門口,被矯健的陳友定追來抓著,想說這難道便是夢中的老虎?
便找來陳友定,一談不得了,還相談甚歡,一起吃飯,甚至幫忙贖回,作為女婿。只不過陳友定此人,雖然豪勇果斷,見義勇為,但卻不適合當(dāng)商販,善敗、大困。
不過,人各有運,運來也無法擋。
大元至正十二年,也就是朱元璋投靠郭子興的那年,南方也到處盜匪,大元汀州院判蔡公安,朝廷無法派兵,只好招募豪勇守城。
陳友定心想,當(dāng)傭人不行,當(dāng)商販也不行,自己書讀得又少,那當(dāng)兵總可以吧!便去應(yīng)募從軍,當(dāng)了個明溪驛亭的役卒。
有天蔡公安路過驛亭,隨意與之相談,可能陳友定這人口才很好啊,不僅岳父大人與相談甚歡,與院判大人相談,更是奇之,馬上升了小官,當(dāng)了黃土寨的巡檢。
蔡公安于是帶著去討延平、邵武諸山賊,陳友定行俠仗義慣了,豪勇有為,順利便平定山賊。于是又升官,當(dāng)起清流縣的主簿,隨后又升為清流的小縣令。
至正十九年,漢王陳友諒開始坐大,派遣將領(lǐng)四處征戰(zhàn),手下鄧克明打到汀州來了。陳友定被拔躍為總管抵御,戰(zhàn)于黃土寨,大敗漢軍,鄧克明逃遁,這功勞不小,又升遷為福建行省汀洲分省的參政了。
隨后與漢軍多次作戰(zhàn),一路由參政升至左丞、右丞,幫忙平定亦思巴奚軍亂,又升為福建行省參政,兵勢日盛。
而朝廷來要貢糧,都按時由海道運往;雖然在福建地方作威作福,且不把朝廷派來的平章燕只不花看在眼里,不過對大元朝廷算是忠心耿耿。
隨后擊敗朱元璋守處州的大將胡深,更是替代燕只不花,當(dāng)起了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兼守八閩,所以被稱為「閩虎」
………
既然是忠心耿耿,當(dāng)然招降必然不成,不成!那就只有打了。
朱元璋派遣三路征南大軍:
一路是由征南將軍楊璟,率湖廣等地軍隊,進攻廣西各寨,再攻廣東。
一路由征南將軍胡廷美(即龍興路投降的胡廷瑞),率江西等地軍隊,討陳友定。
一路由征南將軍湯和,率常州、長興、宜興、江陰諸軍,討方國珍。
方國珍這邊征討順利,溫、臺、慶元相繼投降,逃到海上的方國珍,又被副將軍廖永忠率水師給追上,只能早早投降。
于是湯和這路大軍,便一路往南,由海道與陸上的胡廷美合擊,兩邊進攻福建。
………
吳元(大元至正二十七)年
十一月三十、壬寅日,胡廷美這路大軍度杉關(guān),克光澤縣。
十二月初七、己酉日,克邵武。
十二月十五、丁巳日,克建陽。
胡廷美這路穩(wěn)扎穩(wěn)打,其實是打得辛苦;不像湯和那路,一路便高歌挺進,揭大纛、開軍門受降,意思是要來投降者,可不要走錯門了。
陳友定聽聞吳大軍已過杉關(guān),便在福州城外環(huán)城筑壘備戰(zhàn),每五十步加筑一臺,派兵嚴(yán)兵守。又聞吳大軍已克建陽,于是留同僉賴正孫等將領(lǐng),領(lǐng)二萬軍守福州,守著老巢;自己則率領(lǐng)精銳,出守「前線」的延平。
這下可讓自海道來的征南將軍湯和、副將軍廖永忠,賺到了機會。水師自明州乘著東北風(fēng),不數(shù)日便奄至福州五虎門,駐師南臺;陳友定的精銳,也來不及趕回來了。
湯和大軍圍城第一戰(zhàn),福州守將出南門拒戰(zhàn),被指揮謝得成等人大敗,潰逃入城拒守。一戰(zhàn)即敗,且最兇悍的閩虎不在,城里議論紛紛,于是將領(lǐng)們都各有想法。是夜,大元行省參政袁仁,便密遣人納款,相約卸防。
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庚午日(1368/1/18)
黎明,吳大軍從南門蟻附登城、攻入南門。
最忠心大元的武將:戰(zhàn)死;也算忠心的文臣:自殺;勉強算忠心但怕死的:逃跑;最識時務(wù)者:投降。
所以結(jié)果是,征南將軍湯和率師克福州。入省署,撫輯軍民,獲馬六百余匹,海舟一百五艘,糧一十九萬余石。
有勇無謀的閩虎陳友定,筑了臺壘、忙了半天的老巢福州,淪陷了。
反而變成獨守延平的孤軍。
………
南征這邊,攻下了陳友定老巢、大本營福州后,便準(zhǔn)備過年了,暫時告一段落。
北伐那邊,也一路高歌挺進,勢如破竹,不過建康這方面,馬上就有大事,「登基」的大事,也先暫時擱置不提。
古時候,應(yīng)該也有兩千年前吧!周公制禮作樂,也要花費好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初步,而后一再修正。
而朱元璋要「登基」,可只給眾儒臣們一個月的時間,既然眾臣們勸進要我「稱帝」,你們就好好地去籌辦、去忙吧!
不過,說實在的,錢多好辦事!人多好找事!
先前從陳漢并吞了湖廣、江西,賦稅大增;后來又吞并張士誠淮東的鹽場,收入再增,和早先剛到攻入建康時,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加以領(lǐng)地變大,人才變多;且隨著勢力愈大,愿意歸附的人才也愈多。
所以說,錢不是問題,事情做不好才是問題!人不是問題,眾眾多儒臣們,光是各出一張嘴,就可把簡單化為復(fù)雜,把粗略化為繁瑣,更是文臣們的強項。
于是,從禮節(jié)、儀式、典章,器具、祭祀、文辭,援古論今整理下來,這登基的儀式,還可真是繁多復(fù)雜?。?p> 不僅是祭拜天地,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過程,皇帝進退、服飾旗幟、祭品內(nèi)容、擺放位置、雅樂演奏、大臣排列,都要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