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快住手,這根本不是正經(jīng)科普

第十五章 現(xiàn)代都無法復(fù)刻的青銅器

  縱目青銅面具竟然是指古蜀國的第一任古蜀王?

  大家聽到這個答案都懵了。

  陳老沉吟了一下,“在邏輯上是沒錯的?!?p>  “之前古蜀國的存在一直都被懷疑。”

  “但是自從三星堆被挖掘出來后,大家才知道原來古蜀國是真實存在的。”

  葉真繼續(xù)說道:“為什么說這青銅縱目面具是指第一代的古蜀國的國王蠶叢。”

  “《蜀道難》就不說了,大家都非常的清楚。

  《華陽國志-蜀志》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有蜀侯蠶叢,其縱目。

  翻譯過來就是:蠶叢,即蠶叢氏,是蜀人的先王。

  《蜀王本紀》里面也有記載:“蜀之先王名蠶叢,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

  這些古籍都清楚的記載了古蜀國的事情。

  都是古人所記錄下來的事情。

  可是我們后人一直都沒有挖掘出來關(guān)于是古蜀國的任何東西。

  一直都在懷疑這些古書上記載的古蜀王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就連古蜀國的存在都是一個懷疑的對象。

  這是當(dāng)時學(xué)界一個普遍的質(zhì)疑。

  “蠶叢死后,《華陽國志》記載說:“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

  所以這三星堆里面挖出來的最大的一個縱目面具,就是蠶叢他本人!”

  葉真的邏輯清晰,從古籍上的一點點記載翻找出來。

  原來古人早就已經(jīng)是記載過古蜀王蠶叢的存在了。

  只不過是我們以前根本就不相信而已。

  怎么可能是有人的眼睛是縱目呢?這根本就不科學(xué)。

  可是三星堆出土的這個最大的面具就能夠說明了一切。

  為什么是最大的一個青銅面具,因為代表這身份和地位的崇高。

  可是怎么說,這都是將近一米多的巨大青銅面具。

  面具一開始的作用就是讓人佩戴的。

  如果這是為了祭祀而是用的面具,到底是多么強壯和巨大的人才能夠使用這巨大的青銅面具?

  難道是傳說中的巨人?

  看著葉真羅列出來的古籍還有一個個證據(jù)。

  都說明了這個縱目青銅面具的真實身份就是傳說中的古蜀王蠶叢了。

  王專家整個人都看傻了,“他怎么做到的?他到底是誰,我是誰?我在哪里?”

  葉真的專業(yè)和推理能力,讓王專家汗顏。

  之前葉真對于太歲的專業(yè),對于古籍的了解,讓王專家認為是劇本。

  現(xiàn)在關(guān)于三星堆的事情,葉真還是了如指掌。

  這就不是導(dǎo)演劇本的問題了,如果劉導(dǎo)演真的有這個能力,根本就不需要他們了。

  “難道這小子真的是那么厲害?”王專家是開始認真的打量起來了葉真。

  “對了,還有一個事情需要和大家科普。”葉真微笑看著鏡頭。

  “這些青銅器中有鈣和磷的含量,卻沒有鋅。”

  葉真的這一句話,讓幾位專家摸不著頭腦。

  這是什么意思?

  只有一些在科普直播間里面看著,對青銅有所了解的人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這不可能吧,數(shù)千年前的古人是怎么掌握這技術(shù)的。”

  “有點假了,我不信是真的。”

  “什么意思啊,我怎聽不懂?!?p>  “我是做金屬的,古人也太強了吧,不過我國古代應(yīng)該沒有這個條件吧?!?p>  葉真開始解釋了起來,“在青銅中加入鈣可以讓青銅的強度增加?!?p>  “加入磷可以讓青銅的流動性增加?!?p>  這種具體的技術(shù),我們?nèi)A夏的古人是大概在明朝才真正的開始掌握。

  三星堆的古人竟然那時候就知道了?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而金屬的除鋅技術(shù),是人類現(xiàn)代才掌握的?!?p>  聽到葉真的話后,大家才知道這些青銅竟然也是黑科技?

  一些在金屬冶煉行業(yè)工作的人說道:“沒錯,葉真說的都是對的?!?p>  “可是古人不應(yīng)該擁有除鋅的技術(shù)啊?”

  “這也太不科學(xué)了吧。”

  這才是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

  “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件趣事了。”陳老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當(dāng)年三星堆的一些青銅器是在曰本展覽過。”

  “很多的曰本民眾都對青銅器非常感興趣?!?p>  “有些曰本的專家就想用現(xiàn)代的技術(shù)去復(fù)刻出來?!?p>  “最后是選擇了一個不怎么難的人面鳥身青銅器來復(fù)刻?!?p>  不得不說,曰本是一個熱愛手辦的民族。

  這數(shù)千年前的青銅手辦,對于他們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他們想著是用現(xiàn)代的技術(shù)來復(fù)刻出來當(dāng)年的青銅器。

  也是算完成了他們的心愿了。

  人面鳥身青銅器的圖片出現(xiàn)在屏幕上。

  不過是12厘米那么高而已,算是一個小小的器物。

  “這個人面鳥身青銅器說起來是里面最簡單差不多也是最小的一件了?!?p>  陳老是回想起來當(dāng)年發(fā)生的事情。

  曰本在世界上的工業(yè)和制作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不然也不會一度是世界第二經(jīng)濟國家。

  “曰本專家們嘗試使用古老的技藝來澆筑人首鳥身青銅像。

  然而實驗了好幾次均已失敗告終。

  他們經(jīng)過實驗后發(fā)現(xiàn),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高溫的銅在接觸到低溫的模具時溫度會降低而凝固。

  凝固之后的銅流動速度也會變慢,導(dǎo)致一些非常精細的部分難以被澆筑到里面。

  而鳥爪就是這樣一個精細的位置。

  最后曰本專家們采用了很多辦法都沒能把鳥爪澆筑地清清楚楚,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陳老是將當(dāng)年的事情講訴了出來。

  在看科普的觀眾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趣事?

  不過也讓觀眾知道了葉真說那些話到底是為什么。

  “天啊,三星堆的青銅器竟然連現(xiàn)代都復(fù)刻不出來嗎?”

  “太不可思議了,古人竟然那么的厲害嗎?”

  “我和你說,不要小看古人,古人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厲害的多。”

  “不敢想,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現(xiàn)代曰本都還原不出來嗎?”

  這事情不單單是觀眾無法接受,當(dāng)時的曰本學(xué)者也是無法接受。

  華夏數(shù)千年的青銅器,就連最簡單的一個12厘米的青銅人首鳥身像都復(fù)刻不出來。

  那到底是怎么樣的黑科技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