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ZZ自治縣是出了名的佤鄉(xiāng)之城,也是臨滄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縣城,當然對于云南來說,也是出了名的阿佤城,不管是在旅游指南上還是飛機場的展覽上,都有滄源佤族的體現(xiàn)。圖畫歸圖畫,說法歸說法,是真是假,只有了解了才會深的體驗??吹桔聛泶髰{谷幾個大字時,也就是進入了滄源地界,勐省鎮(zhèn)就在大峽谷旁邊,靠近二級公路邊,從勐省鎮(zhèn)往深處走去就是團結(jié)鄉(xiāng)和巖帥鎮(zhèn),所以勐省也算是個主要交通要道,不管是從滄源縣城出來還是從團結(jié)那邊過來,都要經(jīng)過這個大鎮(zhèn),不過看起來這個鎮(zhèn)卻是還是大,外圍有個大糖廠,街道還是有點錯綜復(fù)雜,商場,大超市,小商鋪都臨列在兩旁,不知道是因為這個鎮(zhèn)的街道比較寬敞還是本來就沒多少人來逛街,每次去,都會感到人很少的樣子。像高速路一樣的街道直通出去,轉(zhuǎn)個彎,走進爛透的大水泥路上,穿過拉甘蔗大車身后的霧霾,再轉(zhuǎn)到小水泥路上,就能去團結(jié)鄉(xiāng),一路的顛簸和急轉(zhuǎn)彎,車里的人東倒西歪,只好緊緊的抓好安全帶,這條路只是一條村路,沒法通大巴,也沒有大巴走,只是各種越野車和拖拉機,或者臟兮兮的小轎車慢慢的駛過。早上的陽光暖暖的照著幼小的秧苗,想慢慢的曬去小水稻上面的水珠,水稻好像知道感恩,都舒展著自己的腰板,挺直了起來,小溪靜靜的從太陽下慢慢停留著,想除去身上昨晚的寒氣,甘蔗都濕濕的耷拉著葉片,努力著向著陽光伸去,一團團的霧氣都隨著白云慢慢飄散離去,不一會兒,一個湛藍的水畫就顯示出來了,一切好像都只是在蘇醒中。我很喜歡此時的陽光,或者說是此時的晨曦,暖和,溫柔,有種愛的釋懷。
朋友很是埋怨著,怎么修的道路,這明明可以直接從地里直通過去的,非要繞個大圈子在過去,真是坑爹。有時,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可這并不是他們的不愿意,我覺得這路其實最早只是用來去地里用的,后來發(fā)現(xiàn)從這兒可以到某個地方,就按照原路修了這條看起來很是別扭的路,而這兒的岔路也復(fù)雜,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你并不知道這條路是通往甘蔗地或者某個村子里,一不留神走錯了,那不是幾公里的事,而是幾十公里,甚至百公里了,經(jīng)常也會為了找油而跑遍整個村子,只是我就心里笑著著想,這才是真正的鄉(xiāng)下路也復(fù)雜。很快就是中午了,一路上除了幾輛車子路過,也沒幾家人家,只是能遠遠的看到周圍半山腰上時不時會有幾十家人冒出來,太陽忽然就像火爐一樣,炙烤著大地,車子里就像蒸籠一樣,悶的要命,開著窗戶,一股涼風(fēng)夾雜著熱浪奔了進來,一時不知道是熱還是冷,只是稍微好了點。幾個小時的路程還是沒有看到有鄉(xiāng)的出現(xiàn),坐車的疲累感瞬間就像洪流一樣,肚子的叫聲也不時也會寒暄幾聲,就這樣晃晃悠悠的又是兩個小時的路程,才看到希望,只是一家十字路口的小商店,聽當?shù)厝苏f,左邊是去巖帥鎮(zhèn),右邊是去團結(jié)鄉(xiāng)。吃了泡面,繼續(xù)趕路,這兒左拐進去,直直的就進入了團結(jié)鄉(xiāng),街道的水泥路好像是剛鋪的,也沒個什么標志,說明這是個鄉(xiāng),就這一條街,兩邊幾家商鋪,低矮的房屋,總覺得是個大村子,找了大半天,也只是發(fā)現(xiàn)了一家飯館,不過,對于我們來說,有家貌似四川館子已經(jīng)不錯了。