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之,林如海突然轉(zhuǎn)身從身后拿出一封薦信,只見他面向雨村,又繼續(xù)道:“但請放心,小弟已預為籌畫至此,早己修下薦書一封,轉(zhuǎn)托內(nèi)兄務為周全協(xié)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內(nèi)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賈雨村極力掩飾自己此時的大喜之情,雙手接過薦信,恭敬的回道:“多謝大人錦囊相助,若后有需村助時,盡管開口,雨村定萬死不辭”。
此刻的賈雨村臉色紅潤,他緊緊抑制住心中萬分激動的心情,又謹問道:“不知大人的內(nèi)兄現(xiàn)居何職啊,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干瀆”。
林如海聞言而微笑,正色道:“說起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
緊接又正色道:“大內(nèi)兄現(xiàn)襲一等將軍,名赦,字恩侯;二內(nèi)兄名政,字存周,現(xiàn)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托”。
“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賈雨村聽后連連點頭,拱手恭敬謝道:“多謝大人提攜”。他心中這才信了昨日冷子興之言。
林如海緊接著又說道:“小女己擇定下月初二日入都,尊兄就同路前往,豈不兩便?”。
賈雨村聞聲將此事應接了下來,心中不禁十分得意。
……
傍晚,林黛玉原本極度不想棄父獨自前往京城,無奈她外祖母早已來信勸說,信中表達了對林黛玉深深的想念之情。
而且林如海對此事雖也不舍,但還是贊成的。
只聽林如海說道:“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xù)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云不往?”
林黛玉聽后頓時嚎啕大哭,掩面哭泣,泣不成聲。
此時林如海的神色頗為復雜、不舍,無奈的唉了一口氣,低聲說道:“玉兒,父親身兼巡鹽御史一職,工作十分繁忙,怕沒有時間教育你,你到了外祖母那里,有她的照顧和教育,為父這才放心,也沒有了后顧之憂”。
許久之后,林黛玉俏白的臉略帶愁容,只聽她止住了哭聲,啞聲說了一句:“父親說什么便是什么吧,女兒自當聽命”。
……
四月中旬,揚州城。
賈凝從一艘小船上不緊不慢的走了下來,旋然環(huán)顧四周后,與一眾仆婦前往林如海的官邸。官邸具體位置賈凝自是不知,但可以詢問旁人一番,基本上逢問必答。
半個時辰后,在林如海官邸門前,賈凝令門仆通報林如海去了,這才在此等待。
不久之后兒,二位氣質(zhì)儒雅的讀書人迎接了來,只見其中一位身穿常服的俏瘦中年男子與另外一位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年正直迎面而來。
“林伯父、賢之兄”。
賈凝見到他們二人,不假思索的首先拱手行了一禮,言出看之,連聲正色道。
林如海面帶熱情,連忙邁步走到賈凝身旁,將之敬禮扶下,笑道:“既是賢之同窗,你與我是同輩,禮數(shù)不必如此周全,來兒,請進門詳談”。
林如海把當作賈凝同輩之人,但賈凝不能以同輩自居,因為他年齡比之小太多了。
旋然,林如海將賈凝行禮的雙手按下之后,林則賢隨之來打圓場,在二人的熱情邀請之下,賈凝也頗為客氣的同他們二人正齊走進府中。
賈凝、林如海、林則賢三人進府后一邊走向廳房,一邊笑談起來。
林如海如此熱情的招待客人,在古代這很是常見,況且他們又沾親帶故。
讀書人初見一般都是如此客氣,甚至有些比之還更甚幾分。
這邊,亭院的走廊之中,賈凝聞言笑道:“不知林妹妹想要幾時去往京城,大可多待數(shù)日,好緩解幾分妹妹的思鄉(xiāng)之痛,這些便不必在意小侄”。
林如海瞬間怔了一秒,心中對這位少年的好感倍增,旋即微笑道:“那就依弟之言吧,我準備擇選下月初二這個日子,如此可好?”。
賈凝淡然一笑,道:“好啊,如此甚好”。
林如海儒雅隨和的深深點了點頭,突然,他神情一愣,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對了,弟還沒有住所吧,余下的這些日子,不如就暫住在我府上吧。
我府中房間、物品一應東西具全,小女正好借此與弟熟悉一番,到時入了京,旁邊有個熟人也好說話……”。
林黛玉進京后,人生地不熟的,雖然有一個喜愛她的外祖母,但是賈府之人她終究是一個人都不認識。
目前對這些親戚也是猶如陌生人一般,一次也未見過,因此林如海難免擔心林黛玉,畢竟她今年才剛到九歲,怎么可能通事故?
其實林如海完全有能力撫養(yǎng)林黛玉,大可以拒絕賈母的。
但是林黛玉“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林如海難免擔心林黛玉在教育上出差錯,而且他也沒有時間細心照顧林黛玉,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林如海害怕林黛玉在自己身邊會有不測,他自從上任揚州巡鹽御史一月多來,可謂是威脅不斷,尤其是地方上的士紳,得罪了不止千百個。
因此林如海為了黛玉的安全,只能忍痛讓黛玉離開自己,遠渡京城,尋她的外祖母。
不過就憑賈母說再多,他總歸還是不放心的,因此這有了上面的這句話。
對林如海的請求,賈凝求之不得,應道:“林妹妹在賈府一個熟人也沒有,如此也好,那就多謝伯父了”。
在賈母送來的信中,林如海早己清楚了賈凝的底細,在他看來,此人與他的經(jīng)歷很像,同樣是借科舉揚名、發(fā)家的,只不過賈凝年齡小一些罷了。
因此賈凝雖是賈府旁系的子弟,但林如海沒有一絲瞧不起他的樣子,反而用極為欣賞的目前打量著賈凝。
賈凝這個憑自身努力,十三歲一舉中案首的少年真的與他年少時很像。
再之,林如海對杉杉有禮的賈凝本身就頗具好感,賈凝又與他堂兄林則賢是同窗,因而更加親近了。
古代這個同窗代表的可不是普通同學,意義很深遠,基本上就相當于以后官場的盟友了,而且是特別親近的那種。
……
熱情招待了賈凝一番之后,林如海派人把府中的一處廂房打掃了一番,供賈凝暫時居住。
一定是起風了
兩更4000多字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