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千騎卷平岡

第十四章 第三個牛人的誕生

千騎卷平岡 驚·神 5779 2005-08-23 19:19:00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八月初,晉、潞、遼、澤四州兵馬使,正行營都統(tǒng),別部中郎將·木臨風,為了為擊潰負隅頑抗,憑借堅城死守的三十七萬強敵,毅然率精騎五千,強越殺虎口,橫渡參合陘!假道南向,繞道西邊,切斷靜邊軍城糧草!

  計劃只能用天衣無逢來形容!

  臨風在郭子儀大軍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時機安然度過長城重隘殺虎口,強越了自古天險參合陘。臨風馬不停蹄埋伏到了,靜邊軍城到達大同的路上。

  臨風在眾人不解的疑惑眼神中,當初僅帶走了五千朔方騎兵中最不被人重視,僅能用來探察敵情的輕騎,而沒有要求要帶走主力中的主力的重騎部隊?!@應該很好理解,郭子儀他們想想也就明白了。雖然在典型的隊伍中,從事突擊行動的重是重騎兵,他們往往要占到總騎兵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但因為重騎兵們要頭戴青銅頭盔,全身披著鐵制盔甲,主要兵器是鐵槍,而在每個士兵的腰間還帶一柄用于近距離肉搏的長刀?!喢鞯恼f,重騎兵的攻擊力雖強,但機動性太差。

  而輕騎兵不同,雖然現(xiàn)在的唐朝人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的重要性。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什么主要的單兵作戰(zhàn)能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偵察掩護,向友軍提供火力支援,肅清殘敵以及跟蹤追擊等。,所以他們除了戴一頂頭盔外,身上一般不披盔甲。他們的主要兵器是弓,用于遠戰(zhàn),對于靠近自己的敵人,同重騎兵一樣的是,他們也有一柄短刀!輕騎他們僅有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機動性強,靈活多變!——但只有這樣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向郭子儀借到這五千精兵之后的臨風,做為一個現(xiàn)代人,在思想沒有受到古代傳統(tǒng)騎兵軍事思想束縛的情況下,他一到了后方,就開始為所欲為,自己動手改造自己的第一支兵馬了!

  臨風看過關于古代軍事的電視,電影,所以他深深的明白所謂組織體制,戰(zhàn)術創(chuàng)新,嚴格訓練,情報系統(tǒng)等作戰(zhàn)要素的重要性!這時,他回憶起了我國歷代各路強兵中唯一一支橫掃過歐洲,攻打過中東,克滅過金朝,踏破過南宋,甚至在大軍進攻東歐途中,強行越過喀爾巴阡山脈后,還能順道滅了當時的波蘭、西里西亞和東普魯,在整個十三世紀里簡直是“無敵”代名詞的蒙古鐵騎?!喼睆姷讲恍?!

  臨風現(xiàn)在的兵力少的可憐,到了后方的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高秀巖運糧部隊居然也超過萬人!——但幸好,他也明白“兵貴精,不在多”的道理。在仔細回憶了幾個蒙古騎兵的行軍作戰(zhàn)的細節(jié)后,臨風發(fā)現(xiàn)蒙古軍隊取得作戰(zhàn)勝利的基礎,靠的也不是數量而是質量!蒙古軍隊比它主要敵手的軍隊規(guī)模往往要小的多。甚至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隊,人數也不過二十四萬,后來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qū)的軍隊也從沒超過十五萬人。——但就是這些比起當時各國軍隊少的可憐的人馬,卻打的各國聞風喪膽,打的各國無力對抗!

  臨風在一邊日夜在騷擾敵人外,還在為自己的第一次練兵想方設法,至于成功與否,只有靠著事實來證明了!后線沒有過多的戰(zhàn)事,現(xiàn)在郭子儀和李光弼應該時不時的就在靜邊來一次攻城,只打到高秀巖無暇后顧為止!就算有時還是碰到大軍圍剿,臨風五千騎兵還是可以撤的很迅速!反正臨風就是不讓大同的糧草往靜邊運,不讓靜邊的兵馬回大同走!——他要等個適當時機,在大同還不明了現(xiàn)在局勢的時候一舉吞掉大同,徹底讓靜邊守軍死了后退的心!

  模擬練兵在運動戰(zhàn)中慢慢開始了!

  臨風認為作戰(zhàn)的第一要素,就是軍隊的組織體制,而臨風的要求是:簡潔單一!