這個位于群上之頂?shù)男∴l(xiāng)鎮(zhèn)屹立在大山中,不知道福利了多少遠處的村子,看著周圍遠處模糊山頭上的村子,只是感覺自己很慶幸。這條路還很長,再走就基本是下坡路了,兩邊都是村子,不會看起來很荒涼,一直通往雙江的小黑江。路邊跑過好多黑黝黝的小孩,穿著臟兮兮的拖鞋,光著上身,兩只黑亮的眼睛直直的看著我們,他們沒有顧忌我們的視線,站在水潭邊,舀上一瓢清水,從頭到腳,就這樣,一瓢水下去,男孩用手抹過臉,張著嘴,笑了笑,好像這時黑呦的皮膚泛起了更亮的光澤,不過這種在路邊隨意洗澡的習(xí)慣,好像不僅僅只是他會,好像是佤族人的習(xí)慣,不管男女,大夏天里,隨處都會看到各種場合的香艷。雖說這兒太陽毒辣,使得好多人皮膚都黝黑,可這兒的水卻是涼快的很,沒有污染,沒有雜質(zhì),完全的天然,也養(yǎng)育了他們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下面的小黑江環(huán)繞著山體,一條正在修的的二級公路順著河流走去。這兒的景色很美,站在山頭上,能感到大好河山的氣勢,大江浪濤去,對面盤繞著的山路清晰可見,一圈圈的田地也順著一路而下,藍色的天壓到山頂,白云下面就是那種氣勢,我很想將這兒的景色畫下來,可惜我不是畫家,只是一個陌路的欣賞著,我不想用手機拍下來,總覺得那種畫感不真實,而畫出來的那種真實的飄渺感卻更美。
對于另外一個巖帥鎮(zhèn)來說,沒有多少印象,巖帥也是靠近雙江,白天還是能看到巖帥通往雙江的班車,晚上就在大街上就能看到停著一輛臟兮兮的紅色客運車,路的盡頭正對著鎮(zhèn)政府,幾層石頭階梯,遠遠看去也只是看到一個半邊瓦房頂。好像也只有這一條主街,晚上十點多,街道上灰暗一片,路邊幾家賣燒烤的,擺滿了各種菜樣,餌絲,米線,米粉都用白色的袋子裝著,紅紅的木炭火熊熊的燒著上面的大串羊肉,一股迷煙夾在著烤肉的燒焦味飄散在著空蕩的大街上,旁邊一家霓裳彩燈閃爍著,門口坐著胭脂大口紅的美女,無聊著玩著手機,時不時會抬頭看看漆黑中的行人,或者自己看著手機微微笑著,有時會忽然間大口的笑著,然后對著手機用當?shù)卦?,給對面的發(fā)著語音。我們靠近炭火旁,暖暖自己的身子,白天的汗水此時早就滲入了皮膚底層,晚上的冷氣卻不得不讓這層污垢繼續(xù)滲入。吃點雞肉米線,暖和一下,然后走進這個空曠的街道,感覺周圍都是漆黑一片,好像只有這一條街還在,遠處山坡上會零星點的發(fā)著星星般的光亮,天上還能隱隱約約的看見灰白的云霧,周圍的星星沒有一點瑕疵的亮著,有時會將山上的光亮和星星混在一起,那種感覺,好像天就在眼前,自己好像身處在宇宙中一樣,可那種感覺很不孤獨,感覺有了它們永恒的陪伴,是一種幸福。
勐省出去幾十公里后就是糯良鄉(xiāng),我只對于那個路邊鄉(xiāng)的一家包子店印象深刻。我們幾個本來就不太喜歡天天吃這邊的米線,時間長了,總感覺咽不下去了,那天大早,發(fā)現(xiàn)路邊進去不遠有家稀飯包子店,當時就像找到寶石一樣驚奇著,一人吃了好幾個大肉包或者是各式菜味的,還吃了米粥,粥雖說不怎么樣,可包子還是不錯的,久久都很有種懷念感,這個鄉(xiāng)其他的并沒有讓人感到好奇了,也就這樣草草的走了。