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眼看得這倫文敘笑意吟吟的將一路上發(fā)生的事,都娓娓道來,溫羽安臉上沒有表情,只不過心里著實將倫文敘暗罵了一頓:“這小子,還真不是個省油的燈,居然什么話都說,什么叫他們兩人十分推崇,豈不是說自己兩人揣度外人前來。原本是要去楊眉劍那里打擾,結(jié)果被兩人弄到這里來了。這不是成心制造不愉快嗎?合著兩人不敢?guī)馊诉稊_楊眉劍,卻敢來這里。”
“難道這小子看出什么由頭,趁機制造矛盾,擴大自己兩人跟寒秋之間的裂痕。還是單純的看出這寒秋方才似乎有所感悟,結(jié)果被一行人打斷,把責(zé)任推給自己這個同門,而不是他們這些個外人。這樣一來,即便是沒有收獲,也不會一來就得罪這一看就知道氣度不凡的‘高人’?”
就在溫羽安腹誹的時候,靳秋開言道:“兩位師兄怕是錯信傳言了,對師弟我也太過錯愛了,我有多少本事,自己還不清楚。還有幾位法相宗的師弟,也是過譽了,我也只是天云門中一個普通的弟子,如果非要說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外出行走了幾年,得了少許機緣罷了。諸位也知道,在這修真界中可沒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哪一個聲名顯赫的修士,不是血戰(zhàn)連連,再或者做出一番大事,如此才有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跡流傳,你們仔細(xì)想想,你們認(rèn)識的人,哪一個不是如此,但你們可曾聽過我做了什么大事,哪怕一星半點,恐怕也沒聽過吧?!?p> “雖然我確實有些手段,但太過贊譽,怕是捧殺我也,所以我是當(dāng)不得。至于什么指點提攜,卻也休提。不過遠(yuǎn)來是客,隨意聊聊,倒也無妨?!?p> 靳秋雖然不知道這一伙突然到來的人有什么意圖,但對方自己倒是交代清楚,對于溫羽安和風(fēng)厲兩人的用意,靳秋懶得猜測,也懶得理會。至于法相宗的幾人,只當(dāng)是閑聊,消磨時間,算是相互認(rèn)識,倒也不差,至于更多,靳秋就不奉陪了,倒是從對方那里聽到,似乎這法相宗要聯(lián)合幾大勢力做一件大事,靳秋倒是有幾分興趣,但也不急切,山門隨后肯定會公布下來的。
倫文敘反而不信道:“寒秋師兄太過自謙了,雖然那些聲名顯赫的,自然是有實力,但同樣也有實力強大,卻聲名不顯的隱士高人,遠(yuǎn)得不說,就說貴門楊眉劍師兄,如果不是在那水幽府奪取那元光洗禮的資格時露面,恐怕到現(xiàn)在也沒幾個人知道他的厲害,還有那水云殿雪晴,雖然沒有怎么出手,但藺如意師兄卻是對我等說過,這人天生的修道胚子,赤子之心,修行起來就如喝水一樣簡單,可見她是一天資橫溢之人。”
“而我今日見到寒秋師兄,只是感悟之余威,便能讓我等心生凜然,管中窺豹,由此可見一斑。而溫師兄所言肯定也不會是空穴來風(fēng),縱使夸張幾分,也絕對是讓我等敬仰的了。如果寒秋師兄看不上我等,不愿結(jié)交,也是當(dāng)然?!?p> 靳秋也不在繼續(xù)自謙,未免過于做作了,只是笑道:“看來倫文敘師弟感覺很敏銳啊,不過方才只是偶爾為之,做不得數(shù)。我也不跟你爭辯這些,自家的水準(zhǔn)只有自家清楚,就像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不用和誰比較。你如今將我和藺如意、楊眉劍相比,卻是不妥?!?p> 倫文敘歉意的笑了笑,卻是認(rèn)為靳秋雖然也不差,算是少有的英才,但畢竟跟聲名遠(yuǎn)楊的藺如意差距還是很明顯的,估計就是跟楊眉劍還要遜色一籌,畢竟這兩人都接受過元光洗禮,前途光明,怎么說也比靳秋這樣的隱士型修士要強。
是的,在倫文敘心中,縱使藺如意和楊眉劍是同層次的人物,但也是有高低的,不論是同出一門,還是事跡經(jīng)歷,他都認(rèn)為藺如意是這一層次中最頂尖的,其他人還是有稍許不及的。
方才贊譽,也只是初次見面的客套,畢竟第一次見面,總要氣氛友好,才有深談的機會,就算那一瞬間感受到的悸動,也改變不了他根深蒂固的想法,所以對靳秋自承不能與之相比。倫文敘倒絕對這人感覺不壞,起碼還算有自知之明,沒有驕狂太甚,也沒有虛偽過狠。
其實靳秋只是在說自己已經(jīng)是杳冥中人,又怎會跟一群凝元修士較勁,不是一個境界的,根本沒有可比性,無論這伙凝元修士潛力多高,實力多強,境界上的差距足以抵消一切。況且靳秋也說明了,并不和別人相比,只用在心中明確,不停前進(jìn),總比上一刻的自己強,用現(xiàn)在之自己比之過去之自己,用將來之自己比之現(xiàn)在之自己,這才是最好的比較,才是最真。
