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之難探微
申明:千萬不要把我的(宋代風liu)當做歷史來看,處于懶的才能欠缺的原因,在寫第四卷靖康之難的同時,發(fā)了一遍描寫北宋真實歷史事件的文章,想了解北宋末年真實情況,請看下文。
轉自《迷逝東京——悲風吹淚篇(北宋靖康之難探微)
作者: 王佐之才
人們一提到北宋,腦海中就會閃出“積貧積弱”這個詞。是啊,這個時代缺少了東周時代的血氣賁張,沒有了漢唐時期的恢弘大氣,而多了一份風花雪月的兒女情長。仔細一想,大家常說的“弱宋”,究竟“弱”在那里呢?宋朝經濟不弱,科技不弱,文化也不弱,甚至于軍事上,也不像后人所言的那麼不堪一擊(南宋能以江南對抗金朝,蒙古長達一百五十余年,而三百年后的南明卻沒有做到。)我認為宋朝主要弱在一種心態(tài)上,北宋歷史上出現(xiàn)過昏君,但是沒有出現(xiàn)過暴君,宋朝統(tǒng)治者身上少了一絲霸氣,而多了一份人文精神,他們成功的將人民弱化了,而反過來自己也被弱化了。不幸的是這個人文極度復興的年代,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實在是太糟糕了。契丹、黨項、女真、蒙古先后崛起,不可避免的要使文明與野蠻發(fā)生碰擊,而每一次偏體鱗傷的總是宋人。有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宋朝的男人像女人,而女人就跟水一樣,整個國家都陰性化了,就像是一個溫柔的女孩子,被壞人欺負了,也沒有勇氣奮而反抗,而是選擇了默默承受。這恐怕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悲哀吧!說實在的我之所以寫這個東東,也是覺得中國第一個千年的這段歷史很有些意思,對今天似乎仍有著某種參考價值。畢竟,當中國進入第二個千禧年的今天,是當強漢還是當弱宋,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逃避的抉擇。
公元1004年,這一年的中國同樣發(fā)生了許多大事。其中最居深遠意義的當屬遼軍大舉南侵,以及宋遼澶淵之盟的簽訂了。從986年北伐失敗后,就落下了“病根“患上了“恐遼癥”的宋朝最終以歲銀十萬兩,歲帛二十萬匹的代價,買回了遼人不再牧馬南下的一句承諾。建國剛剛四十四年的北宋王朝,被迫以相對屈辱的姿態(tài)換得了這份姍姍來遲的和平。對于這個不平等條約的最終締結,北宋的國家元首真宗皇帝趙恒對臣民大至是這樣解釋的:朕寧可忍受納幣的屈辱,也不愿看到天下遭受戰(zhàn)亂,子民橫受荼毒?;实鄣膶幨孪⑷?、御敵無策被自己巧妙的遮掩為心系天下、關愛赤子的慈悲情懷。趙官家既然都想開了,老百姓就只有掏腰包的份了。實際上,若從經濟角度來看,這一年十萬兩的歲幣,對北宋這個囊括了全中國最精華地域的經濟大國而言,本也不算什麼負擔。十萬兩銀子,折合銅幣也就是二十萬緡上下,如果平攤到北宋五千萬老百姓的頭上,也就是四文左右,(約合人民幣四毛錢)相當于東京州橋夜市上的一個燒餅錢。大宋人民一年少吃個燒餅,天下就太平了,自五代以來,困擾了歷代統(tǒng)治者的對遼關系有了突破性的改善。邊境警報解除,天下不用打仗了,幸福生活留給了百姓而丟面子的煩心事最終還是踢給了皇帝。
根據(jù)澶淵之盟(宋遼互不侵犯條約)中,兩國達成的邊貿協(xié)定。遼宋兩國因為戰(zhàn)爭而一度停止的對外貿易又予以恢復了。這下北宋可有了用武之地,戰(zhàn)場上技不如人的宋人,在做買賣方面可是大顯身手。各種制造精良,花色齊全,品種繁多,品牌響亮的“宋貨“壓倒了以馬匹皮毛等土特產為主的“遼貨“。北宋在長期的對外貿易中形成了以瓷器、茶葉、日用品、文化產品與出版物為龍頭的四大類拳頭型出口商品。憑借著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北宋在對遼貿易中長期處于出超地位,換回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對外貿易成果喜人,“出口創(chuàng)匯“形勢一片大好,不僅將每年的歲幣歲帛掙了回來,還狠狠的賺了遼人一把。這筆帳仔細一算,怎麼也看不出,《澶淵之盟》使北宋在經濟上吃了虧,但這個盟約在國家利益與外交實踐中卻是北宋建國之初在外交領域上的最大敗筆。
宋遼澶淵之盟后,雙方進入了對峙時期,邊境暫息烽火,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百年干戈不舉,中原鼎盛繁庶,軍事上不思進取,政治上茍且偷安的北宋王朝卻因此迎來了一個經濟上相當繁榮的十一世紀。北宋都城汴京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城市也進入了它的黃金期。
政和元年(1111年)宋朝派童貫訪問遼國。童貫使團走東線,前往“塞外飛花”的遼都上京,途徑幽州(遼南京)時,由于一次偶然的機遇,結識了遼朝南院大臣馬植,雙方多次密談,內容多不為人知,但兩人顯然頗為投機。馬植對童貫說:自己本是漢人,現(xiàn)因遼朝政局不穩(wěn),前途難料,愿南歸“圣域”,復漢家衣冠。這之后不久,馬植就在燕京神秘的消失了,后世史家均猜測,童貫使團暗中藏匿馬植出境。
