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兩漢往事

第八章紅霞萬里—(三十五)黥布造反(五)

兩漢往事 閑云漫關 2584 2013-12-24 00:04:23

    黥布這次造反,引來不少人的關注,有疑惑的,有擔心的,有高興的,有發(fā)愁的,無論懷揣的是哪種心情,歸根結底只有四個字——極為重視。夏侯嬰就是其中之一。

  夏侯嬰這個人打仗生猛,極為忠誠,話語不多,但心機不重,總的來說他辦出來的事情,絕不會讓人討厭。當然,也并不代表他和老大不唱對臺戲,曾經(jīng)劉邦彭城大敗慌忙逃命時,三番兩次踹兒女下車,夏侯嬰就抗了一次命。但這種抗命,并不會影響其在老大心中的位置,反而加重了自己的分量。

  劉邦對夏侯嬰是無比信任的,因此這位夏侯兄每次說出來的話,劉邦都會給他幾分面子。當初是他救了將被砍頭的韓信,給了姓韓的繼續(xù)活命的機會;后來是救了季布的性命,讓那個姓季的人繼續(xù)他的傳奇生涯。由此可見,夏侯嬰還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很有挖掘人才的能力。

  一句話,夏侯嬰是一個有眼光、有思想、很踏實、很忠誠的跟隨者,是劉邦的嫡系。

  這一次,夏侯嬰又為劉邦挖掘了個人才。

  劉邦的跟前真的是能人輩出,為把這段故事講清楚,我盡量少牽扯進來些人,免得混淆讀者的視線。但有些人,還是需要穿插一下的。雖然這些人就露那么一兩次臉,但不拉出來遛遛,就很難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會讓人覺得有些突兀。

  夏侯嬰這次發(fā)現(xiàn)的人姓薛,名字不詳,史書里稱之為“薛公”,曾當過楚國令尹。

  提到“薛公”這兩個字,我就頭大。實際上在楚漢爭鋒之時,項羽手下就有一個被稱為薛公的人,史料記載那個人早被灌嬰砍死在馬下,我在前邊也是提到過的。

  然而,這個地方又冒出了這么一個人。要說姓薛的人有很多,也不一定就是一個人,可史料偏偏不加以注明,也不寫清楚人家的名字,一個代號就直接了事。這種前顛顛后倒倒的敘事方式,讓人抓狂。

  事實上,我也沒弄明白這兩個“薛公”是不是一個人,因為在查閱了有限的史料后,我崩潰了。因此,只好權且認為這個稱號所指的并不是一個人吧。

  這位薛公同志目前是夏侯嬰的門客。雖然相處的機會很多,但直到這次對話后,才真正被夏侯嬰發(fā)掘出來的。

  黥布這次突然造反,讓劉邦有些措手不及,一時半會沒拿出具體方略來,這讓一些人很是操心,這些人中包括夏侯嬰。

  夏侯嬰回去后,和自己有限的幾個門客探討黥布造反的事情。他對黥布的行為有些疑惑。

  薛公站了出來,“黥布故當反!”

  他這句話算是語驚四座。

  薛公接著說話了,“朝廷前年殺韓信,去年斬彭越,此三人同功一體之人,自疑禍患及身,故反耳?!?p>  夏侯嬰隨即問道:“可有對策?”

  薛公呵呵一笑,接著說道:“大人為我引薦主上,我有良策對應,黥布此亂不足慮也?!?p>  薛公的機會來了,因為夏侯嬰真的為他提供了一次展現(xiàn)才華的機會。夏侯嬰真是太有眼光了,推薦韓信是他的得意之筆,推薦這個薛公算是他的收官之作,難能可貴的是他引薦的幾個人都沒給自己丟臉。

  站在劉邦的面前,薛公開始了他的表演。

  劉邦雖然看不起儒生,但事到臨頭,還是想聽聽這位大言不慚的老頭有何高見。

  “先生有何良策?”

