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對仗
【關(guān)于詩詞的對仗】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對仗?
對仗又叫對偶,就是在韻文中,上下兩句中的詞組結(jié)構(gòu)相同,詞意相關(guān),平仄相對,即為對仗。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造化賦形,文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不相須,自然成對。”
他在這里把對仗看成是事物的客觀存在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梢姽湃藢φ踢@種行文形式和修辭方法已經(jīng)有了很有見地的認(rèn)識。
對仗常見于對聯(lián),律詩,某些特定的詞牌等各種文學(xué)體裁里面。
對仗的作用就是能使讀者在接受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同時,也能欣賞到作品的一種形式的整齊、對稱和協(xié)調(diào)之美,而作品的這種形式美又能反過來增強作品思想感情的感染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律詩,其藝術(shù)生命力之所以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對仗這種修辭手段的運用,恐怕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凡按格律要求應(yīng)該對仗的地方,一般都要盡量使用對仗,以增加詩詞的美感。而不使用對仗或使用的不正確,就不能稱作律詩。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先看下杜甫詩的兩個例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中平——仄仄——仄——平平
無邊——落木——蕭蕭——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盡——長江——滾滾——來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中的一行對兩個、白鷺對黃鸝、上對鳴、青天對翠柳。
例句二中的不盡與無邊、長江與落木、滾滾與蕭蕭、來與下,基本都是這種句型、詞類相同,而詞義義類相對的情況。
可能有細(xì)心的同學(xué)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鳴跟上怎么可以相對呢?它們都不是一個詞意的。
不錯,首先給你點個贊,觀察細(xì)致。
其實鳴跟上是可以相對的,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知識點了。
對仗的形式有很多種,這里給同學(xué)們簡單介紹幾種詩詞創(chuàng)作中常見常用的對仗形式。
工對:凡同類詞相對,就叫工對。如天對地、雨對風(fēng)、大地對長空、東西對南北、萬紫對千紅等等。
比如***《送瘟神》(二)中的兩聯(lián),就是標(biāo)準(zhǔn)的工對:
紅雨——隨心——翻做——浪,
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
地——動——三河——鐵臂——搖。
寬對:在一聯(lián)中,或詞性對得不太工整,或詞組對得不十分嚴(yán)格,這種對仗稱為寬對。
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中的一聯(lián):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前六個字對得都很工整,但第七字洲字是表地理的名詞,外字是表方位的方位詞,嚴(yán)格講兩字不能相對。
但如果把外字理解為青天之外,把洲字理解為白鷺之洲,從這個意義層面上講,亦可為對。這樣的對仗就叫做寬對。
流水對:出句和對句說的是一個意思,如流水不斷地連貫而下。也就是一句話分做兩句來說,但一般情況下前后不能顛倒。
比如李白的《春思》:“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杜甫的《留別賈嚴(yán)》:“一秋??嘤?,今日始出云?!?p>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等等。這些都屬于流水對。
借對:即借字形、字義或字音為對。
借形的如李商隱的《馬嵬》詩:“此日六軍同駐馬,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p> 這里駐馬與牽牛本不同義,是借形相對。
借義的如杜甫的《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這里借一尋為八尺、二尋為一常(古代一尋為八尺二尋為一常)之意,來與七十相對。
借音的如劉長卿的《新按奉送穆諭德》詩:“事直皇天在,歸遲白發(fā)生?!?p> 這里借皇與黃諧音,來與白相對。
王安石的《江亭晚眺》詩:“清江無限好,白鳥不勝閑?!?p> 這里借清與寈諧音,與白相對。
上述這些字面能對而詞義不能對,或者字的諧音能對而詞義和字面不能對的對仗,都叫借對。
交錯對:出句的詞語與對句的詞語相對,但不是在同一個位置而是錯開的,叫交錯對。
運用這種形式,往往是因為在對仗中平仄發(fā)生了矛盾,必須把要對仗的兩個詞語錯開位置作為補救。
如李商隱的《隋宮》詩:“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p> 其中一段對六幅,巫山云對湘江水。
如果按正常情況對仗,兩句平仄失調(diào),不成律句,而交錯以后,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種交錯對的巧妙,天衣無縫,別具一格,需要較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功夫。
扇面對:此種對仗也叫隔句對。即上下兩聯(lián)相對,第三句對第一句,第四句對第二句。
如白居易的《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賦》詩:“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p> ***的《沁園春·雪》詞:“望長城內(nèi)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p> 都是第三句與第一句相對,第四句與第二句相對,而且都是平仄相反,對的非常工整。
當(dāng)然,除了這些,對仗的形式還有很多,什么人名對啊、方位對、疊字對、嵌字對、實在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對仗要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由作者靈活選擇和運用,不必拘泥于現(xiàn)成模式。
另外,詩詞的對仗的要求也不像平仄那樣嚴(yán)格,詩人為了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作些變通也是允許的。
不過在此之外,對仗應(yīng)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是詞義上要避合掌。合掌就是對句與出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
這是自古以來詩家之大忌,也是寫詩對仗時最容易犯的毛病。
因此,對仗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字異義同的詞相對,如:思與想、看與見、寒與冷悲與哀、先與前等等。
二是句式結(jié)構(gòu)上要避雷同。
所謂雷同,就是指一首律詩中間兩聯(lián)上下句的對仗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也有人把它歸之為合掌。
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山城——依——舊諸,
古渡——入——修林。
長日——多——飛絮,
游人——愛——綠陰。
兩聯(lián)雷同,沒有變化,形式顯得很呆板。這種句式就叫做雷同。
三是要注意避免用重字。
用重字也是律詩對仗的大忌,就是在同一首律詩中,一般也要避免使用同一意義上的重字,包括句中和韻腳。
因為一首五律不過用四十個字,一首七律也不過五十六個字,用了重字,不僅行文顯得重復(fù)、羅嗦,而且也反映出作者駕馭語言文字的水平不高。
詩的語言要凝練、干凈、利落,古人提倡寫詩要學(xué)會三煉:即煉字、煉句、煉意。
一個煉字,就說明了詩詞寫作中遣詞、造句的艱苦與重要。但有一點在這里也要說清楚,即藝術(shù)處理上的重字現(xiàn)象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