五年后的政和五年(1115年),一直對遼國這個北方大國予以密切關注的北宋政府,得到了可靠消息。遼東的女真完顏部已于兩年前起兵攻遼,并已稱帝,建國號為"金",定都黃龍府。這年十一月,遼天祚帝調集南院漢軍與北院契丹軍、渤海軍、奚軍共七十余萬御駕親征。大軍行進途中,天祚帝得知國內發(fā)生政變,無心戀戰(zhàn),率遼軍全線后撤。十二日,完顏阿骨打偵知遼軍后退的消息,星夜率女真兩萬鐵騎輕裝急進,追至護布達崗。金軍集中兵力猛攻遼中軍,馳沖橫殺,遼軍大潰,步兵被馬踏而死者不記其數(shù),尸體相枕百余里。天祚帝棄軍而逃,“撒開腳丫子”一口氣狂奔五百里,入長春州才稍時喘息。此戰(zhàn)之后,素有“女真滿萬,天下無敵”的金軍增至十萬騎,并攻占了遼朝在整個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中心東京遼陽府。兩年后,又大敗遼軍于蒺藜山,由于遼國新組建的怨軍與渤海國高永昌叛變,金軍逐攻占顯、懿、濠、衛(wèi)、顯、乾等州及附近郡縣,遼河以東及西南一帶,盡入金國版圖。
宋徽宗得知這一消息后,頗為興奮,更堅定了聯(lián)金圖遼的決心,立即密令童貫與蔡京選派得力將校,連帶高藥師為隨行向導,以買馬為名攜天子密札乘兵船浮海使金。這一行十數(shù)人,自遼東登岸后,見女真哨兵林立,巡騎游弋,戒備森嚴,殺氣騰騰,過往行人全受盤剝,逐心驚膽戰(zhàn),不敢向前。這幫人私下一合計便打道轉回青州,還煞有其事的編造謊言,自稱已至女真地界,女真人個個如狼似虎,不可理喻,不僅不承認他們的身份,還要搶劫財物,險些被殺死,無奈只得回國等等,所言真真假假,妄圖蒙混過關。這幫人編瞎話都編不圓,徽宗越琢磨越覺得蹊蹺,命青州安撫使崔直躬詳細調查此事,崔直躬具實上奏,徽宗龍顏大怒命將一干人等,編配遠惡之地。(這幫人做夢也沒想到,東北出回差,回來全成勞改犯啦)。道君心有未甘令王師中繼續(xù)遴選智勇能吏,欲再次與高藥師渡海使金。
童貫憋在家中冥思苦想,準備了十來天搞出了《平燕策》。童貫認為就燕云形勢而言,燕京為根本,云中為枝葉,朝廷應該將陜西與河北之兵互調,以河東一軍牽制云中,而集精兵銳甲攻取幽州,此后據(jù)關守險,則天下可定,社稷可安。童貫的這一番軍事計劃,重新激活了宋徽宗的雄心壯志,又使他看到了“平定燕云”的希望,不禁得怦然心動,逐不復猶豫了,下定決心同契丹決裂。這樣導致北宋自挖墳墓,引得各方非議的宋金“海上之盟”被正式啟動了。
宣和二年(1120年)二月間,金朝在完成戰(zhàn)爭準備后,借口遼國在冊文中不稱“大金”皇帝,只云“東懷”國王,“不以兄事之”“語多輕侮”等,悍然拒絕和議,分三路大舉進攻遼朝上京。當宋廷偵知遼金和議破裂,兩國再度開戰(zhàn)后,決定抓住時機,迅速遣使赴金就燕云歸屬、聯(lián)袂攻遼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展開談判。這樣,趙良嗣一行帶著天子御筆,匆匆忙忙自汴京出發(fā)了。趙良嗣率團到達金國后,阿骨打正在率軍攻打上京,趙良嗣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轉道前往前線。五月,金軍攻占上京,遼國上京留守達不野降金。金宋雙方在上京正式展開談判,并達成了上京協(xié)議
1120年四月宋朝正式撕毀了兩國之間相互信守120年的澶淵之盟。宋徽宗下詔以收復燕云,恢復漢地,討伐無道為名對遼國宣戰(zhàn),童貫率十五萬宋軍從京師出發(fā),以種師道為都統(tǒng)制節(jié)制各路宋軍,被遼人大敗。
與次同時,金軍南下,未受到任何抵抗,就進入燕京。遼國大臣康公弼,左啟弓奉表請降,至此,遼國五京均入金朝掌握。
這段時間宋政府上至皇帝,宰相、副相,下至禮部等相關外事部門的郎官,全忙成一團。他們要辦的事太多了,時而是金使李靖訪宋,時而是宋使趙良嗣訪金,雙方外交使團頻繁穿梭于汴京、西京、燕京之間,形成了一個“鐵三角”。金朝既已得了燕京,宋朝想通過外交手段要回來,可沒那麼容易!金人看透了宋人軟弱可欺,在談判中開始層層加碼,不僅索要一年五十萬的歲幣歲帛還要向宋朝索取燕京賦稅。
在金軍凌厲攻勢之下,遼朝統(tǒng)治集團整體覆滅,遼天祚帝被擒,耶律大石率部西走,契丹人的勢力被驅逐出草原,金朝取得了對遼作戰(zhàn)的完全勝利。女真人成為了東起外興安嶺西至居延澤,北起大漠南至長城的廣闊地域的霸主。此時的金人不再有任何北顧之憂,自然就把注意力轉向了那個迷人的南方。對充滿了自信的女真人而言,南方的趙宋王朝是一個美麗誘人的果實,它散發(fā)著成熟的芬芳,透露著艷麗的光澤,就掛在不遠的枝頭。也許得到它并不太難,只需動一動手指頭。
大將宗望的妻子是遼天祚帝的女兒,原為遼朝金輦公主。這位公主恨死了趙宋對契丹背后插上一刀的不光彩行徑,為報宋人聯(lián)金滅遼之仇,她晚上在床上積極吹起枕頭風,白天則在宮里施展夫人外交,賣力的挑唆金人侵宋。宗望與宗翰這一對金朝的頂梁柱,叫囂攻打宋朝最為厲害了。宗望為了證明趙宋的危害性,已經發(fā)展到了顛倒黑白的程度,力陳金朝倘若不及早動手,就有被宋朝攻打之患。他的這番可笑至極,同時又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想深深的感染了金太宗。宗翰比宗望考慮的要實在多了,他已經發(fā)展到實際策劃階段了。前一段時間由于宋朝駐守易州的常勝軍將領韓民義歸降,宗翰已經初步掌握了宋朝在山西河北一帶的軍情。他向金太宗進言,宋朝除了陜晉番漢兵與郭藥師的常勝軍尚有一些戰(zhàn)斗力外,其他諸軍都不堪一戰(zhàn),進攻宋朝不需太多兵力,至于糧秣問題可以在宋境內解決。金朝內部主張南侵的意見占了上風,成了一邊倒。朝廷統(tǒng)一了思想,皇帝下定了決心,金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立馬就上升為敵我矛盾了。
