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撩魔

第三十六回 浩然正氣口誅天下,鉅白黔黑斬儒一縷。

撩魔 太卡. 5101 2024-08-10 02:34:02

  祝君寒飛身到了房頂,輕輕落在了屋脊上。

  抬頭看著天上烏云凝聚的虛影,祝君寒說道:“在下玄衣官捕,祝君寒。我早知顧大佛爺會來拜訪,卻不曾想居然擺下如此陣仗,是想給本官一個下馬威嗎?”

  顧大佛爺說道:“難道不是祝大人給了本尊一個下馬威嗎?放了我的崽子,一切相安無事。我無害人之心,只不過是收斂信仰罷了?!?p>  “佛爺當本官是傻子嗎?不管是薩滿一系,還是香火封神一系,古往今來哪有如此聚集信仰的能力?”祝君寒冷聲道:“佛爺,空口無憑的話我是不會信的,除非你表達出自己的誠意?!?p>  顧大佛爺輕笑:“怎么?難道你想奪我的法門?”

  “佛爺說笑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我若是為了聚集信仰的法門,那大可不必。”祝君寒話落,一身威壓爆發(fā)。

  浩然正氣如下?lián)舯┝?,又似狂風暴雨一般從祝君寒身上往四周翻涌而去,竟然壓了顧大佛爺?shù)臑踉埔活^。

  隱匿在烏云背后的顧尊微微皺眉。

  浩然正氣!

  全天下能修出浩然正氣的只有儒家,這是讀書人的標志。

  而且浩然正氣同時也證明了其實力的強大。因為一般的讀書人都是修行文氣,以文氣御正法,口誅天下。

  只有文氣修煉到一定程度,并且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天地至理感悟之后,才能凝聚出浩然正氣。

  儒家的浩然正氣,對香火信仰、蠻巫薩滿這些體系,其實都有天生克制的效果。

  因為儒家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說,還有“敬鬼神而遠之”的至理。

  這里的“遠之”不是遠離鬼神的意思,也不是迷信的意思。而是說以君子正道為標準,不能崇拜鬼神,否則就會受到鬼神的制約。

  因為鬼神離人們太遠了。人神各有各的道,鬼神是天,但人間只談人心向背。因此“天道遠,人性近?!?p>  鬼神的天道離眾生很遠,而仁義無雙的人道離眾生很近。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道之中,每個人所經(jīng)歷的一切,比如做生意、從政、上學、結(jié)婚、社交......都是人道的一部分。

  以人道為重,敬鬼神就是敬祖先,只有如此才興盛人道,天下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祝君寒此時氣勢正盛,說道:“君子不言,自養(yǎng)浩然正氣。仁義持節(jié),天地雖有百邪,亦難侵也!”

  這是儒家真理之道!

  天上的烏云被浩然正氣所照,頓時開始變得萎靡起來,顧尊頓感壓力變大。

  倒不是說顧尊的實力不及祝君寒,因為香火之力靠的是量。再虔誠的信仰,少了也沒用。而顧尊的香火之力堪稱朔州無出其右者。

  但浩然正氣對香火之力的天性克制,這就有些難辦了。

  如果顧尊不懼暴露身份,直接動用心花之力,勝負未可知。但暴露真身帶來的麻煩反而更多,得不償失。

  顧尊凝視祝君寒,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這是他第一次面對儒道釋三大體系之一的儒家,以前總聽聞這三大體系橫壓當世,其余各大體系都不能與之抗衡?,F(xiàn)在親身面對,終于知道是為什么了。

  因為真理!

