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信仰人者為人
年輕的時候容易記住快樂的事情,忘記悲傷的事情,這就是年輕的好處,也是對年輕時代太浮躁無知這些缺陷的補償。盡管師師和我一樣為雨果的事念念不舍,可過去的終歸只?;貞洠覀兗热粵]有在實質(zhì)上遭受損害,何必痛苦地讓自己因為過度傷懷而在記憶翻漩的渦流里忽視更多的美好,因為我和女友的心境是相同的,所以我也沒法去安慰她,我只求在自我安慰和轉(zhuǎn)移注意力中重獲生活和心靈的平靜。
我更加注意鎮(zhèn)上的那棟基督教堂,它為這座小鎮(zhèn)點綴了別致的風格。我想起以前從電視上看到過的XZ的五彩經(jīng)幡,但凡不對它忽視的人,都會被那種眾教徒朝拜在巨大又宏偉的經(jīng)幡下產(chǎn)生的神秘感自覺驚奇,而對代表無限真知的所謂佛祖心生敬仰。
信教對我本人來說好像從來沒有什么重要意義,也沒有現(xiàn)實影響。,我是一個單純樸素的鄉(xiāng)民之子,實在沒有資格去獲得什么偉大信仰,不過,出于好奇和求知精神,我在大學時期那個好奇心突飛猛漲的階段,主動地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常識知識,也拜訪過當?shù)氐慕烫?,即使我想做一個心靈出眾的學生,可我還是不能不說,基督教堂并沒有多吸引我,我覺得真的是索然無味,圣經(jīng)的故事倒還略有趣味,至于猶太民族的歷史也可以做稍微比較粗淺的了解,至于那本厚重圣經(jīng)里面的其他東西,新約也好,舊約也罷,我是全然不懂,也毫無興趣。
我們所謂的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在大范圍上,好像既沒有傳統(tǒng)本土宗教,也沒有外來宗教本土化。我對劉先生埋怨說,不管是所謂白蓮教還是拜上帝教,我們都太過于“拿來主義”,卻又不是教化百姓。而在晉末到隋唐朝,若不是仰仗鮮卑皇帝們的寬宏大量,佛教恐怕也挨不過南北朝的腥風血雨,至于回族的***教,它的在華歷史和基督教一樣,是半明半暗地發(fā)展,在元朝可能才興旺起來。不過,在今天,在華宗教的歷史色彩也已經(jīng)被沖散了,對于我們這種對宗教不甚上心的人而言,把宗教看做是一種新事物,甚至舶來品,是很正常的。
我詢問劉先生,什么契機使這位商人成為耶和華的兒子,因為我認為重商主義者就像是另外一種宗教徒,不管是戲謔還是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的主應該是是財神爺,他們關(guān)心財神爺,財神爺就會關(guān)心他們,所以商人們會在大堂架起神龕,立財神像,為他焚香點燈來供奉他。
劉先生聳聳肩,像個小孩子一樣笑得很逗趣,他說他年輕時想法很簡單,完全是為了追求他那位圣潔優(yōu)雅的女人才跟隨她信仰的基督,而現(xiàn)在成為了他的夫人。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是一位作古的歷史人物,他也曾經(jīng)為他的基督徒妻子而接受基督教,并且為她栽過幾株梧桐。
劉先生接著說,他的老丈家因為上世紀受到過一位外籍人士的幫助而接受了他的洗禮,所以成為了信徒,后面發(fā)現(xiàn)信仰這個宗教真的有某些出神入化的奇跡,不僅全家健康沒病,日子也越來越富裕,小孩也越來越漂亮動人,于是全家人都安心地成為了耶穌的受眾。
我說這種家庭對小孩子的教育都很難界定好壞,孩子或許會很聰明誠實,但會和一些傳統(tǒng)倫理、習俗思想相互違背,說白了,我們民族所產(chǎn)生的人文環(huán)境和宗教氣息格格不入,大城市分散了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宗教徒在城市的角落可以謹慎地公開談論教義,而在鄉(xiāng)下,這會被視作怪人,可真是個怪人,人們會這么說。這樣對孩子肯定會有不可預測的影響。
劉先生告訴我,她妻子其實對宗教沒有太多感覺,甚至很少有人主動看出來她的宗教信仰,她的父母因為受了善意的恩惠,出于報答的心理又使感恩情緒被西方人嫁接到基督上,所以也不是那種原生的教徒,但是劉先生為了表示對對方的真摯感情,于是在沒有讀過一句圣經(jīng)的情況下,受了外地教堂的洗禮,成為了基督徒。
