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僧侶天真幸方至
魏子云辭別了鄭姓少年,對他所為之事,自然是非常清楚,只是很可惜,這種事他暫時不可能插手其中。
對于鄭家和曹大帥的恩恩怨怨,相較于這個幸存的年輕人,在得到了曹成章的記憶之后,魏子云自信比他更為了解那些是是非非。
對于其家的遭遇,也只能感慨一聲不幸,至于幫助其恢復(fù)舊家業(yè),這已不是魏子云所能辦到的事了。
縱然此番真的斬了長鶴子,但伏丹派上下又不是沒有其他高手,人家既定的大計不可能因為長鶴子一人的生死存亡而改變。
無非就是長鶴子本人將證先天大宗師,故而此番行事,皆以其一人為主,但并不代表身后再無支持。
就算魏子云肯幫助他,以鄭家如今殘余的力量,只怕一個楊縣都不見的能搞定。
除了把一縣百姓推上戰(zhàn)車,別無其他好處。
況且,以此一縣之力,能抵擋曹鎮(zhèn)數(shù)萬精兵?縱然以魏子云的武道修為,一旦陷入軍陣之中,只怕一時半會也難脫身,落一個不討好的結(jié)果。
更何況,曹大帥本身也是一尊紫府元神之境的大高手,麾下也不乏能人異士效力。
因此,一句話,已經(jīng)沒機(jī)會了。
數(shù)日之后,街上,行人寥寥。
“真是稀奇了,楊縣居然還有道友這樣一尊高手!”
一僧人盤坐道左,目露驚奇之色,看著手持長幡、裝神弄鬼的魏子云,雙手合十,連道數(shù)聲佛號。
“稀奇,確實稀奇!”魏子云說話間,看著對方,也是驚奇不已,問道:“道友似乎并非本地人士吧,此番來這,所為何事?”
僧人聞言,卻是淡淡點頭回道:“貧僧自楚州游歷而來,這番到此,卻是為青山縣一地數(shù)萬百姓?!?p> “哦!”
魏子云聞聲,不置可否,但還是問道:“保全青山縣?難道發(fā)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僧人聞言,緩緩點頭說道:“原本是有的?!?p> 看著魏子云,目光變得復(fù)雜起來,又小聲道了一聲佛號,才說道:“貧僧從本縣縣令處得知,楊縣這邊日日練兵備武,又聽聞曹帥麾下將士軍紀(jì)……于是受人所托,來這邊,懇請曹將軍能免去入城后不必要的殺戮……不成想,這幾日聽說了道友的大名……”
“原來如此。”
魏子云點點頭,如果是這事,還真有可能。
“另外……”
就見僧人遲疑道,看著魏子云便說道:“貧僧此來,除了這事之外,看到道友倒是想起了一件事,請道友注意?!?p> “何事?”
“貧僧日前得到一位朋友的消息,說是伏丹派長鶴子道長已經(jīng)到了汝林城,想來過不了幾天便要趕到梅郡,屆時,不出意外,便是應(yīng)在道友身上……”
“汝林,這么快!”
魏子云聞言,一陣吃驚,這汝林城乃是梅郡之北一座大城,靠近江州,本是商業(yè)繁華之所,但因著曹家需要北征金陵何、宋兩大藩鎮(zhèn),因此那邊早就斷了大宗商貿(mào)往來,改為軍事重鎮(zhèn)。
如果到了那邊,不說梅郡,就是楊縣都能很快抵達(dá)了,有趣的是,汝林城最早乃是鄭家的大本營,只是可惜,當(dāng)年出事的時候,這邊的官將選擇了曹家,也不知道他們?nèi)缃窈蠡诓弧?p> “多謝道友相告?!?p> 魏子云了然,想了想,還是說道:“道友不遠(yuǎn)辛苦,勸阻兵戈之事,貧道非常佩服,但刀兵之事,實非你我所能阻止,今日縱然沒了曹成章,只怕還會再來一個別的什么章之類的……
況且,我看道友修行精湛,實在不易,需知,這道理是給人講的,與畜生他是談不通的!”
最后這話,魏子云完全是介于曹家上下的秉性而言的,得到曹成章記憶之后的他,極為了解曹鎮(zhèn)上下用兵得手段。
像眼前這僧人手法,幼稚的很,只會觸怒到曹家上下,只怕到時候,非但不會起到“止兵”的目的,反而有可能會帶給當(dāng)?shù)匕傩崭嗟臑?zāi)難。
而且,有一句話,魏子云沒說,這些年曹鎮(zhèn)擴(kuò)兵用兵非常之頻繁,導(dǎo)致府庫枯竭,前任郡守所積攢的財富已經(jīng)花進(jìn)軍事這個無底洞七八成了。
因而,為保障軍事用度,除了加征賦稅和勞役之外,還有就是默許麾下官兵對征服地的屠殺搶掠。
為什么?
這事還是軍師韓成夫建議的,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則補(bǔ)充軍用,畢竟軍事開支非常巨大,不論甲胄器械、衣服吃食,要保持?jǐn)?shù)萬藩兵精銳的用度,消耗何其可怕。
二則消滅地方抵抗,就是威懾潛在的叛亂分子,同時還能通過手段直接掠奪,補(bǔ)充軍需,或者一旦軍事上損失慘重,那么,通過屠城的方式,也能很快重新恢復(fù)士氣。
尤其是這種有意的放縱之下,三大藩鎮(zhèn)拉鋸的地方,早就是尸骨遍地,人煙近無了。
而關(guān)鍵,為了盡快擺脫巨大的財政壓力,就必須消滅其他藩鎮(zhèn),為了消滅這些藩鎮(zhèn),就需要保持強(qiáng)大的軍事力量,而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所以就需要主動發(fā)起攻擊,而用兵消耗又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所以,這就是一個死循環(huán)。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附近周邊,什么大戶地主、寺院主持,都被苛以重稅,為什么要盯上魏子云,也是堅信方外人家多積財富,其中尤其以僧侶為最。
他們可以奢侈到將黃金化為金粉,抄錄經(jīng)書,或粉刷佛像,勸信民募捐。
這還不算依附于方外之人的佃戶、雇農(nóng),甚至方外之人本身還要修行,又涉及到了大量的天材地寶,你說你沒錢,誰信呢?
有一說一,魏子云祖?zhèn)鞯牡烙^雖說處于洛嶼山深處,但這山中也是多良材奇珍,加上百姓開墾,也是自給自足,別看魏子云欠下大戶不少銀錢,但這山里頭,可是富的很。
尤其是這山,名義上大半也是歸攏在道觀名下的,真要開了口子,還賬真的很快。
也就是魏子云舍不得,畢竟,靠山吃山。
只是這些詳細(xì)的話,魏子云就沒必要告訴他了,但看僧人面上勉強(qiáng)掛著的笑容,估計也是猜到了。
臨別之時,僧人似乎有些猶豫,最后說道:“若是道友需要助拳,可知會貧僧一聲,這幾日,貧僧就在城外的破廟里暫住?!?p> 魏子云聞言,當(dāng)即擺擺手,謝絕了對方,這事他不想摻和太多人,畢竟,記憶之中,那長鶴子的霸道,可是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