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壯圖穩(wěn)住心神,回想起皇上昨日去了方宅,今日方光琛就精神飽滿的來到內閣,皇上話音一落,他便立馬附和;很顯然,君臣之間已經(jīng)串謀好了,給我老郭下套子來了。
先前只有自己一人是皇上耳目,蒙蔽圣聰,乾坤獨斷,如今一下子增加這么多耳目,明顯就是要奪我老郭的權。
“怎么,這般對朝廷有益的提議,太師為何還有異議?”吳世璠見他遲遲不表態(tài),頗為不悅的問。
這話問得也突兀,既然是對朝廷有益的事,一向自詡忠心為國的郭太師又怎么能有異議呢。
這明顯是先入為主嘛。
目的是卡住郭壯圖的托辭,把他置于非答應不可的境地。
“郭太師,請回朕的話?!眳鞘拉[不容他思索,再次緊問。
“回皇上,這個……古人云治大國者,如烹小鮮……;老臣以為此議涉及朝制根本,切不可輕率行事,還需從長計議才行?!惫鶋褕D回過神,暫無對策之下只能先這樣支吾著敷衍。
“說朕輕率行事?”
吳世璠心中微恚,語重心長的道:“郭太師,國家形勢嚴峻,軍心民心官心皆浮,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如若早設監(jiān)察機構,岳州屯糧之事就不會鬧成這樣,岳州也不會因此失陷。
朕相信,岳州屯糧之事絕非偶例!”
“郭太師,你覺得朕說得話對么?”
“皇上,老臣……”
“罷了,朕和方閣老已經(jīng)達成一致,郭太師你有異議也無妨,二比一,少數(shù)順從多數(shù),這事就這么定了,呵呵?!痹踔瑓鞘拉[居然不待他再說,乖張的一拍巴掌。
“方閣老,你兼任著吏部尚書,這科道官人選便由你來定,按典例六科給事中屬于四品以下官職,吏部可直接任命;四品以上諸御史把名單擬出來,由朕審閱再定!”
“臣遵命!”
這確實也是大周典例,安排的沒毛病。
如此一來,這科道官的人選就完全不是他郭太師能涉足的范圍了。
本來他還存了安插親信到兩個機構的心思,這下也完全幻滅了。
見二人一唱一合,從頭到尾都把自己這個堂堂太師當猴耍呢,郭壯圖氣極,再也忍不住了,起身離座,大聲道:“皇上,此等國家大事,朝制根本,豈能如此草率決定,形同兒戲!”
“形同兒戲?”
吳世璠一聽就火大了,大聲喝道:“朕乃一國之君,金口玉言,天語綸音,太師居然說朕的舉措是兒戲!”
郭壯圖也察覺自己失言,一下懵住了。
皇上表面看起來變得乖戾無常,實則思維縝密,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絕非逆反期的心理沖動所能解釋的。
自己稍不留神就會掉入他設置的陷阱。
方才皇上很可能是故作乖張,引誘自己行不恭不敬之舉,讓自己處于更加被動的境地。
方光琛立刻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風點火,義正詞嚴的道:“郭太師,我等皆為臣子,為臣者怎能如此對皇上說話!”
見吳世璠目光凜然,方光琛道貌岸然,郭壯圖理屈之下漸漸服軟,垂首低聲道:“臣出于一片公心,一時激憤,口出有失,望皇上恕罪;但臣堅持認為,此等國家大事,不能如此輕率的由咱們三人來決定?!?p> “朕是一國之君,你二人是內閣大學士,燮理陰陽,群臣之首;朝中大政由我三人拿主意,難道還不夠么!”
“不夠的?!?p> “怎么說!”
“回皇上,太祖高皇帝臨終前,曾為皇上留下六大輔政大臣,言凡朝中大事皆由輔政大臣一同商議,共同輔佐皇上。
皇上此舉,致諸位輔政大臣于何地,置太祖高皇帝的遺囑于何地!
太祖高皇帝崩逝不久,皇上這般大張旗鼓的改弦更張,天下臣民又該作何感想呢?”
吳三桂擔心吳世璠年幼,缺乏處理朝政的經(jīng)驗,臨終前特設立六大輔政大臣,也就是托孤之臣。大學士郭壯圖,方光琛為首;加戶部尚書來度,禮部尚書錢點,原云南巡撫,現(xiàn)任刑部尚書郭昌,原貴州巡撫曹申吉。
郭壯圖見自己吃了啞巴虧,情急之下憋出了大招,搬出輔政大臣這座群山。很顯然,除了方光琛,其他四位輔政大臣都是自己的人。
五人一條心,鐵板一塊,必須要讓皇上收回此議。
大丈夫寧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無權。
我郭壯圖苦心經(jīng)營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今日之顯赫,豈能讓人輕易奪走。
見搬出了吳三桂這尊神,吳世璠倒有些難辦了。
這時,方光琛再一次體現(xiàn)了忠臣風范,即時站出來幫皇上解圍,“皇上,老夫以為太師此言差矣……”
“方閣老,莫要說了!既然郭太師這般說,那便遂了他的意!”吳世璠忽然道。
“小東子,立刻去請各位輔政大人到議政殿,就說朕有政事找他們相商!”
“遵命!”
動土就是打墻,打墻就是動土,既然已經(jīng)掄出了第一錘子,那就索性把這堵墻都給砸爛拉到。
欲親政,必須要扳倒一眾輔政大臣,自古皆然。
國勢危急,容不得婆婆媽媽的,必須快刀斬亂麻,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后面還有更重大的事情等著朕去做呢。
吳世璠握了握拳頭,暗暗下了決心。
…………
來度,錢點,郭昌,曹申吉接到通知,不敢怠慢,在小東子的帶領下來到議政殿,見方光琛和郭壯圖在龍椅下方分列對坐,屏息凝氣,神色肅然。
四人很自然的,紛紛按序坐到郭壯圖下首,五人對一人,算是涇渭分明了。
郭莊圖略略側首,巡視四人,目光堅毅。
四人皆心領神會。
雖然他們還不知道今日要議什么,但有一條是顛仆不變的,那就是同郭太師站在同一戰(zhàn)線就對了。
過了大約半柱香功夫,才見吳世璠手拿一把寶劍,帶著方英,董鑣二人,昂昂然踏入議政殿。
一見這陣勢,不少人都吸了一口涼氣。
這把寶劍身長三尺,穗長一尺半,蟠龍鞘紋,金嵌護柄,柄上嵌有櫻桃大的紅寶石九顆。
此劍名叫九星蟠龍劍,吳三桂登基前夕專門請高匠打造,是名符其實的天子之劍。
見九星蟠龍劍,如見吳三桂本人親至。
很顯然,小皇帝攜此劍前來,肯定是對今日之議勢在必得了。
吳世璠在龍椅上坐定,把寶劍往御案上一擱,目射全殿,說道:“朕已經(jīng)擢方英為中書舍人,董鑣為御前帶刀四品侍衛(wèi),都有旁聽廷議的資格。”
說著,手一揚,“好,現(xiàn)在廷議開始!”
“朕欲仿前朝設立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請問諸位輔政大臣可有異議!”
少年皇帝這份開門見山的氣勢,當真令人感到了一種壓迫感。
同時各位輔政大臣都是人精,立刻明白了今日議題之玄機。
大殿里沉默了一會,郭壯圖用拳眼捂嘴,清咳了幾聲,戶部尚書來度首先站了起來。
新書幼苗,懇求推薦票,投資等;這些對新書很重要,如果我見到一本新書這些東西很少,我也不會點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