對宋閃擊作戰(zhàn)計劃,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由于金朝國力有限,軍糧奇缺,經不起長期消耗,所以侵宋戰(zhàn)爭自然要速戰(zhàn)速決。整個對宋閃擊作戰(zhàn)的宗旨是:利用外交手段麻痹趙宋,隱蔽的在邊境地區(qū)集結兵力,盡量采取不宣而戰(zhàn)的方式,造成戰(zhàn)役突然性,打趙宋一個措手不及。金軍利用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騎兵快速集群,高速機動向北宋腹地穿插,通過一次快速而猛烈的打擊,攻占宋朝首都開封,并采取窮追的方式,一舉擒獲北宋政治首腦——宋徽宗,從而達到控制整個中原的目的。金軍整個閃擊戰(zhàn)計劃,可以比喻為一次“斬首”行動。
天會二年(1125年)春夏之交,金朝侵宋作戰(zhàn)大本營成立了。完顏杲(斜也)出任金朝兵馬大元帥,坐鎮(zhèn)黃龍府,總領各軍,協(xié)助金太宗掌控全局。
金東路軍建樞密院于平州,以劉彥宗主院事。完顏宗望為東路軍元帥,統(tǒng)一指揮東路軍,完顏昌、阇母為副元帥。其中,阇母為南京路都統(tǒng),指揮駐平州的東路軍西進兵團。完顏昌為六部路都統(tǒng),指揮駐中京的東路軍南進兵團。劉彥宗為漢軍都統(tǒng),作為東路軍第二梯隊跟進作戰(zhàn)。
金西路軍建樞密院于云中,時立愛主院事。完顏宗翰為西路軍元帥,統(tǒng)一指揮西路軍。完顏希尹為右監(jiān)軍兼先鋒經略使,指揮西路軍先遣縱隊。耶律余堵為西路軍右都監(jiān),協(xié)助宗翰指揮全軍。
1125年的整個夏季,金朝一直在宋金邊境,秘密集結兵力。到秋季以后,尤其是九、十兩個月份,金軍的兵力調動與集結達到了高峰。這段時間,金朝將大量的女真軍、渤海軍、奚軍、契丹軍、漢軍從本土調往平州與云中。金軍在邊境地帶頻繁的軍事調動,可以被視為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的先兆,這些異常,不可能不引起宋方的警覺。
宣和七年(1125)十月底,金太宗下詔正式伐宋。他的這份宣戰(zhàn)詔書由此拉開了北宋靖康之難與南宋十五年抗金戰(zhàn)爭的序幕。
隨著1125年第一場雪的到來,在北方草原上醞釀已久的那場戰(zhàn)爭風暴,終于降臨到了南方,而第一場災難便落到位于宋金突出部的燕山府頭上。
十一月,金軍完成了侵宋軍事準備,各軍已經進入了出發(fā)位置。
十二月初,金軍在東西上千里的戰(zhàn)線上,同時向北宋發(fā)動了進攻。完顏宗翰率西路軍進攻河東重鎮(zhèn)太原,完顏宗望率東路軍自平州、上京出發(fā),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燕京發(fā)動鉗形攻勢。開戰(zhàn)后,金東路軍進展神速,十二月三日完顏昌指揮的東路軍南進兵團攻占燕山以北的重要關隘古北口、同日攻陷檀州(密云)。 完顏宗望指揮的東路軍西進兵團迅速通過遼東走廊越過玉田與十二月七日攻占燕山以東的重鎮(zhèn)薊州。
面對金軍凌厲攻勢,北宋駐燕部隊倉促應戰(zhàn)。
十二月七日,就在金軍攻占薊州的當天,知府蔡靖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率常勝軍以及宋軍主力步騎四萬五千人在燕京以東的白河(通縣北運河)攔截金軍。開戰(zhàn)后,張令徽、劉舜仁率宋軍不戰(zhàn)而遁,金軍全線出擊,郭藥師大敗而歸,東路軍向西乘勝進逼燕京。
知府蔡靖舉足無措,急忙召集駐燕文武職官商議御敵之策。不料郭藥師與金人暗通款曲,借赴府議事的機會,率所部精兵發(fā)動兵變,劫持知府蔡靖、轉運使呂頤浩、副使呂與權、提舉官沈琯。這個降將郭藥師,打一場局部戰(zhàn)爭他不靈,搞歪門邪道他比誰都精。這倒好,大敵當前,燕山警備司令發(fā)動了兵變,行政長官成了人質,整個燕山府領導班子都讓這個叛徒給端了。這也真應了大軍閥馬步芳那句名言“不怕千軍萬馬,就怕內奸一人?!?p> 郭藥師遂開城降金,金將宗望挾蔡靖與呂頤浩隨軍以臨燕山所屬各州,州郡見大勢已去,無不望風而降。
十二月十日,金軍兵不血刃全部占領燕山所屬六州二十四縣,駐燕山的十一萬宋軍或被收編,或被繳械,金軍盡收其軍實,得戰(zhàn)馬萬匹,甲胄五萬,可用之兵七萬,各種弩箭無數(shù)。
闊別近三年,在這年冬季,金軍又得意洋洋的打回燕京來了。而自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十七日以來,回歸祖國中原僅二年六個月零二十三天的燕京,沒有組建起任何抵抗,就這樣窩窩囊囊的丟失了!
