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重生從窮秀才開始

第七十一章:拜師學藝 三國修史

重生從窮秀才開始 今娘 2570 2022-02-13 23:00:54

  吳淳回到福臨客棧,徑直走進臥房,來到書桌前,提起一根毛筆,佯裝認真?zhèn)淇嫉哪印?p>  進來端茶遞水的店小二崇敬地看了一眼吳淳。

  他們這個客棧每年都會招待許多前來珉州府參與秋闈的秀才,是故讀書人并不鮮見,但每次看到那些秀才揚文弄墨的時候,他都不由得露出真心欽佩的神情。

  學而優(yōu)則仕,這些人以后可是注定要做一方父母官的人物,對于他們來說,這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尊貴至極。

  就算當不上官員,僅憑著滿肚子的學問也可以混個一輩子吃穿不愁,所以文人幾乎是最為吃香的行類。

  而且眼前這位公子還如此勤奮,真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店小二輕輕走了出去,吳淳暗暗松了一口氣。

  “要是被人知道我天天出去游玩,沒有看過一本書,那些皓首窮經(jīng)的秀才會不會罵死我啊?!?p>  臨近秋闈,住在客棧里的秀才們都成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姑娘”,俗話說:臨陣磨槍,不亮也光。這些秀才們可沒有他這樣清閑,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苦讀復習。

  而吳淳無疑是最為特殊的那個,無心學習就算了,還有閑心出去游玩,并且冒充范公子將那犯官家眷都放走了。

  “唉,算了。該準備的都準備的,不用給自己太多壓力?!?p>  吳淳咕囔了一句,丟掉那還沒來得及沾沾墨水的毛筆,走到椅子邊,來了個舒適愜意的“葛優(yōu)躺”。

  “話說那張奉給我寫了推薦信,還沒有去學政拜見李清晏,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樣的人,能夠做張奉的老師,想必是個厲害的,跟著他吃香喝辣倒是不錯?!?p>  吳淳感覺自己的靠山還是少了,甚至說幾乎沒有。

  在這個人情社會,上面有人好辦事,能夠多結交一些人總歸有好處的。

  李清晏貴為一州學政,掌管地方教化,在后世就相當于市教育局局長了,要是能夠跟這樣的大佬搭上線,以后的仕途想必更加順風順水,再說有張奉的推薦信,不用白不用。

  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去武安侯爵府找那武蘭的。

  雖然跟那武蘭接觸不多,但他一眼就看出,這個女人控制欲很強,凡是強悍的將軍都有這個通病,喜歡搜羅勇猛的士兵和有才智的謀士為已所用,而一旦超出自己的掌控,就會抱著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的想法。

  他才不想去武安侯爵府找罪受,到時候身不由己,小命掌握在別人的手上,想想就難受。

  這時,朱光武從外面走了進來,看見吳淳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不禁搖頭皺眉起來。

  “吳里正有吩咐,讓我們督促你備考,不能光顧著玩。”

  吳淳抬起頭翻了個白眼,忿忿道:“他說的你就信,我說的你就當耳邊風,大旺,你變了?!?p>  朱光武連連擺手,解釋道:“我也聽你的,但是......吳里正說的有道理啊。”

  吳淳想到吳建業(yè)那嘮叨不絕苦口婆心的場景,不禁心底發(fā)麻。

  像極了后世被父母的話語支配的恐懼,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父母能夠多么會嘮叨,連你出個門邁左腳還是邁右腳都能說出一大堆道理出來。

  吳淳撓了一下頭發(fā),起身來到書桌前裝模作樣,低頭隨意道:“我知道吳建業(yè)會派人來詢問,到時候你就對他說一切準備就緒,其他不該說的不要說,尤其是今天的事情?!?p>  “今天什么事情,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嗎,我怎么不知道?!?p>  朱光武撓著后腦勺,滿臉呆萌地說道。

  吳淳抬頭驚訝地看了一眼朱光武,眼里露出“孺子可教”的眼神。

  “對了,來找我有什么事情?”