  臨風把五千騎兵編制成標準的作戰(zhàn)部隊,由五十個百人騎兵縱隊組成,臨風任命了自己帶出來的四百平岡男兒做為每個十人隊的十長,再從挑來的的朔方騎兵中選出有能力的百人,共計五百十長。五百十長中臨風再任命五十百長,五十百長中再任命五個千長,而臨風的命令日后就是只要在五個千長面前下達,這樣很快就能在這一條線,簡潔單一的組織體制中傳到每一個士卒耳里?!@比唐代軍中雜七雜八所謂的一些軍曹,參軍,監(jiān)軍、諫官、都吏什么的一些隨時會妨礙軍隊命令執(zhí)行的官職要實用的多,所以在一段時間內,簡潔單一一直是臨風軍中的特色!

  在戰(zhàn)術戰(zhàn)法上,提倡靈活多變!因為即便是平定原一役,還是蠻打誤撞,老天幫忙下才得以取勝的臨風,一直以來都沒有受過什么正式的訓練,所以只有在戰(zhàn)斗中積累經驗了!但正因為臨風沒有學過什么戰(zhàn)術戰(zhàn)法,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優(yōu)勢,至少,他這樣就可以免去一個做為兵法初學者可能發(fā)生的紙上談兵,因循守舊等情況!——這也是日后轉戰(zhàn)大江南北,臨風軍中的計策窮出不盡的原因之一了!

  臨風現(xiàn)在最常使用的作戰(zhàn)方法是在一撥人馬的掩護下,將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一條很寬的陣地線向前急速推進,各主要部隊間由令兵傳送消息。當第一縱隊遇到敵人主力時,該縱隊便根據情況或停止前進或稍向后退,其答卷部隊仍舊繼續(xù)前進,占領敵人側面和背后的地區(qū)。這樣往往迫使做人后退以保護其交通線,騎兵們再趁機逼近敵人,并使之在后退時變得一片混亂時,最后將敵人完全分割,包圍關徹底殲滅?!斎?,這只有在對方兵力與自己的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突襲才能成功的。遇到當發(fā)現(xiàn)靜邊敵方圍剿主力部隊后,臨風還是得很沒品性的快跑!

  命令的傳送方式是白天采用信號旗和三角旗,夜晚則采用燈光或火光。這到是魏云想出來的辦法。——忘記交代了,魏云因為當初和臨風“一起”想到了這個好辦法,所以郭子儀也就把他派遣了出來!臨風因為這個讓魏云狠狠的咬牙切齒了一段時間。但臨風卻想不到,平日里魏云這個只會在軍中調運糧草的家伙,現(xiàn)在做為千人長的他,一上戰(zhàn)場就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僅沒有了平日的嬉皮笑臉,還可以說是冷靜到了令人感到可怕的地步!好幾次臨風的紕漏都是他指出來的。

  還有,關于小伎倆,臨風也是會那么一點的,例如燒起煙火以迷惑敵人,掩蔽自己的進攻方向與意圖,再快速行動將正在疑惑中的敵部擊潰。又或者常常先派一支先遣隊伍,打擊幾個敵人便后撤,引誘敵人尾隨。撤退可能會持續(xù)幾個時辰,等到敵人發(fā)覺自己已落入埋伏圈,已無路可逃了。再不然這些方法都騙不了比聰明的敵軍的,臨風也敢硬碰,先在路上挖個十幾,二十幾個陷阱,就只等你兵馬一亂,嘿嘿,在騎兵雷霆怒吼,急風暴雨般的沖擊下,——還怕你不死。在這個戰(zhàn)爭物資緊缺的亂世中,連朔方二十余萬部隊都要七拼八湊才能湊齊約二萬騎兵,可見馬匹的稀有與珍貴!所以在這個時候,即便是對于上萬的步兵,經臨風五千騎兵這么一沖鋒,估計打擊也是毀滅性的!

  在戰(zhàn)術之后,臨風又將目光投到了訓練上。對于這個,臨風沒有什么可以說的,不得不承認,訓練上無論是服從命令還是隨軍調度上,郭子儀的朔方軍都已經做的很出色了!