我問他到了清明節(jié),他該抱什么態(tài)度去舉行清明的活動呢?如果身為基督徒還去燒香拜祖,去求祖先英靈保佑后代,那會讓耶穌白白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而為了照顧耶穌的心情,或者說,為了三位一體的信仰,又拒絕祭祖事宜,這也不合人情。劉先生機智地回答,他說很簡單,那就是到拜祖的時候把十字架取下來,去禮拜時就帶上十字架,這樣兩邊都不得罪,那次我笑得前撲后倒,忘記了一切不開心。我說這種教徒我是第一次見。
既然劉先生對宗教并不是真正的信仰,那為什么還要按時禮拜呢?我深感奇怪,按理說,教徒禮拜時普通人覺得無聊透頂,而我也只是出于學習目的才陪同先生去,而我也沒資格進去同他們共同禮拜,我倒是想混進去,但劉先生勸我還是不要在他的帶領(lǐng)下做這種不敬的事情,于是我目送他進去后,就在門前等他。
劉先生告訴我前,把十字架悄悄地取下來,在我看來好像是避免了基督的監(jiān)視。他說得語氣居然很自然,像是在說平常事,沒有任何顧及,他說他壓根就不認識耶穌,也不太愿意懂什么三位一體,只知道年紀大了,就得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充實起來,他工作一輩子已經(jīng)很疲憊了,但和一群本地人一起做這么一件頗莊嚴之事,就像老樹的葉子被秋雨打濕,雖然不能重生嫩芽,但也幫這棵樹沖洗積塵,獲得一時慰藉感和莫名的幸福感。這是我用我的方式轉(zhuǎn)述他的意思。
我太過于年輕了,以至于沒有這樣的心境,至于混入教堂參加禮拜這種事,我對劉先生講,其實大學我就做過這種冒昧的事情,假裝成教徒混入其中,和他們做同樣的事情,做同樣的動作,沒人因為我比較年輕而多看我一眼,只是我在領(lǐng)圣餐時出于誠實才暴露了馬腳。那次可真是有趣的經(jīng)歷。我把這些都告訴了劉先生,他聽完后說我我那時肯定不是個老實人,而像是個頑皮鬼。
劉先生問我喜歡和什么樣的人交往,我說我喜歡和長輩交涉,這樣我可以學很多東西和經(jīng)驗,而且思想也比我成熟很多。不過我不喜歡和一些官員打交道,他們一向氣勢洶洶,自視甚高,一些人甚至以替當?shù)貛戆捕ê徒?jīng)濟為炫耀,其實不過是把某些管道連到自己口袋,而異議又可能偶爾引起某些部門履行治安的社會職能,而且總說貫徹我們的意志和維護我們利益……我那群樸實的家鄉(xiāng)人就生活在這種氛圍當中,一部分人還覺得怡然自得,當然這只是少部分人在玷污管理者們的榮譽。
我依稀記得我外婆家的表哥以前放牛,往山里趕,就為了好玩,人靈活啊,小孩子一蹦一跳嗖的就躥了,牛大不好拐身子,但山路再崎嶇,被放的牛都沒有怨言,鼻頭的繩子指哪個方向,身子準備好就朝哪走。因為表哥從牛爺爺輩兒就管牛了,知道牛角再強,蹄子再硬,甚至讓一幫野狗也忌憚三分,但卻硬不過竹鞭,全然是因為牛信奉了它的宗教:這個牧牛人,創(chuàng)造了我,并且養(yǎng)育了我。雖然大年夜透過牛圈隱約聽到院子里發(fā)出來豬的嘶叫,牛顧了顧,甩了甩尾巴,又回過頭嚼白菜根,不知不覺又長了二兩肉。
我絕不敢有過多的想法,出于對家鄉(xiāng)人的關(guān)愛,和對人類文明的珍愛,我們都懷著比瞻仰耶穌更熱切的心,傾向于相信我們?nèi)祟惖娜魏蚊褡宥际窃趦?yōu)秀管理者的帶領(lǐng)下幸福和快樂。
到目的地還有一小段路,我們踏過路邊水溝從剛秋收的田里取道。劉先生說,他年輕的時候喜歡和女人打交道,和不同類型的女生,但是從來不會過了那條紅線,所以從身體成長健全的一開始,就保持了很自然的健康。就像現(xiàn)在我看見的一樣,他舉起胳膊拍了拍二頭肌,然后聞了聞,告訴我這里有股男孩子們的味道!我說是指水稻和葉子的氣味嗎?比玉米味相對干澀,比麥子味清新,是勞動人民賴以生存的氣息,有時候很生硬,有時候又很柔和。這種味道是我小時候最愛的味道,后來聞得少了。是因為我不像男孩子了嗎?
話說回來,我不反對劉先生早年的時候的行為風格,并且表示羨慕,我對他說上帝把人區(qū)分成男人和女人,如果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便于傳宗接代,進而給他源源不斷地提供健康的崇拜者,而同時在傳宗接代的基礎(chǔ)上賜予交合的快樂感,那我認為我們應該有權(quán)利去利用這一便利。
劉先生用奇怪的眼神看我,說我這幾句話風格倒是一如平常,但對于我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想法感到荒謬,他理清思路說,人類如果用技術(shù)來避免懷孕,這是違背造物主的意志的。因為快樂感只是生育的回報,我們不能只關(guān)心回報而不能為上帝做應該做的事情。
我的基督啊,我看著天似乎表示與上天對話,即使我們這么做,上帝又能怎么制裁這些狂妄自大的人呢?
