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朝:為天地立心

第一五六章 魘鎮(zhèn)法

明朝:為天地立心 半百老公子 2669 2022-11-21 21:00:00

  劉基先前便因朱元璋任胡惟庸為相,國事將非,且又事事被其針對,郁積難解;而朱元璋心系中都,全心全意地營建中都,對自己的建言已不重視,面見圣上更是困難,以致憂憤成疾。

  朱元璋也不是完全不管劉基,雖然北方的擴(kuò)廓帖木兒未除,但天下大致底定,本就不需「謀臣」。

  反正只要劉基沒有「異圖」,沒有「舉事」就好;聽聞劉基生病,便派最信任的宰相(右丞相)胡惟庸,前去探望,也算對劉基的重視了。

  只是胡惟庸此人,確實(shí)為人機(jī)謹(jǐn)、辦事能力極強(qiáng),但欠缺大局觀,無深謀遠(yuǎn)略外,更是短視近利,且本就是有仇必報的小人。

  看準(zhǔn)朱元璋雖仍「敬重」劉基,但心早不在劉基身上,此時不報仇,更待何時?

  洪武八年正月過年時,胡惟庸便帶著「御醫(yī)」前來探望劉基,還特別給了「藥」,講些早日康復(fù)的客套話。

  劉基心想,既然是「御醫(yī)」給的藥,不疑有他;誰知吃了一陣,便覺得肚中似有積物,先前只是心情郁積、食欲不振的心?。蝗缃?,則是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犯了嚴(yán)重的身病。

  三月時,劉基自知時日已無多,便上書朱元璋,自己已病重難愈,乞求還鄉(xiāng)。

  ………

  朱元璋此時,剛處理完驍將德慶侯廖永忠之事。史書記載:

  「(楊)憲為右丞,永忠出入相比肩;憲誅,永忠以功大得免。」

  「永忠戰(zhàn)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爵)。」

  「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大宋韓林兒年號)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當(dāng)初大宋皇帝韓林兒在滁州,派廖永忠迎歸應(yīng)天,至瓜步時覆舟死;朱元璋后來大封功臣時,廖永忠僅封「侯爵」未至「公爵」。又因曾與楊憲交好,未配合胡惟庸、陳寧等人,被查獲私下仍用「龍鳳」年號,冠上「心有異圖」而賜死;不過,朱元璋賻遺之甚厚,且讓其子廖權(quán)襲爵。

  朱元璋對于一些有「異圖」的老臣,雖然沒給好「臉色」,但也自認(rèn)未虧待;當(dāng)然「異圖」都是胡、陳集團(tuán)給扣的帽子,與楊憲交好,就是敵陣營,就是要鏟除、要消滅,管你是淮西人?還是浙東人!。

  ………

  朱元璋知道劉基久疾病重,而朕正要「幸中都」,便遣親衛(wèi)送劉基歸還鄉(xiāng)里,還欽賜制文,約略為:

  「…今卿年邁,老病日侵,筋力益衰,久客京邸,朕甚憫焉。夫禽鳥生于叢林,羽翼成而揚(yáng)去,時顧舊巢,猶必回翔,情不能已,況于人乎!卿既病篤,可即還鄉(xiāng)里,以終天年,庶稱朕優(yōu)待勛舊之意?!?p>  劉基看了「制文」,便知道朱元璋的心意!

  自己「真的」已到了,該走的時候了。

  只是,心中油然而生,一個大疑慮!

  向來深謀遠(yuǎn)慮、眼光長遠(yuǎn)的劉基,心知「變局」已至,未來會不會影響自己「大志」的完成呢?

  心中謀策、略有定案,臨行前,便要也在京師當(dāng)官的長子劉璉,私下寫信給蘇州妙智庵的道衍和尚,請他盡快撥空,到青田外的寺廟一見。

  ………

  中都,鳳陽府

  四月初二,朱元璋又車駕中都,來看已近完工的鳳陽城,原本的濠「州」,先前被朱元璋改為臨濠「府」,位階拉升兩級,后改為「中立府」;而因新城池建于鳳山之陽(南),朱元璋又改為鳳陽府(城)。

  看著新建好的巍巍新城,朱元璋內(nèi)心澎派激昂,自從二十四(西元1352)年前從軍起義,投靠濠州的郭子興元帥,歷盡艱苦、飽嘗辛酸,終于有了天下、有了皇城、有了偉業(yè)。

  二十幾年來步履艱辛,一路走到此地步,其中的辛酸有誰能知,又有誰能擔(dān)??!

  仔仔細(xì)細(xì)地巡視皇城一圈,果然城高池深,堅固無比,美輪美奐,典雅精致,足堪為朕的大明皇朝,千秋萬代的京城??!

