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諸天無限

神都卦仙

第十八章 洛陽饑(八)

神都卦仙 楊字母 2147 2022-03-25 12:10:00

  調露二年夏,洛陽的莊稼長勢喜人,大槐樹下難得組隊郊游,觀看收割莊稼的盛景。收獲季總是快樂的季節(jié),農人雖然辛苦,卻喜氣洋洋,如同過節(jié)一般。夏播后,大槐樹下吃到新糧做出的食物,贊嘆、唏噓不已。

  秋季,大雨不斷,老頭們躲在雨棚里,也是另外一番滋味。醫(yī)攤移進雨棚,繁忙依舊。鄭書生七老八十,鶴發(fā)童顏,已經是神仙級的人物,動作依舊矯健,比張文仲更像大醫(yī);稱呼也是亂,有稱呼鄭大醫(yī)的,也有稱呼鄭神仙的;總之,北市已經升級其為大醫(yī)。鄭神仙發(fā)揚了老頭們對醫(yī)的看法,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借以自勉。

  空閑的時候,鄭大醫(yī)總是提起當年在京城的往事,當初的追求,成了大槐樹下的笑料;以前那些志同道合者,各奔東西,有飛黃騰達者,有寄人籬下者,而大部分人都回鄉(xiāng)教書育人。鄭大醫(yī)總是自傲自己的身體:當年的同年安在?每當這個時候,總還是有些惆悵,惆悵自己的遺憾。沒有躍過龍門,人生總是少了些什么,無緣那里的風景。

  鄭大醫(yī)總是被大槐樹下大加贊賞,用以教育那些壯年書生:看到沒有,做大醫(yī)不好嗎?偏偏去考哪門子科舉?虛度光陰。

  大槐樹下也是吃五谷雜糧之人,不由自主地在意天氣。最近的話題不離雨水,干旱過去了,豐收季該來了。按照記憶中的規(guī)律,總是幾年風調雨順,幾年災荒。

  到了八月,遲鈍的大槐樹下也覺得不大對,雨水太多,如果持續(xù)下去,秋收怕是有麻煩。不管什么話題,都掩蓋不住憂慮,畢竟街上的乞丐還有不少,時刻提醒人們,還有人沒飯吃。

  七月,吐蕃犯河源(西寧)。李敬玄及吐蕃戰(zhàn)于湟川,敗績;左武衛(wèi)將軍黑齒常之擊卻之,擢常之為河源軍經略大使??磥?,李敬玄的官運到此為止。

  八月,廢太子賢為庶人,遣右監(jiān)門中郎將令狐智通等送賢詣京師,幽于別所,黨羽皆伏誅,乃焚其甲于天津橋南以示士、民。立左衛(wèi)大將軍、雍州牧英王哲為皇太子,改元,赦天下。

  老頭們這次記住了,時間進入永隆年間。太子被廢,伴隨而來的是太子惡行。信與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槐樹下不會議論皇家的是非,卻在意,這樣做,能否避過災難?

  曉月社又到石城酒樓聚會,都在慶幸,上半年沒改變主意,運糧不會有錯。石城酒樓蕭條到極點,看著簾外的雨,石暮雨笑了,康惠澄也跟著笑;兩人隨后收起笑容,對著地,呸、呸幾聲,康惠澄還打了自己幾個耳光:想錢想到這個份上,還算是人嗎?可又能怎么樣?

  永隆元年九月,河南、河北大水,溺死者甚眾。

  洛州長史、洛陽縣令又開始忙亂。有了去年的經驗,一切有條不紊地推行下去。先是,統(tǒng)計本地的災情,鄉(xiāng)鄰解決不了的,趕緊進洛陽城。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打擊街頭霸王,反倒是這些見不得光的組織,把乞丐管理的井井有條,分配到各個街市、里坊,讓大家都有飯吃,不至于餓死。那些富貴人家的里坊,也不能免。于是,乞丐有了三六九等,能進入北市的乞丐,也要有關系才行。

  災民終于來了,依舊被堵在洛陽城外,富貴人家憑著懷里的金銀,可以進城,石城酒樓如愿以償地客滿。今年不同往年,因為從泉州運糧,石城酒樓也屯了一些糧食,所以,賣點變?yōu)槭澄铮慌c去年相比,大賺已成定局。

  城外的情況極不樂觀,去年還消化了一些災民,今年基本不能消化,能賣去做奴婢的都少之又少,怎么辦?官府的常平倉見底,含嘉倉的糧食沒人敢動。所以,賑災的主力轉為大戶、富商,保證災民不會大批餓死。大槐樹下已經轉移陣地,不敢呆在外面,到一家大院里休閑。

  災民要疏散,怎么疏散?官府鼓勵民間將災民運往南方。曉月社與洛陽社、折沖府合計,確實也是個辦法,泉州官府更是雙手贊成。于是,石城酒樓成為臨時的市場。這時候的縣,平均約五千人,而這種移民,最好要有組織,可以少很多麻煩,尤其后期的麻煩。而由此帶來的麻煩,可以忽略不計,無非小集團抱團而已。

  一些大戶人家,厭倦了連年不斷的災荒;家鄉(xiāng)有什么?土地,也不是自家的,移民后,朝廷還會另外分土地,移民也成為不錯的選擇。曉月社還是過去的操作方法,以未來土地的收益作為抵押,保證移民的食宿、路費。市場上的做法五花八門,眼睛可以看到,一船船人,沿著漕渠,沿著大河,涌向南方。

  熬過寒冬,到了新年正月。南遷的災民畢竟是少數,官府將剩余的災民送回家鄉(xiāng)。去年沒能種上冬小麥,今年還能趕上春播。

  多事之秋,突厥犯原(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一帶)、慶(甘肅慶陽市一帶)等州。遣右衛(wèi)將軍李知十等將兵屯涇、慶二州以備突厥。

  天帝詔令,減殿中、太仆馬,省諸方貢獻,免雍、岐、華、同四州二歲稅,河南、河北一年調。這次,北市的絲、帛備受打擊。并不是所有農戶都有桑蠶、織繡,相當一部分家庭,購買合適的布料作為調上繳官府;像清風店這種低檔次的店,主要經營用于調的布料,這種生意也是北市的一大生意。真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其實,所有人都不喜歡被免稅,這意味著災荒,生活更加艱辛。

  災民離去,大槐樹下重新開張,一切如舊,伙食卻降了檔次。老頭們罵罵咧咧,讓孝子賢孫都不敢靠近,怕挨罵,怕被找茬。老仙富足,這么多年,孫家早就看不上那點銀子,所以老仙一直存著;這樣的年景,也不得不取出,交給石頭。石頭與小豕經營的不錯,家里還存有兩年多的糧食,比其它大戶人家要多。本來不需要降低伙食標準,看著別家的樣子,也害怕,畢竟還不是富貴人家,吃飽、穿暖還是村子里的奮斗目標。

  大槐樹下已經風輕云淡,這些挫折算什么?也就是開始幾天不適應,吃飯的時候罵幾句老天爺??诟怪皇侵攸c,人生的寄托還在話說天下大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