宋朝自政和五年(1115年)以來,收復燕云,歷經十年。十年之功,毀于一旦,無數(shù)心血,付之東流,而更大的災難似乎還在后面!
北宋在東線喪失燕京的同時,在西線的太原也遭到了厄運。早在十月中旬,童貫接到河東邊郡有關金軍這一時期調動頻繁的警報后,他的注意力才逐漸從外交轉到軍事上來。這時候的他,面對金人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也開始忙活起來了。
十月十九日,童貫派宋使馬擴、宋將辛興宗為正副使節(jié),組成外交使團訪金,使團表面上的使命是就歸還應、尉兩州向金方進行交涉,暗中卻是刺探金軍是否有南下之意。十一月馬擴使團到達金軍控制下的西京大同,見四處軍馬戒備森然,氣氛緊張。宗翰命金人對宋朝使團,嚴令以待,猶如敵國一般。
在談判中,馬擴要求金方歸還應、尉兩州以及靈丘、飛狐兩縣。宗翰聲色俱厲指責宋朝逾盟,對宋方提出的要求斷然拒絕“山前山后乃我家舊地,更說作甚?你家土地,卻須割些來,方可省過也?!苯鹑藦姳I邏輯,蠻不講理,宋朝要求金朝歸還應、尉兩州,金朝卻要求宋朝再割土地,你說這談判還怎麼談?不過,此時宋使馬擴已經嗅出了戰(zhàn)爭氣息,知道金人已有敗盟南侵之意了。
此時,金太宗已下了伐宋詔書,宗翰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將馬擴使團滯留十天,至十一月底才放行。十二月一日,馬擴從云中回到太原,感覺事態(tài)嚴重,立即向童貫作了匯報。童貫直到此時才如夢方醒,驚道“金人初立國,遽敢做如此事?”馬擴建議速作提防,但此時的童貫卻另有一番盤算。兩天后,也就是十二月三日,金使王介儒到達太原,態(tài)度倨傲不遜,并出示了金太宗的宣戰(zhàn)詔書。童貫大驚失色道:“興兵如此大事,為何不事先商量?”金使回道“軍馬已起,更商量甚的?”童貫也是被驚昏了頭,還幻想著商量商量,金人誰跟他商量,先打你沒商量!金使王介儒來了個“獅子大開口”趁機要挾童貫“宜速割河東、河北,以大河為界,可存宋朝宗社?!?此時的童貫早已是一片茫然,過了良久喃喃說出一句:“貴國不肯交地,反要我國割讓兩河,真是太奇怪了!”金使勃然作色道:“不肯割地,就與你們一戰(zhàn)!”說罷揚長而去。
十二月一日,金西路軍自云中出發(fā),兵分兩路對河東宋軍發(fā)動了進攻。西路軍一路進攻山后的武、朔兩州,主力沿應州——代州——忻州方向進犯太原。北宋朔州守將孫詡奮勇抗敵,城內義勝軍開門迎降,孫詡兵敗被殺,而此時武州也因為義勝軍里應外合而同時陷落。在東面,宗翰率金軍主力進攻代州,駐代州的義勝軍發(fā)動兵變,宋朝守將李嗣本被義勝軍擒獻金人。金軍隨即進擊太原以北的重鎮(zhèn)忻州,守將賀歡不戰(zhàn)降金。宗翰命金軍精騎繞城而過,以最快的速度直插石嶺關。
由于義勝軍反叛,宋軍西線戰(zhàn)場一開戰(zhàn)就陷入極其不利的境地。太原以北的武、朔、代、忻四州在十天之內,全部丟失了。金軍乘勢進逼石嶺,太原岌岌可危。童貫不料事態(tài)發(fā)展到這種地步,除了憂慮之外,一籌莫展。此時的他,無心指揮作戰(zhàn)。十二月七日,童貫帶著參議宇文虛中等,以事體重大,須回朝奏稟天子為名,準備撤離太原。太原知府張孝純率文武請求童貫駐節(jié)太原,統(tǒng)率河東宋軍抗金。童貫狡辯道“貫受命宣撫,并非守土也?!边@位宋朝派往北方的最高統(tǒng)帥,在臨戰(zhàn)之前,把自己的責任推了個干凈。童貫不顧太原軍民的強烈反對,與十二月八日,強行離開太原。童貫拔腿一走,河東各軍失去統(tǒng)一節(jié)制,面臨金軍進攻,互不同屬,已成一盤散沙。
石嶺關地勢險峻,嶺橫東西,路縱南北,扼守晉陽通往忻、代、云、朔之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來為太原北方之門戶。張孝純命宋將冀景前往駐守,冀景推辭不往,張孝純無奈另撥精兵八千增援,冀景勉強成行。冀景命耿守忠為先鋒,耿守忠不發(fā)一失將石嶺關拱手讓與金人。冀景只得單人獨騎逃回太原。太原以北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就這樣稀里糊涂的丟失了。金兵一路如入無人之境,于十二月十八日直抵太原城下。宗翰率金東路軍主力駐扎在太原以北之陳村。知府張孝純見金軍兵臨城下,緊急傳檄諸郡,此時的河東早已是人心惶惶,州郡各自為計,應命者甚少。二十日,宋將折可求率麟府軍,劉光世率延安軍共四萬人增援太原,宋軍于金軍激戰(zhàn)于汾河以北。金軍騎兵趁夜色劫營,劉光世率軍先退,“公子哥兒”劉光世可算是遺傳了老爹劉延慶的本事,打仗不靈,賽跑比兔子還快。他撒腿一跑,可把兄弟部隊害慘了,折可求全軍崩潰,宋將羅稱、韓權戰(zhàn)死,此役宋軍傷亡近兩萬余人。宋軍野戰(zhàn)失利,太原援兵斷絕。宗翰率軍圍城,知府張孝純與大將王稟帶領軍民連日激戰(zhàn),死守太原。