  心中慨然的朱元璋,為此,還在四月十五日,祭告天地于中都的圜丘。

  文曰:「昔元政不綱,英雄并奮,民不堪命;皇天后土,憫民命之多艱,授命于臣,錫以文武才能、人民土地,八年(登基)以來,除民禍殃,實(shí)蒙上帝后土之恩。當(dāng)師旅渡江之時,臣每詢?nèi)逭咧裕栽唬河刑煜抡?,非都中原,不能控制,臣心不忘;洪武初年,平定中原,臣即至?梁),意在建都,以安天下;及觀民生凋弊,轉(zhuǎn)輸艱難,恐益勞民,遂命群臣會議,皆曰:濠地古之鐘離,于此建都,庶合古今之宜。以此,兩更郡名,今為鳳陽,建立都城,土木之役,實(shí)勞民力,功將告成,惟上帝后土是鑒?!?p>  圓丘祭告完畢,朱元璋與眾臣們回到皇城主殿。

  朱元璋坐上了龍椅,正是意氣風(fēng)發(fā)、滿心欣喜的時刻,此時卻隱約傳來殿脊上有人持兵器相斗的聲音?

  朱元璋心里納悶,此時此刻,誰敢在皇城的殿脊上相斗?是何方武林高人?

  眾人面面相望,不知所以;朱元璋立刻命人上殿脊查清楚,親衛(wèi)查探回報,殿脊上并無任何人,遠(yuǎn)近屋脊也無任何人。

  朱元璋大疑,問道:「那為何朕聽到兵器相斗聲?」看眾人臉露詫異,似乎未聽見?

  便又問道:「韓國公,你那里聽到兵器相斗聲嗎?」

  李善長有些艱難地回道:「稟陛下,未有?!?p>  朱元璋心中覺得不對,便道:「你過來,來這里聽聽?!?p>  李善長稍有疑慮,不過還是道:「是,陛下!」

  步上了階梯走上前,到朱元璋「龍座」旁,果然明顯聽到兵器相斗聲。

  李善長臉露驚懼,與朱元璋對望一眼,道:「臣,聽到了?!?p>  朱元璋問道:「這是怎么回事?」

  李善長心中也甚是納悶,回頭步下階梯,疑問地看了看眾臣們;今年剛上任的工部尚書薛祥,上前與李善長說了幾句,李善長大驚,猶豫了一陣。

  還是道:「稟陛下,據(jù)聞民間工匠有一巫術(shù),稱『魘鎮(zhèn)法』,可能便是此法造成…」

  朱元璋聽了很不滿意,直接便問薛祥,道:「薛祥,你說是什么回事?什么是『魘鎮(zhèn)』巫法?」

  薛祥道:「稟陛下,所謂『魘鎮(zhèn)』也稱『厭勝』,意即『魘而鎮(zhèn)之、厭而勝之』?!?p>  「臣過去治理淮河時,曾經(jīng)聽說過,是民間工匠常用的工法,主要是用法術(shù)、詛咒或祈祝,以達(dá)到制勝所厭惡的物…或者「人」,一般用于廟宇的驅(qū)邪避兇…?!?p>  朱元璋聽了大怒,道:「說清楚!」

  薛祥心里顫抖了一陣,才又小心翼翼地回道:「本來此法是用來驅(qū)邪避兇的,但有些工匠卻用來報復(fù)苛刻的富人屋主?!?p>  「據(jù)說是將受過法術(shù)或詛咒過后的物品,藏于屋舍的某個非常隱蔽的地方,可藉以影響『屋主』的身體、心態(tài)或運(yùn)勢等。」

  猶豫一下又道:「而其后果據(jù)聞,輕則家宅不寧,重則屋主災(zāi)厄病亡…」

  朱元璋一聽大驚,猛然站起來,離開了龍椅,心神突然一恍惚,差點(diǎn)跌落御座…

  這一驚非同小可,心想,這魘鎮(zhèn)巫法竟然如此威猛。

  又急問道:「此法如何可解?」

  薛祥回道:「稟陛下,若能找到施法之人,找出魘物所在便可解除?!?p>  「否則,因不知魘物藏于何處?最差情況便是拆除重建?!?p>  停了一下又道:「臣…臣擔(dān)心,皇城內(nèi)可能不止此處施法。」

  朱元璋聽了又遽然驚覺,急忙對內(nèi)侍、對親衛(wèi)道:「你們、你們?nèi)?nèi)殿里,去朕可能會待、或坐的位置瞧瞧…」

  又對薛祥道:「你去把所有工匠找來,朕要一一拷問。」

  薛祥看了李善長一眼,回道:「稟陛下,這皇城主體在一年多前便已建好,臣今年才上任督工…」

  朱元璋聽了,看了李善長一眼,道:「李卿,麻煩你將所有參與建造的相關(guān)人員,全部召集…」

半百老公子

補(bǔ)充:   《明史》   卷二,本紀(jì)第二、太祖二   洪武八年,夏四月   辛卯(初二),幸中都   丁巳(二十八),至自中都。…罷營中都。   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薛祥傳   (洪武)八年,授工部尚書。時造鳳陽宮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師李善長奏諸工匠用厭鎮(zhèn)法,帝將盡殺之。祥為分別交替不在工者,并鐵石匠皆不預(yù),活者千數(shù)。   《明太祖實(shí)錄》   洪武八年,夏四月辛卯,上幸中都,次滁州,遣官祭滁陽王(郭子興)廟。   甲辰(十五),上駐中都,祭告天地于圜丘。   丁巳上還自中都?!t罷中都役作。   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fèi)罷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