路邊的景色一直不斷地變化著,慢慢的好像靠近了什么,遠處的紅色的瓦房頂,正門房頂上像錯號一樣凸出來,下面白色的墻面,門頂上面白色墻面上面清晰地圖畫著一個灰紅色的大牛頭,一排排的整齊的擺放著,很是新奇宏偉,慢慢的發(fā)現(xiàn)路邊也會有好多路燈,路燈桿上也圖畫著彩花,都是白色條紋,然后是黑色條紋,還有紅白色搭配的倒三角紋路,或者是黃色的顏色,這幾種條紋一直盤旋到最頂上,很有種少數(shù)民族特色,直到我們看到一個大門,上面用正楷字寫著,天下茶倉,世界佤鄉(xiāng),門閣的色彩也是和路燈一樣,很是漂亮宏偉,門閣旁邊就有個右拐路口,藍色的路牌上寫著勐來,旁邊的石壁用紅色的顏色畫著幾個小小古人狩獵和慶賀的人物畫,旁邊豎著寫著滄源崖畫幾個大紅色。這兒右拐進去就是勐來自然村,也是最著名的滄源崖畫和勐來大峽谷的入口。剛進去沒什么覺得,慢慢走近去勐省的老路上才發(fā)現(xiàn)這兒的奇特,空谷幽蘭可以這樣形容了,一片甘蔗地和河流阻擋著公路和對面的萬丈深谷,叢林密集,靠近河流不高處是很明顯的絕壁,在河流上有條木制的小橋,順著河流七里八拐的延伸著,順著小橋可以看到絕壁上的猩紅色印記,有的是狩獵的圖案,幾筆簡單的人,拿著武器,對著中間的好像是狼的樣子的動物進行狩獵,有的是那女老少都舉著手,跨著步伐,在歡呼,有的是為著火堆在祭祀,還有好多單個的小人物,很是活靈活現(xiàn),攝人心魂,每一副都沖擊著我們好奇的心靈,這就是有名的滄源崖畫,而勐來是中國幾個古崖畫文字中算是很突出的一個了。這些崖畫都地面一米多高,都是被畫在這種2000多海拔的崖壁上,是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新時器時代晚期的文字記錄,猩紅色印記都是某種動物血液和赤鐵粉混合調(diào)制,然后用手指或者羽毛蘸抹上這些顏料涂畫而成的。真實的記錄了當時的生活和先民的生產(chǎn)過程。順著蜿蜒的小橋,橋下的勐董河清澈見底,這些三千年多年前的文化,在這一刻卻從沉睡中好像起來了一樣,龐大的山體像巨人一樣,守護著這些至寶,似乎我們能看到那些所謂的”畫家”正在認真地一個個的涂抹著,隨著身后的一個一個圖案逐漸顯露出來,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場景都被描述出來了,好像這已經(jīng)不是藝術(shù)的美,而是文化的傳承,是先民的的遺愿和祈禱,是歷史結(jié)果的沉淀和延伸。
越往里面走進,感覺好像有種磅礴的氣勢壓著自己,抬頭看著千丈筆直的峭壁,越來越感覺自己很渺小,好像早已經(jīng)被這大山吞沒了,周圍枝葉繁茂,藤蔓的枝條垂到地上,然后再一次瘋狂的生長起來,枯老的樹枝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雨的滄桑,被埋沒在厚實的樹葉下面,一頭被厚厚的苔蘚覆蓋著。這條山谷一直通往峽谷中,越往進去就越來會狹窄,也會越來感到自然地神奇魅力,那是超脫想象的仙境,是自然賦予我們的禮物。
往滄源縣城方向繼續(xù)走去,幾公里后就是去往芒卡鎮(zhèn)的岔路,當然不僅是一個芒卡了,岔路進去可以路過勐角鄉(xiāng),班洪鄉(xiāng),班老鄉(xiāng),最后可以從芒卡鎮(zhèn)出去到達孟定。這條鄉(xiāng)鎮(zhèn)路是一條徹底的邊境路,有好幾處背后都是緬甸范圍,當?shù)厝藭f,山的背后就駐扎著果敢同盟軍和佤邦,我們剛?cè)r,這條路并沒有開始修建成二級公路,那年年底,開始動工,到處都是爛泥,本來幽深的一條穿過原始森林的公路幾天的時間就成了高山上的爛泥路,甚至有幾處都被滑坡導(dǎo)致路早已經(jīng)消失,只留下一個車子的寬度,車子也只能勉強從深泥中小心的駛過。