  既然不能以訓練折磨朔方將士們,那么接下來就是要——關注情報系統(tǒng)!情報做為打戰(zhàn)的依據,周密廣泛的情報系統(tǒng)對于軍隊取勝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臨風每次偷襲前,都要抽調約占自己兵力的三分之一策馬去探測自己近距離的敵人所在!在這方面,輕騎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旦對情報作出了分析估計,整個戰(zhàn)斗的進行路線便被確定下來了,并指定各騎兵縱

  隊的路線和作戰(zhàn)目標,下級指揮官在不違背整體作戰(zhàn)方案的前提下,臨風是有給予了一定的指揮權的。這樣,命令的傳遞和戰(zhàn)斗情報的交換通過五個千人長迅速敏捷地下達給了部隊,這就確保了各級兵力的統(tǒng)一,齊頭并進使臨風能親自指揮范圍最大化了,種種命令下達到直至戰(zhàn)斗的最后勝利為止。

  一支經過嚴格訓練,有著良好紀律養(yǎng)成以及高明的軍事體制的軍隊。他們充分懂得并充分運用發(fā)揮到極至突然襲擊的作戰(zhàn)原則,同時采取靈活機動的戰(zhàn)術手段,飄忽不定,來去無影——這難道還不足夠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無敵部隊。

  就這樣,在臨風僅抱著增加一些活命資本的心態(tài)下,在靜邊后方,開始活躍起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而這支隊伍,誰也想不到他們會就是日后木臨風手中,素以來去如風,驟如山丘,散如秋雨,勢如破竹而聞名天下的“黑甲騎兵”最初雛形……

  在三天內打擊了數股不怕死,來往于大同與靜邊的部隊后,臨風開始攻略大同。

  正因為現(xiàn)在大同運糧部隊時常受到攻擊,大同的守軍們對于臨風這一撥人滿身血跡約千人的殘部也沒有什么可以多加懷疑的地方。同晚,大同在里應外合下淪陷易主!

  靜邊軍城的戰(zhàn)斗,等到大同淪陷后,失去了糧草供應,幾乎也就接近了尾聲。

  等!臨風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等。等一個又一個消息隨之傳來!

  自八月初一,臨風強越殺虎口,橫渡參合陘,詐破大同,監(jiān)守其城,終于于后方切斷叛將高秀巖糧道開始。

  八月初四,靜邊城內糧草告罄,無糧草供應的靜邊守軍開始軍心浮動。

  一旁的桌上正擺放著來自主公安祿山三封書信,但看著信箋的日期,最近的,卻也已經是二十余日之前了!面對著安祿山再信中一次比一次要嚴厲的語氣,高秀巖此時的心中卻充滿了無奈!——死守靜邊軍城,這就是再失去朱慎后,安祿山唯一的命令了。

  已經四十余歲的高秀巖,此時的他已經卻已不在年輕了!他也已經看不出僅僅在數年前的博陵之戰(zhàn),那英勇善戰(zhàn)的挺拔身影了!現(xiàn)在滿臉憔悴的他,曾幾何時,他就突然有預感自己會在不久后的戰(zhàn)事中,可能要敗北沙場了,甚至命不久已。三天前,突然收到糧道遭劫的消息,讓他的這個預感就更加強烈了;而三天后的現(xiàn)在,早已是剩余不多的軍糧,也終于宣告用盡。剛剛失去了唯一血脈的高家,看來,在這一戰(zhàn)中,連最后一點希望也要北徹底的抹去了!不過,為了報答主公的知遇之恩,我即便是死,也會讓郭子儀的朔方軍付出巨大的代價的!——高秀巖心中暗暗的發(fā)誓道。

  八月初七,感到刻不容緩的高秀巖,安忠志開始向外突擊試探,被郭子儀,李光弼率軍擊潰。

  在抱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心態(tài)下,戰(zhàn)事雙方都打的很慘烈。而此時,高秀巖則已經開始埋怨起不分青紅皂白,就趕來支援,徹底的拖跨自己糧草的安忠志。但他知道安忠志現(xiàn)在 也是滿心的悔恨,……其實,最該最痛恨的卻應該是自己吧!僅僅是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卻數十萬大同軍失去了軍師朱慎的!——面對現(xiàn)在的危機,自己又該如何呢?

  八月初九,靜邊軍城守軍開始接連數次的出擊,煩躁難安。

  安忠志實在無法忍受戰(zhàn)事突然逆轉的事實,現(xiàn)在抓不住進戰(zhàn)局節(jié)奏的他,居然連續(xù)不聽自己的勸告一意孤行,決然出城挑戰(zhàn),結果次次敗退而回。甚至在那個可怕的契丹將軍·李光弼的奮勇下,連安忠志也被從側面突然沖入陣中的他揮刀砍傷了右臂!看來已經幾乎沒有什么勝算的我們,除了暫時退卻外,根本也是無路可選了!但放棄靜邊天險,去死守大同,真的值得嗎?

