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愿早年顛沛流離,沒能力顧及家小。接妻兒到洛陽安家,兒子已過十五。以自己的官階,沒能力送兒子進學館。雖科舉無望,還要繼續(xù)讀書,世道太亂,不是進官府的好時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里的日子過得去,沒應酬、沒豪奢,俸祿足用。
在血雨腥風中,堅守自己的準則真的好難。運氣很重要,每次碰到過不去的坎,總感覺到無形大手解圍;否則,不是被迫做酷吏,就是被酷吏抓進牢獄,沒有其它路可走。張仁愿疑神疑鬼,到底是自己的堅守起作用,還是真的有無形大手?
冷眼看徐有功、杜景儉,與來俊臣、侯思止等人的爭斗,總覺得像百戲,更像孩童過家家。為了一團尿泥,可以針鋒相對,誓要斗個你死我活。家長一聲大喊:吃飯!一哄而散,棄尿泥如敝屣,再無問津。
張仁愿從中琢磨出味道,朝廷官司之中,官吏氣象萬千,風格、手法、觀念各異,且常常因為這些不同而爭斗。只要不過分,爭斗能夠維系官司之中庸,不至于太過極端。此時不同以往,徐、杜等人,與酷吏的做事方式迥異,爭斗劇烈且超中庸之道。
牢獄太小,裝不下太多囚犯,朝廷需要酷吏快速斷案;而徐、杜兩人的做法,達不到要求??崂粢蚨鼜姡?、杜更弱;可想而知,官做得有多么憋屈。張仁愿猜測,若徐、杜就此退讓,改變做事風格,將引發(fā)何種不測?最可能的結果,被酷吏搞死。使命如此,再難也要做;做不好,能力不足,要你何用?
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被酷吏逼供,按律當族誅。遷為秋官郎中的徐有功固爭不能得,秋官侍郎周興奏有功,故意放走囚犯,按律當斬。圣神皇帝雖不許,亦免有功官。然圣神皇帝雅重有功,不久,復起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辭曰:
“臣聞鹿走山林而命懸庖廚,勢使之然也。陛下以臣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p> 圣神皇帝固授之,遠近聞者相賀。想遠離朝堂逃避使命?不管真心還是假意,想都不要去想。杜景儉做事老到,比徐有功聰慧,運氣好,沒遇到太多波折。張仁愿以為,自己的能力遠比兩人差,很難把握其中的火候,不行就是不行。
革唐命前夕,郭霸等稱圣神皇帝為彌勒佛轉世,找張仁愿聯(lián)名奏表,勸進革命。張仁愿回答道:
“你們上表即可,與我何干?不、參、加!”
不給郭霸說話的機會,揚長而去。郭霸御前告狀,圣神皇帝擺擺手,不讓他說下去。
后來,洛陽百姓踴躍勸進革命,張仁愿不得不聯(lián)名眾官吏,上言勸進??偛荒芘c天下人為敵吧?那不是慎獨,而是自絕于天下,非君子所為。
革唐命成功,麻煩更多。渡過最初的艱難期,安撫好天下百姓,唐順利過渡到周。人們開始思索,李家人改姓為武,是不是真正的武?經(jīng)過一番考量,擁護圣神皇帝的朝臣,分裂成兩派,相當一部分認為,應當立武氏兄弟為皇嗣,逼宮圣神皇帝表態(tài)。
鳳閣舍人修武張嘉福,使洛陽人王慶之等數(shù)百人,找張仁愿聯(lián)名上表,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張仁愿心中大火,實在憋不住,怒吼道:
“皇嗣與你何干?別找我!我不會參與!”
這種事很麻煩,會與某些人結下生死大仇。雖嚴詞拒絕,心中滿懷憂慮。文昌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岑長倩以皇嗣在東宮,不宜有此議,奏請切責上書者,告示令散。圣神皇帝又問地官尚書、同平章事格輔元,輔元固稱不可。
兩位宰相由此得罪諸武,岑長倩下制獄。武承嗣奏格輔元謀反,圣神皇帝令來俊臣推鞠??崂舫鍪郑ㄊ氰F案,岑長倩、格輔元等皆坐誅。張仁愿逃過這一劫,暗自僥幸,卻不明所以。
王慶之見圣神皇帝,圣神皇帝曰:
“皇嗣我子,奈何廢之”
對曰:
“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今誰有天下,而以李氏為嗣乎!”
自此,王慶之屢次求見,圣神皇帝憤怒,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其以杖。李昭德帶王慶之到光政門外,以示朝士:
“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
命人杖殺之,其黨乃散。至此,張仁愿才真正放心,糊里糊涂又過一難關;摸摸臉頰,已經(jīng)瘦得塌陷。
李昭德因言于圣神皇帝曰:
“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萬代也,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托,若以天下與武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
王慶之死后,皇嗣之爭暫息,沒人再敢提及。誰也不清楚圣神皇帝的想法,或許,根本不愿提及。朝堂沒有因此而太平,反而更殘酷,爭斗更隱晦;張仁愿看不清楚,諸大臣的傾向,酷吏的目的、目標。
當初,隋煬帝建東都,四周僅有矮墻,阻災民進城。現(xiàn)在洛陽人多,令鳳閣侍郎李昭德筑高墻。
如意元年(六九二)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
這項禁令,對北方是善政。窮苦人家飯都吃不飽,哪會有肉食?家養(yǎng)的肉畜也是賣給富貴人家?,F(xiàn)在禁屠殺,不能養(yǎng)肉畜,能節(jié)省很多糧食。對江淮、嶺南地區(qū),未必是好事;不能捕撈,百姓只能墾荒種地。種地需要時間,一時間,糧食不足用。有傳言餓死者甚眾,又有傳言,天旱歉收死人無數(shù);也有傳言,一切正常,不過是富貴人家沒肉吃,放出風言風語。圣神皇帝崇信釋教,也許,僅僅按教義要求臣民,沒有更多考量。
孫小豕備受打擊,洛陽城東最有名的孫圪垱驢肉湯,不得不改為豆腐湯。其實,老頭子牙不好,嚼不動肉,倒是對新出的豆腐湯贊不絕口。雖然不少賺錢,孫小豕總是耿耿于懷,覺得吃了大虧,琢磨著到哪里大撈一筆,以為補償。
革命以來,糧價先大跌,隨后惡錢泛濫,糧價居高位不下,農(nóng)戶大賺,而城內(nèi)討生活的人,艱難為生。為此,朝廷出臺諸多法令,都不見效果。小豕覺得,年紀不小了,趁此機會做人生最后一次投機;等過幾年,自己變成老糊涂,不會再有賺錢的機會。小豕找石頭、猴子王柔中,兩人不愿意參合;找到本屆家主孫元粟,竟然比他父親還像石頭,村子里不足五年存糧,絕對不賣糧。無奈,小豕只好找自己的兒子,將賺來的錢全部換成銅錢存起來;即便收來的金銀,也同樣換成銅錢。按照小豕曾經(jīng)的投機經(jīng)驗,相信朝廷一定會想辦法回收銅錢,那就是賺大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