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雨里鎮(zhèn)

第十七章 孤帆遠影

雨里鎮(zhèn) 四月牧笛 2465 2022-01-20 01:17:58

  那么,我的青年時代就這么富有激情地把它的時光還給了自然,一去不復(fù)返了,剩下的又是陪伴雨里的日子,只要我依然保持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思考,我可以相信我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我不能保證不會有任何意外會影響我的生活,所以我總是藏著憂愁,總是生怕被奪走我這弱不禁風(fēng)的幸福感。

  書店開不下去了,我決定真正地把書店關(guān)門大吉了,并且從鎮(zhèn)里搬到更加安靜的鄉(xiāng)下。我渴望寧靜,這比資本家渴望剩余價值的欲望還強烈一百倍,這是天生的情感,是不可改變的追求。我不僅要安享于雨里這靜謐的大環(huán)境,我還認為我不應(yīng)該一早起來就聽到街上人來人往的聲音。

  在馬來群島穿梭于各個海域的日子里,我感受大海的波濤洶涌,每一次都使我的血液產(chǎn)生強烈的共振,以至于我原本就討厭嘈雜社會的心理變本加厲地讓我反感目前人們造成的不必要的喧鬧,一點點的動靜幾乎都會使我每一寸肌膚顫抖,讓我做夢都想安眠在一個小國寡民般的世界。

  我簡單的日子使我能寫的記事文也很簡單,我結(jié)束導(dǎo)游工作和冒險生活后回到雨里,想繼續(xù)那悠閑的日子,以便于我能寫一些輕松愉悅的文章朗誦給愛聆聽我閱讀的人。我也愛著簡樸的生活,但生活不僅是甜味,憂郁是詩的靈魂,不過我從來不向往那憂郁的詩人。

  此外,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錯誤,我不應(yīng)該追究真相。我想起以前在老家時出于好奇,請人稍微算了個命,那種命理學(xué)大多是沒有什么依據(jù)的,但也或許能隱射一些命運。算命先生唱著“陰者陽所需,陽者陰所侍……巽為風(fēng),卦象無初有終,再者,二卦坎為水,喑喑離罷若凋蕾”等等,他寫下來交給我,因為他用毛筆寫得挺好,所以我起初沒有丟,結(jié)果一直留到今天。今天看來,那位算命的先生有給人以一種頓悟的感覺。

  所謂的真相就是關(guān)于這件事的原因,我的女友師師,她以前有喝酒的習(xí)慣以及她有經(jīng)常不振的狀態(tài),這是為什么呢?她多么可愛啊,她的智力超過了我見過的所有女人,她的聲音和山雀的聲音一樣自然清靈,可是在二十多年前,她不加判斷地把一個碗里的烤筍條吃進了肚子里,那是什么呢,那是他父親早年間不光明的營生,是林則徐銷毀過的東西。

  等到消化以后她父親才發(fā)覺,為了消除毒性,給她灌了一個月的酒,可是,這種道聽途說的辦法不正是火上澆油嗎?她雖然沒有上癮,但精神卻萎靡不振,把她天生的智力變得和鄉(xiāng)下女人一個樣了,雖然只要一看她的神情,就能知曉她原本的靈光。

  她告訴我這個事實,是因為她想要回去照顧她的父親,可能是送他最后一程吧,他的免疫力或許是因為長期被毒煙熏過,所以也經(jīng)不過兩年殘喘的時間了。

  師師回去后,我夢里又出現(xiàn)了那次算命的畫面,我知道,我得一個人了,無始有終原來是任由起始,卻無奈戛然終結(jié)的意思,然后靜靜地注視風(fēng)兒把花蕾吹走。堂吉訶德追求著的,我已經(jīng)是過去式了。我還能說什么呢?謝謝我的那位朋友,我唯余此意而無他言爾。這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感受并非必然該遇到的。

