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哀朝廷之多艱
動蕩年代,世事無常,往往一日數(shù)變。
徐寧還未成行,荊湖形勢又生波瀾,劉忠被楊幺所敗,率部到達(dá)平江、瀏陽等地劫掠,與李宏發(fā)生沖突,而馬友趁虛而入,進(jìn)入潭州,三股勢力大打出手,混戰(zhàn)不止。
恰在此時,朝廷派信使,急召徐寧回朝,改由張俊任荊湖兩路安撫使負(fù)責(zé)荊湖平亂。
徐寧并未糾結(jié),即刻拔營。
如今楊幺大勢已成,又須提防劉忠等三股勢力背刺,僅靠自己這兩千騎兵三千步軍,想要剿滅叛軍,無異于癡人說夢。
而趙嬛嬛遣信使飛騎而至的書信中,只有短短的兩個字:速歸。
這讓徐寧大驚,不知建康出了何變故,憂心不已,下令步軍返江州駐屯,自己則率驍騎營日夜兼程趕往建康。
建康府,宮城內(nèi)。
御苑內(nèi),趙嬛嬛與李綱、趙鼎對面而坐,倍感頭疼。
趙嬛嬛嘆了口氣,說道:“一連數(shù)日,日中出現(xiàn)黑子,雖是天象有異,但日為人主之象,即便是上天示警,也是過在于朕,范宗尹帶頭奏請,指斥輔政大臣無能才致天生異象,請罷各位輔臣,你們兩人還真就當(dāng)真了?請求罷免自己的相位,得歸你們兩位宰相想得出來。如今事務(wù)繁多,朝廷艱難,正該是君臣一心,合力共治之時,李相趙相理當(dāng)體恤朕意,用心任事,就不要被這些瑣事牽扯精力。”
李綱與趙鼎上折子,也只是給官家給朝中大臣一個態(tài)度而已,官家既已開口,自然惶恐感涕應(yīng)下。
趙嬛嬛說道:“今日就在宮里用膳吧,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xù)談事情,這么多事情,朝堂上爭議不休,懸而不絕,拖著不解決也不行?!?p> 李綱看了趙鼎一眼,開口問道:“官家,如今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平息文武之爭,但此事牽扯太大,稍有不慎,便會令局勢更加不堪。”
趙嬛嬛搖了搖頭,說道:“此事干系太大,非有萬全之策,不可輕舉妄動,先說說監(jiān)察御史韓璜的奏折吧。”
監(jiān)察御史韓璜三月前奉詔巡察江西湖南等地,歸來上了一封長折子,直言民間疾苦、百姓之艱,一路之上,郡縣城鎮(zhèn)村落,滿目瘡痍,十室九室,而問其原因,大多數(shù)地方,根本不是地方所奏的金虜劫掠之故,而是官兵盜賊為禍。金虜陷落地方之前,潰散的官兵先至而大肆劫掠,金虜離開后,前來收復(fù)地方的官兵又劫掠一番,官兵跟著金虜走后,盜賊又跑來劫掠一番,盜賊跑后,地方官員為了朝廷賦稅與自己私令,只好變本加厲壓榨百姓,百姓不堪重負(fù),只好造反,做了盜賊。如今的大宋地方,官兵與盜賊混雜,根本沒有幾處安生之地,官吏失治、民心離散,長此以往,后果無法想象。
趙鼎說道:“自靖康之難以來,諸將權(quán)力過大,日益驕橫,朝廷與地方難制,將領(lǐng)與地方官員失和,各行其事,甚至相互攻訐,官兵無心剿滅盜賊,官吏無力治理地方。這事才是韓御史所奏之事之因,安民必先平叛,平叛需先治軍。治軍之根本,在于制將。朝廷若不及早處置,怕是會重演唐朝藩鎮(zhèn)之禍?!?p> 李綱出言附議道:“趙相之憂,亦是臣之所憂。馬擴(kuò)、吳玠密奏曲端欲反,劉光世公然向朝廷索要地方官員的任免權(quán)力,自行收取賦稅。這些事情,都在提醒朝廷,這些擁兵自重的將領(lǐng)可能隨時會脫離朝廷的掌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