  儒家修的是至理之道。此道上承天地,下應(yīng)眾生,仁義天下。

  所以浩然正氣并不是一股力量,而是一種規(guī)則,一種至理。這就是儒家讀書人的大道,也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的正氣。

  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正氣力量,就能面對外界的一切安之若素。

  巨大的誘惑也好,致命的威脅也罷,都能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達到“不動如山”的程度。這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因此“浩然”放在顧尊前世是一種哲學概念,而放在此間天下便是儒家的大道。

  在這樣浩蕩的真理大道面前,所謂信仰、薩滿、蠻神之類的道,就只能淪為小道,自然是矮上一頭。

  此時祝君寒浩然正氣鎮(zhèn)壓河陽,引來無數(shù)人窺探。

  那些和顧尊不對付的邪祟們紛紛彈冠相慶,拍手叫好。

  虎牙津津有味的看著雙生銅鏡,想著小顧顧要是打不過,自己要不要幫忙。

  柳芷彌坐在庭院里煮茶,感覺到這一股浩然正氣,只是淺淺露出微笑,不過注意力也放到了顧尊身上。

  有躲在破廟里的乞丐咧著大嘴,恍然失神。也有算命的瞎子大驚失色,兩股戰(zhàn)戰(zhàn)。

  城南街頭變戲法的父子忽然收攤走人,消失不見。躲藏在陰影里的眼睛從黑夜望向天明。

  林牧弈放下刀,感嘆道:“沒想到祝兄的浩然正氣已經(jīng)到了這一步。這邪祟竟然敢自稱佛爺,現(xiàn)在遇見祝兄,就算再強也要淪為階下囚了,呵呵?!?p>  祝君寒則是看向萎靡不振的烏云,冷聲道:“念你修行不易,也未曾傷人。若是束手就擒,本官可以饒你一命,只不過要為本官效力?!?p>  顧大佛爺不語。

  祝君寒怒道:“你還執(zhí)迷不悟,孽障!”

  “呵呵......”烏云中的顧尊卻忽然笑了,因為他在這個時候竟然頓悟了。

  其實所謂的“各大體系”的“大道”到底是什么,在此之前顧尊一直很迷糊。因為他接觸的這些體系,自己對自己的道也有些迷糊,都陷入了未知的神秘學。

  直到此時,顧尊遇見了儒家的大道。

  這世界恐怕沒有任何一道,比儒家還會教書育人。所以儒道展現(xiàn)出來的,就是非常中正宏大、清晰標準的“道”。甚至在這方面,道佛兩家也有所不如。

  儒道的核心就是以“圣人言”為延伸的真理、至理,這就是道。

  其實說到底,還是柳芷彌最開始和顧尊講的那些。修行最重要的事,是樹立正確的修行觀。

  所以“大道”的本質(zhì),是哲學理論,是思想體系。

  只不過在這一方天地之中,原本只是思維上的哲學,變成了可以修行的道路。所以儒家才可以僅憑圣人的四書五經(jīng),就能修煉文氣,唇槍舌劍。

  所以每一個體系,都是走自己的道,道路的道。類似于神話小說中的鴻蒙紫氣,自由度和上限極高。

  只要你走的是至理,那么就算想搞一個懶氣體系、吃飯體系都是沒問題的。

  不得不說,這一方世界對修行者真的是太厚愛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鳖欁鹇冻隽诵θ?,此時的他已經(jīng)想到了如何破解眼前的局。

  想以香火之力壓儒道,根本不可能。

  但儒家哲學也不是完美,也有漏洞。既然浩然正氣出自儒道之念,那就以論道定輸贏。

  儒家雖然是門大學問,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學問。不過以顧尊的能力想攻訐,還是不可能,他沒有那個實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顧尊雖然沒有這實力,但是他卻知道誰有這個實力。并且這人在前世就是懟儒學的大家,而在此世卻沒有他的痕跡。

  這位在前世說起來也是人盡皆知,便是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子。

  此時此刻,河陽城上。

  顧尊透過香火凝聚的虛影,問道:“儒道昌盛,但我有一問。我們論道而定勝負,不知祝大人能否解答?”