剛進入去勐角的路上,原先的柏油路早已經(jīng)成大坑水潭了,車子都靠著水潭邊上慢慢的顛簸走過,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到達勐角,可這樣的顛簸卻走了十幾分鐘,好不容易才走到算是很平坦的路上,兩邊破爛的商鋪這才顯現(xiàn)出來,一條濕漉漉的農(nóng)貿(mào)市場混雜著各種東西,充滿著一種腥臭味卻還有著不知道的一種辛辣味,小小的鄉(xiāng)上雖說沒有多少賣東西的,不過,早上有時還是挺熱鬧的,好多婦女,背著自己的孩子,跨著簍筐,系著寬大的黑色粗布裙,一雙臟兮兮的腳上套著膠涼鞋,在這雨天里慢慢的步行著,眼睛亮亮的看著這些地攤,找尋著自己想要的東西??刹还茉鯓?,總有種感覺這樣的街道,有種模糊感和厭煩感,可這個鄉(xiāng)過了,好久我們才能到達班洪鄉(xiāng)。吃完早餐,就出發(fā)了,小雨還是不斷的下著,路上的水流沖刷著這本來就破爛不堪的路面,兩邊都是挖掘機挖起來磊的高高的土堆,或者是走進挖掘機臨時挖的一條還能走的一條路,路的下面是廣闊的水稻,綠瑩瑩的站立在水潭里,整整齊齊的裝飾著路邊,遠處山野中,白霧到處飄浮在山溝中,看不清楚山的顏色,只是云霧嚴嚴實實的包裹著。雨刷不停地擺動著,一會快,一會慢慢的,霧氣好像越來越大,我們的視線好像已經(jīng)消失了,只能看到近處兩米內(nèi)的東西,慢慢的行駛著,看不清楚路面是什么樣子的,只是一會剎車,一會一個擺動,或者屁股跳起來老高,然后再坐下去,路況太差了,幾乎一路都是被挖過的痕跡,坑坑洼洼的,車子有時還會打個滑,這兒的泥土太濕滑了,稍不注意看路,可能就會陷入泥中。樹林很深,路邊已經(jīng)看不到任何人家和田地,只有高大的老樹和千條糾纏的藤蔓,有時會看到前面一大片泥石流順流而下,樹倒著滑下來,泥土和石頭像是被挖出來似的,被裸裸的暴晾在這大雨中,中間是一條清澈的瀑布飛奔下來,路過大路,然后氣勢洶洶的又奔下深淵中。兩個小時的顛簸后,才看到路邊有家飯館,藏身于這大森林中,很簡單的蓋的低矮小房子,院子很大,周圍都被苔蘚鋪蓋著,就像深林中的鬼屋一樣,總感覺有點恐怖感,不過,這家飯館可不是,每天都有好多陌生人路過,在這休息,吃飯,或者是問路,還是挺熱鬧的。從這到前面就快了,爛路還是不斷地延續(xù)著,濕冷的空氣在這空蕩的森林里有些滲人。聽說前面有個翁丁原始部落,我們很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樣的,沖著好奇感興沖沖的看著窗外的每一處景色,生怕路過。也不一會兒,就看到前面的路牌了,上面清晰地寫著翁丁原始部落,在路上能看到下面有個很大的村子,村口是個佤族式的茅草屋,門口有個牛角樣的”丫“字形支架,上面還有好多牛頭骷髏,圓形的茅草頂,上面和新式佤族房頂一樣,有個牛角式的錯號,下面用木頭和竹子搭建成的脊梁,遠遠看去,好像是個帽子式房屋,沒有墻,整個村子都是茅草屋,有的是圓形的,有的像普通佤族房一樣,只是頂是用草蓋的。旁邊還有大片的紅房子,都是紅色的房頂,房子正前方房頂有個錯號是標志,這都是佤族建筑的標志,這些應(yīng)該是后來新修的房子了。翁丁原始部落本是這大山里的世外桃源,他們是直接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現(xiàn)代社會,這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旅游開發(fā)地了,整個村子都是古老的阿佤人。村子剛好位于山坳中,四周都是蔥郁茂密的樹,幾乎是將整個村子埋沒于其中,在高高的公路上看去,這幾十戶的村莊格外顯得美麗,輕霧在上空環(huán)繞著,美麗整齊的紅色小房頂很是奪目,像是百花中的牡丹,色彩鮮艷不俗,雍容華貴,脫離世俗。很是羨慕這兒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們遠離塵埃,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他們的幸福,沒有喧鬧,沒有壓抑,沒有爭紛,每天的醒來都是鳥語花香,安靜的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著大自然的氣息。這種沒有與世隔絕的桃源之地有著自己的淳樸和愛好,卻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震撼和向往。