  八月初十,迫于將近四十萬人的糧草壓力,高秀巖無奈被迫向靜邊軍城慢慢收縮駐扎在外的十萬部隊,有要棄城撤軍的意向。

  高秀巖看著慢慢的收縮軍隊,心中雖然有預感大同的糧道可能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半路上也有了被隨時伏擊的可能,但現(xiàn)在已經無路可選了!——不可能投降的自己,就只能如此了!但愿在大同不要再發(fā)生什么更加糟糕的事情了!

  八月十一,郭子儀,李光弼認為時機成熟,抓住最后萬人后撤靜邊的時間突然展開攻勢,全軍突襲!一方面是士氣如虎的朔方軍,一方面現(xiàn)在是因為饑餓而氣力不足的靜邊守軍,優(yōu)勢立斷!血戰(zhàn)七個時辰后,高秀巖戰(zhàn)死。安忠志帶領數萬殘部往不知已經易主的大同退去。其余叛軍盡數投降。

  安忠志那個笨蛋,明明叫他小心收緊剩部,能不要的部隊就盡管拋棄掉好了,可是他卻不信,一定堅持要把所有人帶走,這婦人之仁的做法,才讓郭子儀能趁勢攻打,可惡??!

  沒有在說什么,也沒有再去抱怨,像個當初跟隨著安祿山南爭北戰(zhàn)的驍將一樣,拿起自從當上統(tǒng)帥后就再也沒有拿起過的配刀,高秀巖義無返顧的迎上不斷沖上前來的來敵!

  驍勇就是驍勇!即便是慢慢失去了許多的侍衛(wèi)的一個敗軍之將,高秀巖也依然能夠殺的朔方軍不能上前一步為止。站在城墻上,一個人,一把刀,此時的高秀巖顯得是那么的悲壯!——直到那個可怕的契丹將軍到來為止,那時高秀巖的身邊已經堆滿了朔方軍的尸體,而高秀巖身后的侍衛(wèi)們,也已經所剩無幾了。

  “愿意投降嗎?”李光弼此時的聲音充滿了冰冷的殺機,做為一個唐朝中期統(tǒng)帥,李光弼可也和高秀巖一樣,是個身經百戰(zhàn),久經沙場,勇武過人的將領。

  “你是契丹人!我也是?!备咝銕r到是對李光弼沒有過多的敵意,“契丹只有戰(zhàn)死的勇士,卻沒有下跪的懦夫!”

  “是條汗子!”李光弼并沒有再說什么,先舉起自己的刀,用契丹語向高秀巖大聲挑戰(zhàn)。而李光弼所說的兒時最熟悉的契丹語,卻是高秀巖他聽到的最后一句話……

  一生驍勇善戰(zhàn)的安祿山部將·高秀巖,戰(zhàn)死于靜邊軍城,享年四十一歲。

  “是個合格的契丹男兒,只不過跟錯了主子!”最后為高秀巖下葬的,卻是李光弼,而李光弼當時就是這么評價他的!

  八月十四,安忠志在大同閉門不納下的情況下,被尾隨而來的朔方軍捕獲,受誅當場!

  跪地求饒的安忠志,死的就沒有高秀巖那么令人敬佩了!

  結束了,靜邊城一戰(zhàn)自此終于告以段落……

  是役,朔方僅憑損失不過萬人,攻陷靜邊軍城,連下大同之地!降伏敵軍二十六萬人,趁亂擊殺敵兵三萬有余,敵將高秀巖,安忠志無一幸免。此戰(zhàn)幾乎完勝克敵,最重要的意義更在于它攻克了古來穿越塞內塞外,朔方河東的戰(zhàn)略要道·靜邊軍城!

  自此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避過叛軍主力和主攻方向,率朔方鎮(zhèn)軍向東循黃河北岸,環(huán)繞河套,插入敵后,從側翼突擊,攻占振武軍,一舉攻占河東戰(zhàn)略要塞、進入塞內河東的橋頭堡·靜邊軍城,唐軍乘勝收復大同,馬邑,進而攻下雁門關,打通了南下河東、東下河北的戰(zhàn)略通道。而在這一系列功勛中,最被人津津樂道,而提起的卻不是主帥郭子儀,而是那一個僅僅在一月中,先是以少擊多,千騎大破五萬大同步卒,威震平原,隨后立即又橫渡殺虎口,強越參合陘,智取大同的的唐軍無雙智將·木臨風!

  挾兩戰(zhàn)之威,木臨風之名,遂在天下鵲起,位列名將,名顯諸侯!

  在大唐中興名將錄上,除去郭子儀,李光弼外的第三個武勛赫赫的名將,終于也開始展翅于北面戰(zhàn)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