  祝君寒悠然大笑,儒道圣明,所以他胸有成竹:“但說無妨,今日讓爾等邪祟知曉儒道奧義?!?p>  顧尊笑了笑,問道:“鉅者白也,者黑也。雖明目者無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p>  這是墨子的原話。

  就是說有一個盲人知道銀子是白的,眼珠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墒前寻椎暮秃诘臇|西放在一塊兒,讓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

  所以說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為他不能稱說白黑的名稱,而是因為他無法擇取。

  現(xiàn)在天下的儒家君子稱說“仁”的名。可是把符合仁、不符合仁的事物混雜在一起,讓天下的君子擇取,他們就不知道了。

  所以說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為他不知道什么是仁,而是因為他無法擇取真正的仁義。

  其實墨子早就看出了儒家的一個問題,宣揚仁義道德沒錯,但問題是人心隔肚皮,好壞不會寫在臉上。

  你以為的好人,是別人眼里的壞人。你以為的仁義,是別人眼里的不仁。反正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看得慣就推崇為大儒,看不慣就咒罵其匹夫。

  儒家的核心是“仁義”,可仁義的觀點總是有偏僻,永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共識。

  儒家講求的是人性的完美,可以此為基礎(chǔ)的人治過于理想化了。所以后世人不斷推演,出現(xiàn)了各種學術(shù)流派,但說到底是一家之言。圣人的本意,也許早就消磨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這就是鉅白黔黑的道理,甚至還有點樸素的唯物辯證那個味道了。主客觀辯論,墨子認為儒家那套過于主觀,脫離實際。

  歷史也確實證明,讀書人的仁義其實立場變得很快,比如那衍圣世家。

  顧尊問完這句,就等祝君寒回答。

  祝君寒聞言之后,剛想回答,又忽然頓住。因為他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居然十分棘手,以自己的修為竟然一時間找不出可以辯駁的話。

  其實儒家不是完全沒有遇見過這種問題,辯證之論早有記載,什么三人行必有我?guī)?、見賢思齊、兩小兒辯日等等,雖然無法解釋,但也能辯駁一二。

  可是鉅白黔黑舉例子是瞎子,直指儒道的核心,反而無法破題。

  祝君寒沒想到自己眼中的邪祟,竟然有如此之能。至高的儒道竟然能找出一個無法直接回答的問題。

  儒道的本質(zhì)還是修心,所以一旦涉及這種方法論的領(lǐng)域,瞬間就束手束腳。

  顧尊冷笑,追問道:“我雖稱顧大佛爺,但從不以信仰迷眾生,不以生死動世人。傳音海螺每日奏曲吟唱,說書講的也是仁義故事。還會預(yù)報晴雨,惠及百姓。這難道不是儒道所謂的‘教化’嗎?你身為河陽城玄衣官捕,又做了什么事?夜中殺人的賊人,你抓到了嗎?”

  “你!”

  祝君寒握手長刀,可一身的浩然正氣卻頓時萎靡。

  這也是儒道的一個弱點,那就是如果君子無暇的文膽受損,那力量就會受損。心中有所惑,自然無法御浩然正氣。

  “這浩然正氣,便是仁義的證明?!弊>舐暫浅?。

  顧尊哈哈大笑,問道:“你有浩然正氣,那與你為敵的人就全數(shù)是儒家的罪人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儒家上下一心,早就壓過了道佛兩家。”

  祝君寒捂著心口,內(nèi)心已經(jīng)震撼不止。這樣的問題他答不上來,因為浩然正氣只能證明自己的仁義,卻不是全天下的仁義。

  這一刻,浩然正氣瞬間消散!

  祝君寒此時知道,自己無法在論道上擊敗顧大佛爺,于是轉(zhuǎn)而問道:“你所謂的傳音海螺,難道沒有那些靡靡之樂,放浪詩詞?女子溫言,消磨意志,此乃大罪!”

  顧尊此時真的有些怒氣,問道:“這些靡靡之音,放浪詩詞......哈哈哈,皆是儒家讀書人所做。深閨詞怨,傷春悲秋。詞曲來源于教坊司的青樓勾欄。祝大人,我問你那教坊司的青樓勾欄,是百姓去的多,還是讀書人去的多?”