車子還是繼續(xù)晃著,細雨朦朧,騰云駕霧,我們就像是霧中仙人,走過一截,再繞過一圈,路途充滿著堅信和迷茫,只是我們并沒有錯過路邊的景色。山里的世界總是透明的,清亮的樹葉,綠茵茵的,好像是大片春草一樣,不時也會發(fā)現(xiàn)幾株紅色花朵凸出來,美麗鮮艷,卻是有一種襯綠葉的感覺,兩邊的陳年老竹,尖頭一排排的垂吊在公路頭頂,粗壯的竹節(jié),在脫皮中努力冒出。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的爛路,車子早都泥的不成樣了,看到前面好像路沒在修了,一條平整的柏油路很快就露出來了,不遠處好像有個大村子,只是看過去,那個遠處的村子好像是在懸崖邊上,周圍都被植被包裹著,都沒法估計有多大,想著應(yīng)該很大了,不管怎樣,肯定是個佤族村,從進入滄源縣開始,能看到的基本都是佤族的建筑,只是每一處到另外一處有點不同罷了。很快就接近幾戶人家了,路邊幾家用竹子搭建的簡單房子,探出頭來看看我們這些陌生來客,旁邊還有幾家小飯店。不知道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還是本來房子造的時候就這樣,屋子里黑漆漆的,我們也就看了看,就冒著雨繼續(xù)往前走,剛好一個彎拐過去,才看到兩個大字,班洪,是個鄉(xiāng),班洪鄉(xiāng),終于到達一個鄉(xiāng)了,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此時,每個人心里都釋放出了一路的壓抑,大放眼睛的看著前方的新鮮事物。在班洪鄉(xiāng)還有個像一些景區(qū)的路牌,上面寫著抗英根據(jù)地,我們都納悶了好久,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才了解到,是當時英國人想從緬甸過來,侵占中國的邊境,后來就發(fā)生了當?shù)氐呢糇迦祟B強抵抗,將英國人趕出了班洪,保住了班洪這邊土地,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班洪事件。班洪鄉(xiāng)很小,兩邊都是新建的佤族房子,房子頂都是用茅草蓋得,還有好幾個還正在建設(shè)中,一條寬大的新修的水泥路顯得很是光亮,正對著是顆鋪天蓋地老榕樹,還有個紀念碑,是紀念當年的英雄們,只是這個樹好像已經(jīng)有了神圣感,好像被敬奉著,街上荒涼的很,只有幾家商鋪,沒有住宿的,就找個吃飯的好像也是沒有,街口有幾家賣米線的攤子,里面也就幾家賣零貨的,再往里走就是鄉(xiāng)政府了,不到一百米的街,可以數(shù)清有幾個人在逛街,整個鄉(xiāng)看起來好像很新,新的讓人有些汗顏。沒多留,就開往下一站了,此時,好像早已經(jīng)進入了雨林深處,到處都是老樹,有的樹長的很是可怕,有的卻長得很是搞笑,不過,都錯綜的糾纏在一起,地上只留下厚厚的葉子。更多的大竹林都搖著頭,俯視著每一個行人,看著這樣的山林,我也只能說,如果讓我走,我可能是無法下腳的,總覺得前方充滿著恐懼感。