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江陵城內(nèi)的一個小巷弄里,一個滿頭花發(fā)的老者,身上穿著的粗布麻衣莫約是洗的次數(shù)太多,已經(jīng)掉色磨損的不成樣子,正在街邊不占門市的位置支棱起他的家伙事兒,一張滿是痕跡的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紙扇,一個醒目拍子,將所有東西擺放整齊之后,將招幡掛起,隨后緩緩坐上椅子。
在青衣老人整理東西的時候,前邊已經(jīng)圍了不少人
此時乃是農(nóng)閑時分,莊稼漢地里的莊稼不用過多打理,孩童本就不用多說,正是打耍的時候,有錢的人家也不用干些臟活累活,所以這段時間大街上熙熙攘攘,異常熱鬧。大家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聽書消磨時光,聽戲子唱戲似乎是更好的選擇,當然了,進戲園子得花錢·····
說書先生也分一二三流,好一點的說書先生有專門的園子,掏銀子才能進去,那是大富大貴才能享受得起的地方,一般人不樂意花那么多錢去聽個書。次一點的會被一些茶館或者飯館老板請去駐場說書,進去不花錢,但是你在店里面聽書不吃點茶水?不嗑點花生瓜子?不來份糕點啥的?雖然說沒有強制規(guī)定,但是你的臉皮得要吧,所以說這樣的地方一般是有點閑錢的人或者要面子的人才去;再次一點的就是和這位老先生一樣在街邊隨便一個地方占個位置擺攤,聽書的人覺得說的不錯,聽得開心了便賞點銀錢,說難聽點就是街頭賣藝,不過說書先生是讀書人,識字的,不樂意聽得這個叫法。
“孫先生今天又打算說什么呢?”人群中一個莊稼漢模樣的人一臉笑容的問道
“孫先生孫先生,你再講講打妖怪吧,打妖怪!”一個小孩童興奮的跳起來
“哈哈哈,小心妖怪把你吃掉哦”
“妖怪大嘴巴有一棟大樓那么大,一口能吃你十個哦,晚上睡覺就把你叼走”
“我才不怕呢,看我的金剛不壞童子身崩它一口牙”
哈哈哈哈
人群笑聲一片,看起來他們和姓孫的說書老先生都比較熟識
“孫講書快開始吧,我們都等不及了”
被稱作孫講書的花發(fā)老人咳了兩聲潤了潤嗓子,和悅到“今天我們不說故事,說歷史”
‘啪’的一聲,醒木拍桌
話說中原九州大陸,數(shù)朝各代,國號變遷,兵變也好,起義也罷,掌權(quán)者皆為權(quán)貴專屬;江湖草莽武夫可曾能在皇權(quán)爭奪中分到過一分羹?即使本領(lǐng)再大,能耐再高,也始終身在江湖,即便是入了官途也只是稱臣。稱王稱帝可以說前無古人。然而也僅僅只是前無古人。
百年前大齊天子病亡,齊后連同幾位親臣為避免內(nèi)亂于是推扶年幼的太子上位,不過他們還是小瞧了九州諸侯各王的野心,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各個諸侯國相并脫離齊王朝統(tǒng)治,瓜分國地。腐蝕大齊王朝。僅僅五年,大齊王朝便被各個諸侯吃的干干凈凈。
接下來幾十年時間各州諸侯王野心迸發(fā),相互吞并,相互侵略,九國亂戰(zhàn),民不聊生。史稱諸侯爭霸
青州東臨大澤,青王劉顧以陽謀卜卦聞名天下,且青州王心存大善,不喜予各諸侯爭戰(zhàn),只守不攻,安戰(zhàn)事養(yǎng)民生息,青王劉顧薨(老死),長子劉耳繼位,其子存其父大德,秉承父親心志,不愿人民受戰(zhàn)火紛擾。
軍養(yǎng)民,民養(yǎng)軍,這也使得青州能在戰(zhàn)火紛飛的九國亂戰(zhàn)中得以安然自若。青州也因為在九國亂戰(zhàn)中避戰(zhàn)養(yǎng)民而物產(chǎn)豐饒,超越一直以來以富沃聞名的揚州,成為九州戰(zhàn)爭難民的向往之地
荊州王吳立和揚州王韋和不忍內(nèi)戰(zhàn),轉(zhuǎn)而出兵南下,前者吞黔,后者并贛吃浙,荊揚兩周一度成為九州中最大的兩周,但吳韋兩王點到即止,在向南擴張完畢后,并未出兵北上,而是結(jié)盟在封地以北側(cè)扎兵據(jù)守,以防內(nèi)戰(zhàn)戰(zhàn)火。原因有兩,一是長達幾十年的南下討伐導致的國庫空虛,兵力困疲;二是本就不愿參與內(nèi)戰(zhàn),自家人打自家人只會讓中原百姓多受苦難罷了。兩王的明舉被世人譽為南國雙王
南國兩王相繼離世后,子嗣上位,建交更加頻繁,兩國百姓也樂于看到這樣的局面,免于戰(zhàn)爭,不償其苦,安心發(fā)家致富。
說到這里,孫講書拿起事先準備好的茶水喝了一口,拍一記醒木
百年亂戰(zhàn),苦怕了窮人,食不果腹,衣不覆體,有多少人在連天戰(zhàn)火中流離失所,以往邊塞動亂中,戰(zhàn)火流民還能往中間遷徙,然而諸侯爭霸,整個中原處在戰(zhàn)事當中。往哪遷兒?往哪里躲?