  雖然回到雨里后,孑然一身的日子讓人免不了心生孤獨,可還算過得去,畢竟,讓人生而快樂的是天賦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可以拒絕做不喜歡的事情而不是隨心所欲,這是天下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不久收到了她的消息,她決定在照顧她父親的后事之后,去投靠北方的一個親戚,她說她很享受這種世外桃源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

  但是什么呢?我只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屋檐下的朋友,所以這些年一直是我虧欠她了,她離開后或許會真正地找到合適的歸屬吧。

  而我們的歸屬在哪呢,我可以步行千里,可以在尋找歸屬感的路途中沒有方向,一個不羨錢財,不慕權(quán)貴的人,也是一個不拜基督,不信安拉的人,除了本身,不知道再該把意義和價值寄托在何處的人,他就是流亡人間的影子,虛幻縹緲,他生來喜歡黑夜,因為他是陰影的產(chǎn)物,那時他才融回到了虛無空靈的本體。這樣的人是非常孤獨的。

  我在旅行中花了不少錢,我用剩下的錢在山腳下買了一小塊土地,用竹子和木板做主體蓋了一間草堂。因為我實在沒有多少閑錢,所以小屋的設(shè)計和建設(shè)我都親力親為,為了把木制的屋子設(shè)計得精致,最起碼在現(xiàn)有的預(yù)算內(nèi)不會給人太寒酸的感覺,我從木子那兒借了不少日本民居建筑類的書籍,趁此還粗略地研究了一下日本建筑史,對于了解鄰國文化大有裨益。我聽木子說日本現(xiàn)在還保有大量的具有江戶時代風(fēng)格的建筑群,它們構(gòu)成一片町街,似乎還看得到落寞的武士階級歷經(jīng)半生煙雨后,手提斗笠默默地穿街過巷而留下的凄涼身影。

  屋子離劉先生家不遠,但不在他們院落,因為出于獨處不被路人打擾的考慮,我才選擇略微偏僻一點的地方,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回雨里后特別愛休息,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我甘愿躺一整天而不起身散步運動或者找人聊天,我也沒有思考太多東西,也不是特別想看書,也不想種種地之類的,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三個多月,我的身形也基本回到了原樣,而且我擔(dān)心這種狀態(tài)上的巨變會是親自埋下的導(dǎo)致我今后虛弱的種子。

  在我幡然醒悟的前幾周,我跑到診所問我那位醫(yī)生朋友關(guān)于水土不服的問題,他說因為早在雨里生活過,而且在東南亞工作和游玩時也偶爾回來,一般不會存在這種問題,至于我變得史無前例地慵懶,他猜測因為我的心理因素,但我不覺得是因為少了一個人才這樣的,因為我大可找機會和木子作伴,只是目前還不至于需要發(fā)展到這個程度。

  為了重新振發(fā)精神,我要求每天七點起床散會步,這種“一天之計在于晨”的理念起碼保證了早起的好習(xí)慣,我的健康也能恢復(fù)了不少。我從屋子開始跑到自行車道穿過橋梁再折返回來,這是一段合適的路程,而且可以遇到不少晨跑的各種年紀段的人們。雨里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她是一個人文精神的庇護天堂,生活在這的人不需要進到深山老林就能感受到類似“絕世而獨立”的精神意境,我應(yīng)該說過它的原因,就是雨里鎮(zhèn)很完美地把城鎮(zhèn)、居民區(qū)和大自然結(jié)合在一起,城鎮(zhèn)為自然增添生氣,自然環(huán)境為居民提供寧靜,通過優(yōu)點互補達到了非常和諧的藝術(shù)層次,而不是其他地方一樣亂作一團,犬牙交錯,相互侵占的局面。

  我的慵懶不是一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在一天里除掉,雖然晨跑使我精神飽滿地迎接太陽升起,但卻敦促不了我去恭送太陽公公下山,我吃過早飯便一直躺在床上,然后試圖感知時間的流逝,雖然沒有成功,但畢竟它一直流動,一直等到我的一位老友的到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