正當宗翰的西路軍受阻太原之際,在燕京的東路軍已經準備實施第二階段作戰(zhàn)了。
東路軍之所以十天之內平定燕山,皆郭藥師出賣燕京有功,金主待藥師甚厚,給與極大的恩寵,賜其國姓完顏氏,并賜以金牌。降將郭藥師“功德圓滿”算是成了名符其實的“三姓家奴”了。藥師向宗望獻計,將宋朝各地虛實全盤托出。他認為宋朝北方精兵均由童貫統(tǒng)領駐于河東,如今被宗翰的西路軍所牽制,無暇他顧,若此時南下,河朔空虛,汴京指日可下。
金東路軍遂以郭藥師為向導,準備打過黃河去,將侵略進行到底。目標開封府,活擒宋徽宗。
對北宋的第一次“斬首”行動,就這樣開始了。
十二月十四日,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金東路軍自涿州傾巢南下,開始了對北宋首都開封的閃擊作戰(zhàn)。在華北大平原上,由六萬余騎組成的金軍重甲騎兵集群就像是一片片烏云,夾著風雨,裹著閃電,帶著雷鳴,猶如狂風暴雪一般襲向南方。
而首先遭到打擊的便是河北三鎮(zhèn)了。中山、真定、河間這三座軍事重鎮(zhèn),位于河北中部,其分布態(tài)勢猶如一個正三角形(品字形),其頂端是中山,兩個底端便是東面的河間與西面的真定了。在北宋建國相當長的時間里,三鎮(zhèn)都屬于宋遼邊境城市,宋人認為河北三鎮(zhèn)乃國之藩籬,無三鎮(zhèn)則無法立國。
自宋初以來,歷盡一個多世紀的經營,這三座互為犄角的軍事堡壘城市,依托邊境外圍的三關,(瓦橋關、益津關、淤關)被構筑為一個統(tǒng)一的要塞區(qū),它就像是一根楔子牢牢的楔在河北中部。一百七十年來,它承受著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王朝的軍事壓力,三鎮(zhèn)防線實際上是趙宋王朝在華北平原上的一道國防生命線。
不過,進入十二世紀以來,這道生命線越發(fā)顯得脆弱了。說到三鎮(zhèn)就不能不提到三關,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境內)、益津關(今河北文安縣境內)和淤關(今河北霸縣境內),這三個宋朝邊關,從名字上看去,都離不開一個“水”字。由于古代黃河在中下游地區(qū),數(shù)次泛濫改道,從而在華北中北部低洼地區(qū)形成了一大片由河泊塘濼組成的水網(wǎng)地區(qū)。中原王朝在這片水網(wǎng)地帶,構筑城關,設兵守御,控制水陸交通,號為“平曲水塞”,從而形成了一道阻止游牧民族寇馬南下的自然地障,所謂三關由此而來。對于喪失燕云險要的中原王朝來說,這當然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這道水網(wǎng)防線也并非牢不可破,其堅固與否與季節(jié)性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利在于春夏漲水泛濫,而弊在于秋冬枯水冰封。關于這道水網(wǎng)防線,北宋大臣李綱曾經形象的論述道:“河北塘濼東據(jù)海,西抵廣信(河北徐水以西)、安肅(河北徐水),深不可以涉,淺不可以行舟,所以限隔胡騎,為險固之地。而比年以來,淤泥干涸,不復開浚,官司利于稻田,往往泄去積水,堤防弛壞?!笨梢姳彼文┠?,由于水源枯竭,連這一道水網(wǎng)防線都已經是形同虛設了。
如果把北宋末年的三關與三鎮(zhèn)防線,做一個形象地比喻的話,那么它就像是大戶人家的一道大門,這道大門當年便不是用鐵鑄就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連那根頂門杠也慢慢的腐朽了。它還可能抵擋些什麼呢?