他會剝奪你我的健康不是嗎?劉先生說,即使沒有上帝,或者你是無宗教無黨派人士,不認可任何信仰原則,沒人能管理你的健康,但自己不應該為自己健康負責嗎?
可您知道嗎,我說,有錢并且濫用金錢權(quán)利的人,他們既瘋狂地享樂,又使用藥物和科學的膳食管理使他們保持健康,相反,那些終日勞動的窮人,他們沒有太多享樂的機會,也沒有濫用健康來換取快樂,而他們在老年時更快地遠離健康。難道人和人之間的差別這么大嗎,難道神真的創(chuàng)造了因果報應的定律?我想在他用這個定律為他所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世界去做最后的刻畫時,恰巧把我們這個不幸的世界給遺忘了。
所以你認為這個世界有問題?那我們世界的問題在哪呢?
我說正因為好人沒有好報,壞人又永不滿足,所以娼盜不絕,和古代相比,我們不能總忽略本質(zhì)相同的另外的形式。
劉先生告訴我說,他五十來年看過無數(shù)的人,他自己也成為過別人眼里的好人和壞人,有時候好人壞人真的很難區(qū)分,一個人不能因為一件錯事就說他的壞人,相反也一樣。
我此時并沒有贊同他,我反問他說,一個人會做壞事是因為出于惡的想法,做好事是出于善的態(tài)度,有惡念并且實施惡事的人,他怎么不能說是壞人呢?一個把善事付諸行動的人,他又怎么不能稱為好人呢?
我接著說,做壞事的人如果不是懷著惡的意志去做,那么稱不上壞人,一個人做了有利別人的事,他出于無心之舉,他也稱不上好人。
劉先生質(zhì)問我自己,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笑著說我有做壞人的潛質(zhì),可是我又沒有機會,所以反而甘愿一心一意地做個好人。
如果你是好人,劉先生說,那你為什么不把女孩留下來。
我回答得很快,因為我早就準備好了答案,我說,即使那可以說是一件不好的事,但我使用機會不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好處,而是避免原本就不屬于我的麻煩……
我們是談不了這種事的,因為我們年紀差別太大了。而且我不懂為什么你特別關(guān)心這種事情,你一來雨里就沒有放下原來的態(tài)度是嗎?我只學到了一個道理,就是幾乎……幾乎所有人都是隨波逐流,甚至逆來順受的,不僅是一般人,我們做生意的人也是,現(xiàn)在我比其他人滿意,但是我覺得這也只是最普通的生活,我建立了一個企業(yè),有這么多積蓄,可讓我足夠滿足的東西當中,也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了這么簡單的生活。
我挺喜歡雨里的寧靜,我也在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不過話說先生你,然而這種生活確實很閑適啊,你不用替子孫后代操心了,你的勤勞只給你帶來質(zhì)樸的鄉(xiāng)下生活,但是讓你的子孫就算不工作也都衣食無憂了,更何況,你的錢是與你的能力相符合的,所以你享受自在富足的生活也理所當然,心安理得,而不像那些所擁有的金錢和權(quán)力超過自身的才能和眼界的人,他們恐怕到老都惶惶不可終日。
是呀,這就是我即使這么生活,也很踏實,很幸福。
我們已經(jīng)到了鎮(zhèn)上,沿著小道徐徐散步間,放學的孩子們搖著書包經(jīng)過我們身邊,孩子們和劉先生打招呼,我也向孩子們招手。
多可愛的孩子,你覺得你現(xiàn)在和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嗎?我自問自答說,在他們意識到他們的壓力前,您和孩子們心境是一樣的,都用簡單的生活對生命進行平鋪直敘的表現(xiàn),而你只不過是已經(jīng)度過中年時期了。人生好像就是這樣,從無憂無慮到渴望實現(xiàn)無憂無慮。人生就是為了經(jīng)歷苦難嗎?為什么今天還沒有實現(xiàn)完全的福利社會,現(xiàn)代的社會有一個矛盾: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而引入經(jīng)濟機制,經(jīng)濟社會又加重分配不均。西方福利國家提高福利減輕分配問題,影響了社會投資生產(chǎn),發(fā)展中國家集中資源來進行生產(chǎn)投資,百姓又沒有得到公平而富足的生活。這是一個糟糕的時代,即使時代不發(fā)達好像也沒那么糟糕,幾千年都過來了,但糟糕的是,當代卻不能滿足當代人對幸福社會的想象了。
你說我是剝削者嗎?劉先生笑著問我。我說他如果給工人發(fā)的工資足夠多,就不算剝削者。
他又說,即使我想這樣也很難決定,我自己得和行業(yè)看齊!整個行業(yè)不想或者不能為了勞動者提高福利,即使我們想做好人,但對這個需要幫助的社會而言,我們也沒有什么意義。
締造所想象的完美社會與參與宗教一樣,信則可能有,不信則絕對無。這是他說得最有哲學家氣質(zhì)的一句話之一了。
對啊,這個季節(jié)盛產(chǎn)一個又一個的好人,但不盛產(chǎn)一群好人,我淡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