北方的難民聽說南方好,想著隨著大部隊遷徙南方,結(jié)果到了南方,卻發(fā)現(xiàn)和北方一樣,期望變成失望,心如死灰,想著還不如和凍死餓死在路上的同伴一樣,早入輪回,這亂世不看也罷。東邊的往西邊逃難,西邊遍地戰(zhàn)火洗禮過的土地讓他們欲哭無淚,自己千辛萬苦逃過來,家當沒了,親朋好友沒了,看到如此景象,活下去的信心也沒了,有多少人在絕望中自殺呢?太多了,太多了
孫說書老眼泛紅,眼中淚水瑩瑩,聽書的人沉默不語,每每聽老一輩人說起都不免感同身受的傷感起來,他們能從老一輩人的言語中聽出無盡的苦楚,那時候的九州光想想就讓人哀嘆不已,稚童也識趣的沒有喧鬧
說書先生本為豫州人士,當年諸侯爭霸中就屬豫州戰(zhàn)火最為慘烈,位居九州中元,接壤各州,當大齊消亡后豫王就知道他們的命運,各諸侯想要擴張第一個就是豫州,所以為了自保只能先發(fā)制人,無奈面對諸多諸侯的侵略領(lǐng)地不斷縮小,好在荊揚兩州不屑內(nèi)戰(zhàn),北邊封土被搶占,便侵占荊揚兩州土地,北抗南擴,在諸侯爭霸中頑強生存
孫講書一家從豫州跟隨難民一同逃亡至荊州,父母年邁怕拖累他們就沒有一起走,他們也知道,此一別,再無相見,老死,病死,戰(zhàn)火,餓死,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妻子在逃亡的過程中餓死了,那晚臨終前說讓孫講書在自己死后做成肉糧供他和兒子逃亡,孫講書含淚看著妻子死在自己懷中,讓他吃自己的妻子他做不到,妻子死后怕被通行的難民發(fā)現(xiàn),于是餓著肚子連夜將妻子的尸體背到遠處埋了。后來快到荊州時他的兒子也走丟了,至此孤家寡人一個
‘啪’醒木向量的聲音將眾人的思緒拉了回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君王天大的野心卻要用黎明百姓的血肉來填補,何其惡載;棄子民而立社稷者,必將千古唾棄。
所謂亂世出英雄。動蕩之下的九州,經(jīng)百年戰(zhàn)亂,早已是內(nèi)憂外患;中原大地此際正值危難之秋也
在此存亡時刻,兩位高品大能霍然出世,一柄玄鐵紅纓槍,一把鶴羽扇由南而上,劍指諸侯
由古至今,江湖本不參國事,奈何這諸侯亂世已是人神共憤之境,黎民百姓苦而無力,但是身為習武修道之人豈是為了安己自危?只為身為蚍蜉也當為蚍蜉!
兩位大能毅然出世,江湖兒女紛紛響應(yīng),以前他們想,不敢,如今群龍有首,此時不發(fā)更待何時?天下九割,每每談到就是搖頭哀嘆,真男兒豈能見得自己國家如此分裂?吾輩當自強,于是各路英杰,匹夫豪客,以及那些綠林好漢,和天下百姓憤然追隨,掀起草莽對皇庭之大勢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大勢所趨,天下一統(tǒng),元武王朝當世而立
諸侯爭霸,九國割據(jù),百家爭鳴,能人異士何其之多,世人都以為這天下會是那北方雍冀兩王之一
然而當長達數(shù)十年的諸侯爭霸落下帷幕,誰也不敢想象稱王稱霸的竟是從不曾踏上王朝正面舞臺的江湖武修,也怪為一樁盛談
孫講書抬頭望向烏云密布的天空,最后說一句“打雷了,莫約是要下雨嘍”
人群意猶未盡的散去,眼見幾個孩童還杵在原地不舍離開,孫講書玩趣到“下雨啦,你娘喊你回家收衣服!”
風吹鬢曳,雨聲漸起,說書人的身影隱在巷弄深處
好是十年前元武大帝和張至湯大將軍一同平定了這亂世,若是亂世依然,或許他早就餓死了吧,何至這古稀之年。世人對元武帝的評價功過參半,說的沒錯,但是他們也不想想沒有元武帝和張將軍,又怎會有今天的太平盛世?一將功成萬骨枯,哪一個王朝的建立不流血。所以說,每當有人談?wù)撏醯牟皇?,孫講書都會與之爭論上幾句。
活在盛世自談功過,卻忘了亂世悲苦。最好是人心,最難是人心。別人不懂,他最懂,沒家人陪,也沒家人陪。自己陪自己,想的多了就看的透徹,誰是誰非,只有寒夜的孤枕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