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兩條路
“皇兄,你跟姨娘在說什么?。俊睂O國瑞小心的拉了拉孫家祥的袖子,悄悄地問道。
孫家祥看了一眼孫國瑞,臉色一黑,“回頭再教訓你?!?p> 不黑不行啊,這貨三年來跟帝師到底學了什么啊,都要至藩了,身為局中人的他竟然連這么簡單的對話都聽不明白。
這是去藩地做吉祥物的嗎?
孫國瑞不由得縮了縮脖子,低下頭,看著自己的腳尖。
“去一邊待著。我有事跟長妃說?!弊罱K,孫家祥還是沒有讓孫國瑞參合進接下來的事情。
大人的事情,小孩子還是別參合進來了,孫家祥只感覺自己心好累。
只能說,這一刻他對于帝師失望至極。
教學了三年,連最基本的手段都不曾教會弟子,這樣的帝師有什么用。
誤人子弟。
孫國瑞聽話的走到一張木椅上坐下,看著兩人,心中也在暗自盤算。
梁帝竟然讓一個八歲的稚童去平叛,如果不是梁帝得了什么失心瘋,那八成是跟肅國有關。
肅國的王后是大楚的皇族,有可能是云羅丹青,不過這個可能性很小。
云羅丹青畢竟是太女之一,未來的楚帝或者攝政王,指著她做一個小國的王后多少有點不現實。
可即便不是云羅丹青,肅王后也未必比云羅丹青好對付。
這次他去平叛,隨后至藩,對肅國的情況可以說一無所知。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他想要搞點事情,那首先必須要有錢。
長妃的親族長孫氏孫國瑞不知道富裕不富裕,但孫家祥,那可真的是富得流油了。
即便他沒出過皇宮,也知道近些年在梁京興起的玻璃,鏡子,香皂之類的奢侈品是出自孫家祥的手筆。
只是親兄弟還明算賬,他又不好意思直接向孫家祥開口要錢。
一來嘛,他現在沒有花銷的地方,有錢也用不了,二來嘛,孫國瑞一貫表現的乖巧,膽小,這種事他不好開口明言。
孫國瑞盤算著以后至藩的事情,他不知道此時孫家祥與長妃談的也正是這件事情。
見到孫國瑞在遠處安分坐好,長妃對著孫家祥微微行了一禮,道,“不知道殿下有何賜教。”
“姨娘可曾想過,一旦你離開了國瑞,你在宮中的處境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孫家祥沒有看著長妃,即便長妃彎腰行禮,但那身高對他來說也是得仰望的存在。
孫家祥不喜歡抬著頭跟人說話,他背過身去,視線眺望遠方,留給長妃一個容忍遐想的背影。
“無礙,賤妃已經習慣了,只要肅王殿下安穩(wěn),賤妃就知足了?!?p> “愚蠢,你認為宮里的那位會容忍你活著嗎?”
賤妃的臉色猛然一變,“殿下是說,皇后娘娘會...”
那神情充滿了不可置信,仿佛在說她可是受到過授業(yè)先生認可的,皇后怎么敢....
長妃越是如此,孫家祥心里對其就越是放心,女人嘛,有點小聰明就行了,要是聰明過了頭,那可就得留心了。
“我問你,長孫家的人脈如何?”