此時,金東路軍一路向南,取直徑奔襲開封。十六日通過了四年前的宋遼邊界白溝,十八日開始攻打保州與安肅軍,遭到軍民的頑強抵抗。宗望留下部分兵力圍城,金軍主力繞保州南下,擊潰宋朝援軍與隘口;二十一日進圍中山,城堅不下。金軍折向西南于二十二日攻陷真定;二十四日攻陷慶源(河北趙州);二十六日攻克信德(河北邢臺)兩天以后,金軍進入邯鄲。
自十四日從涿州出發(fā)以來,金軍騎兵集團在廣闊的華北大平原上快速向南推進。金軍繞過堅城,機動突擊,尋隙穿插,邊走邊打。他們連續(xù)作戰(zhàn),用十四天的時間連克四府,向北宋縱深地帶推進了近七百里,猶如一把鋒利的鋼刀插入宋朝空虛的腹地。當金軍前鋒占領邯鄲以后,未被攻占的保州、安肅、中山就像蘇德戰(zhàn)爭初期的布列斯特要塞一樣,已經被遠遠的甩到敵后了。英勇不屈的的中山軍民,此時仍在堅持戰(zhàn)斗,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三年漫長堅守的開始。中山這座英雄的堡壘城市一直堅守到北宋滅亡以后,不過對此時準備渡過黃河的金軍而言,它已經失去了任何攔阻的作用了。金東路軍主力攻占邯鄲以后,宗望命郭藥師率兩千精騎組成先遣隊南下,郭藥師兵團用二天的時間疾馳三百里,經湯陰向黎陽(浚州)方向高速穿插。至十二月三十日,驍勇的女真騎士們,已經能夠清楚的看到那條黃河了。
宋徽宗這個人,昏而不庸,很有幾分“小聰明”。他很清楚二十年來作了多少不得人心的事,以前他統(tǒng)治穩(wěn)固,春風得意,他不想承認,如今國事糜爛,外敵入侵,為了收拾人心,他不得不承認。統(tǒng)治者的罪己詔,多為權宜之計。他們知道不知道錯了?他們早就知道錯了!他們能不能改?他們往往改不了! 一旦他們度過危機,就把那份聲淚俱下的檢討書,拋到爪哇國去了。
不過教主道君能下詔罪己,也就算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總比那些“鐵鍋煮鴨子,肉爛嘴不爛?!彼赖脚R頭,絕不認錯的統(tǒng)治者要強多了!
宋徽宗在痛心疾首一番之后,向人民承諾廢棄所有的苛政,裁撤大晟府、行幸局、采石所、都茶場;罷花石綱;遣散朝庭閑散人員,削減宮廷用度以及侍從官;停止都城內外包括道觀、宮觀在內的大型土木工程。
道君號召全國軍民努力報國,天下方鎮(zhèn)率兵勤王,捍御邊陲。草澤百姓,懷抱異才,可破格使用,才能卓越者,以將相待之。官吏士庶不分出身,可直抒胸臆,各陳直言。當者采用,不當者不加罪。
道君這道姍姍來遲的罪己詔,既是一封檢討書,同時也是一部動員令。其目的是為了籠絡人心,整合民力,但是它又能收到什麼效果呢?臨抱佛腳,臨陣磨槍。早知現(xiàn)在,何必當初?亡羊補牢,又有何用?人民是最務實的,絕非幾句甜言蜜語所能收買,當時的老百姓編了一條俏皮話挖苦道“城門閉,言路開。城門開,言路閉”看來,群眾眼睛雪亮,早把這點伎倆看透了!
發(fā)布了罪己詔之后,宋徽宗也開始著手軍事防御了。由于金軍推進迅猛,已經突破了三鎮(zhèn)一線,北宋所能憑借的天塹只有那道黃河了。北宋時期的黃河,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那條黃河有很大的不同。一千年前的黃河,在開封以北的滑州,成V字形,經過大名(宋北京)折向東北,在保州東北(今天津境內)注入渤海灣(滄海)。
而今天的黃河卻是在滄州以南,經山東境內注入萊州灣。這一南一北兩個出???,相差數(shù)百里。黃河水文條件不佳,在冬季枯水期,中下游寬闊而水淺,泥沙沉積,且加上游有凌汛,航道屢有冰封,不利于巨舟大艦通行。因此,趙宋在黃河沿岸不治水軍。自宋真宗澶淵以來,百二十年,沒有哪支敵軍能夠深入到黃河一線。千里黃河除北都大名府外,幾乎不設重兵駐防。黃河這道隔絕華北與中原的天塹,如今卻成了宋王朝的一道軟肋。
在北宋時期,黃河之上有兩座著名的黃河大橋,一座蒲津橋,始建于唐代開元十二年,此橋連接山西濟州與陜西蒲州,鐵人、鐵牛、鐵索、橋身狀若長虹,小學語文課本中,宋人駕船撈鐵牛的故事,就是說的這座大橋。另一座便是浚州黃河大橋,該橋在政和四年十一月,由工部侍郎孟昌齡提議修建,在政和五年(1115年)完工,此橋分為兩段,分別連接河北浚州與河南滑州。居山至大伾山這段浮橋在浚州境內,被命名為“天成橋”,大伾山至汶子山這段浮橋在滑州境內,被命名為“圣功橋”。在當時,這座剛剛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橋,為黃河上的要沖,更為京城北方之門戶,戰(zhàn)略意義極為重要。
要想保衛(wèi)東京,只有先守住這座黃河大橋。
十二月二十二日,也就是金東路軍攻陷真定的當天,宋徽宗開始抽調駐京部隊去防守浚州了。
翻開《宋史.兵備志》可以清楚地知道:開封府以及京東路衛(wèi)戍禁軍,分別隸屬殿前司,侍衛(wèi)馬軍司,侍衛(wèi)步軍司,三司所轄精銳禁軍,號為“天子衛(wèi)兵”。自宋神宗熙寧三年以后,中央禁軍與殿前諸班直,除了虎翼水軍一指揮外,又增加了廣勇軍五指揮,共六十五指揮。其中開封府共六萬二千人,京東路共五萬一千二百人。
但崇寧以來,高俅總領殿前司之后,中央禁軍軍政大壞,其召募、揀選、廩給、訓練、屯戍、遷補、器甲、馬政等八務皆廢。
殿帥高俅早年是一名優(yōu)秀的“足球”運動員,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球星”之一。高俅就是“高球”,球踢得就是“高”。他是典型的技術型打法,時而“鴛鴦拐”時而“倒掛金鉤”施耐庵《水滸傳》中描寫他的球技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那身分,模樣,這皮球就像鰾膠黏在身上似的!”高大將軍生不逢時,若是生到現(xiàn)在,早可入選國家隊,打十強賽了!
