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得最痛苦的一部小說。我不指望有人能夠圓圓整整地把它看完,看懂,因為即便是我自己,盡管花了一個月去構思,一個月去準備,一個月去創(chuàng)作,倒回頭來再看的時候,竟然也搞不懂自己到底寫了些什么。
也許在一些事情上,你傾注的熱情越大,投入的精力越多,寄予的期望越高,最后你得到的結果,反而越令你失望。
失望的原因,或者說,造成你沒有決心看完它的原因,不止一個。
首先,整篇文章給你的感覺也許會非常的凌亂。因為,故事并非遵循一個明確的時間路線漸進地發(fā)展,而是有著好幾條時間軸,空間軸,和故事軸。劇情同時在三種軸線之間不斷地穿插和跳躍。你會發(fā)現(xiàn),可能上一段話還在講述2005年的故事,下一段忽然間就跳到1993年去了;可能前一秒鐘望著的還是望夏的天空,下一秒鐘就變成臨水云山上的日落了;可能明明是雨的一段獨白,接上的又變成楓的心理描寫……
所謂凌亂,話說回來,其實也并不是完全沒有任何規(guī)律的。在文章中,決定劇情安排順序和文字編排的因素,就是蒙太奇,這個術語我在小說中曾經(jīng)提到過。蒙太奇是《再見黃昏雨》最具有電影風格的一種體現(xiàn)。如同將不同的鏡頭片段通過剪輯合成,小說也遵循這個方式,將看似毫不關聯(lián)的時間、場景和人物,通過某個相似的細節(jié)牽引,過渡,最后聯(lián)結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因此,其次一點就是細節(jié)。在這部小說中,故事的起、承、轉、合幾乎不會有明確的聲明和描寫,而是在一個個微小的細節(jié)中完成這一系列過程。這些細節(jié)往往體現(xiàn)在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小段提醒性的天氣變化,場景變化等。
再次就是重復。具體說來,就是經(jīng)典句語的雜糅,特殊句語的反復出現(xiàn)。小說中引用了許多文學、宗教、電影、音樂方面的經(jīng)典作為貫穿始終的思想主線分布在每個章節(jié)中。例如在文學方面有《小王子》、《先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宗教方面引用了《圣經(jīng)》中多個章節(jié)的□□,與《涅??經(jīng)》、《金剛經(jīng)》中少量的佛教思想;電影方面主要是王家衛(wèi)的代表作,和《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等這類敘事性哲理性非常強的電影中出現(xiàn)過的經(jīng)典對白;音樂方面則集中在鄧麗君的老歌,還有一些以懷舊和搖滾為主的歌曲。文中作為引用的句子也許會在整部小說里多次出現(xiàn),但并不是每次都出于同一個目的,至少這類句語在必要的時候會有一些變體,在不同的地方表達的思想也會不一樣。
最后是采用多角度、多層面的敘述模式。事實上,這是和上面提到的重復引用息息相關的?!对僖婞S昏雨》在場景描寫,語言文采方面也許比不上前作《我愛過而又失去的女人》,但是在故事性,人物刻畫方面是有很大提高的。小說中將有多個角色參與劇情,每個角色都有獨立的性格和故事支線,這些支線通過蒙太奇剪接,再以第一視角、第三視角的描述定位,時間、空間錯位的劇情安排,現(xiàn)實、虛幻同時存在的敘事方式來完成他們在小說中各自支線的發(fā)展。
上面提到過,《再見黃昏雨》引用了王家衛(wèi)的電影風格和鄧麗君的老歌作為穿插在故事軸中的一條精神主線。的確,在整部小說里,他們的影子無處不在。這是小說的另一個特點。
看過王家衛(wèi)作品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電影屬于一種意識流的表現(xiàn)模式,在華麗的光影效果渲染下,表現(xiàn)出一個記憶中(注意,并不是歷史中)的舊上海時代。從上世紀90年代到如今的20年里,他的電影形成了獨特的“王”氏風格,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在更含蓄一點的層面,他的故事隱藏著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宿命觀。
把鄧麗君的歌曲引用到小說里一直是我內心里強烈的愿望。在從前的不少文章中也有過類似的嘗試,但是像《再見黃昏雨》這樣大量地援引她的歌,這樣大膽地將她的生平故事穿插進來,這樣瘋狂地在一些特殊時間點,空間點,致敬式地鋪展細節(jié),還是第一次。鄧麗君是影響我最深的一位歌者,她的歌一直并將永遠伴隨我的一生成長。
![](http://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6-09-13/7b564e8db686852c4e2a1efd1b7aa2f5.jpg)
嵐月舞
也許在一些事情上,你傾注的熱情越大,投入的精力越多,寄予的期望越高,最后你得到的結果,反而越令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