長妃想了想,如實回答,“各中官吏都有些許聯系,但那都是一面之緣,談不上交情?!?p> 長孫家畢竟不是世家豪強,地方上的打點可不敢有絲毫懈怠。
哪怕他們是官商,但自個兒心里門清,不敢當“官”字一說。
“這就夠了國瑞是藩王,他的權力一旦形成,將會打破現有的黨派結構,你認為,長孫家作為國瑞的母家,會面臨著什么樣的境遇,而我的那幾個好哥哥,又會面臨怎樣的處境?!?p> 這是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藩王的權力太過龐大,只要長孫家背后有藩王背書,那么他們的境遇就會與之前截然相反。
這可是外藩,即便脫離了大梁的體制,但明眼人誰不明白,肅國以后遲早會回歸皇朝的。
所以大皇子,二皇子,甚至三皇子,都會對這個新生的藩王感到忌憚,勢必會想方設法的削弱藩王的羽翼。
當肅國歸附大梁之時,才可以讓肅王一脈的影響力降至最低。
所以,長妃必須死,只要長妃一死,那孫國瑞與長孫家族的紐帶就會徹底斷開。
長妃顯然明白了這一點,雙腿一軟,淚眼不住的留下,“求殿下為賤妃逃過此劫,賤妃定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你有兩條路可以走,就看你是想保全自己還是想保全家族。”孫家祥淡然道,“第一是跟隨國瑞同往藩地至藩,遠離了皇宮,你的性命自然也得以保障。”
“但這件事你,我都不能提,必須由國瑞自己去跟父皇說道。”
“肅王若開口,陛下會同意嗎?”長妃猶豫的問道。
她雖沒有見過梁帝幾次,但當今的性格多疑,一旦讓梁帝覺得這是她背后指使,或者是他人教她授意,那長孫家恐怕會迎來滅頂之災。
“會的,國瑞年幼,若是他想要人照顧,父皇定會應允?!?p> 長妃沉默了,她想了想,隨后問道:“那第二條路呢?”
以她的聰慧自能夠明白,這第一條路是保全自己,自己的性命倒是沒什么危險,可家族那邊恐怕要遭殃了。
常永威雖然是個無品階的軍官,但他的頂頭還有個大將軍王可以。
這可是真正的大佬。
別看王可以品階不高,可人家是當今的伴讀,即便五品當差當朝宰相也得賣王可以一個面子。
甚至涉及皇子黨派的核心利益,他們也不敢跟王可以翻了臉面。
而長孫家呢?不過是一浮萍罷了,毫無根基可言,若不能隨波逐流,就會被官場的黑暗所吞噬。
“我聽說你們家里有個叫長孫漓的,自幼聰慧,天賦異稟,可是真的?!?p> 長妃回道,“那是賤妃外甥,只是賤妃曾聽家父說其性格惡劣,好惹是生非,不知殿下為何提及漓。”
“第二條路便是我們去求父皇讓漓跟在國瑞身旁,做一個伴讀?!?p> 長妃一聽就明白了,長妃是長孫家與孫國瑞的紐帶,一旦長妃死去,那孫國瑞與長孫家的關系就斷了。
可如果再多一條紐帶呢?
那長妃重要性是不是低了很多,危險也就低了。
更何況一旦長妃不幸身死,孫國瑞與長孫家的紐帶依舊還能保留。
這簡直就是雙贏啊。
“可是肅王殿下已經有伴讀了,陛下還能應允嗎?”長妃不免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大梁立國一百七十六年,可曾有過皇子的伴讀勢力在朝中絲毫影響不了話語權的?”
長妃眼神一亮,可隨后又暗淡了下去,常家沒有話語權,長孫家就有嗎?
雖然長妃的父親是正六品的官員,但這個品階就是干事的份,上朝聽著等安排的那種。
見到長妃的神情,孫家祥哪里還不知道她想岔了,便接著說道,“藩王的權力過于龐大,如果再讓其身旁有個朝中大員輔佐,那其余皇子在明面上的手段是絕對搬不過藩王的,所以藩王的廟堂勢力必須要有所遏制?!?p> “但外王不同,尤其是像肅國這種被皇朝糅合在一起的國家,藩王的廟堂勢力必然得被遏制,但遏制是一回事,其羽翼絕對不能脫離廟堂的掌控?!?p> “而常永威的品階太低了,連朝會都進不去,等于將其排除了權力的中心,不說覲見,連消息都得不到真假,指不定哪天殃及池魚,常氏就沒了。”
聽著孫家祥講了那么多,長妃終于知道了孫家祥的意思,說是保全家族,其中得益的還是肅王,還是大梁皇室。
也就是說,他們相當于是安插在肅國,安插在肅王身邊的兩只眼睛,時時刻刻的把肅國的消息,肅王的動向回傳給皇帝。
所以別說倆伴讀了,就算再加兩個,梁帝也不會有什么意見。
“賤妃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