高俅原為東坡學士的工筆小吏,以蹴鞠近幸,不思報效國家。身為殿前都指揮使的他“侵奪軍營,以廣私邸,多占禁軍,以充力役?!苯c諸班直有缺額而不補,由他來“吃空缺”。在他的統(tǒng)率下,原本精銳的中央禁軍早已是編制空虛,武備松弛,不能一戰(zhàn)了。
而如今,在北宋樞密院厚厚的兵冊上,所記載的禁軍駐京部隊,六十五指揮,十一萬三千兩百人。除去保衛(wèi)京師和老弱虛數(shù)外,還能有多少軍隊可以抽調出來呢?
十二月二十二日,宋徽宗派內侍梁方平領禁軍衛(wèi)士駐守浚州天成橋(北橋),十二月二十六日,新即位的宋欽宗增派何灌領兩萬禁兵,屯駐滑州圣功橋(南橋),宋廷前后派往浚州守河的軍隊,總數(shù)不會超過六萬人。而螳臂當車的這點人馬,已經是北宋王朝在十二月份,所能抽調的最高兵力了。
在北宋歷史上,宋徽宗生性風liu,酷愛女色,所納嬪妃眾多,其“嚴重后果”就是子女成堆!古人講究多子多福,不似咱們優(yōu)生優(yōu)育。崇寧年間(1102年——1106年)徽宗即位之初,皇子并不多,道士劉混康進言:“京城東北角風水甚好,如將此地墊高,必有多男之祥。”徽宗命有司將此地墊高,形成高崗。不久后宮連續(xù)得子,徽宗大喜。不過這以后,嬪妃生起來沒完了,一發(fā)不可收拾,猶如工廠流水線一般。到靖康元年(1126年),道君最小的女兒恭福帝姬出生之時,不到四十五歲的宋徽宗已有三十一個兒子和三十四個女兒。其中除了六個皇子與十四個帝姬早逝之外,共存二十五個皇子與二十個公主。宋徽宗這二十五年,沒有虛度年華,既開花,又結果,還真沒“白忙活”,推出這一整套“系列產品”。
俗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普通百姓如此,帝王之家自然也不例外。你想,二十五個兒子與二十個女兒,全湊到一塊,再分成幾派,比帶一個班的“新人類”還“鬧心”!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兒女多了,也喜愛不過來。 道君在這些子女中最喜愛兩個,一個是二十歲的茂德帝姬,另一個就是二十五歲的鄆王趙楷。
茂德帝姬是徽宗四女兒,小名福金,為大劉貴妃所生。大劉貴妃桃臉櫻腮,眸似秋水,艷麗動人,且美而多才,聰慧玲巧,生前頗得徽宗寵愛。茂德帝姬音容笑貌酷似母親,因此很得徽宗喜歡,她長大后,由徽宗親自安排,下嫁寵臣蔡京之子,宣和殿待制蔡鞗。
鄆王趙楷就更了不得了,鄆王為王貴妃所生,雖說其母妃并非很得寵,但宋道君的那點藝術天分全遺傳給他了?;首于w楷鳳流倜儻,琴棋書畫,無所不能。
南宋鄧椿曾稱贊鄆王“稟資秀拔,為學精到,多士推服?!编i王與父皇志趣相同,嗜好丹青,歷代名畫,王府中儲積頗多,凡得珍圖,立即上進宮中。徽宗賜給鄆王的書畫也為不少,都是罕世絕品。鄆王府邸中,所養(yǎng)畫師數(shù)以千計。趙楷有意仿照道君,尤工小筆花鳥?;兆谧钚膼坂i王,為了向全國,展示鄆王的才華,曾令趙楷參加集英殿殿試。考官對這位三皇子,極盡奉承之能事,考罷不出道君所料,鄆王被唱名第一?;兆谝幻娼翟t,表示謙讓:“嘉王楷雖考在第一,不欲令魁多士,以第二名王昂為榜首?!币幻嬗职抵兄甘乖~臣,借機大肆炒作趙楷:“擬萬言之對,揮筆陣以當千;發(fā)內經之微,收賢科而第一?!?p> 愛子大出風頭,徽宗不禁洋洋得意,他要得就是這個效果。為了讓鄆王賣弄學問,道君特別導演出了一場“親王及第”“父堯子舜”的鬧劇,也真算是煞費苦心了。
在徽宗一朝,與“大出風頭”的鄆王趙楷,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頗受冷遇”的皇太子趙桓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在道君的二十五個兒子中,唯獨趙桓是嫡長子。趙桓的生母王皇后,原為宋徽宗在端邸的原配王妃。徽宗即位后,王皇后隨即失寵,之后在大觀二年(1108年)郁郁而終。趙桓這時盡管只有8歲,但此后每憶及此,不免隱隱作痛,心中悲憤不平。