  薛公深深一躬,款款說道:“黥布反可用三策。用上策,那崤山以東非朝廷所有了;若用中策,勝敗結局未可知也;若用下策,陛下可高枕無憂也?!?p>  薛公的這個開場白很漂亮,給領導匯報工作,就需要這么一二三地進行羅列,一旦羅列清楚,剖析有理,立刻能引起領導的重視,也能為自己爭取些彩頭。

  劉邦就被他的一二三理論吸引了,好奇地問道:“何為上策?”

  “黥布若東攻吳,西占楚,兼并齊魯,傳令燕趙,則崤山以東非朝廷所有了?!?p>  “何為中策?”

  “東攻吳,西占楚,兼并韓魏,占據(jù)敖山谷倉,封鎖成皋,那勝敗未可知也。”

  “何為下策?”

  “東攻吳,西取下蔡,輜重轉移越地,而黥布本人還歸長沙,那陛下可高枕無憂了。”

  薛公說的都是些地名,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地圖,把地圖看明白了,就知道薛公所說的內(nèi)容其實是很好理解的。

  簡單說來,齊魯之地西據(jù)險地,東臨海邊,要造反,這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而韓魏之地卻處于全國腹地,扼守關中咽喉,自古也是兵家必爭之處,據(jù)守此地,也不失是一個選擇,當初項羽就是這么做的。至于下蔡、越地什么的,偏據(jù)南方荒蕪之地,缺兵少糧,一旦開戰(zhàn),無疑是身臨死地。

  這么簡單的道理,我們都能看明白,難道打了一輩子仗的黥布會看走眼?薛公排列的一二三,似乎并能算是高明的建議。然而,他隨后說的話,就高明了。因為他不僅僅能看清楚造反的路數(shù),更能剖析明白黥布的為人,這真的很不容易。

  聽完薛公的話,劉邦好奇地問道:“黥布將選何策?”

  劉邦問的這句話實際很無厘頭,你說黥布如何選擇,人家薛公如何知道。黥布自己又不傻,況且他也不聽姓薛的,這不明顯是在為難人?但往往此時,也是考驗本事的機會。如果判斷準確,那將一舉成名;但如果判斷錯誤,那也還是比較危險的。

  然而,薛公并沒覺得為難,他斬釘截鐵地答道:“出下策!”

  劉邦更為好奇,“何也?”

  劉邦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能讓人抓狂。這種問題,如果答不好,很容易被認為你在信口雌黃,更有甚者會把那頂“欺君”的帽子讓你戴上幾天。

  所以說,說話也是一種本事,要么在和領導對話之前,把可能被問到的問題想全面、想清楚,做出備選答案;要么你隨機應變的能力足夠強。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基于你的判斷足夠準確。如果沒有這點本事,最好別去端“謀士”這個飯碗。不要去羨慕別人耍嘴皮而取得的成績,這份工作并不容易干。

  薛公舔了舔嘴皮,開口了。“黥布,驪山囚徒也,性剛身強而至萬乘之主。然其胸無大志,眼界狹隘,所行不顧身后,也不以蒼生為慮,只圖自身暢快而矣。更心系故地,必定南下以圖茍生,吾斷其必出下策?!?p>  薛公的表演結束了。黥布的為人他算是看明白了。

  因為黥布真的很聽話,其隨后的行為,幾乎完全按照薛公為他指定的套路進行出牌。

  吳臣站對了位,這讓劉邦很是高興;薛公分析的話,讓他又增加了一份底氣;隨即劉邦又搞了一次和親,安撫了一下冒頓。多措并舉,一陣連環(huán)拳過后,勝利的天平完全向劉邦這邊傾斜了。因為現(xiàn)在的黥布被一步步孤立了起來。

  當然,此時的黥布已經(jīng)開始了自己的事業(yè),他的頭一個目標就是劉賈。這讓我們在下邊的章節(jié)中再進行介紹吧,因為就在黥布敲鑼打鼓開始革命事業(yè)之時,劉邦也不失時機地進行著自己的選擇。

  因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辦成。關鍵是劉邦現(xiàn)在的身體也不是太好,畢竟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公元前196年,也就是說他已是61歲的老人。如果再不把心念已久的那件事情辦成,真是對不住自己的良心。

  黥布這次造反,剛好為他提供了一次機會。這個機會還是可以把握一下的,只是多少有些不太地道。

  好了,讓他著手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