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第69章: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去買柚子 2162 2022-03-23 23:52:25

  青銅,在古代被稱為“金”或“吉金”,是一種由紅銅、錫、鎳、鉛、磷等化學元素組成的合金。

  這種金屬是世界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它在歷經了數(shù)千年的氧化反應后,會在表面形成一層青灰色的銹。所以,現(xiàn)代人稱其為“青銅”。

  眾人見李子夜要開始煉制,于是紛紛圍了上去???臺的攝影小哥,也把鏡頭對準了他。

  這時,李子夜拿出一大塊紅銅,一小塊錫和鎳,將它們按比例混合在一起煉制。

  紅銅本身的硬度不高,但加入十分之一的錫、鎳后,經過錘煉,其硬度會翻上三倍!錘煉手法越精妙,硬度增幅就越大。

  李子夜將配好的金屬,快速放進爐缸。然后將大量空氣鼓入火爐,使得火焰燃燒更旺。

  紅彤彤的烈火,在火爐內瘋狂跳動!它們所釋放的高溫,把紅銅等金屬燒得通紅。也把李子夜和周圍眾人的臉龐,映照得紅暈一片。

  “李老師,這里面的銅塊,大約燒到什么程度,可以算好?是完全融化嗎?”記者小王拿著話筒,虛心求教的問道。

  為保證節(jié)目質量,總得有人拋磚引玉。要不然所有人都望著火爐發(fā)呆,畫面也不豐富。

  李子夜聽后,在鏡頭前說道,“紅銅的熔點,在一千攝氏度以上。這個熔點對于現(xiàn)代工業(yè),能輕松達到。但是在先秦時期,卻很難?!?p>  “古時候的火爐,用的是風箱送氧。風箱一拉,氧氣隨著氣流送進火爐,接著爐膛火苗直躥溫度上升?!?p>  “這樣的設備加鍛造方式,決定了它的溫度上限不會超過1200度。而鎳的熔點是1455度。所以完全融化基本不現(xiàn)實。”

  他話的條理,十分清晰,意思也很明確,那就是鍛造青銅器,得百分百按當時環(huán)境來做。

  如果不注重這些細節(jié),那么鍛造出來的青銅劍,其表面的金屬紋路必然會有所不同。明眼人一看就能辨出差別。

  “哦,原來是這樣啊…謝謝李老師!”記者小王,彬彬有禮的答道。

  李子夜剛才的話,也令周圍的考古專家們,若有所思。他們一個個都表情認真的做著小筆記,生怕看得入迷就忘記學習了!

  “嘶……果然這文物還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呀!光是了解歷史,分析結構,就是一門大學問!”

  “在我眼里,文物修復師們已經夠牛了,但可是今天我忽然發(fā)現(xiàn),可能我天真了?!?p>  “記下了,記下了!感謝李先生的指點~”

  ……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很多時候,成功與否都只在細節(jié)上。

  看到爐內的合金,都已被燒得通紅。李子夜用鐵鉗,嫻熟的將它們取出,放置在鐵砧上。然后拿起錘子,用力捶打。

  別看他外表清秀,手上的力氣可不小。還記得桃源靈壺嗎,每次鍛煉后喝下靈液,身體能迅速恢復。

  在靈液的不斷改善下,李子夜的胸肌、腹肌、肱二頭肌,已經非常顯著。要不是這身儒衣蓋著,不然絕對會讓在場眾人驚呆。

  趁合金上的熱能,還未消散。李子夜一手拿著鉗子,一手舉著鐵錘,直接就往它們身上招呼。

  “汀??!”

  “汀汀!”

  巨大的打鐵聲,驚響在現(xiàn)場。這聲音,眾人除了在電影、電視劇里,現(xiàn)實中很少有聽過。

  “汀??!”

  “汀汀!”

  李子夜無情的揮動鐵錘,每一下都是“八十!”、“八十!”、“八十!”。

  四射的火星,在鐵砧上飛舞,紅得發(fā)燙的合金,也在他的捶打下,不斷變形。

  “趁熱打鐵”成語,就是這么來的。假使古代爐火,都能達到1800度以上,那么生鐵會化成鐵水,從而也就沒有“趁熱打鐵”這一成語了……

  單單一輪的錘煉,顯然是不夠的。眼看合金的溫度越來越低,李子夜將它放回火爐,同時加大送風力度,繼續(xù)煉制。

  等到燒得差不多后,他如法炮制,繼續(xù)掄起錘子,反復捶打。

  “八十!”

  “八十!”

  打鐵可不僅僅是體力活,光力氣大就夠了???、準、狠是它的基本要求,頻率越高,落點越精確,最后錘煉出來的合金質量越好。

  一輪、兩輪、三輪……

  李子夜的體能,仿佛無窮無盡似的看不到盡頭。

  四輪、五輪、六輪……

  周圍的考古專家,以及總-臺員工們,漸漸被眼前景象驚愕!以至于都看得快說不出話來!

  直到好一會兒,他們才意識到一件可怕的事……那就是,別看某人斯斯文文、一臉書生氣質。但搞不好,人家一拳能打死?!?p>  小牛:哞???

  “我勒個去!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沒想到李老師的體力這么強,估計他一拳下來,我要哭好久吧?”

  “本來還想跟著學學的,現(xiàn)在看來…光是打鐵這道工序,就要淘汰九成以上學徒呀!”

  “實在是太流弊啦,這打鐵手藝,這打鐵頻率,不知道為什么我看得好臉紅…”

  ……

  李子夜永不停歇的錘煉著合金,直到三種金屬,完完全全的融合在一起。他才長呼一口氣的跑去休息。

  這時,那些心靈手巧的“學徒們”,紛紛鞍前馬后的跑來照顧。以至于妹妹李子涵,都沒地方插腳了。

  “李老師,您累壞了吧?我來幫您活絡活絡肩膀!”

  “李老師您坐!我去幫您拿水!”

  這不是“學徒們”愛拍馬屁,而是他們真的關心老師,不想他累著傷著。

  不遠處的杜海棠,暗暗吃驚的望著某人打出的合金。買來的時候,明明是三種金屬,三種色澤。

  可經過李子夜的錘煉,如今已變成完美的一塊。要知道他全程都是手工打造的呀,沒有借助任何機械。

  單單從這一點出發(fā),眼前的青銅合金,就顯得無比珍貴。而且充滿著匠人的靈魂……

  簡單的休息過后,李子夜再度起身,將手中的青銅合金,朝著“雙鞘劍”劍胚打造。

  “古蜀雙鞘青銅劍”,是在一個寬體劍鞘中放入兩個稍窄的劍鞘,然后插入兩把劍。

  這種獨特的設計,實屬首例。大大滿足了那些“雙劍控”們!

  別人帶兵打仗,都拿的一把劍。而古蜀人就喜歡另辟蹊徑,玩雙劍合璧。

  先不說戰(zhàn)場上具體功效吧,但給人的震撼,以及帥氣程度,絕對是杠杠的。

  這也從側面證明,人家古蜀國的青銅技術、青銅資源,就是富有。一個人玩兩把劍,就問你土豪不土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