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清宮云夢

亨利親王訪華

清宮云夢 弄笛吹簫人 1972 2014-04-15 21:01:45

  暗流很快朝我涌過來,我卻茫然不知。那天我正在府中和干奶奶共進(jìn)午餐,張?zhí)m德忽然來訪,詢問之下我得知原來自打王欽臣被貶之后,他已經(jīng)升格為長春宮回事太監(jiān)兼靜芬皇後宮中的總管太監(jiān)。這次來訪,是專門宣我去頤和園,聽候皇太后召見的。

  我意識到太后可能有什么重要的使命,但不知為什么,我的心里亂得很,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紛亂,在我的心頭纏繞不去。

  我進(jìn)入樂壽堂偏殿的時候,太后的臉色鐵青,好像剛剛生過一場極大的氣。我心里暗呼不妙,憑我的經(jīng)驗(yàn),此行福禍難料。

  禮多人不怪。我不妨嘴上甜一點(diǎn)兒試試呢?

  “侄臣恭請姑母太后圣安!”

  “……”

  “侄臣恭請圣安!”

  “安!安個什么!”太后說著,臉色緩和一點(diǎn),招手叫我過去。我則乖順地跪倒在她的身前,“姑母太后萬乘之軀,是誰惹姑母不快了?”

  我稍稍抬頭,也許是“我”的容貌和照公爺太像,太后對我毫無戒心,她嘆道:“哎,嫌我這個老太太誤了他的事,想不讓我見那個德國王爺,他想都別想!”

  我想起了昨天朝上提起的德國亨利親王覲見的事。上次我國租借了一大塊地給德國,德皇說是為了表示感謝,派他的弟弟前來訪問,特地謁見中國大皇帝。

  我隨即會意,順著太后的意道:“以侄臣的愚見,太后既然想見見那個洋王爺,您不妨在樂壽堂見見,然后再讓皇上在玉瀾堂跟他行那些個繁瑣的禮?!?p>  “那你說他為什么不愿與我在園子里同見呢?”

  我仔細(xì)想了一下,答道:“您不是剛剛說了要?dú)w政皇上嘛,在洋人面前,皇上也就圖個面子,實(shí)在沒別的?!?p>  “嗯!聽你的話就貼心多了!”太后看著我,忽然眼中寒光掠過,“你也跟著去看看,看看洋人搞什么名堂!”

  這回我可要見大世面啦!我心里不禁得意,朗聲謝恩:“謝太后!”

  “涇德,你可是我娘家人,規(guī)矩著點(diǎn),別讓別人挑你的眼!”

  “是?!?p>  ……

  退出的時候,我深吸了一口氣。太后說是要我跟著去見見洋人,其實(shí)就是要我去監(jiān)視載湉的一舉一動。

  哎!小駒子怎么會有這么一位精于心計的姑媽呀!

  時光如梭,亨利親王終于準(zhǔn)時到來。太后最終采納了我的意見,先在樂壽堂見著了亨利,慶親王嘮叨了半天,最終亨利親王在太後宮中連個座位都沒有。

  那一天的經(jīng)歷很有意思,坐在自己府中的天井下,看著皎潔的月色,我不由得仔細(xì)回想這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見。

  那天午時剛到,亨利親王坐著為他特制的綠呢黃穗子官轎直接進(jìn)入東宮門,有二十個德國衛(wèi)兵隨護(hù)。

  我和慶王、李中堂、翁師傅、張大人等許多大臣在宮門外迎接。

  可是得意洋洋的亨利腳還沒沾地,就“收獲”了來自我方的下馬威。

  “衛(wèi)兵不許進(jìn)!不許進(jìn),在宮門外等著吧!”

  翁同龢急忙出列,張開雙手?jǐn)r在德國衛(wèi)隊(duì)身前,粗著嗓子用官話喊道。

  “翁大人,我們沒接到命令,按我國的規(guī)矩衛(wèi)隊(duì)是必須隨進(jìn)的!”翁師傅的老對手海靖公使通過他的翻譯說道。

  “不行,不能進(jìn)!”

  “進(jìn)!奏樂!”

  海靖用法語吩咐一句,德國人悠揚(yáng)的銅管樂示威似的響了起來。

  翁同龢落寞地站在淡淡的日光下。

  他的身后是我們這些大臣。

  德國王爺也沒有三頭六臂,在太後宮里行過禮之后,來到玉瀾堂。載湉先坐,然后請亨利坐在他的右邊。亨利也很客氣,先致辭,而后呈送了一對稀世珍寶大瓷瓶。最后還贈送了“黑鷹寶星”。(洋人的說法是鐵十字勛章。)

  翁師傅和我們一起立在檐下,那個海靖倒是堂而皇之地站在殿中!

  然后去往南配殿,載湉熱情地招待了亨利和他的所有隨員,并且還贈送給亨利一枚勛章。(他們管這個叫寶星。)載湉和亨利行握手禮。

  載湉在南配殿檢閱德國衛(wèi)隊(duì),德國衛(wèi)兵舉槍向天三槍,走著軍人步伐,奏起軍樂。

  載湉看后,說道:“都是精兵強(qiáng)將,氣勢可觀!”

  接著慶王和張蔭桓大人陪著亨利上船游覽龍王廟,我則隨同翁師傅和其他大臣前往承澤園等候。

  宴會在慶王府舉行。慶親王做東,張蔭桓大人帶來自家的廚子,為我們準(zhǔn)備了西餐,一同用餐的除了亨利以外,還有海靖等十一名洋人和翁師傅等十三個中國大臣。

  宴會中,廳堂里演奏優(yōu)美的西洋樂曲,賓主盡歡的表象之下,我看見翁師傅的神情,我看出來了,老爺子心情極度不快!

  亨利親王心情頗佳,散席時請各位大人題字,其他大臣所題的無非是祝愿亨利福壽綿長,祝愿諸事吉祥等等。翁老爺子的書法最是漂亮,所以不光亨利請他題字,連另一位洋人也請他題字。

  翁老爺子揮毫寫下:“永固邦交”和“永敦和好”兩幅大字。

  后來他告訴我,“我才不恭維洋人呢。我完全是為了公事!”

  載湉對于這次亨利來訪的過程很是滿意。可是在不久后的一次朝會上,翁師傅對載湉大放怨詞:“老臣認(rèn)為不能在宮里接見,也不能和洋人握手!我大清從來都沒有過這樣的先例!您還聽張蔭桓的話,請洋人吃什么西餐!實(shí)在是太便宜洋人了!”

  載湉對翁老爺子的看法很是不以為然,兩人又對頂了幾句,“表弟”拂袖而去,翁師傅的怒火很并沒有熄滅。

  原定于不久之后舉行的皇上宴請蒙古王公的宴會,翁老爺子托病沒參加。夜宴中,烤全羊的篝火忽明忽暗,我坐在載湉身側(cè)不遠(yuǎn)的位子上,清楚的看見“表弟”的臉上,寫著憂傷,他喃喃自語道:“為什么連他也要反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