不過對于佤族人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卻是呆在深山中,好多人都說可能是逃避戰(zhàn)爭,不過,這樣的狀況,確實可以逃避好多戰(zhàn)爭,不過,也產(chǎn)生了落后,可對于他們來說,好像并沒有在乎,好多情況下,我會看到幾個年輕力壯的在山上放著牛,或者有一大群羊,很是悠閑自在,不知道他們怎么看待現(xiàn)在這個社會,當?shù)貪h人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都是隔著距離的,尤其對于彝族人和佤族人,佤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基本不會和漢人通婚,好多家庭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以說,在這個地方,佤族就是整體,他們只有在自己的地方,那怕是在大的山里,都是幸福的。佤族人信奉多神,對于祭祀水神最為重視,木鼓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崇拜者,他們擊打木鼓,以求木鼓庇護。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崇拜圖騰,漢人以龍作為自己的圖騰,傣族以孔雀作為自己的圖騰,布朗民族以羊頭作為自己的圖騰,還有以雞作為圖騰的民族,佤族人則以牛頭作為自己的圖騰。牛在阿佤人心中是吉祥、神圣、高貴、莊嚴的象征。在佤族創(chuàng)世史里,記述了牛是人類的始祖,還有另一個故事,講述了牛是阿佤人的救民恩人,講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佤族青年男女在公明山放牛,男的叫艾娜,女的叫葉布勒,正當他們在山低放牛時,忽然雷聲大作,大雨滂沱,他們急忙將牛群往山頂上趕,雨越來越大,淹沒了村子,淹沒了飛禽走獸,直到將人類都淹沒了,只剩下他們兩個和一頭水牛,幸運的是,他們在牛背上等了三天三夜,最后活了下來,因此牛成了他們的救民恩人,也就從那以后,佤族人過節(jié)都要祭拜水牛,牛也就成了他們的神靈,不管是在房子上,還是衣物上,或者是過節(jié)上,都有牛頭的標志。
路上,不時會碰到各種佤族人,都黑黝黝的皮膚,衣服以黑色為主,年齡大的會將黑布纏過在頭上,也有女的穿的很是有種穿金戴銀的感覺,男的也有穿著黑色衣服的,不過大部分早都不那樣穿了,都已經(jīng)穿著現(xiàn)在的輕便衣服,有時還會在村子里碰見像藏傳佛教的喇叭,不知道是不是喇叭,不過在佛教中,西南佛教是佛教的另一個分支,主要以傣族佛教為主。我是很少見女的抽煙,可在佤族里,卻是習(xí)以為常,年齡的老人,皺巴巴的臉上,看起來已經(jīng)很蒼老了,可是抽起煙來,卻是一個勁的冒著眼圈,她們拿出一個黑色的煙鍋,塞上自家的散煙,用火點上,只見喉嚨動了一下,然后嘴角邊就是一大股煙冒出來,閉目再來一口,那種滋味很是享受的樣子,好像這樣自己的精神氣才能緩過來。
整整一天,沒見雨停過,只是越來越大,在這雨林中,空蕩的只有我們的車聲,微軟的車燈努力的想刺穿這大雨和霧氣,可越是那樣,好像會越厲害,雨刷就像縫衣機一樣,不停地擺動著,玻璃上的水流像是誰故意用盆子倒下來似的,始終都刮不完,雨刷早已經(jīng)發(fā)出了難聽的聲音,可這種聲音很清晰,路上沒有一輛車,也沒有一家人,更沒有摩托車,好像我們已經(jīng)跑出了世界軌跡,只是在不停的打著轉(zhuǎn)。周圍漆黑的嚇人,只能看著車燈的前方,心里才能有些安慰,路上的積水被碾壓的一躍而起,打在旁邊的樹上,有時會濺起來到車頂。