  朱光武這才正色道:“下面派出去的人打探到一些消息,聽說珉州學政李清晏過幾日在自家府邸宴請珉州學子,似乎有選取一人收徒的想法,現(xiàn)在珉州文人圈里都傳遍了,估計大部分人都會去?!?p>  “哦?宴請,收徒,有意思,這么好的活動,我可不能錯過。”

  剛想睡覺就有人來給自己送枕頭,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要是抓住這個機會,他以后在珉州府也算是有依仗了。

  朱光武不由得擔心道:“珉州府所有學子都會去,你有幾分把握?”

  吳淳淡淡一笑,說道:“原先把握不大,但是現(xiàn)在嘛,我起碼有九成的把握?!?p>  朱光武頓時語滯,沒好意思揭穿吳淳這迷之自信。

  李清晏在端朝的地位,不在官場,而首要在學理方面,在文壇名聲日隆的一代大儒,其著作頗豐,更有無數(shù)桃李遍布天下。

  學富五車,地位尊崇,這樣的大人物什么優(yōu)秀的學子沒有見過,吳淳說有九成把握拜入門下,論誰聽到都會豎起大拇指,佩服他不知天高地厚,臉皮厚到這種地步。

  早在來到珉州府之前,朱光武便派人暗地里打探了李清晏的相關情報。這樣的大人物傳奇的故事一大堆,就是上大街隨便找個學子一問,都能說得出來幾個,其知名度可見一斑。

  曾經(jīng)有個云熙行省的天才學子,十四歲考中舉人,天資聰穎,很多人認為他能夠成為端朝最年輕的兩榜進士,但那學子親自登門拜師,仍舊被李清晏拒之門外,并且評論其早慧則妖。

  果然,幾年后,那學子在一次泛舟游湖時,不慎跌落游船溺死,證實了李清晏的評語,過后再無人敢質疑這位當世儒學大師,盡皆以隆禮待之。

  吳淳心知朱光武不會相信,但也沒有解釋,反而轉過話題問道:“你知道,這李儒師近來在做什么事情?”

  朱光武搖搖頭,他派出去的人還真沒有關注這方面。

  吳淳沾了一下墨水,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這才說道:“據(jù)我所知,李儒師最近在修撰三國正史?!?p>  “修史!”

  朱光武作為一個門外漢,自然聽不出這修史的真正含義,只覺得聽起來很牛的樣子,反正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就對了,否則人家那么出名的大人物豈會親自做這件事。

  “對,就是修史。”

  吳淳淡然一笑,胸有成竹道:“他修正史,那我就修一個野史,不比哪家修的好,就比哪家最受歡迎!”

  朱光武心里很震驚,吳淳既然敢跟那么厲害的大人物掰手腕,這種勇氣值得敬佩。

  但也只能說勇氣可嘉,畢竟人家可是讀了幾十年書的一代大儒,吳淳想要和人家比斗,那完全是不夠格的。

  吳淳有些話沒有說出來,反正他說出來也不會有人信,就讓行動去證明一切。

  在這個世界的三國史,與前世的三國有很大的不同,歷史人物和史實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吳淳寫出一個蕩氣回腸的三國故事。

  就算他不尊重史實如何?

  本來就是魔改的野史,完全可以借用一個框架,然后將人物和故事套進去,有血有肉,人物豐滿,劇情曲折,能夠吸引讀者就足夠了。

  基于這個時代的條件,他并不打算寫出來刻印,而是讓專門提供給茶館說書人,這樣受眾面更廣,能夠迅速積攢名氣。

  等珉州府所有的茶館都在說他的三國故事,想不得到李清晏的關注都難。

  有時候好名聲不如壞名聲。

  吳淳幾乎可以料到,要是他將這個故事寫出來,肯定會受到文人圈的口誅筆伐,甚至連李清晏都會朝他吹鼻子瞪眼,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不怕你出名,就怕你太出名。

  對于出名的人來說,壞名聲有時候也是一種資源。

  “就叫三國演義,來這世間一遭,總得留點什么吧”

  吳淳看著紙上的四個字,眼里閃過一絲精光。

  ......

今娘

新書求一切。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