  “這......”祝君寒如墜深淵,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哼!儒道仁義,圣人之心。這青樓勾欄揮金如土,本佛爺卻不想看你們讀書人自譽風雅,讓天下人都知道知道,你們讀書人看的是什么,聽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p>  “怎么,這青樓讀書人能逛得,百姓就逛不得?若儒家只是如此,那不要這儒家也罷!”

  “住口!”祝君寒話還沒說完,直接一口血噴出。

  但這還沒完。

  顧尊忽然心中震撼,抬頭看向天際,只覺得湛藍的天色瞬間變成了幽暗的倒掛深淵。

  無邊無際的星空近在眼前,而在不知名的角落,似乎有什么在注視著自己。

  “轟隆!”

  一聲平地驚雷響徹天際,不僅僅是朔州,不僅僅是離朝,甚至在更遠的涼國、大隋都能聽得真切。

  百姓嚇得只敢伏地跪拜,以為是天地滅絕。

  而無數(shù)的修行者們卻能看到一條煌煌大道,至高無上,那是儒道之真意!那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讀書人用盡畢生才推演出來的大道!

  “嘭!”

  一聲脆響,天下儒道讀書人皆是心頭一震,越是強者越能感覺得那種心慌,下一刻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修為平白無故少了一絲。

  庭院中的柳芷彌美目圓睜,一張櫻桃小嘴也閉不上了。手中青冥燈落地也無心去管,只是看著天上的儒道真意。

  “這家伙,竟然斬斷了儒道一縷氣運!”

  柳芷彌要瘋了,這是什么妖孽啊。

  這世間,各大修行體系都是各走各的路,努力推演自己的大道。當然也會有互相論道的機會。

  儒釋道三家能橫絕當世,就是因為這三家大道強悍,所以論道也是無敵之姿。

  就比如儒家,當年圣人周游天下,所到之處教化眾生。與妖魔論道,妖魔無不臣服。于是儒道當興,妖魔之道淪為下乘。

  早些年各大體系互相爭鋒,此消彼長。后來穩(wěn)定下來,這樣觸及大道的變化就很少了。因為儒道釋的大道已經(jīng)很完美了。

  但是今日,顧尊竟然找到了儒道真理的一絲漏洞,硬生生的斬了儒家一縷氣運。

  這一縷氣運對于儒道來說,其實微不足道,只不過是掉了一根頭發(fā)而已。但是代表的含義卻太大了,影響的是整個天下的儒道讀書人。

  柳芷彌美目一轉(zhuǎn),笑意漸深。本以為只是一個好苗子,沒想到是自己都比不上的雛龍。

  只有這樣的人,才配與自己同行!

  “不過看起來,這河陽城即將變得很熱鬧啊?!绷茝涊p笑著,卻又感應(yīng)到了什么,看向河陽城的另一處。

  而目光穿過極遠的距離,正好和神功戲班院子里虎牙的位置對應(yīng)。

  “這家伙怎么這么厲害,明明是我一只手能捏死的螻蟻,居然能斬了儒道一縷氣運?!?p>  這一刻,虎牙忽然警覺,轉(zhuǎn)頭看向柳芷彌的方向,有些不開心。

  “完了,小顧顧變成香餑餑了,有人要和我搶!”

  天地隱隱震動。

  “你絕不是出馬仙,薩滿一道不可能有你這樣的人。”

  祝君寒注視著天空的烏云虛影,忍不住追問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顧尊已經(jīng)不耐煩了:“與你無關(guān),總之是你惹不起的人。速速放了那些崽子,否則本佛爺就不留情面了?!?p>  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能認栽。

  祝君寒無奈的點點頭,揮手讓都尉放人。

  畢竟祝君寒怎么也想不通,有這樣才情的人不去儒道釋三家,偏偏去混什么薩滿,這簡直就是明珠暗投。

  放在顧尊前世,大概就是高考狀元拒絕世界名校,改學烹飪美發(fā)和挖機。無法理解,這難道不是有病嗎?

  早知道這位顧大佛爺有這樣的才情,祝君寒才不會做這么唐突的事情。為官多年,幾分圓滑他是明白的。

  現(xiàn)在這么搞,簡直就是耍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