崎嶇的山路,車子只是在隨著路面不停的走,如果能高出看的話,我想你能看到一個鬼影一會消失,一會出現(xiàn)的情景。忽然,眼前一道刺眼的光出現(xiàn),慢慢走近,才發(fā)現(xiàn)是邊防檢查,是流動邊防檢查,雨還是很大,他們依然穿著軍裝,拿著槍,有兩輛越野車??吭诼愤?。好像我們是上到的了山頂,雨突然就不下了,濕漉漉的泥濘路上之前被大雨沖刷出了好大水溝,我們又繞過漆黑的村莊,好久,困乏中,晃晃悠悠的好像到達了所謂的班老鄉(xiāng)。雖說已將接近深夜,可這小小的街道還是有些燈光,街口幾家燒烤店紅紅的火,白色燈光下,青煙不斷涌出來,街口的一家四川飯館兼著燒烤還亮著燈,我們在里面吃的飯,老板娘是兩個婦人,門口就是炒菜的灶,里屋有兩三張漆黑的桌子,板凳亂七八糟的擺放著,一臺20寸的電視,吉莉芭拉的說著什么,房子里很是狹窄,電視傍邊就是一些雜物,地上衛(wèi)生紙橫七豎八的,稍微騰出地方,匆匆吃了個飯,就找了賓館休息了。班老是大山里最接近緬甸的城鎮(zhèn),基本在這里生活的大多數(shù)都是緬甸人和佤族人,在這條主路上,到處都能看到部隊,離班老鄉(xiāng)一公里左右就是一個紅軍當年駐扎的地方,現(xiàn)在依然有著部隊的聲音。有時看著這片大森林,感到有種窒息,可又很是羨慕他們這種悠然的生活,男的可以帶著羊群和牛群在大山里穿梭,女的可以背上婁匡下地干活。這種男耕女織,清新脫俗的自然感足以撫平我們每天繁瑣的城市規(guī)則。
崎嶇的山路猶如生活的艱難一樣,不管你怎樣走,每一小段都要小心翼翼的行駛著,濕漉漉的黃葉厚厚的埋在路邊的樹根上,黑綠色的青苔像多年的老繭一樣,死死地抓著樹皮,努力的擴張著自己的生長面積,藤條還是深深的隱藏著古老的森林秘密,沉浮在白霧深處若隱若現(xiàn)的露出了清晰地紅瓦,一大片,一小片的白里透紅的展露角尖,大顆的水珠從闊大的芭蕉葉上滾滾滴下,當?shù)厝藦臐駳庵刑K醒,有的人為了美觀,會在自己臉上抹上一種美容白粉,看過去就像是電視里的原始人一樣,給臉上抹上各種顏色,不過他們只是在黑色的臉蛋上涂抹一層灰白色的白粉,聽說是一種美容,只是緬甸人和少數(shù)佤族人會這樣“美容”,對于我們來說很是不美觀,可是總感覺很是神秘。這樣的濕冷感,短時間卻讓我這個北方人難以適應(yīng),很想有塊干的小面積,卻只能在想象中去實現(xiàn)了。一路的穿梭幽深的山路,兩邊的樹木和竹子像是自然形成的大嘴一樣,深深的吸吞著我們。過了班老小鄉(xiāng)鎮(zhèn),路過幾十家土房,走出路口,到達南板村,一個幾十戶集中在一起的佤族村,每次走到這兒,我都會想起一個可怕卻又搞笑的小故事,那是我們?nèi)ゴ遄永镛D(zhuǎn)悠,路過難爬的石階,剛轉(zhuǎn)過一個大灣,竟然把我的伙計嚇了一大跳,遠遠的走開了,我硬是愣了一下,急忙走過去,也是嚇了一大跳,我們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活僵尸,一副很讓我難以想象的及其難看的老女人臉突然的襲擊了我的眼球,可更可怕的是竟然看見了真正的僵尸牙,我倆以為是真的見到了僵尸,就都遠遠的走開了。當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之相貌,天生就已經(jīng)決定,本不應(yīng)該那樣去歧視每個活在這個美好世上的有緣人,可是人的好奇心和對事物的恐懼感總會不覺得提醒你要遠離這件事,并去盡力的狂笑。
車子碾壓這碎裂的樹葉,大片的樹,房子都急速的向我們的背后飛去,我們要達到前方的的一個大鎮(zhèn),穿出南板村,路過南臘,就可以到達另一個邊境鎮(zhèn),芒卡鎮(zhèn),靠近緬甸的南鄧,可以說在鎮(zhèn)子大山后面就駐扎著緬甸的佤邦軍,鎮(zhèn)子兩公里處是去緬甸南鄧的口岸,看似不大的幾條街,卻是口岸的生意很是火,拉客的面包車一輛輛的駛出鎮(zhèn)子,過了關(guān)卡,然后停留在十幾公里外最繁華的孟定鎮(zhèn)。
