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到安東,對現在的募兵成績還是很滿意的。但只是人多,整體素質下降就只能說是空架子,故此我通過重智下令——一個月后,安東府軍事操演,其他八個都督府派員來觀摩學習。這次的操演和以往不同,徹底拋棄原來僅僅在校場排演陣型的花槍。新的操演方案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項模擬戰(zhàn)事推演,采取自由報名,由大都督府統(tǒng)一出題,考生模擬題目中的一方,在特別制作的沙盤上,與考官交鋒,考試結果不以勝負為準,只重考生臨場表現。這一項主要是選拔軍中謀略出眾的人才,平時沒機會表現,現在給他們創(chuàng)造這個機會站出來。
第二項武藝大比拼,這次也否定了以往的交手雙方胡打蠻干,拼勝負賭生死的弊端。這次比拼又細分為兩步:第一步考生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穿過校場內一切障礙,時間當然是越短越好,這是考核考生的身體協(xié)調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第二步以考生自選伙伴的方式,把全體考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組與組間的武藝對抗,規(guī)定不可肆意傷人,否則取消比賽資格,同時送交大都督府法辦,這次是鍛煉考生的觀察能力和團隊精神,真正的戰(zhàn)場上如果不能正確的分析隊友的能力,絕對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并且從來就沒有一個人勝利的戰(zhàn)爭,戰(zhàn)場搏殺的就是雙方軍隊的整體意識,只要有犧牲個人保護團體的精神,必定能成為百戰(zhàn)不殆的虎狼之師。
第三項只對前兩項的優(yōu)勝者開放,也是要組隊進行,接受的絕對是極限挑戰(zhàn)。因為計劃保密,暫時沒有公布具體內容。
軍令中明確說明:不限出身,不限民族,考試失敗者不會受到處罰,這次操演只為選拔人才,有突出表現者可即刻提拔,并有實際的物質獎勵。此類操演從這次起,以一年為循環(huán),每年定期一次,視特殊情況可加賽,但不得減少。
這個命令一經公布不僅震動了安東府,整個安東都護府所轄的數十州縣都沸騰了。正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受大都督府直轄的兵士因為第一個享受如此待遇而歡呼雀躍,其他州縣的駐軍則因為錯過了第一次操演大都扼腕哀嘆,連地方上沒有參軍的青年都涉及了,從命令發(fā)布之日起,參軍的熱潮節(jié)節(jié)攀高。最后出于保證安東軍的戰(zhàn)斗水平的考慮,暫停了安東府的征兵,但出榜聲明操演期間,民間可自行選派代表觀摩。
接下來的一個月安東府直轄的部隊的斗志節(jié)節(jié)攀高,軍中自然的形成了相互比拼,爭作第一的風氣,士兵們自發(fā)地延長訓練時間,加重訓練強度,都卯了一股勁兒要在操演中勝出。常言道: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物質上的刺激雖然必要,但真正激勵士兵們的正是那種不服輸的精神。
日月如梭,轉眼操演的時間就到了,因為重智的極力要求,我和他一同作了主考官,王建,赫連易等人作為考官,那些娃娃兵也被帶來校場見識一下。現在校場內的高臺上坐滿了來自各州縣的將軍和地方上選出的名人代表,眼睛都擦的雪亮,要看看這次操演到底有什么出奇的地方,竟然弄的如此轟動。
校場中此時站著黑壓壓一片考生,據統(tǒng)計除了安東府駐軍中的老弱士兵和自動棄權的軍中渾水摸魚之輩,這次報名的士兵竟然達到了六千多人,占本地駐軍的二分之一強?,F在已經被分為兩個方陣,左邊上臂衣袖涂有白色染料的是報考策略的,另一邊涂紅色染料的是競爭武藝的考生,明顯擅長武藝占大多數,怕是有四千以上。我嚴正命令李彝超也要參加武藝組的比試,一是對從小訓練的檢測,二是能通過這次操演發(fā)現自己未來的路在哪里。
重智作為操演的主考官,簡略的一篇開場白后宣布:“安東府本次操演現在開始?。?!”
“角逐謀略的考生請跟這些奴婢走,到校場東北角集合。”為了辦好此次操演,重智連家中的奴仆都安排了工作,另一邊仆從帶領其他考生退出校場等候,由王建和李政帶人布置武藝第一步考場。
謀略科考場是三間臨時搭建的草棚,每個棚子里面都準備有我設計的新式沙盤。原本軍隊行軍作戰(zhàn)都要依靠平面的地圖,對具體的地形地貌無法表現。新式沙盤則是濃縮實際地形在一個大木槽內,堆土為山,流水作河,再以特制的小旗代表軍隊,小旗數量表示軍隊多寡,是指揮作戰(zhàn)再也不是紙上談兵了,對即時的戰(zhàn)場情形可以表現得一目了然。當各將軍見識到沙盤,都直贊神乎奇技,憑借沙盤作戰(zhàn)要想達到神出鬼沒的效果更是輕而易舉。
我從知道的古今著名戰(zhàn)役中選了四個戰(zhàn)事作為考題。
第一題:韓信指揮的井陘之戰(zhàn),韓信率一萬余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tǒng)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于太行山區(qū)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zhàn)。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于大部隊行動。
這個題目要求考生自由選擇指揮哪支部隊。由于這場戰(zhàn)事發(fā)生在漢朝,因而此題目的是測試他們對歷史上的戰(zhàn)事了解和個人看法。
結果第一題過后,大部分人選擇了勢力強勁的趙軍,基本都采取圍而不殲,斷漢軍糧路的策略,也算勉強過關。
只有百二十人選擇指揮漢軍,看來不是對“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理解透徹,就是熟讀史書,竟然無一人失敗。
最后統(tǒng)計人數,參考一千二百人,淘汰濫竽充數的二百多人,進入下一題的還有九百余人。而后重智下令對那二百多人處罰,趕出軍隊并不可再參考今后的操演,同時宣布如果再有純心蒙混的人,一經發(fā)現將受到更嚴厲的處罰,若現在自行退出,大都督可以既往不咎。
這之后果然又有幾百人從武藝組棄權,大大的保證了比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