所以當(dāng)倫文敘說道:“寒秋師兄雖然比不得那些聲名赫赫的修士,但足夠指點提攜我們了,還請師兄不吝賜教。”
靳秋只是淡然一笑,不作辯駁,只是順著說道:“看倫文敘師弟現(xiàn)在真氣鼓蕩,目光湛然,相必已經(jīng)到了先天頂峰,只差一步,就能晉升凝元的地步了,可見師弟平時也是刻苦修煉,缺得恐怕也只是一份機緣,只要契機一到,這凝元境界指日可待,現(xiàn)在貴派金丹長老親來本門,說不定,這時機就在眼前,倫文敘師弟可要把握了。至于其他師弟,最好也是抓緊時間修煉到先天頂峰,也能搭上這次機緣的末班車,把握好了,也許只比倫文敘師兄慢半步而已。這只是我的一點薄見,不當(dāng)之處,請勿見怪。”
倫文敘眼睛一亮,欣喜道:“寒秋師兄說我感覺敏銳,我看師兄才是目光如炬,明見千里,師弟我這點本事,就被師兄看了個通透,當(dāng)真是汗顏。不過師兄此話倒是十分貼切,稱之為金玉良言也不為過,小弟一定按照師兄說的做,希望能一舉踏入凝元?!?p> 其他幾個法相宗的先天修士也同時說道:“多謝寒秋師兄指點,我等必定更加努力,趕上這個好時機。”
靳秋搖頭笑道:“幾位師弟言重了,我只是猜測之言,就算僥幸言中,也只是泛泛而談,具體作為,還是要看你們自己。還有就是幾點我的個人感悟。如果道行境界一時之間沒有進(jìn)境,就不必執(zhí)迷,可以轉(zhuǎn)而修習(xí)法術(shù),即便沒有新的法術(shù)修習(xí),也可以多練習(xí)法術(shù),熟練施展,在不斷的施展中,體會法術(shù)所蘊含的奧妙,感悟施法中的細(xì)微差別。這樣做,僅在斗法實戰(zhàn)之時,有莫大效果,就算是對道行精微處也有增益作用。最好能跟相熟修士切磋交流,相互印證,也不用怕誤傷,只要不死不殘,這樣的效果,雖然并不能比擬真實斗法的殘酷,但也能提高半籌?!?p> “如此這般之后,可以多多在外行走,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便是這個道理,接觸的東西越多,變數(shù)就越大,撞到機緣的幾率就越大,無論是好的機緣,還是壞的機緣,只要有變數(shù),那就有希望。此所謂,道窮則變,變則通?!?p> “當(dāng)然,這些只是我的一點心得,諸位師弟聽過就算了,因為我的經(jīng)驗并不一定適合你們,或者說,別人的經(jīng)驗只是別人的,只能借鑒,從中尋找共通點,而不是照做,如此,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堅定前行,才會有所成就?!?p> 此時不光是幾位法相宗弟子,就是溫羽安和風(fēng)厲二人也露出沉思的樣子,顯然靳秋所說的一番話,雖然實際具體不多,多說是指向性,而非操作性的。但有些東西,確實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做不做得到話中所說的還在其次,但靳秋這份坦蕩確實難得。
概因修行之道,極為私有,極為自我,別人是不可能一幫到底,所以很多個人無不視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自傲,就算是交流,哪怕是極好的關(guān)系,也難得這樣推心置腹。至少在場幾人都認(rèn)為靳秋所說已經(jīng)是這樣了。
但靳秋并不擔(dān)心教會別人怎么辦,要是真有這么簡單,那不說別人,靳秋自己都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不說別人聽進(jìn)去多少,能理解的又有多少,而后將之融入自身獨特情況的又有多少,就算都做到了,精義清晰,目標(biāo)明確,那能做到的會有多少。
最樸素的道理就是知易行難。
人和人之間,總會有著差距,這就是每個人天賦,悟性,資質(zhì)的不同所造成,這才是先天的,而后天的經(jīng)歷,遭遇,機緣肯定也不會一樣,這才有不同的個人,才會有無數(shù)的獨特。
所以靳秋從來不擔(dān)心別人怎樣,只會關(guān)注自己是否成長,別人能得到多少好處,就看各自了。
隨后靳秋便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著自己的觀點、理念,也汲取著他人話中所表述的閃光點,哪怕只是寥寥,哪怕只是粗淺,但靳秋不會放過,只會將其和自己的所作所為進(jìn)行驗證,來修正,改善自己之前做的不足的,做得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