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春正月
人的運勢正旺時,做什么事都順遂!
當初朱元璋打算派兵南征北伐時,劉基就說過,在未與擴廓帖木兒對戰(zhàn)前,「乘勝長驅中原,孰吾御者?所謂,迅雷不及掩耳!」基本上便是「望風披靡、勢如破竹」。
朱元璋派遣的部隊,不僅南征頗為順利,北伐亦如是;與過去最難對付的陳友諒大軍對決時,出現(xiàn)大員額的損兵折將的情況,此次征伐的損失,已不可同日而語。
尤其去年又滅了東吳張士誠后,更已是所謂的「威名遠播」、「所向披靡」。
征虜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這組朱元璋心中最佳組合,這次北伐,真正打的仗沒幾場。
去(吳元)年十月二十一,北伐大軍出兵才兩天,朱元璋便檄諭齊魯、河洛、燕薊、秦晉等地之人,先行諭告:
「兵至,民人勿避,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于中華,背我者自竄于塞外,天必命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其體之!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yǎng)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p> 意思很簡單,不論你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死亡、逃亡!
第三天,徐達大軍兵至淮安,也按照朱元璋的作戰(zhàn)程序,發(fā)檄文到沂州(今臨沂市),大元所屬在山東最南端的「領土」。
而再以南的地區(qū),原本是張士誠統(tǒng)轄,先前已被朱元璋所吞并。
沂州守將是誰呢?王宣、王信父子。
王宣,本是揚州興化人,曾為司農掾,當年隨賈魯治黃河有功,命為招討使,授為義兵都元帥。
王信,王宣之子,當年曾隨察罕帖木兒破田豐;父子兩人,便被派來駐守沂州。
王信收到徐達的招降書,也真的遣使納款。
徐達的為將之道,向來是事事上稟朱元璋;朱元璋收到戰(zhàn)報后,認為王信還蠻識相的,便授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令隨大將軍徐達征討。
不過,王宣父子并不是真的投降,王信私下去莒州、密州募兵,陰持兩端、虛與委蛇;還派兵夜劫徐唐臣等,還好徐唐臣等人機警,趁亂逃脫,至徐達處告知。
這可惹怒了遠在建康的皇帝朱元璋了!
十一月初十、壬午日,徐達率師抵沂州,分兵攻城。
王宣原本抓徐唐臣等人,就是要封鎖消息,結果消息反而走漏;而王信募兵仍未回,自度不能支,只好開門投降。
徐達便命王宣寫書,招降王信。結果王信不從,還殺了徐達使者,出走山西。
這當兒子的不從,還這么兇悍,竟敢殺使者,不是太不給面子了嘛!
徐達以王宣父子反復,先斬王宣,以儆效尤,做父親的只好替死。
于是嶧州、莒州、海州,以及沭陽、日照、贛榆諸縣,皆來降。
其實,北伐軍也沒打什么仗,大軍壓境,就收服了一大片區(qū)域。
………
朱元璋對北伐用心甚多,也就徐達聽話,常常與徐達戰(zhàn)情往來。
又遣使告諭徐達:「聞將軍已下沂州,如向益都,當遣精銳扼黃河要沖,斷其援兵,可以必克。若益都未下,即宜進取濟寧、濟南。二城既下,益都、山東勢窮力竭,如囊中物矣?!?p> 皇上都如此關照,當然令到遵行。
反正事事稟報,遵行皇令,真到出了事,至少擔的責任,便不會最多。
徐達命令平章韓政略滕州,大元守將楊知院,遁去。
北伐軍征伐順利,便又遵照皇令,分兵扼黃河,以阻斷山東援兵。
………
真正打的硬戰(zhàn),還是先前察罕、擴廓兩人,最難攻下的益都(今青州市)。
益都的守將,是山東行省平璋李老保。當年察罕還在沈丘時,便是跟隨著察罕的義軍將領;后來隨擴廓軍攻拔益都,殺田豐及王士誠后,升平章政事,便留守益都。
徐達大軍北進,沿途受降,直至益都;便派遣降將入城,告諭老保等人出降。
老保也算是老將了,認為益都易守難攻,不降。
不過,易守難攻是過去式了,既然曾經被攻陷,就會再被攻下。況且,外即無援兵,仍死守孤城,還怕攻不下來。徐達派兵填壩,攻城。
十一月二十九、辛丑日
益都城陷,抓了平章老保與白知院等眾大元官吏將領。愿意投降的,解送京師建康城,送皇上朱元璋發(fā)落;不愿投降的,也給個痛快,就地處死。
接著,便又是周圍一大群州縣相繼投降,包括壽光、臨淄、昌樂、高苑等縣,以及濰、膠、博興等州,共獲將士一萬五百余人,馬騾一千六百余疋,糧一十八萬九千余石。
十二月初四、丙辰日
朱元璋又派遣使告諭徐達、常遇春
「聞大軍下山東,所過郡縣,元之省院官降者甚多,二將軍皆留于軍中。吾慮其雜處,或晝遇敵,或夜遇盜,將變生不測,非我之利。蓋此輩初絀于勢力,未必盡得其心,不如遣之使來,處我宦屬之間,日相親近,然后用之,方可無患。若濟寧、東平諸來歸將士家屬亦發(fā)遣來,將厚待之?!?p> 朱元璋還擔心山東一帶,投降者太多,兩位將軍不好管,全部送來京師,由我來處理。
十二月初五、丁未日
徐達派遣都督同知汪興祖,攻打東平,大元平章馬德,棄城走。
汪興祖又派遣指揮常守道、千戶許秉,攻打東阿,大元參政陳璧以所部五萬余人降。
許秉又以舟師趨安山鎮(zhèn),大元右丞杜天佑、左丞蔣興,皆降。
徐達軍至濟南,大元平章忽林臺、詹同、胞因帖木兒先驅人民,引軍遁,平章達朶兒只進巴等,以城降。得將士三千八百五十五人,馬四百二十九匹。
十二月初七、庚戌日
汪興祖兵至濟寧,大元守將陳秉直,棄城遁。
十二月十一、癸丑日
常遇春克東昌,元平章申榮自經死,荏平等縣,皆降。
十二月二十四、丙寅日
先前假意投降的樂安守將,俞勝復叛;徐達大軍至土河,距樂安五里,便命軍士填壩后進攻,郎中張仲毅出降,俞勝遁去。
約兩個月時間,一路攻打過來,喔!應該是一路行軍過來,真正打的仗還真沒幾場。
朱元璋的北伐軍至此,山東一境,幾乎已接近掃平。
………
朱元璋是很兢兢業(yè)業(yè)的,曾經對侍臣說:「朕念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日不暇食,夜不安寢?!?p> 每日每夜想的是,如何調派軍隊,如何攻伐征戰(zhàn),如何擴大版圖。
于是侍臣回道:「陛下日覽萬機,未免有勞圣慮?!?p> 朱元璋道:「汝曹不知:創(chuàng)業(yè)之初,其功實難;守成之后,其事尤難!朕安敢懷宴安而忘艱難哉?」
每日每夜想的,如何維持我朱元璋創(chuàng)建的大明朝,可歷經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