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大幕落下
終于,李世民在眾目睽睽之下終于動了。
只見李世民緩緩抬頭,滿是血絲的眼睛猩紅一片,干裂的嘴唇緩緩張開,說了一句話,聲音沙啞,極其難聽,但聲音卻特別好清晰。
“那,便試試!”
一瞬間,場面忽地緊張起來。只見李世民緩緩抬起右手,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距離在他的右手之上,右手打神鞭金光璀璨,照耀世間,讓他頗瘦的身軀此刻顯得格外高大。
“喝!”
所有大唐修士上前一步,氣勢沖天,就等著李世民最后的命令,視死如歸。
“殺!”
百萬天兵天將氣勢如虹,也向前踏出一步,殺伐氣息,排山倒海,直接碾下。
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此刻,托塔天王李靖,雙眼微瞇,也輕輕抬起左手,準備發(fā)號命令。
就在這時,一道清明的白光閃過,一道身影出現(xiàn)在兩方上空。
“還請稍安勿躁!”
就這么清脆悅耳的一句話,頓時讓兩邊的緊繃的身體一陣舒暢,宛若微風拂面,舒服的讓人想要輕吟。
眾人看去,只見一個白紗女子緩緩降落,蓮花座,發(fā)髻冠,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右手捏印,正是觀音菩薩親臨,卻不似之前造型,此種打扮卻讓人眼前一亮,超凡脫俗。
“奉我佛如來法旨,西游開啟,此時不宜再生事端,還請?zhí)苹驶貙m,西游大局正式開始!”
觀音紅唇輕起,不急不躁,剛說完便右手一抬,手中的開敷蓮花便緩緩升起,直接朝李世民而去。
而在此刻,天地變幻,天機瞬間屏蔽,就連周圍的靈氣也濃郁了不少,一切都變得模糊起來,讓人琢磨不透。
李世民雖然驚訝,但心中卻狠狠松了一口氣,不過卻又高興不起來。這觀音來的是不是太巧了,早不來,晚不來,卻偏偏在這個時候來,既挫了自己的銳氣,又防止了戰(zhàn)事的發(fā)生,當真是打了一手好算計。
只見觀音手中的開敷蓮花飛起,落入李世民手中直接化為一道白芒,白芒過后,一顆金色蓮子出現(xiàn)在李世民手中。
“此乃凈世白蓮子,可痊愈你身上傷勢,且對你修為大有益處,速速回去準備吧!還有,別忘了你的宏愿!”
觀音輕笑,讓人如沐春風。隨后轉身向托塔天王李靖說道:“還請?zhí)焱趸厝兔桑耸乱蚜?,還請給玉帝帶話,該做準備了!”
觀音說完,沒有看托塔天王李靖變化的臉色,隨即化為一道流光離去,方向正是南方,南海!
“哼!勸你走運!”
托塔天王李靖臉色鐵青,冷哼一聲便不再看李世民一眼,隨后甩手直接下命令:“班師回天庭!”
登時,金色祥云緩緩升起,直接離去,百萬天兵天將也緊隨其后,祥云涌動,消失在夜空之中。
此刻,整片夜空,除了李世民和大唐修士、不死之兵之外便只有不到十萬的惡鬼在那瑟瑟發(fā)抖,還有依舊打的不可開交的吞酒童子和尉遲敬德。
“殺,一個不留!”
李世民輕笑,這場戰(zhàn)斗沒想到來的快,去的更快,便如此戲劇化的落幕了。既出乎他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隨即轉身,朝著大唐的方向而去,身后跟著的依舊是那兩千金甲禁衛(wèi),在轉身之際,下了最后一道命令,也預示著這場鬧劇的最終結局。
此刻,九重天天庭,托塔天王李靖回去復命,在金鑾殿之上,玉帝閉目沉思,放他再睜開眼的時候一道道赦令便直接飛出。
緊接著,群仙聞令而動,有些神仙收拾了一下便直接向下界而去,落地成妖,自在逍遙。
而在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宮中,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人靜坐一座煉丹爐旁,隨后開口說道:“金角銀角,待我煉完這爐丹,你們便去下界吧,有什么要帶的都帶著,莫要丟了我的臉面!”
“是,老爺!”
這時,兩個玉面可愛的童子齊聲回道,恭敬之至。
“對了,帶著老牛也出去耍耍吧,我的金剛琢落在了牛棚也不見了,你們去找找看,可別丟了!”
隨著最后一句話說完,這位須發(fā)皆白的老頭便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而那兩個玉面童子則放下手中的扇子,躡手躡腳地離開了。
不止如此,在天機徹底屏蔽的那一刻,無數(shù)大小妖怪齊齊出動,修為高的占山稱王,修為低的尋找山林躲避。更有一些妖朝著大唐的方向而去,正是沖著李世民的《招仙令》而來,想要謀個一官半職,沾點國運,受點香火,好脫去這妖體,成仙成神,逍遙快活。
而西方的戰(zhàn)事此刻已經結束,大唐戰(zhàn)神李靖正領著一群武將來到北突國王城王宮,在他面前一個小孩身穿龍袍,正坐在地上盯著他們,瑟瑟的抖。
“不要殺我,不要殺我,你們想要什么,我都給你!”
看著北突國國王還是個孩子,李靖便直接轉身離去,隨后吩咐道:“留他性命,所有王族血脈都咋送長安,是生是死是流放都由陛下定奪!”
“遵命!那些東西突厥的援軍呢?”
程咬金此刻已經恢復過來,躬身領命,隨后再次開口問道。
李靖聽聞,臉色驟變,一甩手,轉身向程咬金走去,開口道:“你認為呢?”
“俺認為,殺了得了,省的麻煩!”
李靖閉眼,隨后猛然睜開,一道精芒閃過,最后緩緩點頭道:“準了,傳我軍令,大軍調轉,兵分東西,給我直接碾壓過去,滅國!”
“是!”
程咬金躬身領命,看樣子李將軍這次真動了肝火了,竟然連夜動兵,想要再次連滅兩國膽子可真大啊。不過也對,唐皇動用通天令讓在天黑之前滅一國,因為北突國的負隅頑抗,天黑才完成任務,換誰誰心里都不舒服。最關鍵的還是東西突厥的援軍,各個都是修士,應該是傾國而出了,沒想到竟然為了這個小國來支援,這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所以李靖才發(fā)這么大火,,拿下北突國后也不修整,直接動兵,也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