對于滄源縣城來說,我還是很是喜歡的,過了縣城路口的加油站,就算進入了一個很有特色的縣城,兩邊佤族的新式紅頂彩墻的房屋一排排的整齊的排列在平整的路面邊上,對于這個將牛作為象征的民族,進入縣城也是少不了看到這種牛氣沖天的象征,一頭大鐵牛,展示著向前即將沖出去的勁頭,兩個牛角亮晶晶的頂在頭頂,腿部幾塊碩大的肌肉早已顯現(xiàn)出來,圓溜溜的大眼睛直挺挺的透出了怒氣,旁邊還有幾間乘涼的茅草屋,到處都透露著這種佤族特色,到讓這個小城市別于其他普通的樓層和商鋪。紅色,白色,黑色,黃色,幾種簡單的色彩調(diào)配,卻是別出心裁的讓人感到了舒服感。可能是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世界佤鄉(xiāng)的名稱,滄源在臨滄里算是唯一一個可以讓外界人來游玩和宣傳的地方,滄源也稱作阿佤山區(qū),或者叫做葫蘆王地,聽起來很是俗套的名字,卻自己本身并沒有顯得俗氣,反而整體看起來很是高貴。
最具特色的是這兒的節(jié)日了,每年的5月1號到4號,是這兒最為盛大的摸你黑節(jié)。摸你黑,用佤語翻譯過來意思是“這兒是我們追求的、我們所期待的,堅持下去吧,堅持到永久永久”。在少數(shù)民族里,精神世界總是大于他們所擁用的物質(zhì)生活,佤族人也是一樣,精神生活的富貴早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目標,貧賤或者富裕在他們眼里其實只是幾個詞語罷了,要所珍惜的是人生只有一次,活的快樂,活的樂觀才是最為重要,將更多的時間用來歌舞享受,也是對人生的的尊重。我生是因為我存在,我存在是因為我快樂,執(zhí)著于痛苦的物質(zhì)世界,還不如去追求我們精神世界上所期待的,要相信那樣的追求和期待,不是錯誤,也不是消沉,那本身就是我們所自身所具備的能力,我們有何不可去讓自己的身體去感受那種潛能,而有何不可堅持這種本身就是對的抉擇呢。
黑色是佤族人最為崇尚的顏色,他們將黑色作為美得體現(xiàn),認為黑色是勤勞和健康的象征,狂歡節(jié)的摸你黑中,就比的是看誰最黑,越黑則越美,也代表著開心永久,快樂永久,幸福多多。在那天里,人們都會集中在滄源的摸你黑廣場上,幾十人的當?shù)刎糇迮┲t黑做成的像肚皮衣的服飾,用發(fā)夾將黑色的長發(fā)披在背后,開始在廣場上進行歌舞慶祝,舞蹈像是古老的祭祀一樣,聲音響亮,小腰鼓脆亮,長發(fā)在頭上好像已經(jīng)成為了舞蹈的必備道具,整體看下來像是看了一場甩發(fā)舞,不過場面的宏大氣勢還是很是震撼的,舞蹈結(jié)束后,就是開始狂歡的摸黑泥,在大泥潭里,你可以是隨意給對方摸黑泥,在他們意識中,這是一種祝福,是健康,長壽,幸福的祝福。不大一會兒,早已不知道誰是誰了,只能看見到處都是泥巴人,從腳到頭頂,每一處都被黏糊糊的黑泥沾著,當你遠處看他時,一個甜蜜的白牙微笑卻是燦爛的很。每次看到像這樣的節(jié)日,總覺得好像生活在他們的眼里很是簡單,這種將表面的快樂賦予在精神的快樂的快樂,或許才是真的生活釋然吧。未來是個未知數(shù),今天的幸福已經(jīng)來了,最起碼此刻是快樂的,那就將這種快樂繼續(xù)下去,讓當前的自己得到第一縷陽光的洗滌,這種快樂的存活最起碼在精神世界里是永久的,也許這種也可以填補我們空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