雖為長子但自幼喪母的趙桓,性格外恭順而內倔強,與那個聰明伶俐,處處迎合父意的“三哥”趙楷截然不同,至于興趣愛好、脾氣秉性更與父皇大相迥異。徽宗崇尚道教,趙桓不喜道士;徽宗與“六賊”投契;趙桓尤惡“六賊”;徽宗窮奢極侈,趙恒樸素恭儉;徽宗舉止輕佻,趙桓行為端重;徽宗喜歡獵色,趙桓不邇聲色;徽宗對“金石書畫”愛好廣泛,趙楷對“聲技音樂”一無所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父子兄弟也莫不如此。對宋徽宗而言,這個“子不類父”的太子,甚不合他的心意,曾幾次萌生廢立太子的念頭,此時鄆王趙楷聯(lián)合宰相王黼也在暗中活動。但太子趙桓已立十年,一直小心謹慎,并無過失,且“恭儉之德,聞于天下”。輕易廢立儲君,必然招致滿朝風波,且加喬貴妃從中周旋,替太子說了不少好話,徽宗也就只能作罷了。
可如今情況非同尋常,面對這麼一幅爛攤子?!跋萑霠€泥,急于脫身”的宋道君,腦瓜一轉,自然又“惦記”起那個曾被他冷遇多年的大兒子來了。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里,被傳入宮中的太子趙桓來到父皇病榻前痛哭流涕,徽宗命內侍宣讀“內禪”詔書,太子不肯奉詔,只是一味的哭泣。徽宗命童貫、李邦彥以天子御衣覆于太子身上,太子避而不受?;兆谟钟米笫謱懙溃骸叭瓴皇?,則不孝矣!”太子哭著答道“兒臣若受之,則為不孝矣!”太子脾氣很倔,小趙同老趙頂起了牛,徽宗急得沒有辦法,命人將鄭皇后叫來,皇后委婉勸諭太子道:“官家老矣,吾夫婦欲以身托汝也!”太子依然推辭不就。
徽宗急于將“生米煮成熟飯”一看文的不行,又開始動武的了,命內侍簇擁太子至重拱殿即位,太子不肯走,內侍強擁而去,太子極力掙扎,跌倒在地,昏了過去?!袄习帧鼻澳_剛醒來,“兒子”又暈了去,這一晚上北宋皇宮哭哭啼啼,不成個樣子。內侍們用御輦將太子抬到福寧殿西廡廊,一面?zhèn)饔t(yī),一面緊急通知文武群臣朝賀新“官家”。
太子在福寧殿里不省人事,而宰執(zhí)大臣與眾文武已在重拱殿恭候了。眾臣不見太子,私下竊竊私語。宰相白時中到重拱殿宣布,新皇帝已經即位了,請大家先回去。百官不走,齊聲表示要見新天子。在燈火通明的重拱殿上,白時中茫然佇立,渾身冒汗,尷尬無計。大宦官梁師成從大內匆匆趕來,對白時中附耳言道:“官家(趙桓)雖已醒來,現(xiàn)仍不肯正大位,相公該如何定奪?”李邦彥知道太子素與禮部員外郎兼太子詹事耿南仲交好,便召耿南仲與吳敏前來,耿南仲入福寧殿規(guī)勸太子,吳敏則在重拱殿上向群臣出示了“內禪”詔書,吳敏讓大家盡可放心,今日夜深了,新“官家”當于明日御殿。文武百官這才吃了“定心丸”,他們交頭接耳,私下議論著,在凄冷的寒風中,摸著黑漸漸散去了。
正當耿仲南與吳敏在福寧殿“侍疾”太子之時,道君最鐘愛的“三哥兒”鄆王趙楷可坐不住了。當趙楷得知父皇將在今晚傳位太子的消息后,坐如針氈的他,在一群王府內侍的簇擁下,匆忙通過禁中與鄆府間的“飛橋復道”直抵宮門,企圖入見徽宗。禁軍將領何灌率領諸班直巡警掖下,將鄆王一行擋于宮門之外。鄆王說道“孤入宮探視官家,難道太尉不認識本王嗎?”何灌仗劍答道:“有口諭,今夜任何人不得入后宮。我認得大王,手中之劍不認識大王!”鄆王無奈,只得哭著離去了。對鄆王而言,這一晚是他一生中的分水嶺。這之后,這個才華橫溢的鄆王,逐漸喪失了鋒芒,變?yōu)榱艘粋€處處“謹慎小心”的懦弱之人了。
這一夜北宋皇宮戲中有戲,徽宗父子三人,有鬧著退位的,有死活不肯即位的,還有哭著想即位的,演出了一場所謂的“內禪”鬧劇。自古帝王“內禪”也為不少,但是像宋道君這種“牛不喝水,強按頭”的“內禪”方法,也真算是千古罕見。
宋欽宗不僅繼承了父皇留下的一幅破敗的爛攤子,還要待父親受過,心中不免怨恨委屈。但是這種情緒,終究抵擋不住整個朝廷的壓力。
十二月二十四日,宋欽宗正式即位,上午在重拱殿召見群臣,下午檢閱諸軍,并大赦天下。由于,吳敏等大臣的努力,急于避難東南的宋徽宗,一開始就移交出了全部的權力,從而也就避免了新天子淪為傀儡。在欽宗即位的當天,宋道君向外庭傳出話來“予為教主道君移往龍德宮,除教門事外,朝中政務一概不管?!?p> 在移宮的當天,“六賊”叩拜道君,痛哭流涕,道君也潸然淚下。宋道君終于如愿以償?shù)男度チ巳康呢熑?,而“六賊”的末日,只不過是剛剛開始。這之后,以宋徽宗為首的統(tǒng)治集團逐漸瓦解了,而以宋欽宗為首的新的領導集體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不過,他們是來辦收場的!
?。ㄎ赐甏m(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